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詩「問渠那得清如許」中「渠」字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嗎

2021-01-08 那個王老師

大家對朱熹的詩歌《觀書有感》很熟悉了,很多小學生都已經會背誦了。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而且以說理如詩,很符合宋詩的氣質!全詩如下: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同學給我的解釋「渠」就是「水渠」的意思,全句的意思就是「試問這水渠為什麼會這麼清澈呢?因為有源頭的活水流過來」

乍一看,翻譯的還挺對的,其實不然。先從原詩的句意理解,前文說的是「半畝方塘」,這分明是個池塘啊,怎麼後面就變成了水渠呢?

半畝方塘

其實這個「渠」字是第三人稱代詞,也就是「它」的意思,當然也有「她他」的含義。這句詩歌的解釋就很明確了,前文講到了「半畝方塘」,後面的「渠」就是「它」,代指「半畝方塘」。

今年的新課本有一首楊萬裡的詩歌《插秧歌》,講述農家勞動的場景。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溼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其中的一句「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這個「渠」字也是第三人稱代詞「他」。《孔雀東南飛》裡也有一句「渠會永無緣」,這也是代詞,意思是「再也無緣和他相會了」。

這個「渠」是古漢語語言裡的含義,現在的很多方言裡還保存著這個意思!比如「渠儂」「渠輩」。

現在渠的含義,就是水渠。

「渠」字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含義,也是我們閱讀文言文裡很常見的,那就是「大」,比如「渠帥」「渠魁」「渠兇」。如果你沒有記住這個含義,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的。

《史記·司馬相如傳》:「會唐蒙使略通夜郎西棗中,發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為發轉漕萬餘人,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

遊戲頁面的表述,渠帥

渠的還有一個不常見的含義,它是車輞,也就是車輪外圈的意思。

製作木車輪

這些都是我們高考必須要積累的詞語,通過課本出現的詞語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相關焦點

  • 朱熹: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們今天一起品讀的是朱熹的《觀書有感》,其實這應該是一組詩。不光是這一首《半畝方塘》: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它應該是《觀書有感》的第一首,還有第二首也非常棒。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 朱熹《觀書有感其一》:哲理蘊含於寫景之中,其中7個字千古傳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七絕名叫《觀書有感其一》,作者是南宋學者朱熹。從它的題目來看,是講讀(觀)書時的體會和感悟的,但粗看之下,詩裡並沒有出現「讀書」的字眼兒,像「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這些詩句,一看就知道是鼓勵人們讀書的內容。
  • 朱熹67歲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值得你一讀再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觀書有感》,亦是宋詩中最有哲理的詩作之一。《觀書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朱熹於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在江西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武夷堂講學期間所作,時年67歲。雖然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集詩趣與哲理於一體,能給人很好的人生啟迪,值得一讀再讀。
  • 讀書有什麼用?朱熹的這首詩,短短4句,卻是最好的回答
    再如北宋文學家蘇軾,亦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詩句。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觀書有感》,卻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它出自於南宋理學家朱熹之手,是朱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說到這首詩,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詳。畢竟詩中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極富有哲理意蘊的千古名句。
  • 「杏壇講道·青年教師演講稿選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
    我是朱密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而歲月卻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一眨眼,我已經站上這個三尺講臺12年。十二年來,我在講臺上不斷上演著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那些故事大多已隨時日的流逝而漸漸淡忘,留下的唯有自己不斷的成長。
  • ...中說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請談談對你的啟示。
    gt;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準考證列印入口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資料一覽表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成績查詢入口更多備考資料、考試資訊請關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朱熹的《觀書有感》中說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請談談對你的啟示。
  • 客家話你我他,你是怎麼說的,和我說的一樣嗎?
    客家常用人稱:你、我、他,是怎樣說的呢?普通話裡「我」在客家話裡該怎麼說呢?「崖」、「涯」或者下圖中的字呢?估計有些人從圖片已經看出來了,沒錯,那就是梅州客家博物館大門進去後第一眼看到的大字,這就是我們客家人的「我」字。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反正小編我就只認這個字。
  • 朱熹四首詩,經久不衰 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一、《泛舟》朱熹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這首詩,是把泛舟比方學道的。二、《觀書有感》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人雖是南宋有名的理學家,但這首詩卻寫得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富有理趣。
  • 問渠那得清如許——追記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總工程師...
    新華社長沙8月7日電 題:問渠那得清如許——追記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餘元君新華社記者 周楠他生於洞庭、逝於洞庭,用一生守護洞庭。新華社發(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供圖)恆如水2019年1月19日,嶽陽市君山區錢糧湖垸分洪閘工程的工地上,寒冷而泥濘。餘元君一早來到這裡,進行現場協調和技術指導。簡單用過午餐,沒有午休,在工棚主持調度會。
  • 讀讀清朝袁枚的小詩《苔》和當代詩人汪國真的《熱愛生命》
    萬物生長靠太陽,而沒有太陽的地方呢?你就不生長了,不生存了?握緊自己的小拳拳,把青春奢侈地綻放給自己看也行!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青苔,按照現代植物學家的研究來證實是不會開花的。就算大清朝的袁枚知道也不會開花,一旦袁枚寫出了這首小詩,把花賦予給了青苔,也算是詩人對青苔頑強不屈的生命,給予的一種精神鼓勵吧。
  • 問渠那得清如許——湘陰一職教育啟示錄
    問渠那得清如許——湘陰一職教育啟示錄範紅輝老師輔導省賽一等獎選手繼續加強技能訓練。徐豔老師利用課間休息時間與學生談心。餘燕豔老師在上班會課。沒人知道,剛入學校時,李冠蓉是個十分不起眼的學生,甚至有些壓抑。語文老師、班主任徐豔看在眼裡:「老師發現你學習能力很強,為什麼不再努一把力呢?」「老師,我再努力也不可能上大學。」徐豔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李冠蓉父母離婚後母親早已另組家庭,李冠蓉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家境拮据。
  • 中南大學問渠長廊即將上線,名人名家由你推薦!
    問渠長廊簡介為進一步推進「學在中南」學風建設,中南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在新校區玉帶河畔建設晨讀長廊學習園區,經前期廣泛徵名,專家組討論,確定長廊名為「問渠長廊」,來源於朱熹的《觀書有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問渠哪得清如許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黑龍江省女子監獄全力開展「行中華《弟子規》、學《改造三字經》」專題教育活動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民警祝麗麗在這次的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文化?通過學習創造出的文化怎樣才有價值?《弟子規》、《改造三字經》到底如何發揮最大的作用?這是所有來自一線民警一直思考、探尋的問題。
  • 朱熹最負盛名五首哲理詩:「詩」之意境與「理」之妙趣同在
    朱熹最負盛名五首哲理詩:既有「詩」之意境,又有「理」之妙趣朱熹是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因為有深厚的理學功底,所以朱熹的詩往往富含哲理。這種哲理詩是哲學家在觀察大自然過程中的「突然感悟」,以詩歌的美學形式呈現出了。於是,朱熹的哲理詩既有「詩」的意境,又有「理」的妙趣,可謂詩歌史上別具一格的存在。
  • 朱熹《觀書有感》詩詞中的源頭是一語雙關
    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是宋代大聖人大賢士朱熹寫的《觀書有感》。朱熹的這首詩,最初叫《題方塘詩》,後來改為《觀書有感》。如範曾先生曾作《為有源頭活水來》一文作為自己畫冊的序文,說明中國書畫的源頭是傳統文化。)。本來,這是朱氏借物育人所作之詩,也是宋詩「理趣」的特徵。方塘,就是指書籍。但是中國人就喜歡將古人詩詞中的名詞「物化」,於是在福建龍溪、江西婺源就有了詩中所述的「半畝方塘」。地方志的記載極盡詳細,有根有據。
  • 詩意課棧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在讀中學、讀中悟,王老師在課堂中,以「誰」在「幹什麼」為基點,通過找一找、畫一畫課文裡這樣的句子,指導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停頓,通過反覆的誦讀,讀出了文言文的韻律感,也了解了文言的意思。不僅如此,王老師還教會孩子們用藉助注釋、組詞、關注插圖等方法學習文言文,整堂課中,或讀或誦,或練或演,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讀懂了文言文。
  • 為什麼要不斷地讀書呢?理學大家朱熹寫的一首詩,就是最好的答案
    下面我們要提到的這一首小詩,就是他在慶元二年的一次講學過程中寫下的名作——《觀書有感其一》。一、朱熹原作賞析《觀書有感·其一》——南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雲影天光清晰地倒映在塘中,緩慢地流動。如果你要問:為什麼方塘能這樣清澈?那是因為,塘外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來。詩的第一句用「半畝方塘」來比喻書籍。清澈的水塘,在日光下看著像一面鏡子。因此才可以照出無邊無垠的天光和雲影。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陽信縣河流鎮劉廟回民學校董國禎幾天中的學習緊張而又充實,有理論培訓也有實地參觀還有組內研討,拓寬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收穫良多。
  • 詩歌中的理趣是什麼意思,創作時如何表達呢?
    清朝乾隆、嘉慶時期的著名詞學家黃蓼園評價說:按末二句憂盛危明之義,持盈保泰之心,在天道則虧盈易謙之理,俱可悟得。大有理趣,卻不庸腐,粹然儒者之言。令人玩味不盡。」喜歡詩詞的朋友,常常在詩歌的賞析中見到「理趣」二字。那麼,什麼是詩歌中的理趣?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熱烈祝賀弘毅教育在此次大連期中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