張婷是出生在廣西龍勝自治縣的苗族姑娘,自幼生性聰穎,活潑可愛,父母視之為掌上明珠,呵護有加。
在她年滿6歲時進入龍勝小學讀書,當時,龍勝小學是廣西實施珠算、筆算、心算(三算結合)教學的實驗學校,父母給她選擇了珠心算實驗班。
(圖來源網絡)
自此,她就和珠心算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小學裡一個學年下來,她的學習成績優秀,珠心算成績尤為突出,老師發現她對珠心算的悟性特別高,很快,她就成為學校的珠心算選手隊的小隊員,並成為選手隊中的主力。
當時,廣西每年都舉行一次省級的小學生珠心算比賽,從1994年到1997年,她年年都跟隨老師在廣西各地南徵北戰,先後在興安、北海、賀州、桂林等地參加過大賽。
1994年在興安參加比賽時,龍勝小學獲得團體第一名,學校叫她作代表領獎旗,當時她比展開的獎旗還高不了多少,在她舉起獎旗時,只有頭和臉露在外面。
1995年,正在小學讀四年級的她,參加了在北海舉行的,有馬來西亞的吉隆坡。中國臺北和內地的廣州,廣西桂林,南寧,北海參加的「北海杯」六城市國際珠算比賽,比賽設有社會成人組,高中組,初中組,小學組4個組別,在獎項中還設了大會最高成績獎。
比賽結果,在公布的比賽成績單上,在大會最高分的名下,竟赫然寫著張婷的名字,她的全能總分,超過了社會成人組、高中組、初中組的最高成績,榮獲一個和她差不多高的特大的獎盃。
還是在1995年,她又參加了按中國全國統一標準的珠算技術等級鑑定,沒有懸念地順利獲得通過,取得中國珠算技術能手一級的光榮稱號。
1997年珠算代表團應臺灣珠算團體的邀請,赴臺進行珠心算交流和參加珠心算比賽,她作為廣西小學生珠心算代表隊成員,隨團前往臺灣,參加海峽兩岸「必勝杯」珠心算比賽,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
可以說,這個時期是她參與珠心算活動以來的巔峰時刻。
1998年,是她學習路上的轉折點,她成為初中生了,由於學習任務越來越繁重,她淡出珠心算比賽了,但是,她的珠心算情結始終沒有斷,珠心算的情緣還一直伴隨著她。
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雖然不再常練珠心算了,的確也有些生疏了,不過珠心算始終仍然深藏在她的心中,2007年,她在廣西大學本科畢業了,緊接著,她又考取了廣西大學碩士研究生,現在正在刻苦地讀.
有人問她,你都讀研究生了,離開珠心算賽場又已經那麼多年,你還能做珠心算計算嗎?
她說:「從我開始學習珠心算起,到現在已有16個年頭,回顧這一段的歷程,我深深的體會到,珠心算學習真正是一科學習,多科受益;一段學習,終生受益的事情。
現在,我只要重溫一下,我還是能夠做一定程度的珠心算計算的,雖然一下還回不到當選手時那種高度。
但不管是加減算或乘除算,在一定數位的範圍內,如4位數的10筆連加,5位數的多筆連加,4位乘3位數,5位數除2位數,5位數除3位數等,我不用任何計算工具,還是可以計算的。
還有人問她,你覺得學珠心算有樂趣嗎?
她說:我覺得,學習珠心算,當你還沒真正學進去時,會感覺到很枯燥無味,甚至會厭煩,但當你逐步學會以後,特別是當你有了一步步更高追求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越學越有味道,越學越覺得它的價值的所在。
這是因為,具有珠心算能力是人的自身的一種計算本領,這種本領是任何計算機器都取代不了的,在你不用任何計算工具都能輕鬆自如的計算中,你會從中找到無窮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