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一想到孩子們進入新學校、新教室、新班級的種種,不少家長比孩子們還要興奮。不過,爸爸媽媽可不要光顧著激動,開學時,孩子們還要懂得一些準則和行為規範,才能讓孩子校園生活更加順利哦!
爸爸媽媽還記得自己在進入小學、中學時學到的第一課嗎?在進入校園之後,除了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之外,孩子們最該熟悉的莫過於《小學生守則》了:
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好學多問肯鑽研。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見解,樂於科學探索,養成閱讀習慣。
勤勞篤行樂奉獻。自己事自己做,主動分擔家務,參與勞動實踐,熱心志願服務。
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孝親尊師善待人。孝父母敬師長,愛集體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共處。
誠實守信有擔當。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做到知錯就改。
自強自律健身心。堅持鍛鍊身體,樂觀開朗向上,不吸菸不喝酒,文明綠色上網。
珍愛生命保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
勤儉節約護家園。不比吃喝穿戴,愛惜花草樹木,節糧節水節電,低碳環保生活。
不過328個字,卻包含了對祖國的熱愛、遵守法律法規、熱愛科學、珍愛生命、誠實守信、熱愛大自然等多個方面,對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有一定的規範。
不過,也有不少家長認為,這些守則旨在培養大國情懷,但是沒有教孩子究竟具體該怎麼做,感覺有些不接地氣啊!特別是對於才從幼兒園跨入小學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都有些困難,更不要提照做了。
其實,想讓孩子的校園生活更為順利,除了學校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導與培養之外,家庭教育也要給力哦!
孩子進入學校的重要任務就是學習。因此,從入學前的一段日子開始,爸媽就應特別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
☆增加孩子安靜活動的內容和時間,如剪紙、捏人、寫字、畫畫等,以便入學後能儘快適應課堂學習。
☆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比如:記住老師留的作業並能完成)。
☆在家裡也要幫孩子布置出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角,讓孩子養成認真細心完成作業、複習、預習的習慣。
☆引導孩子懂得學校的學習與幼兒園的遊戲不同,不能視課堂學習為兒戲。應該集中精力聽講,認真細心地完成作業,學習結果要達到標準要求,才算完成學習任務。
舒適的家庭環境和過於優越的物質條件,使得不少孩子自理能力缺失,而過於強調智育更使孩子們動手勞動的機會減少,家長應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行為習慣:
①生活習慣
幫助孩子了解小學一日生活,提高孩子自我照顧和保護的能力。孩子必須學會正確的穿衣、褲、鞋,有好的飲食及進餐習慣。
②衛生習慣
培養幼兒講究個人衛生,做到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喝生水;勤剪指甲;保持衣物的整潔和環境的整潔。
☆教育孩子要關心集體,關心他人;
☆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告訴孩子怎樣正確對待集體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鼓勵孩子爭取在班集體內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引導孩子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共處、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等。
父母還需要讓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公德,例如:
☆引導孩子學會傾聽、上課不亂插嘴,舉手回答問題;
☆不亂翻(拿)別人的東西,愛護學習用品;
☆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物等等。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見許多各種各樣的危險,家長除了教孩子懂得交通、溺水、火災等日常知識之外,還告訴孩子避開危險的一些方法,使其具備一定的安全知識、自救能力。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絡可以成為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利器,但過於豐富的信息量和形形色色的網路遊戲、手機遊戲也可能危害孩子的成長。因此,《守則》裡提到的養成閱讀習慣、文明綠色上網、低碳環保生活等內容,也非常值得家長注意。
其實,《小學生守則》可不只有我們國家有,很多國家也都制定了類似的行為規範,有的的全面,有的簡單,有的更為具體。家長們可以參考一下: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3.生命第一,財產第二。
4.小秘密要告訴媽媽。
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與陌生人說話。
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
8.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10.壞人可以騙。
1.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
2.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
3.提問時舉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
5.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6.如果因緊急事情離開學校,事先告訴你的老師並索取耽誤的功課。
7.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試不許作弊。
9.如果你聽課有困難,可以約見老師尋求幫助,老師會高興地幫你。
10.任何缺勤或遲到,需要出示家長的請假條。
11.唯一可以允許的缺勤理由是個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節日。其他原因呆在家裡不上課都是違規。
12.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回答。
1.不遲到;進校後不隨便外出。
2.聽到集合信號時,迅速在指定場所列隊;進教室開門窗要輕;在走廊和樓梯上保持安靜,靠右行。
3.上課鈴一響即坐好,靜等老師來;聽課時姿勢端正,不講閒話,勤奮學習。
4.遇遲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況,必須向老師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請假。
5.嚴格遵守規定的放學時間,延長留校時間要經老師許可。
6.上學放學時走規定的路線,靠右行,不要繞道和買零食。
7.遇地震、火災等緊急情況時不驚慌,按老師指示迅速行動。
1.總是稱呼老師的尊姓;
2.鈴響後,進入教室;
3.要有10小時的睡眠,,以保證精力充沛;
4.上課時,不要和同學說話,,有事可舉手,可以坐著和老師講話;
5.當老師提問時,知道答案的應該舉手;
6.如果你聽課有困難,可以約見老師幫助;
7.缺席時,向老師索要資料和請教;
8.如果因緊急事情,事先告訴你的老師並索取耽誤的功課;
9.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
10.做完作業後,按照第二天的課程要將書包整理好;
11.考試不許作弊;
12.如若生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到校,請電話通知學校的秘書,之後出示家長的請假條;
13.如若必須提前離開學校,要有家長和監護人陪伴;
14.學校不允許使用手機;
15.注意交通安全。
第一部分:我不應該
-取笑他人
-傷害他人
-侮辱他人
-閒言碎語
-影響他人學習
-玩學習用具
-損害自己,他人和學校學習用品
第二部分:我應該
-上課好好學習,課後認真複習
-認真聽講
-尊重師長,團結同學
-舉手發言
-傾聽他人講話,輪流發言
-端正姿態
-進教室前安靜放置個人物品
-正確使用的學習用具
第三部分:我有權利
-學習
-犯錯並尋求幫助
-在尊重同學言論的情況下自由表達自我
-完成學習後自己支配和管理學習用品(補充:法國小學除書包外所有學習用具均有學校配備)
-課間休息時自由放鬆
1.互相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學校和學校財產;
2.出色完成我們要做到的和應該做到的;
3.接受自己也接受別人;
4.互相關心及在乎別人的感受;
5.在別人需要時幫助別人。
1.學生必須遵守學校校規,認真學習,愛護學校財產。
2.尊重他人的尊嚴和榮譽,服從內部管理。
3.按時上課,不能無故遲到或者缺課。
4.保持校園整潔。
5.愛護校舍及其他公共設施。
6.節約水電。
7.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大掃除時互幫互助。
8.注意保持食堂、更衣間和衛生間的整潔。
9.積極參加入學前的準備活動。
10.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
11.遵守班級及學校的規章制度。
12.符合學校著裝要求。
1.到校時間:要求學生是早上八點五十前到校,遲到了要到學校辦公室領取遲到通知單。
2.缺勤:法律規定,不能到校上課一定要有家長籤名請假條或醫生證明。
3.早退:學生提前離校填寫表格,如果去海外,要提前一周交上填寫好的海外旅行表格。
4.服裝規定:學生必須穿指定的校服,如果不穿校服,需要有家長籤名和條子。
5.不準帶玩具到學校。
6.自行車和滑板類不能帶入校園。
7.學校圖書館:學生每周使用一次圖書館,學生由此建立與圖書館和圖書的良好關係,我們鼓勵學生在校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借書閱讀。損壞和丟失的書要賠償。
8.體育課:所有學生都要參加體育課的學習,要求穿著學校規定的運動服,要參加地區性的校際比賽。
9.生病:學生生病應該留在家裡,因為生病或正在服藥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有幾種病症,法律規定不能到校上課。
看了各國的《小學生守則》,爸爸媽媽是不是覺得更為通俗易懂,操作性強?其實,這些守則大多數都屬於孩子們的通用行為規範,只是在細節方面的側重有所不同。父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借鑑參考。
從小,父母都在注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而在進入小學之後,孩子們更應該懂得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這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好的行為累積就變成好的習慣、好的道德,反之亦然。
開學了,讓我們先了解起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每天送一本親子共讀好書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作者:沈蕾 戴雲 朱嶸
定價:39.8元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一本母嬰類書籍,觀點、內容來自於東方都市廣播899駕車調頻《辣媽朋友圈》的主播和兩位常駐嘉賓,這是一檔以準媽、辣媽為主要訴求對象,幫助答疑解惑的母嬰類節目。本書通過主持人和母嬰專家及心理專家們對話的方式,輕鬆活潑地為讀者展現了媽媽最關心的話題,涉及生育時間、胎教、離乳、帶娃旅行、寶寶教育等各個話題,胎盤如何處理?寶寶的牙齒怎麼保護?在這本書中,讀者均能找到答案。
留言送好禮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截止周六(9月2日)12:00,評論獲贊前5名中挑選1位幸運者送出好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母堂還為每日積極留言互動的用戶增設額外福利,感興趣的麻麻立即添加小助手(微信號:fmtang2014),備註:寶媽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