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你的「購物癖」

2020-09-03 海天無極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喜歡不計付出錢財多少而去購買自以為值得的商品,但是對於你的錢包來說,這可是個巨大的傷害。所以,我們要克制自己的潛在購物慾望。    

現在在都市中,「購物癖」患者越來越多,可以說愛逛商店的人,特別是白領,多數都患有輕度的「購物癖」,這類人一般在購物時完全只憑心情好壞、個人興趣等內在因素來決定是否購買,從來不考慮適用性、季節性、支付能力等外在條件。    

專家指出,克服這種「購物癖症」,一是要多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放鬆一下自己,調節好情緒,努力避開商業集中地;二是注意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如唱歌、打球等;嚴重的患者還要接受專門的治療。    

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喜歡不計付出錢財多少而去購買自以為值得的商品,但是對於你的錢包來說,這可是個巨大的傷害。所以,我們要克制自己的潛在購物慾望。 

   

美國聖地牙哥國家理財教育中心提出了「選擇性消費」的觀念——你不應該對自己說:「我該不該買這東西?」而應該問:「這東西所值的價錢,是不是在我這個月花錢的預算金額內?是否正是我所要花的錢?」換句話說,你要問問自己,到底有多麼想要花這筆錢來買這東西,而不僅僅是告訴自己能不能花這筆錢。    

通過選擇性的消費,你想要花錢的本能還是能夠得到滿足的。這就像一個正在減肥的人必須減少熱量的攝入,但每天卻又還可以吃一點兒冰激凌一樣,你不必試著去完全改變生活方式,而且也不必強迫自己克服心理上的排斥感。    

不要誤以為選擇性消費很簡單,其實它並不簡單,它需要不斷地練習。

    

阿敏是個超級購物狂,每次同學想去逛超市又找不到人陪時,找她準沒錯。她一到超市,立刻就興奮起來,總能想起自己缺這個缺那個,於是買個沒完,每次至少也要花上百元。有時候她買回來的東西放在一邊也想不起來用,浪費了不少錢。    

後來她自己也有點急了,一次逛超市的時候,看到一個媽媽領著小孩一起買東西,小男孩手裡拿著計算器,媽媽每放到購物籃裡一件商品,就告訴他價格,他累計後把總額告訴媽媽。阿敏覺得這是個好辦法,也照做,於是手機裡計算器的功能就被充分利用了起來。一開始她給自己規定,每次購物的總額不得超過80元,後來這個金額被一再減少,現在她已經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購物行為了。    

為了節省開支,帶上計算器逛街,是個不錯的方法。買一件東西就用計算器加一下,這樣就會知道自己不斷支出的總數了,超過預算就罷手。這樣可以自我核算,避免結帳時出現多付。另外,制定目標,到熟悉的超市購物,可以很快找到想買的東西,減少受誘惑的機會,也是一種省時、省錢的方法。 

   

在逛超市時,應該給自己規定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這樣可以控制自己的購買慾望。    

同時,逛超市的時候儘量空手進入;如要買的東西稍多,而購物籃可以盛下,就絕不要去推購物車。購物籃和購物車本是方便顧客的,但它們同時又極其藝術地為商家做著誘購和促銷的工作,可以說,它們是使我們無形中突破購物計劃的「元兇」。 

另外,要避免數字誤導。商家喜歡把商品定為類似9.9元的價格,這樣常常會給人便宜的錯覺。看到這樣的商品,要習慣性地四捨五入,比如把9.9元看成10元,雖然只有一毛錢的差價,但在價格上就不會被誤導了。    

其實,你的消費是可以掌握的,不要被習慣、衝動或者廣告左右。如果你養成了消費時去比較不同商品的價格、服務和品質的習慣,你的選擇性消費就不會那麼困難了,並且你也能夠聰明地消費並存下省下來的錢,這樣,可能很快你就成為一個小小的「富翁」了。

相關焦點

  • 女星購物癖太可怕,每天給自己下任務購物,自曝只穿男性短褲睡覺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升,現代人已經不僅僅是滿足於追求溫飽的層面了,購物也不再只是為了滿足實用性而已。尤其是一些女性,會把購物當成一種享受和休閒,通過購物可以有效緩解緊張的工作所帶來的精神壓力。節目中,周雨彤透露了自己非常喜歡購物,並且不是見了喜歡的才買,而是每天都會給自己下任務去購物。而促使自己有這種強迫購物的動機,居然是獎勵自己每天的工作,通過購物之後讓自己覺得一天的工作沒有白累,這其實就是很典型的購物癖症狀。
  • 戀物癖的治療方法
    戀物癖屬於常見的心理疾病,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一般是男性朋友,對於每位患有戀物癖的患者來說,及時的前往正規醫院接受治療是很關鍵的,目前,治療戀物癖的方法是很多的,常見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行為矯正以及心理治療,這幾種治療方法的效果都是很不錯的,患者可以自行進行選擇,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說說戀物癖的治療方法
  • 受虐癖和施虐癖
    對於中介的種種難堪後果逆來順受的欲望主體,與貪婪地追求這些後果(不是因為從中得到歡樂,而是因為對他具有神聖價值)的欲望主體之間,情況可能千差萬別。在堂吉訶德的先受虐癖(原文pre-mosachisme)和馬賽爾或者地下人典型的受虐癖之間,沒有截然的分界,特別是談不上所謂一邊「正常」,另一邊「病態」。是我們自己的欲望在健康和病痛之間人為地劃出一道界線。
  • 購物癮、囤積癖,爽完又悔:5000字心理長文,深度剖析剁手病
    你的消費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購入的嗎?你購買的商品都能物盡其用嗎? 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理解購物癖、囤積癖的行為顯然,通過購物就可以彎道超車,快速達成(這種幻覺)。雖然現在購物極其方便,但他們內心潛意識的這種恐懼卻支配著他們的行為,讓他們不斷囤積。
  • 怎樣克服異裝癖?
    在生活中常見到一些人喜歡穿著異性的服裝,讓人看起來覺得怪怪的,這些人卻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極大的興奮感和快感,這種患者以男性居多,是一種不正常的變態行為,那麼怎樣克服呢?正確認識兩性關係,不要對它有所懼怕和擔憂,從潛意識中接納自己,不要有罪惡感;
  • 夠範兒備忘錄|時尚收集癖,別說你沒有!
    時尚的收集癖,別說你沒有!HOT聖誕季限定美妝好物美妝收集癖2020年聖誕將至,SHISEIDO資生堂與當代藝術家 館鼻則孝(Noritaka Tatehana)合作推出2020年聖誕限定系列,讓很多美妝達人都為止心動不已!
  • 戀物癖偷窺癖 15大恐怖心理「怪癖」你有沒?
    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了一下生活中各種病態癖好,這些癖好有的可以讓人理解,有的卻讓人覺得非常噁心,下面一起來看下你有哪種癖好?1、戀屍癖
  • 你有「牙齒美白癖」的症狀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心理趣聞>正文你有「牙齒美白癖」的症狀嗎?過度漂白牙齒的風潮已經如此平常,以至於牙醫們為這種現象造了一個新詞——「牙齒美白癖」,意思是對牙齒美白的一種不健康的痴迷。
  • 人無癖,不可交
    張岱說:「人無癖,不與可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一個人若是沒有愛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對世界不再好奇,對生活不再熱愛,活得如一潭死水。這樣的人不值得交往,因為他對外物尚且如此無情,更不可能對人深情。
  • 徐愷的癖與疵
    明人張岱曰:「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真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之交,以其無真氣也。」我就寫寫徐愷的「癖」與「疵」。我與徐愷同歲,從百花社相識到現在,足有40年了。但我們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除了在一起搞過兩次詩歌活動,吃過幾次飯,似乎沒有更多交往。但我對他一直敬重有加。他的文字,四十多年前就堪稱純熟老到。古詩詞爐火純青,不要說背,就是寫也是倚馬可待。
  • 男人有「戀足癖」,是欲望還是變態?心理學專家為你解析
    相信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聽說過「戀足癖」這個詞語,對於這部分人而言,往往都會愛好一些足部或和足部相關的物品,如鞋子、襪子,有「戀足癖」的人常為男性,女性較為罕見,戀足癖比較強烈的人,可能會以偷竊,甚至以暴力的手段獲得所需的物品。
  • 戀物癖患者是變態嘛
    我是一個戀物癖患者,喜歡女人穿過的襪子,而且還是棉襪!我自己也知道這是一種心理疾病 並且很多人都說這種戀物癖是變態,其實我們也是一種病人而已 很多人還是跟正常人一樣的 我們不偷不搶,請多給我們一些善意!
  • 當「控」變成「癖」 執念像一道符咒
    原標題:當「控」變成「癖」 執念像一道符咒  「控」源出日語,日本人簡取了現代心理學中的complex,漢語叫「情結」。「控」字來襲,人類各式各樣的執念便像被施了一道符咒般,一動不動地被晾曬在理性的光輝下供人檢視。其實,各種各樣的「控」已經超出了心理範疇,過度的「控」,易變成「癖」。
  • 小雞寶寶考考你,潔癖中的癖字是第幾聲? 9月26日螞蟻莊園答案
    18183首頁 支付寶 小雞寶寶考考你,潔癖中的癖字是第幾聲? 9月26日螞蟻莊園答案 小雞寶寶考考你,潔癖中的癖字是第幾聲?
  • 交友必要有書癖
    交友必要有書癖於恢看書絕對能夠上癮,並且上癮的程度不亞於菸酒。看書看習慣了,一旦沒有書看是很難受的,正像喜歡抽菸的人需要煙料來刺激口腔一樣,喜歡讀書的人也需要新的內容來刺激不安分的大腦。有人說:「人無癖不可交。」凡是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觀看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就可以很直觀地對一個人作出恰當的評價。例如一個平時愛刷手機的人,你能相信他是一個有思想縝密有品位的人嗎?反正我是不敢恭維這些人。
  • 人無癖,不可交;擇一玉終老,足矣
    清人漲潮曾在《幽夢影》寫道:「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人無癖,則庸庸然百無聊賴,生命寡然無味。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物我兩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詩魔」白居易詠道:「人皆有一癖,我癖在書章」。大玩家王世襄一生癖好無數,大鷹、蟋蟀、明式家具......為了馴服大鷹,他六七夜不睡覺,把鷹熬到聽話為止。
  • 「我的男友有戀足癖,是心理有問題嗎?」
    什麼是戀足癖?這是指人對同類的足部有特殊興趣,常見於男性,大多是男異性戀對女性的足部有強烈興趣,這種興趣就是「戀足傾向」或「戀足癖」。戀足癖是性倒錯中的一種戀物癖,這種癖好強烈的人,可能會做出極端的事情,比如以偷竊或暴力的手段,獲得所需物品。
  • 《小豬佩奇》裡喬治依戀他的小恐龍:面對孩子戀物癖,家長這樣做
    這是因為孩子有戀物癖,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戀物癖呢?孩子有「戀物癖」的原因英國兒科醫生以及著名精神分析家Donald.W.Winnicott將那些深受孩子依戀的小物件,稱為「過渡性物體」。為了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很多家長都會偷偷扔掉孩子依戀的物品,當孩子找不到他依戀的物品時,家長會告訴他:「被我扔了,以後你不能再依戀他了,」這只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孩子內心變得更沒有安全感。
  • 人無癖,不可交;人無疵,亦不可交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曾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清代文人張潮有一次帶著弟子去山中遊玩,他看到山中景色時,突然對弟子說道:「你看這山裡的景物,都是兩兩相伴的!」
  • 發現寶寶有「戀物癖」,我們該阻止嗎?
    媽媽實在搞不懂丁丁為什麼會這樣,所以在後臺問育姐,這種行為是不是「戀物癖」?媽媽的乳頭、奶瓶、奶嘴…自己的手指和拳頭、玩具、毛毯、毛巾、被子、枕頭、手套、媽媽的衣服…家長的身體部位:耳朵、脖子、手、胳膊、頭髮、肚臍眼、肚子、胸、臉…仔細想想你家寶寶是不是也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