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追記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總工程師...

2020-12-12 華聲在線

新華社長沙8月7日電 題:問渠那得清如許——追記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餘元君

新華社記者 周楠

他生於洞庭、逝於洞庭,用一生守護洞庭。

他年少時發誓學好水利造福家鄉,25年來夙興夜寐奔走在水利建設管理一線,46歲時倒在家鄉的土地上。

這位以身許國的水利專家叫餘元君,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總工程師,共產黨員。

餘元君(前右一)指導全省河道修防工職業技能競賽(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供圖)

恆如水

2019年1月19日,嶽陽市君山區錢糧湖垸分洪閘工程的工地上,寒冷而泥濘。餘元君一早來到這裡,進行現場協調和技術指導。簡單用過午餐,沒有午休,在工棚主持調度會。

下午4點剛過,伴隨一陣劇烈心絞痛,餘元君倒在地上。不一會兒,他陷入昏迷。從來沒有過「午休」的他,第一次在工作現場躺下,搶救無效,再也沒有起來。

這是餘元君生命的最後3天——

17日上午,長沙,工程評審;下午趕往嶽陽華容縣,驗收工程;晚上開會至深夜。

18日一早,趕往華容縣禹山鎮,協調蓄洪垸相關事宜;簡單吃午餐,開會討論至16時,又即趕往大通湖東垸分洪閘建設工地,工作至深夜。

19日早上,到達生命最後一站——錢糧湖垸。

……

這3天,濃縮了他的25年。

「1990年,適逢大旱,莊稼無收,深感中國農業之『靠天』原始落後。我以優異成績第一志願考入天津大學水利系水工專業,希望能為家鄉有所貢獻。」餘元君在一份自述材料中,寫下初心。

1994年,畢業前夕,他和室友聊起未來:「我志在專業技術,要當專家,解決工程技術難題。你去幹三峽,我去搞洞庭,都是廣闊天地。」

彼時,洞庭湖十年九澇。他如願進入湖南省水利系統,踏上了為理想奮鬥的人生旅程。

萬裡長江,難在洞庭。從剛參加工作時的洪水治理,到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洞庭湖治理這個世界性難題壓在餘元君和同事們的肩上。

攻堅克難沒有捷徑可走,加班熬夜、出差調研是他25年來的常態。

「工作25年,他至少有一半時間在洞庭湖度過。」湖南省洞工局局長沈新平說。

「在學習積累方面,我這個總工自愧不如,他整理出了上千個G的洞庭湖資料。」湖南省水利廳原總工程師張振全評價餘元君是「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書」。

餘元君的微信朋友圈背景是湖南水利系統30多名青年考察洞庭湖的合影;他的QQ籤名是「構建和諧健康美麗洞庭」。

善若水

「真沒想到,餘總工就這樣走了。」1月19日晚,安鄉縣水利局洪道站站長資程得知餘元君去世的消息,大聲痛哭。

他們相識於多年前一次水利工程施工圖審查會。「當時,我拿著稿子不敢發言,餘總工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鼓勵我要大膽自信。」

2013年,餘元君到常德指導防汛。暴雨傾盆,他高燒到近40攝氏度,堅持防汛會商到夜裡10點。資程哽咽地回憶:「散會後,我陪他打點滴到凌晨,第二天早上8點,他又準時出現在會商室。」

同事們回憶,「辦公樓裡熄燈最晚的經常是他那間」。出差本來就累,他還悉心照顧同事。洞工局工程處副處長楊湘隆介紹,多年來,按照住宿標準,餘元君可以住單人間,但他考慮到司機辛苦,經常把單人間讓給司機睡,自己和其他同事住一間。

「餘總工是生活中最好打交道的人,卻是我工作上最怕打交道的人。」湘陰縣水務局的姚騫坦言。

餘元君曾帶隊查勘一處汙水自排閘,洞內汙水橫流、臭氣燻天。同行人員勸他不要進去看了,他堅持認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穿上雨靴,打著手電,一頭鑽進漆黑的涵洞。等從幾十米長的涵洞內走出來時,靴子裡浸滿汙水,衣褲被打溼。脫掉雨靴、捲起褲腳時,腿部已有大片紅斑……

這些年來,他主持完成的《洞庭湖治理建設與管理適用文件彙編》,成為洞庭湖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資料庫」「指南書」;牽頭開發了被譽為「千裡眼」的洞庭湖區建設項目管理系統,規範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壓縮了腐敗滋生空間,受到水利部、湖南省紀委領導的肯定。

他撰寫近20篇論文,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組織和參與多項科研項目,其中1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獲省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麼多年來,因為他在,無論處理啥工程難題都不用擔心。如今我們成長起來了,他卻突然離開了。」時過半年,楊湘隆說起餘元君,依然淚眼滂沱。

清似水

餘元君去世後,妻子黃宇常常夜半驚醒。她悔恨不已:「我拉不住他啊,我經常勸他,說他工作不要這樣發狠。」

「他常對我和兒子說,做人必須要有成就感。只要有成就感,這一生就值。」

環顧餘元君90平方米家,陳設簡單,廚房牆角的瓷磚還掉了幾塊。

餘元君的父母,還住在臨澧縣佘市鎮荊崗村。

對家人的愧疚,餘元君生前多次提及。

家中兄弟姐妹9個,餘元君排行第7,是唯一一個上了大學、有公職的,其他都在務農或打工。

「他這麼多兄弟姊妹,從來沒找老家政府照顧他家一件事、安排一個人。」臨澧縣水利局原局長王衛紅說。

在侄兒餘淼心裡,七叔極其嚴厲。他在餘元君的鼓勵下也選擇讀水利專業,大學畢業後找工作卻沒有得到叔叔任何舉薦。

餘元君的六姐夫是一個小包工頭,曾盤算過承接一些水利系統的小活來做,但跟餘元君一提工程項目,餘元君就連連擺手:「扯這個事,免談。」

老家村支書想讓他安排塘壩清淤的項目資金,也被他一口回絕:「你按程序跟縣裡匯報,我這裡沒有『後門』。」

「他主持了洞庭湖區數百個項目的技術評審和招投標工作,經手的合同資金不下百億元,沒有一例舉報和負面反映。」湖南省水利廳廳長顏學毛說。

但是,村裡要修路,他二話不說從個人帳戶轉出2萬元。當獲悉資金缺口達50萬元後,又追加了3萬元。

「我們怨過他,但更心疼他。」六姐餘淑蘭說。

餘元君走得乾乾淨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餘元君的「源頭活水」,是他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水利專家為民造福、知識報國的不變「初心」。

相關焦點

  • 追記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餘元君
    2019年1月19日星期六,湖南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餘元君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因公殉職,年僅46歲。湖南省水利廳副廳長易放輝告訴記者,餘元君同志先後主持了洞庭湖區數百個項目的技術評審和招投標工作,經手的資金、合同不下百億元,沒有一例違反黨風廉政規定的舉報和負面反映。更可貴的是,沒有一位親屬朋友承攬洞庭湖治理工程,他也從不用手中的權力為親朋好友謀取私利,「乾乾淨淨幹事,清清白白做人」。
  • 【人民網】一生守護一湖清水——追記湖南洞庭湖管理局原總工程師...
    資料圖片      洞庭八月,煙波浩渺,錢糧湖垸分洪閘項目工地上依舊繁忙,只是再見不到那個忙碌的身影——2019年1月19日下午4時,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餘元君在工地突發疾病,46歲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洞庭湖
  • 問渠哪得清如許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黑龍江省女子監獄全力開展「行中華《弟子規》、學《改造三字經》」專題教育活動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自2017年全省監獄系統開展對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以來,黑龍江省女子監獄積極響應省監獄管理局號召,舉辦了傳統文化大講堂、古詩詞朗誦比賽、趣味成語大會等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在民警和服刑人員中間掀起了學習踐行傳統文化的熱潮。
  • 問渠那得清如許——湘陰一職教育啟示錄
    問渠那得清如許——湘陰一職教育啟示錄範紅輝老師輔導省賽一等獎選手繼續加強技能訓練。徐豔老師利用課間休息時間與學生談心。餘燕豔老師在上班會課。徐豔發現李冠蓉眼裡有光,她告訴李冠蓉:「但你必須得先努力!」解決了思想動力上的問題,如何讓學生喜歡上學習?這也難不倒2019年嶽陽市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斬獲一等獎的徐豔。上《邊城》這一課時,分析人物形象很枯燥,大家興致普遍不高。徐豔有妙招:「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
  • 「杏壇講道·青年教師演講稿選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
    我是朱密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而歲月卻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一眨眼,我已經站上這個三尺講臺12年。十二年來,我在講臺上不斷上演著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那些故事大多已隨時日的流逝而漸漸淡忘,留下的唯有自己不斷的成長。
  • 朱熹的詩「問渠那得清如許」中「渠」字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嗎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而且以說理如詩,很符合宋詩的氣質!全詩如下: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同學給我的解釋「渠」就是「水渠」的意思,全句的意思就是「試問這水渠為什麼會這麼清澈呢?因為有源頭的活水流過來」乍一看,翻譯的還挺對的,其實不然。先從原詩的句意理解,前文說的是「半畝方塘」,這分明是個池塘啊,怎麼後面就變成了水渠呢?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陽信縣河流鎮劉廟回民學校董國禎幾天中的學習緊張而又充實,有理論培訓也有實地參觀還有組內研討,拓寬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收穫良多。
  • 朱熹: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它應該是《觀書有感》的第一首,還有第二首也非常棒。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艨艟巨艦一毛輕」,說昨天的夜晚啊,江邊春水大漲,所以那艨艟巨艦(艨艟,是古代的戰船)巨艦在水面上行駛起來,就像一根羽毛一樣那樣輕快。所以無論是半畝方塘的「天光雲影共徘徊」,還是江邊春水中的「艨艟巨艦一毛輕」,這樣的景都是極為歡暢的,明快的,都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所以它是春景,春天最美的景色。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熱烈祝賀弘毅教育在此次大連期中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何媚老師「有溫度的課堂」介紹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她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汪源源不斷的泉水,呈現給學生最新最全最有意思的課堂。
  • ...中說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請談談對你的啟示。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準考證列印入口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資料一覽表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成績查詢入口更多備考資料、考試資訊請關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朱熹的《觀書有感》中說到「問渠哪得清如許
  •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珠海活水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珠海活水來金羊網  作者:張愛麗、丁玲  2019-12-13 如今,對澳供水形成了更加穩定的合作機制,澳門擺脫了優質水資源匱乏的桎梏
  •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雨城區實小北二路校區舉行新教師入職儀式暨師徒結對活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新教師的加入,為實小北二路校區注入了新鮮血液,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新教師們也將在實小北二路校區這個大家庭中迎來自己事業的騰飛。(雨城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北二路校區供稿)
  • 詩意課棧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讓學生知道這篇文言的出處,並且拓展「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原文中的句子,加深了學生對文本本身內涵的理解。下午,來自廣西柳州市箭盤山小學的陳秋月老師、廣西柳州市德潤小學的張惠婷老師,以及杭州餘杭良渚二小的陳瑛老師,分別執教了一二三年級的文言啟蒙課《女媧造人》、《皇帝》、《孔雀愛尾》,切切實實給育海一二三年級的孩子們帶來了一頓「文言大餐」。
  •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西峽縣城區一中召開新學年工作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李清鋒校長的到來為西峽城區一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善思的城區一中再次深刻領悟教學工作新思路:一是要有理想信念。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培養「四有」新人。二是要有道德情操。
  • 重識母親湖④丨李躍龍:內湖,被忽略的洞庭湖家底
    其中大通湖,原為洞庭湖的主體湖域,在歷史演變過程中被「肢解」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之間的一大湖灣。清光緒年間,其東接東洞庭湖,西抵目平湖,北經藕池河與長江溝通,得名大通湖。1951年,湖南省動員築堤圍垸而成垸內湖泊,內湖水面達313平方公裡,作為洞庭湖蓄洪墾殖試驗區,在長江防洪理念主導下開展農工生產。60年代起,對內湖部分水域繼續圍墾,湖面縮小至185平方公裡。
  • 瞭望|洞庭湖「腎虛弱」之憂
    範仲淹筆下「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長江之腎」洞庭湖,正被日積月累淤積得不堪重負。「洲灘化」「碎片化」愈演愈烈,「水窩子裡用水難」和「水呆、水髒、水臭」等問題頻頻發生在1∶300000《洞庭湖水利工程圖》上,記者看到,這張差不多有半人高的地圖上,東洞庭湖只有巴掌大,而西洞庭湖差不多只有幾個指甲蓋大小。
  • 水危機侵襲洞庭湖:養殖業濫用肥料藥品
    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提供的多年監測數據顯示,從2013年起洞庭湖出口斷面再度出現五類水質。而長期的趨勢分析也顯示洞庭湖整體水質在惡化。在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水體萎縮湖床變小已經使這裡的鳥類集中棲息地範圍萎縮至原來的三分之一;面積達幾萬畝的魚類天然產卵場魯馬湖也已逐漸洲灘化,原來隨處可見的水生植物野生菰如今難覓足跡。  雪上加霜的是,因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溝港河渠淤塞嚴重,加上越來越多的內湖「魚塘化」,目前洞庭湖區垸內水系聯結通道被切斷,無法應對外湖水位減少的新情況。
  • 洞庭湖,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長期從事湖湘文化、洞庭湖研究,出版有《洞庭湖志》《洞庭湖的演變開發和治理簡史》《堤垸與洞庭湖區社會》《湖湘文化經典百句》《西夏王國與東方金字塔》等多部著作。    湖南日報記者  奉清清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吟唱著屈原、杜甫、範仲淹的名句,涉洞庭、下長江、入大海,把湖湘文化播撒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