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什麼用?朱熹的這首詩,短短4句,卻是最好的回答

2020-12-12 慶餘說詩詞

讀書有什麼用?我想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即在黃庭堅看來,長時間不讀書就會缺乏文學氣質,言談舉止方面也會顯得缺乏修養,到最後就會使人厭惡。黃庭堅的話或許有點誇張,但讀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再如北宋文學家蘇軾,亦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詩句。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觀書有感》,卻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它出自於南宋理學家朱熹之手,是朱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說到這首詩,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詳。畢竟詩中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極富有哲理意蘊的千古名句。

顧名思義,這首詩就是朱熹對自己讀書感受的概括總結。它寫於公元1196年,也就是慶元二年,當時朱熹正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在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也就在這個期間朱熹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本文所說的就是其中第一首。那麼朱熹是怎麼寫自己的讀書感受,又說出了讀書的什麼作用呢?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開篇「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即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清澈明淨,無論是天空的光彩,還是雲的浮影都映入了池塘,不停地閃耀晃動、徘徊。如果不是因為朱熹這首詩的題目為「觀書有感」,我想人們肯定會以為它是一首寫景詩,並且是一首把景物描寫得十分生動,以及富有美感的名篇。

但是因為朱熹這首詩的主旨是在說明讀書的感受,所以我們便要往理性的一面去解析。我們說「半畝方塘」之所以能夠反映出「天光雲影」,便說明裡邊的水很深,也很清。倘若池塘裡的水很淺、很汙濁,那麼自然就不能反映,或者說不能準確反映出「天光雲影」。讀書就是這個道理,書讀得多了,便能使人心情澄淨、心胸開闊,不為世俗小事所憂,反之,就會陷入渾噩的境地。

朱熹也正是因為讀書的這個感受,所以進一步思考後,便有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它的本意是,如果你要問方塘的水為什麼會這樣清澈呢?那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從源頭輸送過來啊。言下之意,便是說人只有不斷地去讀書,才會有獲取到新的知識,也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才能保持內心的澄淨,不為世俗小事所憂。

正如楊絳先生流傳最廣的名言,「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都會為某一件事而煩憂,但又不可能時刻有人在你身邊為你解憂,這個時候便會理解朱熹這首詩中讀書的作用了。因為遇到合適的書,你自然會找到煩憂的問題所在,自然會心胸開闊、暢快了起來。而這點,相信絕大多數讀書的人都曾體會過。

綜上所述,朱熹的《觀書有感》,雖然僅有短短4句,但是無論從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卷上,還是從其讀書的感想所升華後的哲理意蘊上,都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總的來說,讀書有什麼用?朱熹的這首詩,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最後,你覺得讀書有什麼用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他名不見經傳,卻寫出著名的中秋詩,短短4句令人拍案叫絕
    所以自唐代開始,詩歌就與中秋月有了不解之緣。張祜在《中秋月》中以「一年逢好夜,萬裡見明時」盛讚了中秋月在一年中最為美好。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感慨無盡的相思。詠月抒懷,也成了中秋詩的主要題材。古往今來,描寫中秋的名篇佳作車載鬥量。其中,最為著名的無疑是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唐詩中很正能量的一首詩,短短4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別董大二首·其一》,亦是唐詩中很正能量的一首詩。它出自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之手,是高適寫給董大的一首送別詩。其實要說高適這首送別詩與眾不同的原因,主要離不開他當時的生活困境。用《別董大二首·其二》中的話來說,就是「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要知道唐代有設酒送別的習俗,可高適卻連請朋友喝酒的錢都沒有了。
  • 楊萬裡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4句,便寫出了兒童才有的聰明
    他尤其喜歡描寫農家生活和兒童形象,且筆下的許多兒童詩不僅充滿童趣,還透出了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與聰明。如《稚子弄冰》 中的「稚子金盆脫曉冰,採絲穿取當銀鉦」,以及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舟過安仁》。 《舟過安仁》是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
  • 清明節的夜晚,白居易寫下這首詩,短短4句美得令人心醉!
    白居易的詩以平易見長,平淡中意味深遠,直白中綿綿情長,有著「詩魔」和「詩王」之稱。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清明夜》,便是白居易的經典詩作之一。《清明夜》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白居易於唐朝元和年間清明節外出踏青遊玩時所作。它主要描寫了白居易在清明節夜晚的所見所感,表現出了白居易對美景的愛惜之情,以及樂於親近自然的閒適之情。
  • 北宋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愛情詩,短短4句道盡夫妻情深
    如孔平仲的《寄內》一詩,就通過以景抒情的手法,在短短的4句裡,道盡了夫妻情深,歷來深受稱道。《寄內》是孔平仲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它寫於公元1093年,也就是宋哲宗元祐八年,孔平仲被惠州別駕途中。「寄內」中的內,就是內人,妻子的意思。顧名思義,這首詩就是孔平仲寄給妻子的類似家信一樣的詩。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除夕詩」,短短4句,卻包含了3種風俗
    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可是卻包含了3種風俗,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詩歌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這首《元日》是他最出名,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在寫這首詩的前一年,王安石當上了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
  • 《觀書有感》朱熹原來是鏡像遊戲大玩家,這首詩藏了多少對稱字?
    世界讀書日就在4月23日,也恰恰在中國的穀雨節氣,人們處於百花盛開、百鳥爭鳴的暮春美景之中,盡情的睽視、讀取大自然的美好。而文字更是打開了人們的心靈視野,讓愛讀書的人得以在更加廣闊的世界裡探尋樂趣。本篇就帶您和孩子一起和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理學大師朱熹玩一玩鏡面遊戲。
  • 很適合夏天讀的一首詩,短短4句,便能讓你清涼一夏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山亭夏日》,便是很適合夏天讀的一首詩。它出自於唐末將領高駢之手,是高駢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說高駢身為武臣,但頗具詩才,宋人計有功稱其詩「雅有奇藻」。《全唐詩》編有其詩一卷,共計50首。《山亭夏日》便是高駢的代表作之一。顧名思義,高駢這首詩,寫的就是夏天山亭的風光。
  • 不知名詩人寫下一詩,短短4句卻成名篇,其中一句更是至理名言!
    譬如,李白詩中的浪漫、蘇軾詩中的豁達、陸遊詩中的愛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汲取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白鹿洞二首·其一》,它的作者王貞白,雖然相較於李白、蘇軾、陸遊來說,要不知名的多,但是它面對讀書、時間上的態度,卻是值得我們學習並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的。
  • 李商隱詩中的深秋月色,短短4句,便美得令人心醉!
    他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所以在李商隱的筆下,很多尋常的題材,往往能夠營造出一種高超優美的意境,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如李商隱的一首詩《霜月》。《霜月》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所描寫的是深秋季節,詩人在一座百尺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色。同樣是寫深秋月色,李商隱卻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是著重刻畫了月中的素娥、霜裡的青衣。
  • 朱熹67歲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值得你一讀再讀!
    到了宋代,詩人只能另闢蹊徑,用詩歌來說理。所以宋詩中要麼是整首詩都蘊藏著哲理,要麼在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同時暗含哲理。而我們品讀宋詩的時候,就不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還能得到人生哲理的啟迪。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觀書有感》,亦是宋詩中最有哲理的詩作之一。《觀書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朱熹於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在江西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武夷堂講學期間所作,時年67歲。雖然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集詩趣與哲理於一體,能給人很好的人生啟迪,值得一讀再讀。
  • 劉禹錫的思鄉詩,短短4句把傷感寫到極致,凡是獨在他鄉的人都懂
    但就算是他,其實心中也是不好過的,在被貶的這些年,他寫下了很多思念家鄉的作品,而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一篇他在被貶期間所寫下的詩,在這首詩文之中,他將自己羈旅的艱辛與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淋漓盡致,無比感人。秋風引唐代: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 王勃寫下一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所以王勃這首詩,顯然是為了抒發自己身為一個天涯遊子久居他鄉的思鄉之愁。不過要想將理解透徹王勃這首詩中的愁緒,還需要知道他此次客居蜀地的真實原因。即當年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以此為沛王助興。但這篇文章傳到了唐高宗手中,卻認為王勃意在挑撥離間,便欽命將他逐出了長安。
  • 為什麼要不斷地讀書呢?理學大家朱熹寫的一首詩,就是最好的答案
    下面我們要提到的這一首小詩,就是他在慶元二年的一次講學過程中寫下的名作——《觀書有感其一》。一、朱熹原作賞析《觀書有感·其一》——南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歌意譯:小方塘只有半畝大,水面像鏡子一樣光可鑑人。雲影天光清晰地倒映在塘中,緩慢地流動。如果你要問:為什麼方塘能這樣清澈?那是因為,塘外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來。詩的第一句用「半畝方塘」來比喻書籍。清澈的水塘,在日光下看著像一面鏡子。
  • 李賀只活了27年,卻寫一首千古名詩,短短4句,被後人流傳千年
    李賀只活了27年,卻寫一首千古名詩,短短4句,被後人流傳千年在他的詩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沈括在《夢溪筆談·器用》中說,「唐人詩多有言吳鉤者。吳鉤,刀名也,刃彎,今南蠻用之,謂葛黨刀」。後泛指鋒利的刀劍,成為文人墨客筆下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關山五十州,指當時藩鎮割據、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區。
  • 史上最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想必每個人都聽過這句出自《增廣賢文》的警語,殊不知《增廣賢文》正是引用了唐代王貞白的詩句並加了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王貞白這首詩於情於景,都乏善可陳,但於敘事之間道出哲理感悟,尤其一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將無形的光陰以金子的形象襯託出時間的寶貴,勸人珍惜光陰!千古名句,著實不凡!
  • 朱熹這首詩寫得很巧妙,整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一句另有深意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詩作顯得別具一格,往往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寥寥數語,但是卻意境高遠。朱熹同樣有很多的詩作流傳於世,其中這首《春日》最為大家熟知,而且這首詩寫得很唯美,整首詩一氣呵成,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美得令人驚豔,對於這樣的作品,我們自然是不容錯過,無論過去讀過了多少遍,那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李商隱經典的一首詩,短短4句,字字都是深情,讀來令人感動
    他是晚唐為數不多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仕途上由於捲入黨爭而備受排擠,也因此一生困頓不得志。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夜雨寄北》是詩人身居異鄉巴蜀之時,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詩,所以詩題為「寄北」。詩歌雖短,但是卻寄寓了作者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之情,可謂語短情長。後世有評論家評論道: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
  • 李白描寫一見鍾情的詩,短短4句話,卻非常浪漫,美到心坎上
    所以李白其實也很少回去寫一些苦兮兮的詩,頂多就是一些訴說相思之苦之作,而且給人的感覺也多是唯美,比如:"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在歷代詩人中,寫愛情詩最出名的還是李商隱和陸遊,那麼李白的愛情詩是什麼樣的呢?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一首愛情詩,而且內容也很有趣,寫的是一見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