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60大壽分家產,房子歸兒,存款給女兒,兒媳:我不接受

2021-01-09 壯壯大姑講故事

01

嫁出去的女兒,該不該分娘家的家產,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有些兄弟姐妹甚至因此對簿公堂。可是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都將影響原本手足情深的親情。

誠然,以前女人沒有資格分家產,一是因為人的思想守舊,二是子女多家庭不富裕,所以形成一個約定俗成的現象:家產大多傳男不傳女。

然而隨著社會進步,人的思想覺悟提高,以及法律的健全,男女地位開始平等,女人享有和男人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對於繼承父母財產,已經不再是兒子的特權。

可是生活中,仍然有一些人,思想還停留在封建時代,理直氣壯地認為兒女有別。固執的結果,要麼一方妥協,要麼鬧上法院,好端端的親情,因為利益鬧得四分五裂。

02

姚阿姨正面臨這樣的兩難選擇,當她在60大壽上宣布將20萬存款給女兒,住的那套135平的房子歸兒子時,不料遭到兒子一家強烈反對,特別是兒媳,拍著桌子對她說不能接受。

姚阿姨和老伴都是普通工人,一輩子最大的成就是拉扯大一雙兒女。以前工資低生活緊巴,家裡連吃頓肉都不容易,不過一家四口卻開心知足,兄妹倆感情特別好,不管誰有一點零食都惦記著對方。

後來廠子裡效益紅火,待遇得到提高,夫妻倆換了套大房子,全家人生活更加幸福。等到兒女都能工作掙錢,全家人又齊心協力攢錢,打算再給兒子置辦一套婚房。

哪知道還沒攢夠錢,兒媳未婚先孕,經過協商,姚阿姨家出30萬首付了一套婚房。房產證是兒子和兒媳名字,雖然按揭是小兩口還,但是老兩口心疼兒子,每年總要從牙齒縫省幾萬塊錢貼補他們。

03

女兒隔年結婚,姚阿姨手頭不寬裕,只是隨便置辦幾件嫁妝。之後多年時間裡,姚阿姨每每想到這件事,心裡就覺得愧對女兒,總想給點補償。然而老伴卻不贊同姚阿姨想法,他認為女兒嫁出去就是外人,多給兒孫攢點錢才現實。

幾年前老伴出車禍,拿到25萬賠償款,去除各項支出,老伴去世後還剩下20萬。這筆錢姚阿姨存了定期,打算留著自己養老,通過這些年與兒媳的相處,姚阿姨看出兒媳不是善茬,這才留了一手。

自從有了這筆錢,家裡再沒消停過,兒媳隔三差五支使兒子來要錢,都被姚阿姨拒絕,這導致婆媳矛盾升級。兒媳的行為令姚阿姨厭惡,從而更不敢輕易拿出這筆錢。

去年姚阿姨不小心摔了一跤,腿折後需要人照顧,兒媳故意不肯來,幸虧有女兒貼身伺候。通過這件事,姚阿姨更是看清女兒和兒媳的差別,覺得女兒只盡義務,沒享受一丁點好處,對她實在太不公平。

臥床後姚阿姨身體總有不適,她擔心萬一自己有個三長兩短,身後事來不及交代,便寫了份遺囑藏在枕頭裡,裡面清楚說明房子留給兒子,存款給女兒。

04

然而一想到兒媳的品行,姚阿姨心裡不踏實,即便她立有遺囑,可倘若被兒媳發現後銷毀,那女兒豈不是照樣一分錢落不著。所以姚阿姨琢磨著找一個人多的場合,將遺囑公布於眾。

於是一生節儉的姚阿姨,給自己辦了60大壽,邀請很多親戚出席。酒過三巡,姚阿姨亮出遺囑,請娘家侄子代為宣布上面的內容。按照她的想法,一套135平的房子起碼價值百十萬,而存款只有二十多萬,怎麼算都是兒子家佔便宜,即便兒媳心裡有點不痛快,也會好好算算這筆帳。

誰知剛一宣布,兒子兒媳就鬧開了,不僅埋怨姚阿姨老糊塗,還斥責妹妹不要臉,居然好意思和他們爭家產,要不是她從中作梗,老人怎麼會做出這個決定。

畢竟是別人家務事,親戚們只能勸和,不便發表看法,他們也不想得罪任何一方。兒媳見無人向著姚阿姨說話,更加得寸進尺,手指著婆婆說道:「我不接受這樣分配,都該由我們繼承,憑什麼要分給外人?你要是敢給,別怪我不給你養老!」

這番話徹底寒了姚阿姨的心,這些年兒子一家盡佔好處,從未對老人付出,哪怕是老伴生命最後,也都是女兒女婿輪流在看護。兒子懼內,兒媳不發話,他即便有心孝順也不敢,想想養兒防老真是一句空話。

05

事到如今,姚阿姨反倒不再瞻前顧後,她提前將存摺交到女兒手上,並且警告兒子兒媳,他們拿了大頭,必須盡到贍養的責任。今後所有生活開支全由兒子家承擔,否則那套房子也給女兒,讓女兒給她養老送終。

有些人總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和娘家再無瓜葛。其實不然,同樣為人子女,憑什么女兒就不如兒子金貴,如果父母真能做到病痛不找女兒伺候,贍養不要女兒負擔,那麼還說得過去。否則,憑什麼把所有家產都留給兒子,卻讓女兒只盡義務不求回報?

現實生活中,女兒往往比兒子指望得上,特別在老人身體不適時,總是女兒忙前忙後,陪伴老人左右。而兒子兒媳,能出點錢,來探望一趟,已然算是盡到孝心。

真正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父母,其實並不多。通常來說,父母或多或少都是偏向兒子,但是不管是不是平均分配,父母都應該考慮給女兒留一份,因為分的不僅是家產,也是你們對子女的愛。

而那些霸著老人全部財產不撒手的兒子兒媳,即便厚臉皮,也不見得能成為贏家,倘若鬧到法院,指不定吐出來的更多。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婆婆生病兒媳喊工作忙,女兒請假伺候,分家產兒媳:出嫁女兒沒份
    沒有誰能只享受權利,卻不履行義務。尤其在婆媳之間,兒媳享受了婆婆的家產,那麼就應該履行照顧婆婆的義務。如果兒媳不願意照顧婆婆,那麼財產也不應該全都分給兒子一個人。羅阿姨覺得很心痛,結婚前還聽話孝順的兒子,怎麼和兒媳婦結婚後,卻開始變得冷漠自私?究竟是兒子變了,還是兒媳婦帶壞了兒子?
  • 公公去世留下30萬,婆婆平分給兒女,兒媳拒絕:女兒不該分家產
    那些思想開明的父母,在對子女的感情分配上非常注意,本著不偏不倚的原則,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心裡產生落差。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兄弟姐妹,通常相親相愛不分彼此。然而隨著各自結婚組建小家庭後,另一半的介入,會潛移默化影響著親情。有些女人眼皮淺,認為公婆的家產將來是要由自家來繼承,生怕被大姑姐小姑子分走一杯羹,這種自私的想法,造成了親情的生分。
  • 婆婆大壽我送一萬多的金鐲子,婆婆:我前兒媳封了個5萬的紅包
    婆婆大壽我送一萬多的金鐲子,婆婆:我前兒媳封了個5萬的紅包我是一個很平凡的女孩子,從小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山村,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父母還是辛辛苦苦供我念完了4年大學,讓我走出了那個山村,也因為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
  • 婆婆60大壽,摳門兒媳送一箱牛奶,丈夫:這日子沒法過了,離婚
    但對於老人來說,可能有些生日是無所謂的,但60大壽是非常重要的。記得身邊不怎麼過生日的老人,到了60周歲的時候,兒女和孫子們都來慶生,場面也是非常熱鬧的。我媽平時也說,現在的生日無所謂,到了60歲的時候,過個大壽就可以了。孝順老人是美德,也是必須的。
  • 婆婆過60大壽,我送200紅包,她不滿跟我鬧
    婆婆過60大壽,我送200紅包,她不滿跟我鬧,老公說番話,她紅了臉結婚後我才發現婆婆是個特愛面子的人,特會算計的一個人,不願付出,還總愛跟人攀比,自己兜裡沒錢,還喜歡在外人面前裝有錢人的樣子,我對她很反感的。
  • 婆婆六十大壽,當眾摔了兒媳禮物,「假惺惺」
    媽媽也知道女兒的處境,勸李思琪還是離婚為好,不然和這樣的婆婆相處一輩子,每一天都是受罪。但是李思琪堅決不同意,雖然沒遇到個好婆婆,但是老公對於李思琪還是很心疼的。李思琪也理解老公,作為一個兒子,想盡孝。作為一個老公,也想心疼自己的老婆。後來,李思琪的爸爸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了。
  • 婆婆60歲大壽,兒媳在家給她過生日,婆婆給兩巴掌:為何不去酒店
    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選擇也就不一樣,有的人為了面子,請朋友去高檔酒店;而有的人為了氣氛,在家裡慶祝生日。可話又說回來了,生活中有些人愛計較,尤其是老人過生日,做子女的都特別慎重,而老人更加在意,比如說六七十歲大壽,往往在農村會擺幾桌酒席,親戚朋友熱鬧一番,更不談在城裡。今天我們就是說說因為老人過生日而引發的婆媳矛盾。
  • 婆婆拿出存款為小姑子買車「她是我女兒,不給她買給你買啊」
    既然婆婆沒有錢,為了能買房子,只有找周圍的朋友借錢,幸好朋友也是很相信高寒夫妻倆的,一口就答應借錢給他們了。沒有想到才去交了首付不久的時間,高寒的妹妹高欣就吵著讓家裡買車了,當提出來的時候,婆婆眼睛不眨的就給了十萬塊錢,這讓高寒夫妻兩人都生氣了。
  • 「你命硬,剋死自己丈夫和公公,不配分房子!」婆婆說完這番話,兒媳...
    ,次年,張女士就生了一個女兒。張女士先開了口,「家裡兩個頂梁柱沒了,廠子和家務都是我在操持,可是一說到拆遷款,陸阿姨就這麼著急和我劃清界限。」 「你命這麼硬,剋死了自己的丈夫和公公,我想他們也不願意把錢分給你一點。」沒想到張女士的「後」婆婆卻語出驚人,一下子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 婆婆六十大壽當天,當親戚面要求兒媳養老,兒媳的話叫她顏面掃地
    孫倩:我和老公都是平常家庭出身,所以說我們都非常努力的生活,我們一起去了外地上班,就是為了能夠攢下點錢,今後買房子,生孩子、照顧老人能有點餘力,但是變故來得太快,老公突然催著我跟他一起回老家發展事業,我不明覺厲,在這裡好好的為什麼要回去?但是老公特別堅持,最後甚至還把我爸媽都驚動了來勸我,最後我只好跟著他回去了。
  • 掀桌子、動菜刀,婆媳為分房子衝突升級,婆婆:你滾,這是我的家
    導讀:內向婆婆為何與兒媳屢屢發生衝突?好心的兒媳?緣何被婆婆懷疑動機不純?婆婆說,兒媳自作主張分房產其實另有目的。又是怎樣的一紙協議,引發婆媳爭執不斷? 丁大姐還說,她跟丈夫是再婚家庭,跟婆婆一起生活了兩年,婆婆的第一個兒媳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由婆婆撫養,她跟丈夫現在也有小孩,但是婆婆不幹活就是在家睡覺,一不舒服就要去醫院,還動不動就跟她說
  • 婆婆60大壽,我送6000紅包,聽到女兒一句話,我哭成淚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婆媳關係成為了婚姻的一道考驗。很多美好的愛情,在婆媳關係面前,有時候也是不堪一擊。而那個曾經呵護你,許你滄海桑田的男人,也許隨口一句「她是我媽呀」,「老婆可以再娶,老媽只有一個」,深深地傷害了女人的心。
  • 婆婆60歲大壽,兒媳給2萬紅包,丈夫怒扇妻子:你陪嫁的房給我媽
    當他們知道我在租房裡面住的時候,他們暴跳如雷,不管怎麼說,他們想讓我退婚,他們覺得,如果給親戚朋友們知道了之後,可能會丟盡了臉面,但是沒辦法,我也不同意退婚,他們只能拿錢出來給我們買了一套房子。我跟我老公之間因為這些事情沒少吵架,因為我老公一個月的工資1萬塊錢,給了婆婆竟然給了8000塊錢,有時候我們手頭有些緊,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他就會問我要錢給婆婆用,我覺得這個事情做的有些過分。但看在這麼多年的感情份上,我選擇了一忍再忍,到了生日的那一天,我才徹底的爆發。
  • 婆婆七十歲大壽,兒媳將祝壽紅包存入自己卡上,丈夫現場翻臉
    借錢給婆婆之後,李菲心裡常常感到不安,擔心他們一家人不還錢,理由是我們是一家人。 事實並不是如此,丈夫一家很感謝她的出手相助,好幾次承諾一定會還錢讓李菲安心。 李菲仍舊不安。 今年婆婆70歲大壽,加上大病痊癒,想要辦酒席熱鬧一點。
  • 「兒媳,我女兒要回來了,你們搬出去住」「我的房子,要走你走」
    一直都說婆媳難處,如果只是獨生子女還好,若還有個弟弟或者妹妹,婆婆對兒媳的態度就更有鮮明的對比。雖然說兒媳是外來人,但畢竟嫁進了家門,不能當親閨女對待,也不該厚此薄彼,徒增矛盾。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本該是婆媳共同來維護,可遇到一個只顧及女兒的婆婆,做兒媳的再好也可能被傷害。
  • 「媳婦,我60歲大壽你怎麼不回來」「你說我不是你們家的人啊?」
    #情感#文:木木1我和老公結婚後,和婆婆的矛盾,與日俱增。老公並不是媽寶男,但是面對一個在道理上,無法溝通、無法講清楚的婆婆,老公也是很無能為力。我和老公結婚第1年,在城裡買了房子,公公婆婆沒有掏一分錢,並不是他們沒錢,而是婆婆光明正大地說:「我所有的錢,都是用來養老的。你們買房子,不關我什麼事情。
  • 女兒應不應分娘家家產
    不少家庭為此對簿公堂、親情離散,這是現代法律與傳統習俗尖銳衝突的結果,今天,我們就從法律、習俗、歷史、感情等層面系統分析一下,女兒應不應該分娘家家產。即使女兒閨中待嫁,還沒有離開娘家,往往也分不到家產,為什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看一下。
  • 兒媳坐月子婆婆去旅遊,兒媳換了門鎖,婆婆不滿:我買的房憑啥不讓進?
    兒媳坐月子婆婆去旅遊,兒媳換了門鎖,婆婆不滿:我買的房憑啥不讓進? 許多人說婆媳是一對冤家,所謂冤家亦解不亦結。其實在我看來,許多婆媳矛盾都是小問題,基本能解決,可有些矛盾卻似乎解不開,比如女人坐月子。
  • 父母2套房過戶給兒子,生病卻讓女兒照顧,女婿:那是你家事
    更有甚者,早早便把家產傳給兒子,至於女兒,向來不在考慮之中。老人覺得,兒子繼承家產是天經地義,而女兒嫁人後就是外人,哪有肥水流到外人田的道理。兒子繼承全部家產,贍養雙親,本無可厚非,可偏偏一些父母做事不公,將利益分給兒子,將贍養義務劃分給女兒,這未免太傷感情了。
  • 「兒媳,彩禮給三萬,房子結婚後再買吧」「阿姨,我不嫁了」
    當然給不給彩禮,買不買房子,都是需要兩家人商量著來的,若是兩家人同意了,不用給彩禮,不用買新房子,兩個人照樣在一起會生活得很幸福。身邊的朋友也有結婚的時候簡單擺了兩桌,彩禮沒給房子沒買的,後來人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又買上了房子車子,日子也過得蒸蒸日上。其實女方要彩禮,不過是想看看男方的重視程度,若是婆家重視兒媳,儘量給彩禮,那么女方也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