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12年6月3日上午,「向陽紅09」試驗母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無錫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奔赴馬裡亞納海溝區域執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任務,挑戰中國載人深潛歷史的新紀錄。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中新社發 泱波 攝
中新社廣州12月14日電 題:「蛟龍號」80後潛航員的中國深海夢想
作者 程景偉
「最過癮的是今年6月在世界聞名的馬裡亞納海溝,我們下潛到深海7000米處時,看到了千奇百怪的海底生物。」中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最年輕的潛航員唐嘉陵13日在廣州舉行的2012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對中新社記者侃侃而談。
中國「蛟龍」於今年6月再次出徵,三度穿越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的深海,創下了7062米人類深海作業的極限紀錄,今年28歲的唐嘉陵是其中的主駕駛之一。唐嘉陵當天現身博覽會國家展館,現場與市民互動,幫助市民了解海洋知識。與他一同亮相的,還有一架「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模型,供市民觀賞。
「那年快畢業的時候,因為一次全國性潛航員選拔的機會,我通過層層篩選,成為了一名中國『海洋人』。」唐嘉陵如是說。在2007年初,年僅23歲的唐嘉陵尚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就讀本科四年級,便通過中國首批「7000米載人潛水器潛航員」的公開選拔考核,成為中國第一批潛航學員。
唐嘉陵的深海探秘之路並不像外人想像中那麼順風順水。經過近3年時間的訓練後,2009年8月,唐嘉陵作為試航員第一次操作「蛟龍號」,僅潛入海下38米。唐嘉陵坦言,當時心裡緊張,每進行一個動作都要先在腦海裡進行兩到三次的確認。由於已經積累數年深潛經驗,唐嘉陵又自豪地說,「現在駕駛『蛟龍號』底氣更足了,下潛也比較順利」。
「我們在艙內會儘量少喝水,下潛作業前吃的是巧克力、壓縮餅乾、維生素水等高熱量食物,作業過程中基本上不進食。」唐嘉陵表示,這麼做的目的是盡最大可能地減少人體新陳代謝。
雖然下潛至壓力巨大的深海底下,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艙內卻是常壓環境,有專門的供氧環境,也可以吸收異味氣體,不過潮溼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唐嘉陵指出,在深海,潛水器艙內與海水的內外溫差高達十幾攝氏度,導致艙內潮溼,潛航員只能用類似尿不溼的東西降低溼度。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作業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各種故障,特別是下潛到較大深度的時候,會有小器件、電纜等出現滲水狀況,這時候深潛器便自動報警。唐嘉陵稱,潛航員一般會現場實施隔離措施,保證下潛繼續進行,不會因為一些小障礙而中斷,況且「蛟龍號」的安全性非常可靠,我們對它很有信心。
「通過與海洋的接觸,真的覺得國家變強大了。」唐嘉陵談到參與深海潛航最大的感受時說,能夠駕馭「蛟龍號」這樣世界先進的載人潛水器,完成大深度下潛任務,這背後是國家實力的支撐,他非常幸運趕上了好時代。
在與海洋打交道的過程中,這位懷揣著深海夢想的中國80後青年不僅學會了忍受海底下的寂寞,也學會了對海洋常懷敬畏之心。唐嘉陵說,「海洋蘊藏了太多的未解之謎,深海裡的資源、未知生物等等,都需要我們繼續去追尋、探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