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析蛟龍號「蛻變」 已登同類型潛水器深度榜首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專家析蛟龍號「蛻變」 已登同類型潛水器深度榜首

  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0日起航執行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標誌著這條舉世矚目的「中國龍」開始了從試驗階段向常態化業務運行的「蛻變」。

  「試驗性應用最大的看點,就是『蛟龍』號將搭載科學家下潛。」「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總指揮劉峰說,「這標誌著潛水器開始真正發揮作用,為科學家下五洋的夢想搭建一個可靠穩定的平臺,在探索海洋、研究海洋、保護海洋等方面大顯身手。」

  「蛟龍」號潛航員葉聰表示,搭載科學家下潛,使得試驗性應用航次的挑戰性絕不低於以前的歷次海試。「以前的海試就像是高考,現在的『蛟龍』號相當於學生走出校門面對社會。潛水器要發揮真正的作用,要求潛航員跟科學家有良好的磨合過程,我們就是要在試驗性應用航次中把這方面的經驗逐漸積累起來。」

  據介紹,經過安全教育、技能培訓和考核,已經有14名科學家具備了下潛條件。「就像搭乘飛機和輪船的乘客要接受安全教育一樣,乘坐潛水器下潛的科學家也必須接受培訓。」劉峰說,「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求他們在潛水器主駕駛員出現突發狀況時候,能夠駕駛潛水器安全返回海面。」

  另一方面,科學家還必須清楚掌握潛水器的水下作業規程,嚴格按照規程作業。「在海底,有決定權的只有潛水器主駕駛,科學家必須服從駕駛員指揮。」劉峰說。

  完成7000米級海試後,「蛟龍」號已經登上世界同類型潛水器的深度榜首。「此次試驗性應用航次中,作業深度不會是看點,我們主要側重潛水器的應用能力。」「蛟龍」號副總設計師胡震表示,好的產品只有通過應用才能體現其技術含量和水平。「蛟龍」號將通過試驗性應用航次逐步提高作業能力,改進作業方法,加速潛水器新技術的應用,讓潛水器更加貼近科學試驗的實際需要。

  「103天的試驗性應用航次,時間長,任務重。」劉峰說,「我們既要保證潛水器的正常運行,也要完成既定的科學研究任務。此外,6月到9月是海上颱風多發季節,天氣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對我們的隊伍是一個嚴峻考驗。」

  「蛟龍」所期待的「蛻變」,對試驗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本著安全第一、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量力而行。」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金建才表示,「我們要充分發揮『蛟龍』號在載人深度和作業功能方面的優勢,力爭對試驗海域的資源狀況、生物多樣性等取得更加詳盡的了解。」(記者羅沙、張旭東)

相關焦點

  • 蛟龍號深潛7020米 創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就在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微博)在太空實現手控對接的時候,中國另外一個探索空間的標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已經完成深海7000米探底正從海底返回的途中。 昨天,在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試驗海區,「蛟龍」號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開創了世界同類型的科學作業類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
  • 潛水器「三大頂尖技術」,中國的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潛水器「三大頂尖技術」,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什麼是蛟龍號 蛟龍號」的研製單位就在江南勝地無錫——中船重工集團公司七〇二所。七〇二所歷經3年多時間,萬米級的載人潛水器也研製成功了!
  • 聽「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講述大洋深處的秘密
    2002年起,擔任7000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的徐芑南,帶領國內50多家科研院所精英組成的科研攻關隊伍,大膽開拓創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順利完成了潛水器的設計、總裝建造和水池試驗。2009年8月,我國自主研發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第一次下海實驗,已是73歲高齡的徐芑南和大家一同登上母船「向陽紅9號」。
  • 《足跡:共和國記憶》|「大國重器」蛟龍號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從2002年6月項目立項,到2012年深潛突破7062米,再到2017年完成試驗性應用航次,蛟龍號不辱使命,在遠海大洋刻上了中國深度,實現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由跟跑向領跑的跨越,為實現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 蛟龍號繪製中國深海藏寶圖 1.1萬米版引進民資(圖)
    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蛟龍號已經成為中國經略深海遠洋的先行官,去探索深海遠洋,尋找水、深海生物、礦物等那些珍貴的甚至是未知的資源。  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這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2013年6—9月,蛟龍號開啟首次試驗性應用航次,成功帶著多位科學家完成多次下潛任務。
  • 潛水器專家徐芑南:退休6年後擔任蛟龍號總師
    資料圖:專家徐芑南與蛟龍號試航員握手他一生與海結緣,用歲月丈量海洋的深度,探索那未知世界的故事;他將經驗鍛造成一座階梯,供後來者攀登。「蛟龍」前傳北京時間8月18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東北太平洋完成了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二航段的第六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5122米,標誌著「蛟龍」號第二航段任務圓滿完成。而不久前的「南海深部計劃」,已成功地讓包括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在內的6位科學家深潛南海。
  • 「蛟龍號」年底再探深淵 新母船建設提上日程
    就在2016年7月13日,「向陽紅09」考察船剛剛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其全體科考隊員回到位於青島即墨市鰲山衛的深海中心碼頭,完成了2016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7航次)科學考察任務。本次考察歷時93天,航行1萬多海裡。本航次是蛟龍號自2012年7000米級海試成功以後,首次重返海溝區密集地開展6000米深的下潛作業,其中9次超過6000米深度,最深達6796米。
  • ...局關於做好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外交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央電視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辦公廳(室),國家海洋局所屬各有關單位: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領導小組團結帶領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充分發揮「嚴謹求實、團結協助、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克服海上試驗的種種困難和風險,圓滿完成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 海軍專家:蛟龍號所獲突破可用於研製深海潛艇
    47年前,毛澤東主席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豪言壯語,今天已全部變為現實!6月19日上午,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以6965米的深度創下中國海底深潛的最新紀錄。此前兩天,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並完成了與天宮一號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
  • 中國不惜花大價錢造「蛟龍號」深潛器的好處「浮出水面」!
    2012年6月,「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至7062米,創造國內紀錄,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海洋面積99.8%的海域作業的能力,目前美法俄日都已生產出能夠到達6000米深處的載人潛水器。。中船重工目前計劃了包括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等在內的一批深海裝備項目。
  • 「蛟龍號」母船「深海一號」在武漢下水 中國深海科考又添利器
    12月8日,由武船集團精心打造的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在武船集團總部順利下水,該船將成為「蛟龍號」專用母船。蛟龍號。延伸閱讀:中國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 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模型。
  • 一生情系深藍夢 記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
    蛟龍號初次下水,在海面打出漂亮的蝴蝶水花;蛟龍號用機械臂靈活地把一面鈦合金五星紅旗插到了海底;1000米、5000米,直到7062米,蛟龍號成為世界下潛深度最大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當人們為蛟龍號的每一次進步歡呼雀躍時,有位老人都默默流下了喜悅的淚水。他是徐芑南,中國工程院院士、蛟龍號總設計師。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抵深 將參加2020中國海博會
    據悉,此次參展的「深海一號」是中國首艘按照綠色化、信息化、模塊化、便捷化、舒適化和國際化原則自主設計建造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用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   「深海一號」不僅為「蛟龍號」深潛作業提供合適的水下、水面支持,還具備數據、樣品的現場處理和分析能力,同時還擁有專門的「蛟龍號」維護保養機庫,可在室內完成維護維修
  • 蛟龍號準備挑戰7000米深海 衝擊世界紀錄-蛟龍號,7000米,深海,世界...
    昨天,快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02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顏開,他透露,按照計劃,再過兩三個月,即五六月份,「蛟龍號」就要赴太平洋,載人挑戰7000米深海,取得成功就意味著中國的深海載人潛水器將能在全球99.9%的海底「漫步」,領跑世界深潛俱樂部。
  • 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我只是團隊中的一員」
    12月14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徐芑南,獲得中國科協評選的「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已經數不清這是徐芑南獲得的第幾個獎了。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全國海洋行業優秀代表人物等眾多榮譽,先後被他收入囊中。
  • 蛟龍號潛航員揭秘海下作業:不喝水進食 尿不溼降溼
    資料圖:2012年6月3日上午,「向陽紅09」試驗母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無錫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奔赴馬裡亞納海溝區域執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任務,挑戰中國載人深潛歷史的新紀錄。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中新社發 泱波 攝中新社廣州12月14日電 題:「蛟龍號」80後潛航員的中國深海夢想作者 程景偉「最過癮的是今年6月在世界聞名的馬裡亞納海溝,我們下潛到深海7000米處時,看到了千奇百怪的海底生物。」
  • 中國蛟龍號深潛細節曝光 海底插國旗無政治含義
    中國大洋協會供圖「蛟龍號」南海深潛3759米總設計師和潛航員接受本報專訪3759米,這是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的最大下潛深度。 要想在海洋中達到如此深度,即使在擁有先進科技的今天,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以至於今年7月之前,世界上只有美、法、俄、日四個國家能夠做到。
  • 徐芑南:「蛟龍號」有什麼用?這些方面很重要
    作為我國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芑南研製了多型載人深潛器和水下機器人。16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論壇第一場論壇在京舉行。「蛟龍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芑南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載人潛水器的最大特點就是載人,可以把人的腦袋、眼睛、手帶到你需要了解的那個地方去。
  • 蛟龍號團隊總設計師徐芑南:「十年磨一劍」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現場看到,「神舟九號」飛船航天員景海鵬、劉旺把創新獎的獎盃頒發給了蛟龍號團隊。
  • 蛟龍號有一項技術能夠軍用:可大大提高中國潛艇戰鬥力
    蛟龍號在神州飛天的同時進入大眾視野,它超過7000米的下潛深度幾次打破國內潛水器的記錄,西方媒體驚呼「中國龍的爪子不僅伸向天空,還伸向了深海」,我們的話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在2012年蛟龍號的新聞價值僅次於神州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