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最負盛名五首哲理詩:既有「詩」之意境,又有「理」之妙趣
朱熹是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
因為有深厚的理學功底,所以朱熹的詩往往富含哲理。
這種哲理詩是哲學家在觀察大自然過程中的「突然感悟」,以詩歌的美學形式呈現出了。
於是,朱熹的哲理詩既有「詩」的意境,又有「理」的妙趣,可謂詩歌史上別具一格的存在。
欣賞以下五首朱熹哲理詩,既能感受詩歌之美,又能體悟理趣之妙,不失為一種享受。
(1)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簡評:這首詩表面寫春天風光無限,實際上是不著痕跡地闡述一個哲理——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朱熹《春日》
(2)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簡評:這是一首借景喻理、極富藝術哲理性的詩,道出了「流水則清,死水則濁」的人生哲理。
朱熹《觀書有感其一》
(3)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簡評:這首詩以「船」與「水」的辯證關係,點出了一個淺顯而又富含哲理的道理——「無水船難行,有水自在行」。
朱熹《》
(4)偶題三首·其一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
●簡評:這首雨中偶感的詩,道出了雲、雨、水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微妙關係——雨從高處的雲中來,雲從低處的水中來。
朱熹《偶題三首其一》
(5)偶題三首·其三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
●簡評:這是一首探秘水源的感悟詩,在探尋中感悟出了一個道理——不必苦心尋找流水的真源頭,但須有一顆欣賞沿途風景的心靈。
朱熹《偶題三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