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常委甄貞:網絡社交涉未成年人犯罪頻發,建議落實...

2020-12-11 掃黃打非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社交平臺的繁榮,網絡社交正在成為現代人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由於平臺治理不嚴、用戶群裡魚龍混雜,一些網絡社交平臺成為了宣揚網絡暴力、傳播色情信息、實施網絡詐騙的溫床,這些內容對未成年人的成長將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通過社交網絡誘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屢見不鮮。

近日,這一問題在兩會期間也得到了代表委員的關注,並在提案中得以表現。

01

社交平臺上的涉未成年人犯罪屢見不鮮

去年4月,新華社的一篇報導指出,在一些語音社交軟體上,有大量用戶打語音社交名義明碼標價進行色情交易。這些軟體年齡限制寬鬆、監管不嚴,有未成年用戶隨意進入。此外,語音社交具有隱匿性,在監管上存在諸多難點。

譬如,在一些語音、直播類社交平臺上,一些低俗色情內容隱藏在打著二次元名號的「福利姬」群體中。這一群體表面上是動漫愛好者,暗地裡則出售低俗色情照片、音視頻等牟利,進行線下性交易。甚至「福利姬」在某些場景下已經成為了未成年人援交的代名詞。

2019年8月,山東警方通報稱,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內一則未成年人相互辱罵和暴力欺凌的視頻被大範圍傳播,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隨著媒體曝光的類似案例越來越多,網絡社交平臺上的涉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引起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國務院參事、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甄貞的注意。

5月24日,甄貞在採訪中向記者指出,「在去年比較集中地出現了一些有影響力的典型案例。而社交平臺上的青少年犯罪問題不僅僅存在於個案當中,在檢察機關這些年辦案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它實際上有增長的趨勢。這是引發我關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甄貞表示,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計數據,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間,全國的檢察院共起訴了與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相關的案件共3.25萬起,並且這是涉未成年人涉罪案件中佔大多數的類型。通過分析這些案件後發現,凡是涉罪的未成年人,或者是被侵害的未成年人大多數與網絡社交平臺有關。

「我注意到在很多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例,都是線上誘導、線下實施,另外隨著直播等技術手段的興起,還有很多案例的犯罪過程在線上就實施了,另外即時通信工具也為一對一的線上實施犯罪提供了便利。」甄貞告訴記者。

02

平臺與立法漏洞兩大問題引發關注

甄貞說:「在兩會之前,我們與一些法學專家學者進行了專門的研討,大家一致認為網絡社交平臺存在很大問題,一是平臺自身的監管問題,其二是立法上存在漏洞。」

在平臺監管上,甄貞認為,許多網絡社交平臺對未成年人用戶的認證辨別把關不嚴,一些年齡限制的措施形同虛設。如在大部分社交軟體中,未成年人可利用成年人的身份信息進行註冊登錄,以此逃避管理。

另一方面,網絡社交平臺正逐漸向內容平臺進行融合,但因為平臺內容隱蔽性強的特點,很容易逃避相應的法律和行政監管。社交平臺企業內容審查不到位,也導致其縱容甚至變相支持侵害未成年人的低俗內容的生產和傳播,成為滋生涉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溫床。

在立法層面,甄貞指出,目前《網絡安全法》《網際網路用戶公眾帳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微博客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沒有針對網絡社交平臺頒布涉未成年人色情、宗教信仰、欺凌、辱罵、詐騙等內容治理的專門立法。2020年生效實施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也沒有明確將社交平臺納入規制。同時,網絡社交平臺涉未成年人犯罪相關的報導始終缺乏社會足夠的重視,執法部門也容易忽視對網絡社交平臺的監管。

03

四大建議防範隱藏在社交網絡中的未成年人犯罪

鑑於以上問題,甄貞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針對社交網絡上涉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給出了她的四項建議。

一是建議完善立法。在目前正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增加針對社交平臺違法犯罪內容治理的專門法條,並通過部門規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細化社交平臺的內容審核義務,以解決社交平臺內容治理上上位法空缺的問題。

二是建議《未成年人保護法》草案在即將確立的公益訴訟條款當中,將社交平臺內容管理義務不履行行為明確納入公益訴訟的一種法定的類型。

甄貞認為,既然最高檢在公益訴訟方面提出「積極、穩妥」開展「等」外探索,那麼將網絡社交平臺上的涉未成年人犯罪納入受案範圍是一個可以探索嘗試的方向。

三是建議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對於涉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例要比成人犯罪更加嚴格,在監管標準上要更加嚴格。「加大對網際網路平臺中涉未成年人內容的部分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對隱蔽性很強的內容,監管要到位。」甄貞建議。

四是應該壓實網絡社交平臺主體責任,建議正在制定中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要落實網絡社交平臺對內容審查和未成年人保護的主體責任。對屢治不見效卻打著未成年人色情、誘惑未成年人陌生交友等擦邊球的功能應該強制關停。

在上述建議中,甄貞指出,進行立法在現階段的完成難度較大。「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犯罪法都在討論的過程中,如果覺得這條可以採納的話,現在寫進去是個大好時機,但是一部法律的出臺前期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形成共識的工作,如果一時半會兒不能將相關法條寫入,我們也可以用條例的方式對現有的法律進行補充解釋。因為實際的操作中也是要有更細的規則才好執行。」甄貞說,「我覺得是不是從這個角度可以先做一些事情,把能管住的先管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包雨朦

相關焦點

  • 網絡社交雙刃劍,未成年人怎麼辦?政協常務委有話說
    但是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社交平臺的繁榮,網絡社交正在成為現代人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大公司應運而生推出的各種軟體、平臺,豐富我們的生活同時它還侵蝕著我們青少年孩子的身心。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總有一些不良平臺為了掙錢宣揚網絡暴力、傳播色情信息、實施網絡詐騙。對於具有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的成人我們也有沉迷淪陷網絡平臺的時候。
  • 2020年全國兩會熱門涉法議案建議提案梳理
    面對特殊情況,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議案、建議和提案圍繞疫情防控和社會熱點展開,其中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預防、社會治理法治化、婚姻家庭權益保障、關鍵領域立法及涉外法律人才培養等方面內容受到較多輿論關注和討論。
  • 教師性犯罪一票否決制、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加重嚴重虐童者刑責...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提交了眾多建議,兩會代表及委員都關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哪些方面?)甄貞委員針對社交網絡上涉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提出四項建議:一是建議完善立法。
  • 防範查處網絡社交平臺涉未成年人犯罪
    這就使得那些針對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動,容易從線上誘導傳播,到線下具體實施。而相關部門容易忽視涉網絡犯罪的根源之一,在於社交平臺的管理不嚴甚至是縱容。  四是涉網犯罪未成年受害人幾乎沒有話語權。針對未成年人的社交平臺違法犯罪活動,未成年受害人及其家屬僅有微弱的話語權,有時甚至沒有話語權,在一些網絡暴力面前,他們幾乎發不出聲音來,導致相關報導始終缺乏社會的足夠關注,社會監督嚴重不足。
  • ...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
    【全國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生物識別技術 2020-05-25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兩會熱議的教育話題,你最關心哪一條?
    平江縣教育局今年兩會上,教育依舊是熱門話題。哪些教育話題最受關注?哪些教育熱詞順利「出圈」?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出自己的「教育好聲音」。其中,不少代表、委員就同一個話題提出建議,不少好的議案和提案衝上熱搜,得到廣泛關注。
  • 兩會教育聲音:加強醫學教育、聚焦大學生就業、關注校園霸凌、推動...
    2020年全國兩會於5月21日拉開大幕,每年兩會,與教育相關的「聲音」都會受到廣泛關注。今年,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也帶來了很多新想法、好建議,涉及教育資源、教師待遇、醫學發展、校園霸凌、教育質量、兒童性侵、鼓勵生育、高校發展、就業等多個方面。
  • 多名代表委員建議:強化對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今年在全國兩會上提的一條建議上了「熱搜」:將刑法中規定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由14周歲降低為13周歲。近年來,每一起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惡性案件的出現,都曾引發關於「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是否需要降低的爭論。
  • 社交平臺侵害兒童案件呈多發趨勢 代表委員呼籲立法懲治涉未成年人...
    ……面對性侵兒童案件多發、高發的現狀,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呼籲加快落實兒童防性侵教育制度化,促進兒童防性侵機制建設,推動保護兒童相關法律和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于欣偉表示,要強化機制建設,推進完善兒童保護制度。在2018年,「女童保護」收到多起兒童和家長求助案例,均為兒童被不法分子利用網際網路進行性侵。
  • 代表委員建議強化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力度!
    主播君的話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今年在全國兩會上提的一條建議上了「熱搜」:將刑法中規定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由14周歲降低為13周歲。近年來,每一起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惡性案件的出現,都曾引發關於「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是否需要降低的爭論。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近7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近7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原標題: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新發展白皮書(2009-2019)》披露,過去10年,在該院審理的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性侵類犯罪的受害人數佔到一半以上
  • 兩會觀點:建議下調未成年犯罪刑事責任年齡,「小惡魔」或被嚴懲
    近些年來,未成年犯罪現象頻發,其中不乏一些十分嚴重的犯罪行為,但是由於未成年犯罪者的年齡不足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所以出現了犯罪了,卻無法被嚴懲,只能被教育後釋放的現象。在今年兩會中,就有聲音提出要下調未成年人法律責任年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社會信息資訊傳播非常快而混雜,未成年的心智成熟的速度遠遠要比上世紀的未成年人要快,所以以過去的標準來衡量現在的未成年人,是有些刻舟求劍的嫌疑的。兩會上提出這種觀點,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未成年人,此言一出,網友紛紛叫好。
  • ...人暴力犯罪 全國人大代表劉守民:通過大數據,找出未成年人犯罪...
    as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甚至殺害父母該怎麼辦?今年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給予關注,並提出相關建議。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劉守民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是表示:「未成年人犯罪以預防為主,打擊不是目的。」
  • 全國政協常委潘碧靈:在法律中明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菸草製品和...
    在此次全國兩會中,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帶來的提案之一是關於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控煙相關規定的建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4年中國青少年菸草調查》顯示,初中生現在吸菸率超過6%,其中男生為10.6%,女生為1.8%。
  • 近七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校園欺凌惡性事件頻發
    白皮書還顯示,近七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存在未成年人不正常接觸網絡不良信息的問題,大量網絡載體、電子遊戲中的色情、暴力、賭博等不良內容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頻發的校園欺凌惡性事件中,網絡欺凌日益嚴重。
  • 政協委員:完整的未成年人法律體系應有三根柱子
    王鋒的這種「嚴謹」,不僅體現在採訪的過程中,也體現在他為全國兩會準備的提案中。  今年,王鋒帶來了三份提案,分別是關於物流配送從業青年的職業保障和職業發展、規範管理婚戀平臺、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  「提案裡提到的內容,我們前期都有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並且提出了可以落地的具體建議。」王鋒說。
  • 2020全國兩會十大教育熱點,你更關注哪一點?
    NO.6#有性侵記錄者不得從事未成年人工作#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建議,要建立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預防和發現機制,防患於未然。她建議,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資料庫並實現全國聯網、公開,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工作崗位不得錄用有性侵犯罪記錄者,加強未成年人預防性侵教育,普及防性侵的相關法律知識。#有性侵記錄者不得從事未成年人工作#的話題一時間引發熱議。微博話題閱讀量達7.4億,11萬條討論。
  • 兩會代表聯名提議,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或可以下調至12歲
    人大代表提出降低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等30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於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議案。議案提出了「修改未成年人失範懲戒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長期追蹤機制」以及「家長到學校參加家校活動應視為正常上班,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等一系列建議。
  • 【發布】兩年來 江西檢察機關制發涉未成年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251...
    制發涉未成年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251份2018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一起教師性侵在校學生案件向教育部發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書》,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書,編號為一號,故稱「一號檢察建議」。
  •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上升百分之二十四點一的背後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上升百分之二十四點一的背後—— 專家解讀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未成年人有關內容未成年人保護是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他分析說,早在1984年,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創建了全國第一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隨後被很多地方效仿,建立了少年法庭,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少年法庭主要針對未成年人自己犯罪的案件,而對未成年人為被害人的刑事案件關注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