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應該算恆星中的大個子

2020-12-16 牟婷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應該算恆星中的大個子,晴朗的夜晚仰視星空,在空氣和光汙染不強的中央我們能看到很多的星體,其中絕大局部都是恆星,在我們所能目擊的這些恆星中,絕大局部質量都比太陽更大,由於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發出的光不夠強,外表溫度不夠高,所以我們是很難目擊到的。比方間隔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它離我們只要4.22光年,但是視星等卻只要11.05等,基本不可能被人眼直接目擊到,這也是由於它的質量太小,只要太陽質量的1/8左右,外表溫度只要2500攝氏度左右,所以發出的光並不強。但是有的恆星卻遠在成千上萬光年外依然能被人眼直接目擊到,這樣的恆星通常都是藍巨星或者星體活動比擬活潑的大質質變星,比方海山二,間隔我們約7500光年,

這顆恆星在1843年的時分曾經一度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恆星,正是由於這個恆星實踐是個雙星系統,其主星質量為太陽的120~200倍質量,擔憂質量為太陽的50~80倍,兩者的星體活動都比擬猛烈,外表溫度很高,所以才幹被我們看到並且目擊到忽然變亮的現象。還有船底座HIP54751,它間隔我們約12000光年,但是我們依然能夠目擊到它,它的視星等為4.55,它的光度為太陽的185000倍,其絕對星等到達了-8.35,就是說假如把它放到間隔我們約32光年遠的中央,那麼它將象我們看到的月亮一樣亮,這顆星體的質量大約相當於太陽的30倍,

目前它如此亮堂,正是由於它處於其主序星的末期,星體活動也十分猛烈,所以才幹在這麼遠的間隔上被我們目擊。太陽的質量相當於33萬個地球,體積相當於1300萬個地球,其內部核聚變每秒鐘就耗費400萬噸氫元素,但是太陽發出的光依然不夠強,假如有一個像太陽一樣質量和光度的恆星處於間隔我們約50光年的位置上,那麼我們將無法直接目擊它了,由於其視星等將低於6等。可見太陽的質量在我們能目擊的恆星中根本上能夠排到老末了,那麼它就是恆星中的「小矮人」嗎?卻又並非如此!假如將太陽在銀河系中的恆星停止質量對照排名,那麼太陽將能夠排到很靠前的行列中呢!

銀河系中有1000~4000億顆恆星,但其中80%左右都是紅矮星(太陽質量的8%~50%),10%以上都是橙矮星(太陽質量的50%~80%),也就是說假如將銀河系中一切的恆星從大到小分紅100份,那麼第10~20份屬於橙矮星,之後的80份都會是紅矮星,太陽將位於前10分之內,但是其位置應該在第7到第10份之中,所以太陽並非是最小的恆星,也不屬於小級別恆星,而應該算是恆星中的大個子了,畢竟質量屬於特大級別的恆星的數量是很少的。紅矮星和橙矮星這兩個類型的恆星都比太陽的質量更小,但是正是由於質量太小,外表溫度不高,所以發出的光不夠強,我們在地球上無法直接目擊它們,其真實我們的太陽系四周就有很多的紅矮星,比鄰星之外還有巴納德星,間隔我們只要6光年,沃爾夫359星間隔我們7.8光年,它們間隔我們很近,但是我們不用天文望遠鏡是看不到它們的。

相關焦點

  •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分成100份太陽能進前10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在空氣和光汙染不強的地方我們能看到很多的星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恆星,在我們所能目睹的這些恆星中,絕大部分質量都比太陽更大,因為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發出的光不夠強,表面溫度不夠高,所以我們是很難目睹到的。
  • 太陽在銀河系中的地位如何,屬於比較大的恆星嗎?
    比太陽小的有很多,比太陽大的也有很多,太陽在質量上處於中等梯隊。這裡有一個誤區,就是我們夜晚能肉眼看到的星星,如果你去查詢它們的質量和體積,你會發現幾乎都比太陽大,就會讓你誤以為銀河系中的恆星中,太陽算小的。
  • 銀河系有數千億顆恆星,那有多少顆行星呢?又有多少個文明呢?
    因為在我們的眼中,太陽就已經足夠大的,太陽自己就佔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而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以及各種其他的天體加在一起只佔太陽系物質總量的0.14%。太陽這麼大,可是太陽這樣的恆星在銀河系之中有上千億顆,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 銀河系最大的恆星,體積相當於太陽的18億倍
    在諾大的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佔到了99.8%, 其體積是木星的1000倍,而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可想而知太陽的體積有多大,甚至可以容納130萬個地球那麼大。如此看來,地球在太陽的面前就真的如同螻蟻一般大小了 。
  • 有人認為銀河系10億光年直徑根本容不下幾千億顆恆星,你怎麼看?
    在我文章的評論區,許多網友都有這種認識,這不,最近有位網友發出邀答問題:太陽到比鄰星就有4光年,10萬光年的銀河系怎麼能有2千億恆星?這位朋友大概是按面積算,怎麼也容不下這麼多恆星吧?難道沒學過體積計算公式?
  • 太陽在銀河系裡算老幾?銀河系1500億顆恆星,你看到的都比太陽大
    我們知道,太陽是地球光和熱的主要來源,人類一直以來就十分崇拜太陽。太陽的質量佔到整個太陽系的99%以上,相當於130萬顆地球的總重量。那麼在銀河系中,太陽又能排到什麼位置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在太陽系裡,太陽是絕對的權威,沒有任何天體能夠跟太陽抗衡。但是到了銀河系,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陽系所在的更大的星系叫做銀河系,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還有1000億顆,可想而知太陽系有多渺小。而且我們從地球看向夜空的時候,除了月亮,彗星和太陽系內的幾大行星以外,人類能夠看到的所有星星都比太陽質量更大,光度更亮,因為如果比太陽小的話,我們是看不到的。
  • 銀河系恆星數千億顆,為什麼發現的行星只有幾千顆,哪種更多?
    其他恆星系統的形成莫不如此,因此科學家們估計一般的恆星系統都有行星存在,就是基於這個邏輯推斷。並不是所有恆星都一定有行星,但絕大多數恆星應該都有。恆星依靠中心核聚變來維繫自己的壽命的,越大的恆星中心壓力和溫度就越高,核聚變就越激烈,消耗的燃料就越多越快,因此越大質量的恆星壽命就越短。
  • 太陽在銀河系裡高速運行幾十億年,怎麼不會發生與恆星相撞事件?
    眾所周知,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一直在以每秒約250千米的速度,圍繞著銀心公轉。在這樣一個有著約4000億顆恆星的龐大系統中,運行了幾十億年,怎麼就沒有撞到一顆恆星呢?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其實我們弄清了太陽及其銀河系的運行機制,就不覺得奇怪了。我們一起來討論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夜空中不只能看到恆星,還能看到這五大星系,有兩個是銀河系小弟
    星系都是恆星的匯聚之地,比如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其中就包含了數千億顆恆星,而我們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又比銀河系大了一倍,裡面的恆星數量更是難以計數,但是由於星系都距離我們非常遙遠,所以它們雖然有著非常多的恆星,但看上去並非很明亮。
  • 我們身在銀河系中,如何知道其形狀和恆星數量?是這樣測算出來的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中,屬於銀河系眾多恆星系中的一個,那麼銀河系中共有多少恆星呢?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中間呈扁球體,具有巨大的盤面結構,主要架構由明亮密集的核心、兩條主要的旋臂和兩條未形成的旋臂組成,旋臂相距4500光年,我們的太陽位於獵戶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是2.6萬光年,文學家們預估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在1000到4000億之間,但是向上浮動的幅度非常大,至少要超過50%,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銀河系中的恆星數量的
  • 類太陽恆星中鋰的秘密:毀滅亦有新生
    來源:新浪科技氦核燃燒示意圖來源:中國國家天文臺  新浪科技訊 7月7日消息: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 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比如太陽和地球的組成元素高度相似,且被認為幾乎同時形成,但太陽中的鋰含量卻比地球中的鋰含量低了100倍。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們陸續發現,部分類太陽恆星(在銀河系中大約佔1/100)大氣中的鋰含量非常高,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比理論模型預測高出10萬倍。到底什麼原因導致了類太陽恆星中鋰含量異常升高?這個問題在過去四十年裡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流氓行星的藝術概念圖。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540㎞/s,是太陽的270倍,天體為何自轉?
    近日,中國天文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這顆恆星離我們30000光年(別驚訝不太遠,人類最多1億年能到)。其自轉速度高達540千米/秒,而太陽的僅為2千米/秒,因此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是太陽的270倍!
  • 中國LAMOST發現目前銀河系中自轉最快恆星
    LAMOST J040643.69+542347.8星(紅五星)在銀河系中位置,黃色圓是太陽。版權:NASA/JPL-Caltech/R.Hurt) 國家天文臺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李廣偉副研究員近期基於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數據,最新發現一顆目前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並將其正式命名編號為LAMOST J040643.69+542347.8。
  • 球狀星團:集中了銀河系中最早形成的一批恆星,分布在銀河系中心
    「疏散星團」通常有幾十顆至幾十萬顆恆星組成,結構鬆散,形狀不規則,比如昴宿星團、畢宿星團、鬼宿星團等,目前在銀河系內共發現了1000多個疏散星團,這些疏散星團分布的位置大多在銀河系的旋臂上。球狀星團中的恆星平均密度比太陽周圍的恆星密度高几十倍,而球狀星團中心的恆星密度則要大到上千倍,是密集的恆星分布區。目前在銀河系內共發現了大約有150個,其中球狀星團M2、M3、M4、M5、M9、M15是比較著名的球狀星團。
  • 為什麼說太陽是顆「大器晚成」的恆星?
    如果太陽太早誕生,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會出現,因為早期銀河系內的恆星壽命更短,而太陽誕生的時機避開了恆星「嬰兒潮」,是一顆「大器晚成」的恆星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的年齡為46億年前左右,與太陽系的誕生時間差不多
  • 星系考古學:天文學家利用恆星作為化石來研究銀河系
    我們的銀河系被認為擁有多達4000億顆恆星,當然其中之一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但是這些恆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何時形成的,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呢?了解我們銀河系中的恆星種群不僅可以揭示我們自己的家園,還可以揭示整個宇宙。所謂的星系考古學可以揭示出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並解釋了我們自己的一些有趣的複雜性。
  • 大量麥哲倫星雲流入銀河系,形成新的恆星
    從來沒有發現過一個新的恆星團簇出現在導致星系而不是落後於星系的氣流中。但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新星確實是由麥哲倫星雲中的氣體形成的,但是現在離銀河系更近,與雲層相反。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如何移動,以及它們在三維空間中的今天位置,所以我們可以重建它們過去的運動。
  • 宇宙中有那麼多恆星,那麼在別的星系裡能看見太陽嗎?
    在足夠近的距離上,其他恆星系統中能看到我們的太陽。我們太陽屬於恆星中的黃矮星,質量中等偏下,表面溫度5500℃,目前處於主序星時期;太陽的絕對星等為4.83,表示在距離太陽32.6光年(10秒差距)的地方,太陽視星等為4.83。
  • 中科院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對了解銀河系起源有重要意義
    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