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益與戴乃迭年輕時期合影。
楊憲益夫婦所譯英文三卷本《紅樓夢》。
出生於1915年的著名文化史學者、外國文學研究專家、翻譯家、詩人楊憲益昨天早上6點45分在煤炭總醫院去世,享年94歲。
一生幽默 看淡生死
楊憲益的外甥女趙蘅告訴本報記者,楊憲益患有癌症,兩次實施「離子注入術」自己都送他去醫院且陪伴在旁。這一次,楊憲益因淋巴癌於10月10日住進煤炭總醫院,這家醫院有一種離子注入術,這種療法不開刀,只打針。本來,離子注入術做得很成功,家人、親屬以為很快就能出院。沒想到後來病情惡化,他不能說話了,吃東西、呼吸都有問題。後來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喉嚨。昨天清晨5點,醫院再度搶救,但是沒救過來。「雖然明知道這病好不了,但是我們希望能延長他的壽命。他自己很想在明年1月10日過生日,我們也認為沒問題,沒想到他沒等到這一天。」
趙蘅說,楊憲益生前對生死看得很淡,山東電視臺「數風流人物」來採訪他,他說得很幽默。但是在與疾病做鬥爭時,他又表現出非常頑強的生命力。「前不久,他的《去日苦多》由青島出版社出版,儘管不太方便,他還堅持自己題寫了書名。」
楊憲益家人表示,楊憲益的喪事從簡,中國外文局稱,希望給楊先生開一個追悼會,但時間尚未確定。
學貫中西 溫和待人
三聯書店前總經理,《讀書》前主編沈昌文回憶說,楊憲益性格開朗,和大家一起聚會時,很愛喝白酒。但是他話不多,也不會大聲說話,看起來很守規矩,這可能與他在英國受的教育有關。
著名詩人邵燕翔說,楊憲益的學問融入了他全部的教養,平時待人從不疾言厲色。但另一方面,他又很有風骨。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獲得了精神、風骨、節操。浸潤西方文化多年,得到了自由、平等、創造的真諦,而不僅表現在翻譯的信達雅。
楊憲益本人和兩個妹妹都頗有成就。他的小妹妹是翻譯家楊苡,原名楊靜如,現居南京。大妹妹楊敏如師從顧隨,同時也是古典詩詞專家。而楊憲益的翻譯成就一直深受學界推崇,今年9月17日,中國翻譯協會在京舉行儀式,授予他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記者張弘)
- 逝者小傳
1915年1月10日,楊憲益出生於天津日租界花園街8號綠樹影映的大公館內。其父楊毓璋曾經留日,並當過天津中國銀行行長。1928年,楊憲益進入英國教會學校新學書院學習。1934年楊憲益到英國牛津大學莫頓學院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認識了後來與他相依相伴數十年的妻子,英國傳教士的女兒戴乃迭。1940年,楊憲益夫婦回國。
解放後,楊憲益調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譯專家,曾與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譯中國古典小說《魏晉南北朝小說選》、《唐代傳奇選》、《宋明平話小說選》、《聊齋選》、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紅樓夢》等,均先後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這些譯本在國外都獲得好評,並有廣泛影響。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對中國翻譯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從先秦散文到現當代作品,楊憲益夫婦聯袂翻譯了共百餘種作品、近千萬字,這在中外文學史上都極為罕見。
楊憲益著有自傳《漏船載酒憶當年》,於200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