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烏拉特中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桑根達來信用社所在的巴音烏蘭蘇木,土地總面積多達6700平方公裡,比整個上海市還要大,但常住人口只有約1000戶,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牧民。
由於地廣人稀,巴音烏蘭蘇木常年寒冷、多風,基礎設施極度匱乏。這裡方圓25公裡內只有一家超市,方圓70公裡內只有一家加油站。而以副主任朝格圖為代表的桑根達來信用社的員工們,就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裡,默默地為當地的牧民們排憂解難。
作 者丨中華合作時報記者 呂國旺
通訊員丨奇寶音 郭 強
內蒙古烏拉特中旗位於祖國北部邊陲,旗內的3000多萬畝牧場廣闊無垠,牧場上空的鴻雁自由翱翔,牧場裡住著兩萬多位勤懇放牧的牧民。
↑圖為烏拉特中旗轄內的牧場。
烏拉特中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桑根達來信用社所在的巴音烏蘭蘇木,土地總面積多達6700平方公裡,比整個上海市還要大,但常住人口只有約1000戶,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牧民。
由於地廣人稀,巴音烏蘭蘇木常年寒冷、多風,基礎設施極度匱乏。這裡方圓25公裡內只有一家超市,方圓70公裡內只有一家加油站。而以副主任朝格圖為代表的桑根達來信用社的員工們,就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裡,默默地為當地的牧民們排憂解難。
牧民的孩子愛牧民
↑圖為朝格圖在巴音烏蘭蘇木的牧民家中與牧民交談。
家住巴音杭蓋蘇木的牧民其其格大媽是個苦命的人。丈夫早逝後,她獨自把兩個兒子拉扯大,日子過得非常拮据。2015年,29歲的大兒子罹患尿毒症,其其格傾盡所有,並把自己的一個腎移植給了兒子,才救回了兒子的命。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6年,其其格又不慎摔斷了腿。準備接受手術的前一天,她實在是沒錢了。
走投無路時,其其格想到了當時還在巴音杭蓋信用社就職的朝格圖。早在兒子患病的時候,朝格圖就跑前跑後,幫助這對母子辦貸款渡過難關。此後,朝格圖下鄉時,常常繞路去其其格家轉轉,問問她們母子三人有什麼困難和需要,慢慢地與其其格一家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其其格給朝格圖打電話求助的時候,正焦急地躺在醫院裡。她無法按規定親自去信用社辦貸款,如果籌不到錢,耽誤了手術落下病根,她不敢想像自己和兩個兒子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
「大娘您先別著急。」電話那頭的朝格圖說,「您把您的『金牛卡』卡號發給我,我來想辦法。」
朝格圖的辦法,是當即從自己的工資卡裡取出了一萬塊錢,打到了其其格的帳戶裡,其其格也因此得以順利接受手術。
過了好久之後,其其格才知道,她做手術的錢其實是朝格圖用自己的錢為她墊付的。而她至今都不知道的是,類似的善舉,朝格圖已經數不清做過了多少次。
《中華合作時報》記者到達桑根達來信用社的時候,朝格圖正在櫃檯前接待客戶,忙前忙後好一會兒才抽出空來接受採訪。
今年35歲的朝格圖,已經是10年工齡的「老農信」了。他生在一個牧民家庭,這10年也一直紮根在牧區為牧民服務。此外,朝格圖的家族和信用社也有著解不開的情結,除了自己,他的爺爺和父親也都曾在信用社工作。
「我身上流著牧民的血,知道他們最需要什麼,也願意為他們服務。」朝格圖掰著手指頭說,「每年羊價咋樣,絨價咋樣,牧民需要多少錢,我跟他們一樣清楚。」
和記者說話的時候,朝格圖的手掌一直拘束地摩擦座椅的扶手,他說自己是個比較內向的人。「我覺得,既然講話講不好那就更該多做一點。」
朝格圖所說的「多做一點」,體現在他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當中。
去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朝格圖剛剛下班的時候,接到了伊河寶力格嘎查牧民趙素榮的電話。在電話裡,趙素榮焦急地說,她正在山西買牛,20多頭牛已經裝車了,但她突然發現自己把信用社的「金牛卡」落在了家裡,而手機銀行一天最多只能轉5萬元,當時的她還有十幾萬元的購牛款無法支付。如果當天不能付款,趙素榮這一趟山西就白跑了。
接到電話後,朝格圖還是先說了一句「您先別著急」,然後從信用社開車直奔20多公裡外的趙素榮的家。
從趙素榮家裡取上了「金牛卡」後,朝格圖又就近奔赴烏拉特中旗聯社海流圖鎮信用社,在海流圖鎮信用社的「農金通」自助業務終端上把錢匯給了趙素榮,幫助她按時支付了購牛款。
那一天,朝格圖連晚飯都沒顧上吃,等到他忙乎完,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
舍小家,顧大家
↑圖為朝格圖與同事將金融服務送到牧民家中。
竭盡全力為牧民服務之餘,朝格圖也有自己的煩惱。
朝格圖是獨生子,父親在10年前因病去世,撇下了體弱的母親和年少的朝格圖。如今朝格圖已經成家,膝下還有一個5歲的兒子。
從朝格圖家到他供職的桑根達來信用社,有80公裡的路程。由於路途遙遠,朝格圖只有在周末才能回家。如今上有老下有小的朝格圖,卻因為工作很少回家。在條件艱苦的牧區信用社,朝格圖說,每天唯一的消遣就是晚上和兒子通一會兒視頻。
而就在前不久,朝格圖的母親還生病住了一周的醫院。但是由於工作太忙,朝格圖前前後後只在病床前陪了母親兩天。
「真的是分身乏術。」作為家中獨子的朝格圖常常很無奈,他愛自己的家人,也愛自己負責的12個嘎查裡的800多戶牧民。
算上朝格圖,桑根達來信用社一共有7名員工,他們的家離單位都比較遠。7名員工都是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也都是因為工作繁忙很少回家。
由於環境苦、路途遠,烏拉特中旗聯社6個牧區信用社的女員工很少。但是,桑根達來信用社還是有兩名女員工,其中一個姑娘還剛剛結婚。平日裡,7個人親如兄弟姐妹,圍坐在同一張桌上吃一日三餐,在同一個大廳裡為牧民服務,共同紮根在廣袤的牧場上。
牧場的廣袤難以想像,巴音烏蘭蘇木的人稀少到啥程度?
朝格圖介紹,2017年的一天,他去牧民家辦業務,向一位牧民問路的時候,那位牧民說:「你問對人了。你去的這一家是我們家的鄰居,他們家就在我家房後面。」當時朝格圖喜出望外,但是到了那戶牧民家才知道,兩戶牧民的家確實是一前一後,中間也沒有其他的建築——只不過,兩家之間足足間隔了17公裡。
人與人離得遠,桑根達來信用社就想方設法讓心與心離得更近。在貸款方面,信用社每三年對轄內16個嘎查的所有牧民逐戶走訪授信,授信最高額度達到了7萬元,用以支持牧民購買草料等開銷。對於放牧大戶,如果授信額度不足以滿足他們的資金需求,信用社還為他們量身定製貸款產品,作為授信貸款的補充。截至目前,桑根達來信用社存款餘額已經突破6000萬元,貸款餘額達7500萬元。
強將手下無弱兵
↑圖為烏拉特中旗聯社機關第一支部委員會選舉大會現場。
烏拉特中旗聯社楷模信貸員朝格圖的背後,是該聯社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對300多名員工思想觀念的重視和培養,也是該聯社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以黨建促發展,以典型人物為員工引路的豐碩成果。
「農信社因『三農』而生,為『三農』服務。我們要時刻不忘農信社的初心,牢記農信社的使命。」該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萬林向記者說,「農信社的日益壯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廣大農民的支持。農信社不能忘本,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重點關注能創造多少社會效益。」
抓隊伍的關鍵是思想引領。以萬林為首的烏拉特中旗聯社黨委領導班子率先垂範,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全方位提升員工的思想觀念。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萬林說,「員工的思想建設是做好本職工作的根基。」為此,該聯社以25名內訓師為授課主力,成立了「鴻雁學堂講師團」,並常態化開設內訓班,不斷提升廣大員工的服務理念和合規意識;在此基礎上,該聯社又專門開辦了意識形態學習培訓班,並邀請自治區黨校資深專家為員工講授黨課,深化員工對於意識形態重要性的認知。
自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學習」已經在烏拉特中旗聯社蔚然成風。該聯社專門成立了主題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先後共組織了12場中心組理論學習會,4場專題研討會,1場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專題會。此外,該聯社共舉辦了7次領導班子成員講黨課活動,3次警示教育活動,3次向典型學習活動,2次專題輔導活動以及1次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共有102人次完成並通過了主題教育理論測試。與此同時,該聯社黨委通過預備黨員積分制、基層黨組織歸併重組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革新,強化黨建在所有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全方位提升員工的思想水平。
紮實的思想升華,換來的是可喜的經營業績。面對地多人少、環境惡劣等一系列困難,烏拉特中旗聯社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截至11月末,該聯社涉農涉牧貸款餘額為19.95億元,在所有貸款中的佔比高達83.32%,為烏拉特中旗農牧業發展,以及百姓的安居樂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惜羽,振翅,擊水,沖天——烏拉特中旗聯社正一如既往地像牧場上空的鴻雁一樣,守護草原,展翅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