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人「本廠」早就停產了!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

2020-12-20 中金在線

南極人「本廠」早就停產了!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多久?

關注中金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中金在線微信

在線諮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冬天一到,相信很多人就會開始購買保暖內衣了,在中國市場上,保暖內衣品牌估計首先想到南極人的居多,除此之外還有恆源祥和紅豆等等。

  然而,說起南極人,就會發現,如今南極人囊括的產品非常齊全,床墊、泡腳桶、暖寶寶……

  我們不禁要問一句:是南極人的產業發展到如此之大了?還是我們買的南極人「仿品」太多?現在還有真的南極人嗎?

  實際上,金妹兒了解到,也許我們看到的南極人也只有商標是真正屬於南極人的了。

  靠品牌授權服務

  一年賺將近9億

  金妹兒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南極人」發現,有「南極人官方旗艦店」「南極人居家日用旗艦店」「南極人夢遐專賣店」等數百家店鋪。售賣的產品從保暖內衣到烘鞋器、足浴盆、紙尿褲、電熱毯、保溫杯、洗碗布、蚊帳、洗衣機等,品類十分之豐富。

  據公開資料顯示,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上海,旗下擁有「南極人」「南極人home」「卡帝樂」等品牌。

  據悉,早在2008年,南極人就將經營了十幾年的工廠賣掉,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而南極電商(002127.SZ)就是南極人在賣工廠前謀求轉型的產物。

  資料顯示,南極人品牌主體為南極電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極電商),2007年在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交易,總市值為295億元。

  轉型之後,南極人就開始了賣吊牌的道路。甚至在2015年,南極電商直接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停止了生產線,專注於做品牌授權服務、電商生態綜合服務平臺服務、柔性供應鏈園區服務以及專業增值服務及貨品銷售業務。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感到疑惑,光是憑藉售賣吊牌,南極人每年能賺錢嗎?

  答案是,能,而且盈利還不小。

  金妹兒看到,南極電商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53億元,同比增長240.12%,淨利潤8.87億元,也就是說光靠賣吊牌,南極人2018年就賺了將近9億。

  分產品來看,南極電商的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收入接近9億元,同比增長44.74%,毛利率高達94.11%;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總營收3385.55萬,毛利率更高,為96.52%。

  再看其2019半年報,公司營收達到16.34億元,預計2019年的營收能夠突破30億之高。

  可見,商標授權給南極電商帶來了超高的回報率,也一直是南極電商的主要增收途徑。

  而南極電商方面表示,消費端的所有生產和銷售都由供應商、經銷商負責。據悉,南極電商還將從事線下實體零售連鎖業務,主營業務為商業零售,並在店鋪中出售咖啡、奶茶、點心等簡餐。

  品牌質量飽受詬病

  南極電商模式還能撐多久?

  一方面是靠著品牌授權賺足了銀子,另一方面,南極人的品牌信賴度也在逐年降低。

  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南極電商合作供應商985家、合作經銷商4321家及授權店鋪5559家。

  甚至有爆料稱,南極電商只要給錢就可以授權,並且還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它只保證吊牌是真的,其他的一概不管。如果買家受到了調查,它也會出具相應的證明幫助商家『脫險』。」

  換句話說,只要商家肯付費,世間萬物皆可「南極人」。

  也正因如此,南極人產品逐漸暴露出的質量問題被消費者所詬病甚至是投訴。

  有網友稱購買的南極人褲襪,收到後發現產品多處破洞、購買的南極人按摩椅僅一個月就壞了、購買的南極人電加熱鹽袋在充電過程中燒焦冒煙……

  甚至有消費者表示,買了南極人的產品之後,發現質量不好,完全就是敷衍的質量,退貨的時候,商家會將退貨的理由改為「七天無理由退換」,而不是「質量問題」。

  「南極人的這種模式有很多弊端,而且對於行業來講,對市場也有一定的『擾亂性』。」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短期來看,其商業模式取得了成功,但長期來看,如果僅僅靠過去積攢的口碑與情懷,但是對品質把控不嚴、品牌管理不善、隨便授權、追究力度不夠等因素是經不起透支消耗的。

  事實上,「品牌授權」這種經營模式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國際知名的阿迪達斯、迪士尼、飛利浦等公司,都通過品牌授權,擴充其產品線。

  根據《南方周末》報導,曾經的保暖內衣四大品牌:南極人、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都放棄了自己的生產線,改用品牌授權商的經營模式,但南極人不僅僅沒有自己的生產線,還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

  「一些品牌在授權之後,之所以還能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關鍵在於公司對代工廠的資質與產品的質量都有著嚴格的控制。」業內分析人士談到。

  上述人士表示,南極人之所以每年靠吊牌賺幾億,就是因為消費者對於這一品牌還算信任。假如一味只顧賺錢,對授權產品質量不進行把控的話。想要長久發展下去,就有些困難了。「商品的質量好才是消費者最想看到的!」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靠商標一年賣了9億,已停產多年的南極人如今又學起了MUJI
    萬物皆可南極人,一年商標賣9億在你腦子裡可能南極人就是賣內衣的,而事實上,「南極人」們的產品線將不限於服裝類,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世間萬物皆可「南極人」。調皮的說,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標牌的搬運工。目前,南極電商擁有南極人、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PONY等一系列品牌。牌子做爛了,還有人會買帳嗎?根據南極電商2019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6.34億元,預計今年的營收將突破30億,這對於一個曾經的保暖內衣品牌來說是難以想像的。
  • 賣商標一年掙9億,「南極人」只有吊牌是真的?不少消費者懵了
    「印象中,南極人是物美價廉的品牌,現在看來,所謂的老品牌雖然『價廉』,但在質量上並不一定是『物美』了。」李先生稱。還有不少網友也反映遇到了類似的質量問題。「我們超市好幾年前就不進南極人的產品了,之前有客人拿著襪子退貨,說掉色嚴重。」某超市的一位銷售人員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02 靠品牌授權服務,一年賺9億據公開資料顯示,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上海,旗下擁有「南極人」「南極人home」「卡帝樂」等品牌。
  • 南極人,去年靠賣吊牌賺了近40億
    可以說,你一不小心,已經處在了一個「萬物皆可南極人」的三維空間。南極人也和漫威、鬼吹燈等影視IP一樣,構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宇宙。「南極人宇宙」的背後,卻是南極人的工廠早已停產,如今的南極人更多的還是依靠賣品牌獲益。放到筐裡的就是菜,也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購買「南極人」商標的「友商」卻頻頻因為產品質量被投訴。
  • 原廠停產多年,靠倒賣商標獲利超11億,無數消費者一直在買山寨
    但實際上,如今在消費者心中質量有保障的南極人,原廠已經停產多年,現在的南極人,已經成為徹徹底底的「貼牌商標」。甚至在過去的2019年,南極人還靠著倒賣商標獲利超11億。據悉,以南極人為前身、在1998年創立的南極電商,自誕生之日起便一直專注做品牌授權、供應鏈管理等業務。不過相比於其他業務,「品牌授權」絕對是南極電商盈利的根本。早在2015年,南極人便已經取消旗下的直銷模式,關閉全國線下銷售點。而在全面攻克線上的同時,南極電商一直在依靠「賣標牌」的方式盈利。
  • 賣標不賣貨,南極人的「吊牌」危機
    ,憑藉品牌知名度開始了「品牌授權」的生意,也就是專門賣吊牌。賣吊牌就是享受品牌溢價帶來的紅利。比如一件只賣59元的衣服,在獲得南極人這個品牌「冠名」後,售價就能賣到99元,供應商就能賺取40元的差價,假設授權廢是10元,那麼剩餘的30元就是品牌溢價,這30元就歸供應商。2019年,南極人靠「品牌授權」賺了13億,利潤率高達93%,堪比茅臺。 所以,2008年以後市面上所有的南極人商品,都不是「南極人」,人家早就不做產品了。
  • 南極人的貼牌帝國:沒有一家工廠沒有一個工人,靠掛牌年賺13億
    圖源:南極人廣告視頻截圖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南極人的業務早就從單一的保暖內衣擴展到了全品類。到2007年,恆源祥已經發展了近百家上遊工廠和兩萬多個下遊經銷網點,當年營業額3億,其中收取的商標使用費就高達2.66億,佔到了公司收入的80%以上。 南極人的創始人張玉祥坦言,其貼牌路線,「基本參照恆源祥模式」。 而南極人之所以能夠在同行業的「貼牌大戰」中脫穎而出,得益於其激情擴張的野心。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2012年,他將南極人轉型成為一家電商服務型企業。2015年更是改名為「南極電商」,借殼登陸A股。那麼「賣吊牌」究竟有多賺錢?從其上市後提供的財報可見端倪。2015年,南極電商的營業收入顯示為3.89億,2019年財報顯示為39.07億元,淨利潤更是由1.66億增長到12億元。
  • 知名服裝品牌淪落到靠賣吊牌為生,卻年賺9億!
    不過,你不要以為是南極人的業務拓展了,真相是原廠家10年前就停產了,而我們穿的南極人竟然是「假的」,只要吊牌是真的。其實,早在去年,「南極人騙局」就已經被媒體報導了。就這樣,靠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人」,如今已將業務拓廣到網際網路營銷上,將「老本行」拋諸腦後。4月26日,南極電商發布了2018年年報,總營收33.53億元,淨利潤8.87億元。這其中,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營收9億元,但毛利率高達94.11%;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總營收3385.55萬,毛利率更高,為96.52%。
  • 「南極人」背後的神秘富豪:一年賺13億,和夫人身價達100億
    「南極人」是張玉祥在1998年創立的內衣品牌,2015年升級為「南極電商」,這位「隱形富豪」低調到,在百度百科上只有「南極電商、從事零售行業」的簡介,2020年他和夫人以100億人民幣榮登胡潤全球富豪榜。年過半百的張玉祥鮮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如自家的內衣一樣神秘。他是怎樣靠「賣吊牌」一年賺取13億?
  • 10元一大把的南極人襪子背後,隱藏著幾百億的財富之路
    而南極電商的原身正是創辦20多年的保暖內衣品牌南極人。不過,此南極人非彼南極人。如今你買到的10塊錢一大把的南極人襪子皆為「假貨」,「正品」南極人已停產十多年。停產十多年,南極人是黃了嗎?不,南極人正在躺著賺錢。原來,全面停產後,南極人做起了品牌授權的買賣,也就是賣商標——給別人的商品貼上自家的商標,甚至還做起了電商服務。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砍掉生產線賣吊牌 一年淨賺5億!南極人小心這個隱患砸招牌
    目前南極人旗下全品牌授權經銷商有846家,合作經銷商3427家,授權店鋪4442家。  也就是說,我們買的「南極人」保暖內衣,可能只有這個吊牌正宗。根據其2017年年報,南極電商依靠品牌授權和電商服務等業務獲得了5.34億的淨利潤。
  • 萬物皆可「南極人」
    其實,很容易理解的是,任何一個人或一個企業都不能靠一招吃一輩子的紅利,遲早會出現衰敗。而那些過去靠「笨」的方法一步一個腳印鋪路的企業,現在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最終能成為行業領頭羊企業。提起國內知名保暖服裝品牌,很多中國消費者會想到南極人、恆源祥、三槍、鄂爾多斯等品牌。這些品牌背後的企業也是行業的代表。
  • 它年入13億隻靠賣吊牌,早已沒真貨?
    幾年前,「南極人只賣吊牌」的消息就傳到了國內市場。曾經的南極人,真的是產品質量好,廣告宣傳力度大,所以它成為了中國的知名品牌。但自2008年以來,南極人出現了轉機,減少了工廠和經銷商,開始了「品牌授權」業務。由此可見,國內的消費者已經被蒙在鼓裡多年了。
  • 看南極人和北極絨的賣標生意
    「老媽電話特地叮囑我,想要買兩套質量好些的睡衣,最好是牌子貨,比如鄰居都愛買的南極人。」與市民侯女士的母親一樣,國內每天都有上萬消費者,出於對老國產品牌的信任,寧願多加些錢購買相應產品。另一邊,恆源祥、南極人、北極絨等卻做起了賣標生意,大幅砍掉自有生產線。
  • 砍掉2萬門店後,一年淨賺12億,中國最大的保暖內衣廠商如何做生意?
    作者|黃曉軍 來源|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南極電商這家公司極具爭議:有人說,他不好好做實業,靠賣商標賺錢其實不長久;也有人說,如果空手套白狼能夠複製,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 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國潮」卻逆風而上
    一個知名品牌如今成了滿大街的「地攤貨」,質量也在下降。2007年,南極人發現其競爭對手恆源祥在玩品牌授權模式,年收入為13億元,其中2.66億元來自商標使用費。所以在2008年,南極人賣掉了他們所有的工廠,減少了生產和銷售流程,開始銷售「商標」。
  • 股價連跌4天、市值蒸發86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
    賣吊牌一年掙12億元南極電商的股價下跌,其實早有預兆。南極電商的前身,其實是家喻戶曉的保暖內衣品牌「南極人」,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靠著保暖內衣做到全國第一。據新京報報導,2008年,產能過剩明顯的南極人提出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關閉了自營工廠,砍掉了所有的生產線和銷售端,只保留「南極人」這個品牌。
  • 南極人:天貓京東和拼多多的區別,可能是價格更高了
    但暴利的另一面是南極人一些商品登上質檢黑榜,被質疑「只賣吊牌,沒有品控」。從天貓京東買到的南極人產品,可能就是拼多多上的白牌商品掛了南極人吊牌,但價格卻要高出不少。看到商機的南極人,直接砍掉了所有線下渠道,並註冊了大量店鋪,專注線上的經營。2015年南極人完成轉型,成為一個以品牌授權為核心的輕資產網際網路平臺,並成功借殼上市。  雖然轉到線上,但南極人的新生意,跟以前線下加盟那一層2B生意一樣,都是要靠品牌價值讓客戶掏錢。現在南極人最賺錢的業務來兩方面:品牌服務費以及標牌使用費。
  • 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買衣服要擦亮眼睛了
    一直以來,南極人都以低廉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尤其是內衣產業,一直被譽為過冬神器。主體為南極電商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在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交易,總市值為29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