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去世留下30萬,婆婆平分給兒女,兒媳拒絕:女兒不該分家產

2020-12-23 壯壯大姑講故事

01

俗話說「養兒防老」,在傳統老觀念中,父母通常把家產交給兒子繼承。生兒子,除了是完成傳宗接代的家族使命,更是想為將來的養老,尋求一個保障。

如今男女平等,很多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轉變,生孩子時不再盲目在乎性別。並且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會考慮生二胎,一來解決獨生子女的孤單問題,二來減輕一個孩子贍養父母的重擔。

倘若能兒女雙全,湊成一個「好」,那便更圓滿了。那些思想開明的父母,在對子女的感情分配上非常注意,本著不偏不倚的原則,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心裡產生落差。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兄弟姐妹,通常相親相愛不分彼此。然而隨著各自結婚組建小家庭後,另一半的介入,會潛移默化影響著親情。有些女人眼皮淺,認為公婆的家產將來是要由自家來繼承,生怕被大姑姐小姑子分走一杯羹,這種自私的想法,造成了親情的生分。

02

林佳父母早些年騎三輪車走街串巷賣水果,一兒一女就是他們奮鬥的動力。哥哥比林佳大3歲,處處讓著她,兄妹倆感情非常深厚。後來哥哥談對象,家裡拿出全部積蓄給他在城裡買了套房子,林佳連壓歲錢都奉獻出來了。

千盼萬盼,終於把嫂子盼過門,林佳卻發現嫂子是個挺難纏的女人,處處管著哥哥,每月只給他200塊零花錢。看著哥哥花錢縮手縮腳,林佳於心不忍,經常從微薄的工資裡拿幾百接濟他。

後來林佳出嫁,父母本打算給10萬塊錢壓箱底,嫂子知道後大吵大鬧,哥哥則一聲不吭。考慮到嫂子有孕在身,父母最終沒敢付諸行動,而是聽從兒媳意見,置辦了一些不值錢的嫁妝,松松垮垮裝了一車。

林佳能夠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婚後照常盡孝。林佳婆家在農村,婚後夫妻倆一直租房住,但是手頭再緊,每次回娘家她都要買一些牛奶營養品。而嫂子非常不客氣,只要看到了,就會說恰巧她的喝完了,順手給拿走。

03

侄子出生後,嫂子更是揚眉吐氣,她知道公婆手裡有點養老錢,生怕私下貼補給小姑子,一家三口便搬回婆家住。期間嫂子曾提出公婆年紀大了,手裡放太多錢不安全,讓公婆把存摺交給她保管。公婆做了半輩子生意,當然知道錢的重要性,他們拒絕了兒媳的好意。

這件事令嫂子懷恨在心,認為一定是小姑子從中挑唆,公婆才不願意相信她。之後林佳再回娘家,嫂子總是冷言冷語,林佳受不了挖苦,她發現哥哥被嫂子管得服服帖帖,每當嫂子胡攪蠻纏,哥哥總是縮在一旁不敢吭聲。擔心父母夾在中間難做人,林佳只好輕易不再登娘家的大門。

和公婆同住,嫂子從不掏一分錢生活費,心安理得啃老。然而在公公患重病後,她為了不伺候,立馬搬回自己小家不露面。見母親一個人日夜照料實在忙不過來,林佳心疼,去找哥哥理論,可是哥哥怕老婆裝慫,於是在醫院陪護的任務,就落到林佳夫妻身上。

兩個月後,父親最終還是撒手人寰,母親受不了打擊也病倒了,林佳衣不解帶在病床前伺候開導。在那段艱難時光,林佳的陪護令母親感到一絲欣慰,相比下,兒子兒媳的所作所為讓她感到寒心,她開始意識到養兒防老這條路恐怕行不通。

04

老伴去世留下30萬,婆婆心生一計,打算用這筆錢試探兒子和女兒。她把全家召集到一起,假意說自己腿腳不中用了,想把手裡的30萬平分給兒子和女兒,以後在兩家輪流養老。

聽了這話,林佳夫妻倆明確表示,讓婆婆安心地把錢留在手裡傍身,他們不要,但是隨時歡迎婆婆去家裡住。兒媳態度則不同,她大聲責怪婆婆老糊塗,自古家產都是傳男不傳女,女兒壓根不該分家產。婆婆要是敢分一半給小姑子,她就讓兒子不認奶奶。

婆婆聽了並不氣惱,她笑著說兒子都指望不上,孫子更不敢奢望了。既然兒媳不願意分家產,那麼就聽她的不分了,以後自己就用這筆錢養老,從中每月拿出5000塊錢,僱女兒給她做保姆,家裡的房子空著也是空著,就讓女兒女婿搬回去住,這樣也方便照顧。至於兒媳,她就不麻煩了。

就這樣,婆婆將計就計,總算自己做了一回主。其實經歷過生死,她早已看開了,與其被養兒防老的老觀念牽著鼻子走,倒不如灑脫一些,兒子女兒無所謂,誰孝順到時候家產就留給誰,一切交給時間去證明。

05

很多老人都在意養老送終這個問題,心裡總覺得有個兒子,將來就有了依靠的資本。然而事實上,有些家庭婆媳關係不和睦,兒子在兒媳面前根本不敢表現出對老人的關心,即便將來真的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日子過得也是縮手縮腳。

可是有些老人,在看明白一切後,依舊在討好兒子兒媳,所有好處都留給他們,甚至卑微到去做帶薪老保姆。如此放下尊嚴,謹小慎微地順從,其實是對生活的一種妥協,因為養兒防老是他們親手編織出來的夢想,哪怕明知道是自欺欺人,也不願醒來。

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子的家,而兒子的家未必是父母的家。所以說,人到晚年,手裡一定要有積蓄,把錢都給兒子,等於是自己斷了自己的退路。更不要將兒子女兒區別對待,倘若因為厚此薄彼造成老無所依,那將是怎樣一種悽涼。

同時,孝順是做人最基本標準,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修行。身為兒女,理應在成年後給予父母愛的供養,善待父母,因為那是我們唯一能夠回報的。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婆婆60大壽分家產,房子歸兒,存款給女兒,兒媳:我不接受
    01嫁出去的女兒,該不該分娘家的家產,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有些兄弟姐妹甚至因此對簿公堂。可是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都將影響原本手足情深的親情。誠然,以前女人沒有資格分家產,一是因為人的思想守舊,二是子女多家庭不富裕,所以形成一個約定俗成的現象:家產大多傳男不傳女。
  • 婆婆生病兒媳喊工作忙,女兒請假伺候,分家產兒媳:出嫁女兒沒份
    沒有誰能只享受權利,卻不履行義務。尤其在婆媳之間,兒媳享受了婆婆的家產,那麼就應該履行照顧婆婆的義務。如果兒媳不願意照顧婆婆,那麼財產也不應該全都分給兒子一個人。羅阿姨覺得很心痛,結婚前還聽話孝順的兒子,怎麼和兒媳婦結婚後,卻開始變得冷漠自私?究竟是兒子變了,還是兒媳婦帶壞了兒子?
  • 「你命硬,剋死自己丈夫和公公,不配分房子!」婆婆說完這番話,兒媳...
    然而丈夫和公公在一次外出談生意的途中遭遇車禍,兩人在同一天去世了。這個家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張女士的肩上,她一邊要照顧尚未成年的孩子和身體每況愈下的「後」婆婆,一邊還要盯著廠子裡的生意。 好不容易熬到女兒長大,張女士也攢夠了錢在城區買房搬離了老家,把老房子留給了「後」婆婆單獨居住。
  • 兒女贍養老人先談養老費,兒媳:婆婆有錢就看病,沒錢就不看了
    姐弟三人,多年前曾提出贍養公婆的方案,兩位老人的飲食起居由三家共同負擔,如若老人生病大兒子家承擔婆婆的費用,胡大姐家負責公公的費用。於是,公公生病住院到過世期間吃藥看病,服侍照顧以及安葬的一切費用都是她家出的,她認為自己家服侍公公的任務完成了,沒有理由還和哥哥姐姐兩家一樣兩個月輪流照顧婆婆,現在婆婆在她家的期限已滿了,可是大姑姐如今耍起了脾氣不接婆婆。
  • 如果兒女雙全,家產平分真的就是公平?背後的矛盾真的能忽視?
    文|文兒最近看了好多帖子,都是關於如果兒女雙全,到時候家產會兒女平分的,很多人都很贊同這個觀點。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和思想觀念的解放,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得到了摒棄。現在很多年輕夫妻都說,如果我實現了兒女雙全,對兩個孩子我會平等對待的,包括家產的分配上。但是兒子,女兒家產平分真的就是公平?聽聽不同的聲音,或許也能知道背後的矛盾。@這都不快樂:如果真的是兩個小孩,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的。
  • 吉林一女子丈夫早年去世 欲繼承公公遺產遭拒
    女子在丈夫去世後,沒有另嫁他人,幾年後婆婆、公公又相繼去世,而公公留下的遺產引發了一場家庭爭奪戰。女子思索自己也應該有份,遂加入戰團,但遭到公公其他兒女的排擠和拒絕,女子一怒之下告上法庭,卻遭當庭質問,這和你有啥關係?公公的遺產是不是真的和兒媳沒有關係?這當然要法律說了算。先來看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共同分析一下。
  • 婆婆去世後,喪偶兒媳被五個小姑子告上法庭
    在丈夫去世後,朱某帶著兩個兒子一直悉心照顧著婆婆的起居飲食,即便老人身患疾病,也不離不棄。不料,在婆婆去世後,因為遺產繼承問題,朱某的五個小姑子將她告上了法院,照顧公婆多年,朱某能否繼承婆婆的遺產呢?丈夫去世後,媳婦獨自照顧婆婆楊老伯和江老太系夫妻,兩人先後於2008年和2018年去世。生前兩人共生育了六名子女,即阿英五姐妹和阿垣。
  • 婆婆去世後,喪偶兒媳被5個小姑子告上法庭...判了
    在丈夫去世後,朱某帶著兩個兒子一直悉心照顧著婆婆的起居飲食,即便老人身患疾病也不離不棄。不料,在婆婆去世後,因為遺產繼承問題,朱某的五個小姑子將她告上了法院,照顧公婆多年,朱某能否繼承婆婆的遺產呢?阿垣作為家長唯一的兒子,楊老伯與江老太生前的起居飲食、疾病護理、患病住院等都是由阿垣夫妻兩人負責的,在阿垣去世後,朱某更是獨自承擔起贍養、照顧江老太的義務,直至江老太年老去世。面對兩位老人留下的遺產兩處宅基地房屋及存款,阿英五姐妹一致認為由於兩位老人生前未立遺囑,其遺產應按法定繼承分配。
  • 兒女雙全,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過來人會懂
    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是精明還是自私?隔壁張大爺今年已經70歲了,張大爺的一雙兒女都已經結婚生子,最大的孫子都上大學了。但是張大爺仍然沒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兒女,而且張大爺也沒有和自己的一雙兒女同住。
  • 老大難問題:兒媳怎樣與公公婆婆相處?
    老俗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人心都是肉長的,人心換人心,黃土變成金;可以說,真誠和信賴是家庭中最可寶貴的財富。作為小輩的兒媳,感恩公公婆婆無怨無悔的付出,感恩公公婆婆對丈夫的辛勤養育,感恩公公婆婆對自己的無私教誨。感恩,並且尊重,理解作為長輩的公公婆婆,體諒他們的不容易。
  • 家有一兒一女,將來你會選擇把家產平分嗎?媽媽們的回答很實在
    大家都知道一碗水很難端平,如果是性別不同的兩個孩子,就更難做到公平,於是網上曾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家有一兒一女,將來老了,你會選擇把家產平分嗎?媽媽們的回答各不相同,大概有下面這幾種。不平分的話,對誰都不公平,還會引發家庭矛盾,甚至影響親情,這樣就太不好了,兒子給少了,兒媳有怨言,女兒給少了,也會覺得寒心,平均分最好不過了。
  • 丈夫去世,婆婆帶著孫子趕來爭遺產,兒媳卻說婆婆的孫子身份可疑
    丈夫突然去世,婆婆第一時間趕來爭遺產,因為她不是我兒媳婦婆婆拉著孫子一起對抗兒媳,兒媳卻說婆婆的這個孫子身份可疑他不是自己和趙世平的兒子,他是婆婆董國珍的兒子。相處了二十多年的婆媳為什麼會鬧出如此糾紛?
  • 婆婆是媽!我還有一個同樣明理豁達的公公
    眾所周知,婆媳關係難處,可我卻不認同。也許是上天垂青,讓我有一個善良寬容的婆婆。我嫁到他們家將近三十年了,婆婆從不以長者自居,凡事都用商量的語氣,和顏悅色跟我講,從沒提高嗓門和我說過話,更別說紅臉白眼了。
  • 濮陽72歲老人43年如一日贍養百旬公公!
    43年前清豐縣大屯鄉店上村29歲農村媳婦喬貴巧,遭遇禍事連連,婆婆患重病去世不久,丈夫逯法林從房上摔下搶救無效死亡,當時家庭極度貧困,面對幼小兒女和60多歲公公,喬貴巧不離不棄,用自己雙手撐起一片天,把兒女養大成人後,繼續精心贍養公公。
  • 湖北:婆婆逼兒媳出軌,孩子生父是公公,婆婆得知後大罵:不要臉
    俗話說得好,「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湖北就發生了一件「婆婆逼兒媳出軌生孩子,在得知孩子的生父之後,婆婆卻大鬧不止,沒法接受這個事實。」成某瓊(化名)是湖北一戶人家的兒媳婦,自從和丈夫張某(化名)結婚以後,張某不能生育的問題就出現了。
  • 掀桌子、動菜刀,婆媳為分房子衝突升級,婆婆:你滾,這是我的家
    導讀:內向婆婆為何與兒媳屢屢發生衝突?好心的兒媳?緣何被婆婆懷疑動機不純?婆婆說,兒媳自作主張分房產其實另有目的。又是怎樣的一紙協議,引發婆媳爭執不斷?於是她想婆婆不跟她住跟兩個女兒住也行,就提出這50平方的房子由兩個女兒平分。所以協議約定,婆婆回遷的50平方給兩個女兒,三家輪流一個月帶婆婆生活,大病三家均攤,小病由婆婆個人承擔。 可是婆婆不按照協議,還責怪她自作主張,說她把房子當作人情送掉了,這讓她很委屈,自己一心為家,並悉心照料兩個孩子,婆婆應該體諒她。這丁大姐一心為家,為何屢屢被婆婆責難?
  • 婆婆懷孕了,兒媳很為難,小夫妻的未來該如何把握?
    文|白水無邪自從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很多家庭圓了「兒女雙全」夢。有個別的產婦,年齡明顯偏大。甚至有的女人,都當了婆婆,仍然懷了二胎。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不能因為一時頭腦發熱,留下終生的遺憾,既耽誤了小的,又拖累了老大。小雅的婆婆,在她新婚第三天,就查出了懷孕。因為老公是獨生子,婆婆特別盼望再生個女兒。所以,公婆一直瞞著小夫妻。後來,隨著肚子越來越大,婆婆才吞吞吐吐地挑明,並說肚子裡懷的是一個女兒,將來不會和兒子爭家產的。
  • 婆婆經常做這幾件事,看起來很討人厭,其實是把兒媳當親女兒
    文|文兒有很多生完孩子的媽媽說,總是和婆婆發生矛盾,難道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婆婆的問題?其實有時候真的說不清楚誰對誰錯。就比如下面這三位媽媽分享的婆媳關係不和,矛盾的產生不是婆婆對兒媳不好,婆婆把兒媳當做自己的女兒關心,也會產生矛盾。
  • 「一兒一女的家庭,父母最好別平分家產」6旬老人的話很有道理
    特別是當我們身邊出現了很多那種家中有女兒的家庭,比家中有兒子的家庭過得更好的時候,人們的這種重男輕女思想也就逐漸消失了,很多人都開始渴望兒女雙全的組合。但是,兒女雙全雖然看起來是一種不錯的家庭結構,但這些家庭也有他們的煩惱。李大爺今年已經63歲了,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 婆婆天天罵公公窩囊廢,兒媳看不下去,一句話懟得婆婆默不作聲
    大姑父脾氣比較好,話不是很多,每天聽到這種罵聲,心裡也是窩火,可上了年歲,地種不了,也找不到能掙錢的工作,只能憋氣地聽著。 作為兒媳的曉彤,每次看到婆婆盛氣凌人的樣子,很是想不明白,心地善良,持家過日子一把好手的婆婆,咋就這樣對待公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