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頗為講究孝道的國家。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由此可見,後代子嗣對古人來說可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當然,在古代,這後代專指男丁。
我們都知道,北宋有一代名臣,包拯。因為他面如黑炭,所以又稱之為包青天。包拯以斷案著稱聞名,在朝堂之上,案件之中,他不畏權貴、鐵面無私甚至英明決斷。無論什麼案件,都以苦主的冤屈為先,不管對方是皇親國戚還是天潢貴胄,在包拯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在當時的老百姓心中,地位甚高。
而包拯不僅是一個忠義兩全的好官,更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第一次做官時,就因為父母的身體不是很好,所以在為國盡忠和孝順父母之間,包拯選擇了毅然辭去官職,專心留在父母病榻前侍奉雙親。只可惜天不遂人願,幾年之後父母還是相繼離去。
而這樣極盡孝道的包大人,卻險些無後,無人來為他盡孝。包拯的一生一共有兩位妻子,第一個是原配李氏,因為很早就過世了,也沒有留下個一兒半女的,所以歷史上並無過多記載。
第二個妻子是董氏,這位董氏也是相伴包拯一生的人,董氏出身於官宦家庭,是個大家閨秀,她知書達理,與包拯有很多的共同語言。她照顧包拯的生活,是個非常難得的賢妻良母。
雖然兩人很早的時候就結婚了,可是夫妻兩卻子嗣緣薄,直到了包拯35歲,他們兩才有了第一個兒子包繶。因為是獨生子,自然是備受夫妻倆寵愛。而包繶也十分懂事聰明,討人喜歡。
直到包繶長大了19歲,憑藉著包拯的名望和家世,他娶了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淮陽崔氏為妻。婚後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包文輔,婚姻生活看起來十分的幸福。可是好景不長,不久之後包繶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崔氏母子相依為命。
而包繶去世不到五年,包文輔也意外夭折。包拯在幾年之內連失長子和長孫,實在是悲痛異常。轉眼時間就到了包拯的60歲大壽上,這天來了好多的親戚朋友來向包拯祝壽。
可包拯卻愁容滿面,別人問包拯怎麼回事?包拯說一想到自己一向孝順卻沒有兒子來盡孝,不禁悲從中來。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想到這,包拯感覺自己日後無顏向九泉下的父母交代。可是正當包拯感傷的時候,兒媳崔氏卻告訴包拯其實包拯還有一個兒子。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當年包拯的夫人董氏曾將丫鬟孫氏嫁給了包拯,不過後來因為犯錯被包拯趕出了家門。而孫氏剛回到娘家,就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後來孫氏十月懷胎終於產下一子,那就是包拯的次子。可是因為沒人了解包拯的心意,一直不敢提起。
包拯聽聞,簡直是喜出望外,老來得子這是多麼大的驚喜。於是包拯給這個次子起名為包綖,而後來包拯去世之後,長嫂崔氏一直收養包綖,請人教他識文斷字,並取學名包綬。崔氏希望包綬成為像包拯一樣的清官,為民造福。
而包綬也沒有辜負嫂嫂的期望,成為了一代清官,為民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