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清廉,兒子和孫子卻都早逝,60歲意外得子,得以延續血脈

2020-12-23 左岸楓史

識清氣勁,直而不撓;凜乎有歲寒之操」,此詩句描寫的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清官包拯。他以清正廉潔之名留名青史,凡是提起清官,必會想到包拯,他的成就可謂是巔峰造極,一生斷案無數,獲得百姓的愛戴與皇上的賞識。

他的家庭生活卻並不如事業這般如日中天,甚至可以說是命運多舛,兒子和孫子都相繼在他之前去世。人到晚年之時,眼看就要面臨絕後的境地,但如今包拯的後人卻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這究竟是為何呢?

清廉之官

包拯於宋真宗鹹平二年出生,28歲考中進士,出任建昌知縣。他是北宋名臣,一生剛正不阿,不附權貴,在政治上大有作為,屢次升遷後,至監察御史一職。在這個崗位上,他建議重文輕武的北宋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費投入,練兵選將,充實邊備,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發言,文官當道的政壇當中,少有人能為武將發聲,由此也可以看出,包拯在朝堂上的作為並非從自身利益出發,而是以國家大局為重。

他曾擔任三司戶部判官以及多路轉運使,負責把守國家經濟要道。在任職期間,他深入民間,積極發現經濟問題,尋求正確對策,曾請求朝廷準許開通食鹽買賣,之後他被提拔到知諫院,在這裡他勇於上諫,知無不言,多次彈劾朝中違法亂紀的權貴,請求皇帝矯正自己的行為,為國家社稷考慮。

包拯在為官之路上做到廉潔公正,不慕權貴,也正因如此,他的為官之路可以說是屢次升遷,仕途較為順利。包拯處理案件時鐵面無私,絲毫不顧及私人情感以及對方的身份地位,斷案思路清晰,判決結果英明果斷,能夠深入百姓之中,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替勢單力薄的百姓申訴不平。

公堂之上,他一張黑面龐嚇得罪犯屈服自首,額頭上的一彎彎月似乎又是指引百姓的明燈,在京城中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的說法,由此可見,包拯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清官代表,後人親切地稱他為「孝肅公」或「包公」。

坎坷的家庭生活

包拯娶過兩妻一妾。他的第一任夫人是李氏,賢惠能幹,為他操持內務,但不幸的是,李氏身體條件較弱,嫁給他一年之後便紅顏早逝,兩人之間生死相隔,李氏也未能給包拯留下一兒半女。在李氏去世之後,包拯將妻子董氏迎娶進門,董氏是賢德之人,作為兒媳,她孝敬公婆,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作為妻子,她相夫教子,解決家庭內務,還能夠幫助包拯排憂解難,是他的賢內助

董氏與包拯成親後,兩人育有一子兩女,長子名為包繶,但天有不測風雲,包繶的身體在年少時便出現了難以根治的病症,21歲那年,他因病去世。兒子的離開對於包拯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是他無法承受的打擊,母親董氏更是傷心難抑,一病不起,包繶的妻子崔氏悲痛欲絕,年紀輕輕就面臨守寡的慘境,但她沒有倒下,反而比之前更用心地承擔起照顧公婆的重任。

兒媳的孝順被包拯看在眼裡,在與妻子商量之後,兩人決定勸說崔氏回到娘家,尋一個良人改嫁,為自己的後半生早做打算。正在此時,崔氏的母親聽聞消息後,也想把女兒領回家去,畢竟崔氏年輕貌美,守活寡的日子比想像中的更難熬,但當他們把這個決定告訴崔氏時,崔氏卻拒絕了,在史書中記載道「蓬首雨泣,以死自誓,遂盡志以孝養」,她淚如雨下,堅持要侍奉二老直至晚年。

看到她有如此決心之後,包拯夫婦感動得淚流滿面,也不忍心再將她趕走,便準許她留下來一同生活,崔氏以女兒的身份照顧包拯夫婦,同時撫養她和包繶唯一的兒子包文輔,單親媽媽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但崔氏並沒有放棄,一家人之間相互幫助。但天公不作美,兒子包文輔在五歲那年突然夭折,先是兒子去世,再是孫子早夭,對於包拯一家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傷痛。

人丁興旺

包文輔死後,包家的香火意味著就此中斷,「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的事業到了包拯這成為一個難題,難道真是應了 「忠孝兩難全」那句話嗎?但如今我們卻能看到包拯的後人遍布全國各地,人丁興旺,這其中緣由幾何呢?我們前文說到,包拯一生中有過兩妻一妾,所謂人丁興旺的原因便是因為他的侍妾孫氏。

包拯在經歷過生活的大風大浪之後,心情低落,每日埋頭案間,臉上再無一絲笑容,59歲那年,包拯將自己的妾室孫氏遣回娘家,但他卻並不知道,當時的孫氏已經有孕數月。兒媳婦崔氏無意當中得知了姨娘有孕的事實,便經常在暗地裡接濟她的生活,對她百般呵護,在崔氏的悉心照顧下,孫氏產下一子,這個消息讓崔氏看到了包家香火延續的希望。

上天眷顧包拯,令其晚年得子,60歲的包拯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喜出望外,看著咿呀學語的小嬰兒,包拯給他取名為包衍。晚年彌留之際時,包拯將年幼的包衍叫到自己的病榻前,對他表明了自己的寄託和期望,「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此乃歷史上著名的「包公遺囑」,這樣的家訓一直督促著包衍成長,使他成為賢德之人。

包拯去世之後,養育包衍的重任落到了兒媳崔氏的肩上,崔氏將全身心投入到對包衍的教育當中,教導他要成為像父親一樣清廉的百姓父母官,包衍不負眾望,承父遺志,在政績上大有作為,為官之路通途坦蕩,受到百姓的愛戴。一直養育他長大的崔氏,在民間有著「長嫂為母」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皇帝詔封崔氏為「永嘉郡君」,以褒獎她的感人事跡。

相關焦點

  • 60大壽的包拯感嘆自己無後,此人卻跪下含淚說:其實您還有一子
    著名的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的父親就是因為沒有兒子才打破羅馬教廷的約束,不斷結婚努力生子的。因為在歐洲皇室中,沒有男性繼承人是一件危及皇室安全的大事。即使今天,溫州等地依然還有著很濃厚的重男輕女之觀念,這很惡俗!但宋朝的包拯在60歲生日時,膝下無子,確實可憐。有人說是包拯一生殺人太多造成的,其實,此時包拯還有一子,只是這個孩子已經流落民間。
  • 包拯揚名天下,可直到60歲才得知膝下還有一子!
    包青天包拯一生中有過兩位妻子,第一位是原配李氏很早就過世了,也沒有為他留下子嗣;第二位是妻子董氏,她可是個難得的賢妻良母,並且她為包拯生下了一個兒子。要說古代的人結婚都很早,可是包拯直到35歲才有了第一個兒子包繶,據說包拯的這個兒子從小就聰明可愛,自然得到了父母的加倍寵愛。話說19歲的包繶便娶妻生子了,可是好景不長,第二年包繶就因病去世了,然而僅僅5年之後,孫子包文輔又夭折了,這對包拯來說,可謂是晴天霹靂。
  • 包拯60歲壽辰時,感嘆膝下無子,兒媳跪地痛哭,這才說出真相
    根據古人的傳統習俗,包拯原本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與李氏結婚的,但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較差,李氏早亡,還沒來得及再為包拯添後嗣,所以包拯的婚事也就得不到安排。後來包拯又迎娶了董氏,這位董氏於公元1033年與包拯誕下一子,包拯給他起名叫包!當包拯出生時,他已34歲。那時候活到70歲還算是「老古董」,34歲的包拯也算老來了。
  • 包拯60歲壽辰時感嘆沒有兒子,兒媳突然跪地:您有兒子,快一歲了
    由於建昌縣距離合肥太遠,包拯沒有辦法照顧年邁的父母,包拯就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朝廷就把包拯從建昌縣知縣,改到和州監稅。和州雖然距離合肥近一點,但是父母不希望包拯離開合肥。包拯便辭官,回家侍奉雙親。幾年後,包拯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又為雙親守喪。到了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再一次踏上仕途。包拯的家庭生活不幸包拯的政績、能力等其他方面,都是可圈可點的。
  • 包拯60大壽時感嘆自己無後,兒媳突然跪下:您其實還有個兒子
    我們都知道,北宋有一代名臣,包拯。因為他面如黑炭,所以又稱之為包青天。包拯以斷案著稱聞名,在朝堂之上,案件之中,他不畏權貴、鐵面無私甚至英明決斷。無論什麼案件,都以苦主的冤屈為先,不管對方是皇親國戚還是天潢貴胄,在包拯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在當時的老百姓心中,地位甚高。
  • 長子和長孫早亡,包拯悽涼過60大壽,守寡兒媳:您還有一個兒子
    喜歡看戲文的人都知道,宋朝時候的大清官包拯包青天包大人,是由他的嫂嫂撫養長大的,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包拯成年後父母雙親才去世,包拯還曾在雙親的墓前守孝。包拯的兒子包綬,卻是由他的嫂嫂撫養長大的,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曲折故事呢?
  • 熱播劇《開封府》包拯小時候身世之謎,網搜:傳包拯乃文曲星下凡
    包拯是一個身世坎坷的"傻小子」,被父親遺棄,從小家境貧寒,被天生的一張黝黑的臉,而被眾人當成怪物等等。。。。。。北宋真宗年間,包拯降世。包拯出生於廬州,在本劇集中,包拯出生時,他的父親六十五歲,母親五十歲,真正的老來得子。而老兩口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早已成人,且有妻室。
  • 為何提到「鐵面無私」,就會想起包拯,為何他被稱為包青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包青天的名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電視劇的循環播放,還是朗朗上口的歌曲,無一不體現出包拯在人們心裡的地位。宋朝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數,可是真正被大家記住並且流傳至今的卻沒有幾個人,可偏偏包拯佔了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
  • 鐵面無私包青天:一生娶了3個老婆,傳宗接代的卻是丫鬟?
    孝順父母、斷案能手包拯出生廬州(今屬安徽),祖上是春秋時楚國名臣申包胥,二十八歲的時候考中進士,授官的時候他因為父母年邁請求就近分配,被任命為和州(同屬安徽)監稅,這時包拯父母又捨不得兒子,事父母至孝的包拯索性棄官回家鄉奉養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後還在墓邊結廬守孝,他的孝名聞於州府,直到三十八歲包拯在鄉間父老的勸說下才進京侯官
  • 三婚才老來得子的男星,王剛的兒子與孫子同歲,呂良偉兒子顏值低
    說到王剛,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扮演和珅一角,因為他演得太到位,簡直把人物給演活了。除了在銀幕中的出彩表演,生活中還有一件讓人稱道的事。王剛這一生有過三次的婚姻,其中前兩次都是因為感情的不合草草離婚。其中現任的妻子,也算是緣分,網戀小他20多歲的女子鄭豔東,後來成為王剛的第三任嬌妻。
  • 包拯為什麼要選一個丫鬟繼承香火?他的後代怎麼樣了?
    一般來說,普通家庭藉此機會便入仕為官,然後一家子就指望這個兒子雞犬升天呢。但是包拯其實是還是非常有個性的,那個地方太遠,所以咱寧願不做官在家奉老,也不去了。別人是父母在不遠遊,包拯是離家遠不做官。從這點來講,包拯的家境絕非是為稻粱謀的家庭。
  • 賭王何鴻燊一生4個老婆17個子女,為何98歲才有了第一個孫子?
    越是豪門,越注重延續香火的傳統觀念。」賭王何鴻燊,事業上創立帝國,為延續香火娶四房太太,終於98歲幸得長孫。5月20日凌晨,奚夢瑤連更兩條微博動態。稱摩羯座丈夫何猷君,「沉迷」工作中,無法自拔。自己只能貼心準備夜宵,體諒何猷君的不易。都知道,奚夢瑤「摔出個豪門」,並且在去年年底生子,自此賭王何鴻燊才有了第一個孫子。
  • 歷史上的包拯:臉不黑沒月牙,政績平平,因做了一件事而揚名天下
    一生斷奇案無數,是宋朝刑部的「救世主」,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於是將他的事跡寫成戲曲傳唱,所以久而久之在人們的心中就有了一個喝著嫂子奶水長大,皮膚黝黑,額間一個彎月牙的形象。 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名臣,公元999年出生在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一個官宦人家,從小父母雙全,童年幸福,29歲考中進士,一生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最重要的是,包拯根本就不黑,而且頭上也沒有月牙。
  • 4歲孫子要佔車後排睡覺 兒子讓60歲母親坐後備箱(圖)
    原標題:4歲孫子要獨佔後排睡覺,兒子讓60歲的媽蜷蹲後尾箱 人民網安陸9月20日電 拿出養老錢給獨子買了SUV,怎料孫子嫌車裡擠,兒子就讓60歲的母親蜷蹲在後尾箱裡。18日,查緝盜搶機動車的安陸市巡店派出所民警查獲一起奇特的違規事件,感慨世界上居然還有如此兒子。
  • 他13歲登基,在位42年,比李世民更仁厚,卻不被後世人待見
    宋仁宗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宋仁宗前邊有五個哥哥,但是都早年夭折。 所以宋真宗對這個唯一的寶貝兒子格外寵愛,趙受益八歲這年被冊立為太子,並且改名為趙禎。 趙禎自幼性格寬厚仁慈,公元1022年,宋真宗駕崩,年僅13歲的趙禎繼承趙宋大統。
  • 「你再打我孫子,我就報警」,兒子:那小時候,你打我的要怎麼算
    ,兩個孫子。這種影響,會伴隨人們一生,並且這樣的影響還可能傳遞給下一代。因此,家庭的環境和教育,父母的言行舉止,真的十分的重要,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大人們的所作所為,是會在潛移默化中傳染給自己的孩子的。如此,才有了後來可以和孔子齊名的孟子。假設,孟子的母親換成另一種相反的做法,自暴自棄,不管孟子的死活,把所有的怨氣都灑在孟子身上,那結果我不說,你們也應該能夠猜到。
  • 康熙有97個孫子,為什麼一眼就相中12歲的乾隆?
    不少人都覺得雍正之所以能奪嫡成功,是因為康熙喜歡雍正的兒子弘曆,就如同清朝的朱棣對朱瞻基一般,這才讓雍正在最終時刻勝出,但真的如此嗎?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康熙一生後宮的嬪妃無數,兒子共有35人,至於孫子就更多了,足足有97人。據說這97個孫子中,康熙最喜歡的便是雍正的兒子弘曆,歷史上還專門記載下這段爺孫第一次相見的故事。
  • 富商王應傑四婚娶嬌妻才一個半月,突傳39歲兒子猝逝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重要性勝過一切富有與物質;因為沒有一副好身體,縱然擁有再多的財富,都無福去享受,虛妄一場。12月28日上午,臺媒爆料一則悲劇消息,稱77歲的著名富商王應傑之子王怡中不幸猝逝,年僅39歲,唏噓不已!據報導透露,王怡中是在一次健身運動中突發心肌梗塞,雖說及時送醫搶救,但25號凌晨仍傳來噩耗,最終因心臟衰竭而離世。
  • 91歲李兆基退休後有五個孫子相伴盡享天倫,9歲三胞胎孫子最罕見
    中國社會的大戶人家無論何時都會抱著子子孫孫傳宗接代的想法,這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種延續,不能完全形容為思想迂腐,畢竟這樣觀念根深蒂固的觀念,尤其是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要問何鴻燊想不想抱孫子,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他可能也沒想到自己叱吒風雲幾十年,娶了四個妻子,養育了16個子女,卻一直要到97歲的時候才抱上了第一個孫子,這當然是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