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至7062米,創造國內紀錄,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海洋面積99.8%的海域作業的能力,目前美法俄日都已生產出能夠到達6000米深處的載人潛水器。。中船重工目前計劃了包括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等在內的一批深海裝備項目。與此同時,中船重工分公司正在建造「蛟龍」號母船,預計這艘準4000噸級的專用母船將於2019年交付使用。
海水中的通信是個世界性的難題,這是因為電磁波只能深入幾米,完全不能滿足水下通信需要。中國在研發「蛟龍號」時採用了聲納通信方式,應用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水聲通信技術。當前,儘管這一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但已是「蛟龍號」尖端技術之一,具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未來完全可以應用到中國潛艇的通信技術改進中。
2011年7月21日凌晨3點,中國載人深潛進行5000米海試,「蛟龍號」成功下潛。經過5個多小時的水下作業,2011年7月21日8點,「蛟龍號」首次深潛圓滿成功。此次乘坐「蛟龍號」潛水器下潛的三名試航員是崔維成、葉聰和楊波。
2016年5月22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2日成功完成在雅浦海溝的最後一次科學應用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6579米。「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於22日7時33分布放入水,17時38分回收至甲板。其在水中的時間為10小時5分鐘,海底作業時間達3小時2分鐘。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近日表示,中國正在研發能夠抵達地球任何大洋洋底的載人潛水器。該公司是中國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製造者。若能取得成功,將標誌著中國向海底資源探索又邁進一大步,加快了追趕美國技術的腳步。
中國為何花費重金研發「蛟龍」號,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是有著深刻原因的。從武器裝備角度來說,當前世界上潛艇潛水最深的國家是俄羅斯和美國,可以下潛至600至700米左右,中國潛艇最大下潛深度只有300至400米左右。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潛艇的外殼材料。材料不過硬,如果下潛過深,必將導致艇毀人亡的慘劇。而「蛟龍號」的外殼是鈦合金做的,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如果能夠將其材料工藝用於潛艇研製,必將對中國潛艇發展起到極大地促進作用。
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四個國家擁有載人深潛器。這些國家的深潛器最大工作深度為6500米,而「蛟龍號」的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理論上它的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