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漢學界舉行中國圖書翻譯回顧展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布加勒斯特10月31日電(記者林惠芬)羅馬尼亞漢學界10月31日晚在位於布加勒斯特的羅國家文學博物館舉行70本羅馬尼亞語版中國文學作品展示活動。

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科技參贊張健致辭說,本次書展精心收集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翻譯成羅語的70本中國文學作品,是羅語版中國文學作品的階段性成就展示,更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兩國建交70周年的獻禮。

張健說,通過閱讀羅語版的中國書籍,羅馬尼亞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思想、文化、歷史和現狀。今年8月,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兩國籤署了圖書互譯出版合作協議,旨在推動更多中羅優秀作品互譯出版。

參加當天活動的不僅有年屆八十的羅馬尼亞第一代漢學家、翻譯家,還有很多年輕面孔。漢學家、布加勒斯特大學中文系教授維尚女士回顧並介紹了中國文學作品羅語版的翻譯歷史。維尚回憶了當年在沒有電腦、沒有網絡的艱苦條件下,中文系老師是如何晚上在家翻譯、白天到學校與專家字斟句酌的情景。她鼓勵年輕人青出於藍,翻譯出更多更好的中國文學作品。

布加勒斯特大學中文系主任、布大孔子學院羅方院長伯蘭女士說,這些中國文學譯作是羅馬尼亞讀者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此次活動不僅是對中國文學的敬意,更是對翻譯者們辛勤勞作的價值認可。伯蘭說,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十多年,兩國圖書出版界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圖書互譯出版也越來越豐富。

今年8月獲得第13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羅馬尼亞翻譯家羅陽表示,當天的活動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希望圖書翻譯展成為推動兩國文化交流的動力。

本次活動的發起者、從事多年中文翻譯的尤娜女士說,翻譯是兩國關係中的重要部分,希望羅馬尼亞書架上的中國作品越來越豐富。

責任編輯: 黃浩

相關焦點

  • 2019年國內學界海外中國學(漢學)研究綜述
    摘 要:2019年,國內學界在海外中國學(漢學)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25]還有學者則回顧了海外學界的五四運動研究,如楊華的《轉向與超越:美國學界的五四研究》一文則探討美國從早期僅限於思想史領域的五四運動研究,到20世紀70年代以來受新文化史和全球史等史學思想的影響,美國五四運動出現的研究路徑轉向。
  • 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展出30多萬種全球最新圖書
    此外,羅馬尼亞文化部門還將在主賓國展臺、羅馬尼亞文化中心、中國油畫院美術館等地舉行20餘場文學、藝術和版貿交流活動。本屆書展上,羅馬尼亞將提供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包括講座、辯論、展覽、話劇以及音樂等形式。
  • 北外羅馬尼亞語教師董希驍:對我來說,翻譯是一種樂趣
    ,醉心於羅馬尼亞語這一「非通用語」圖書的翻譯,樂此不疲。從前,中國羅語界的許多老前輩翻譯了大量圖書,但並未過多考慮付梓成書之事。在五年時間裡,支撐著董希驍完成翻譯工作的,是責任和樂趣。他說:「自從我1996年選擇進入羅語專業學習,並在2000年留校任教,羅馬尼亞語就和我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它不僅是我安身立命的職業,也賦予我存在的意義。因此,我必須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
  • 民族語言文字優秀翻譯作品展舉行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民族語言文字優秀翻譯作品展在德令哈舉行。展覽集中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翻譯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展品匯集了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壯7個語種近千種圖書。其中,由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翻譯的黨和國家十八大以來的重要文獻文件、法律法規在展覽中佔據重要位置。
  • 2019BIBF將於8月21日在新國展開幕 主賓國羅馬尼亞
    本網訊(記者徐平)記者從相關單位獲悉,第二十六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圖博會)暨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圖書節),以及第九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將於8月21日至25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同時、同地舉辦,為國際出版界和廣大讀者打造一場全球版權貿易和全民閱讀的盛宴
  • 李明濱 | 「親愛的米沙」:俄國漢學界的領軍人物之一季塔連科
    總而言之,面對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國精神文化,非如此精心安排和周詳撰述,不足以反映全貌。因而可以說這套「中國精神文化百科全書」做到了「雅俗共賞」,令專家學人和普通讀者滿意。它從內容到形式都新穎,不但歐洲其他國家,而且在中國也未見過,實屬世界首創。《大典》的意義在於,它是俄羅斯幾個世紀以來漢學研究成果的結晶和集中體現,在俄羅斯漢學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15位外籍出版家翻譯家獲第十三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第十三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以下簡稱「特貢獎」)頒獎儀式20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頒獎儀式並給獲獎人頒獎。本屆特貢獎共評出15位獲獎者,包括12名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得者和3名青年成就獎獲得者。
  • 臺報:芮效衛金瓶梅英譯版轟動西方漢學界
    臺報:芮效衛金瓶梅英譯版轟動西方漢學界   中新網12月4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4日文章稱,今年80歲的芮效衛任教芝加哥大學遠東語言和文化系30多年,最近終於完成英譯中國古典名著《金瓶梅》5大冊的使命,轟動西方漢學界。
  • BIBF首日,羅馬尼亞主賓國展臺引關注
    今年是中國與羅馬尼亞建交70周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展臺看到一系列與中國主題相關的圖書。其中,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多部羅馬尼亞主題圖書被放在顯眼位置,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羅馬尼亞史》、花城出版社的《烏村幻影》等。童書方面,也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羅馬尼亞童話集(精裝全彩插圖本)》。
  • 一本書了解羅馬尼亞人眼中的新時代中國
    為充分發揮圖書在促進民心相通方面的獨特優勢,在深層次、全方位的出版交流合作中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鑑,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歷史使命,2019年8月21日,由中文天地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教育出版社主辦的《東南西北看中國——一位羅馬尼亞人眼中的新時代中國
  • 15位外籍出版家翻譯家獲第十二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第十二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以下簡稱「特貢獎」)頒獎儀式21日在北京舉行,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尼泊爾、伊朗、摩洛哥5國首次有獲獎人當選。中宣部副部長梁言順出席並給獲獎人頒獎。
  • 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一份指南帶你購書看展
    其中,張愛玲、林海音、老舍、錢鍾書等中國作家的俄語譯本被擺在了顯眼的位置。正在記者翻閱時,不遠處傳來了手風琴的聲音,原來是斯洛伐克展館正在進行手風琴和舞蹈演出,表演者身穿民族服飾,不少觀眾駐足圍觀拍照。今年的主賓國羅馬尼亞(W2)也音樂聲中開啟了BIBF的旅程。在羅馬尼亞民族風格的排笛演奏之後,主賓國的展覽開始了。
  • 大匠之園—邊秉貴藝術作品展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
    大匠之園—邊秉貴藝術作品展3月20日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通過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作品、文獻資料展示,較為全面的梳理與回顧了邊秉貴先生的創作生涯,通過其個人在不同時期的藝術探索,亦折射出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趨勢與潮流,體現出改革開放後藝術領域的變革與風貌,亦記錄了天津美院油畫學系成立與發展的點滴。
  • 「文學與翻譯:中法人文交流的智器」學術研討會在巴黎舉行
    中法專家在研討會現場交流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付旭):第39屆法國圖書沙龍3月15日至18日在巴黎凡爾賽門展覽中心舉行。在此期間,由巴黎第七大學孔子學院主辦,外研社及巴黎七大東亞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協辦的「文學與翻譯:中法人文交流的智器」學術研討會在巴黎第七大學召開。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公使銜教育參贊楊進,巴黎第七大學副校長安託萬·卡澤,巴黎七大原副校長、著名社會學家帕斯卡·迪比,巴黎大學資深教授德溝斯,法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尚德蘭,龔古爾獎中國評委會主席、武漢大學杜青鋼教授等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吳原元:客居美國的民國史家對美國漢學的影響
    換而言之,要將他們對美國漢學的影響置於這兩個視閾之下方能有更為準確的認識。其一,美國當時的漢學環境及美國漢學所處的發展階段。哈佛燕京學社第一任社長葉理綏,曾經對美國漢學現狀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在他看來,歐洲,尤其是法國,是漢學的「羅馬」,而美國則是漢學的「荒村」。他無奈地感嘆道:「他們這裡完全不了解真正的語文學方法,隨意翻譯漢文文獻。
  • 中國出版集團攜兩千餘種圖書亮相第26屆北京圖博會
    博覽會期間,為了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聚攏各類國際資源、擴大國際合作共識,中版集團還舉行了國際出版企業高層論壇、國際編輯部年會、翻譯懇談會、歐洲青年出版人版權洽談會等多場活動。社科人文主題圖書方面則推出了商務印書館的《精神的力量——改革開放中的鄧小平》、三聯書店的《邁向新賽道——華為系列故事》、研究出版社《永不磨滅的記憶:向共和國老戰士致敬》《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中國扶貧改革40周年論文集》等一大批思想知識含量厚重的學術圖書和學術普及圖書。
  • 魯迅文學獎給中國翻譯界以警示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已經揭曉,文學翻譯獎空缺。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但是,對於中國翻譯界來說,是重要而有益的警示。」知名翻譯家、本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終評委員會主任藍仁哲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這樣表示。
  • 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 聚焦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 史競男 張漫子)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暨第17屆北京國際圖書節21日在京開幕,吸引95個海外國家和地區參展,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30個,羅馬尼亞擔任主賓國;海內外參展商達2600餘家,展示中外精品圖書30多萬種。
  • 2020年北京市文聯優秀文學作品翻譯推廣工程版權籤約儀式舉行
    12月25日,由北京市文聯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北京市文聯優秀文學作品翻譯推廣工程版權籤約儀式在中圖公司舉行。很高興《麥子》這部小說集即將翻譯成羅馬尼亞語,期待作品早日出版,並對羅馬尼亞集成出版社表示感謝。作家寧肯在發言中表示,北京文聯和中圖公司強強聯合,進行作品翻譯推廣工程的戰略合作,站位高且意義深刻,能夠通過文學的翻譯出版讓世界深度融合。文學作品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國際性,將文學作品推向全世界,能夠將更多人連接在一起。
  • 圖書翻譯要設質量關卡
    還有更邪乎的,巴士公司被譯成了「靈車站」;打嗝竟然被譯作「放屁」;《論寫作》(OnWriting)被翻譯成中文書名竟變成了《撫摸恐怖》……難怪出版翻譯界的不少人士都禁不住慨嘆:「翻譯就是背叛!」  誠哉斯言。「出版物的翻譯質量差錯太普遍、太嚴重,到了觸目驚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翻譯質量的低下已經嚴重影響了發行,敗壞了讀者的胃口,助長了粗製濫造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