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太陽是顆「大器晚成」的恆星?

2020-12-17 環球網

如果太陽太早誕生,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會出現,因為早期銀河系內的恆星壽命更短,而太陽誕生的時機避開了恆星「嬰兒潮」,是一顆「大器晚成」的恆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的年齡為46億年前左右,與太陽系的誕生時間差不多,科學家發現太陽其實是銀河系內大器晚成的恆星,當太陽形成時周圍聚集了更多的氫和氦,這些物質為後來各大行星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根據最新的觀測結果,太陽比銀河系內的多數恆星要年輕50億年,如果太陽早誕生數十億年,那麼太陽的壽命可能會很短,因為當時宇宙中恆星的平均年齡普遍偏短,那麼即便地球形成了,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演化出人類。

科學家認為早期宇宙中的星系形成恆星的速度很快,是今天的30倍左右,但恆星死亡的速度也很快。太陽誕生的時間正好處於大量恆星的死亡周期之後,因此原始太陽周圍聚集了大量的可利用物質,為太陽系內的行星形成提供了原始物質。這些可利用的物質主要來自死亡恆星爆發後的遺留物,如果沒有早期恆星的大量衰亡,太陽也無法獲得充足的原料來源,那麼地球等行星就可能無法形成。更重要的是,早期恆星的衰亡釋放出大量可形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在大約100億年前,宇宙經歷了一次恆星「嬰兒潮」的衝擊,大量恆星快速形成。科學家使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和斯皮策紅外望遠鏡等對過去100億年內銀河系的演化進行觀測,繪製出最完整的銀河系成長過程圖。來自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凱西認為這項研究讓我們看到銀河系在過去可能是什麼樣子,有些恆星的質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增加了10倍,早期的銀河系不僅是個充滿新生恆星的世界,同時也是恆星快速成長的地方。(羅輯/編譯)

相關焦點

  • 太陽是顆什麼樣的恆星?太陽黑子又是什麼?
    太陽是一顆什麼樣的恆星太陽既是顆普通的恆星,同時也是顆不那麼太普通的恆星。太陽所以顯得特別大、特別亮,那是因為它是恆星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是1個天文單位,而第二近的恆星離太陽就在26個天文單位以上。
  • 銀河系恆星數千億顆,為什麼發現的行星只有幾千顆,哪種更多?
    有人問:已觀測到的恆星有數千萬顆,但行星只有數千顆,為何都說行星更多?系外行星構想圖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有數千顆,沒有發現的還有很多很多。所謂系外行星,不是指銀河系外行星,而是指太陽系外行星。而在銀河系,小於太陽質量的恆星在80%左右,這些恆星叫紅矮星,質量大多數在太陽的0.1~0.5倍之間,這種恆星壽命特別長,有的長達萬億年以上。這類恆星周圍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誕生生命的概率也很大,有人把紅矮星稱為「生命的搖籃」是不無道理的。現在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和巴納德星都發現了行星,這兩顆星都是比太陽小的紅矮星。
  • 距太陽最近恆星竟看不到,這顆遙遠恆星卻很亮,將來還會超過金星
    地球本是宇宙中的一顆星體,是太陽系中的八顆行星之一,有月亮這顆天然衛星在圍繞運行,而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上,大氣層也基本是完全透明的,又由於宇宙中的恆星會發光,而行星會反射光,這些光都會傳播到地球上,所以我們就能看到宇宙中的很多天體了。
  • 哪顆恆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為什麼把它稱為「下一個太陽」?
    根據伽利略1610年對木星四顆衛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現常被稱作伽利略衛星)的觀察,它們是不以地球為中心運轉的第一個發現,也是贊同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有關行星運動的主要依據。
  • 太陽在銀河系裡算老幾?銀河系1500億顆恆星,你看到的都比太陽大
    我們知道,太陽是地球光和熱的主要來源,人類一直以來就十分崇拜太陽。太陽的質量佔到整個太陽系的99%以上,相當於130萬顆地球的總重量。那麼在銀河系中,太陽又能排到什麼位置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在太陽系裡,太陽是絕對的權威,沒有任何天體能夠跟太陽抗衡。但是到了銀河系,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陽系所在的更大的星系叫做銀河系,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還有1000億顆,可想而知太陽系有多渺小。而且我們從地球看向夜空的時候,除了月亮,彗星和太陽系內的幾大行星以外,人類能夠看到的所有星星都比太陽質量更大,光度更亮,因為如果比太陽小的話,我們是看不到的。
  • 某顆恆星比太陽大幾億倍,但恆星年齡比太陽小几百億年
    在一個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恆星類似太陽的恆星,但這些明星都是不同的。它們體積大,體積小,質量大。太陽質量只有第十是小的,但大的是太陽的百倍,是太陽的150倍大。如果你看看它們的大小,差別就更大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恆星大約是薩圖恩的大小。
  • 41億顆恆星與太陽相似,3億顆宜居星球藏身銀河系,這說明什麼?
    首先要找到和太陽相似的恆星系,因為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正處於主序階段,它的整體情況比較穩定。如果一個恆星系的規模和太陽系相當,那這意味著該恆星系內部也可能存在宜居帶,而宜居帶的存在意味著可能存在宜居星球。那麼銀河系內有多少類似太陽系的恆星系呢?根據數據分析估計,應該有41億顆。確定了類太陽的恆星系之後,就需要進一步確定類似地球的星球,這種星球通常是巖質行星。
  • 恆星都誕生在星團裡,那太陽是一顆流浪恆星嗎?
    宇宙中的恆星大部分都是在星系中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誕生的,並且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集群或星團結構,那我們的太陽為什麼孤零零一個漂浮在宇宙中的?那麼太陽之前的星團去哪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宇宙中現有的開放星團推斷出來!我們下面就以離我們最近的畢宿星團為例!
  • 這顆恆星的年齡和太陽相比只能算是兒童,但其壽命將達太陽千倍...
    近日天文學界有一件大事,那就是NASA(美國宇航局)發布消息稱發現了一個有著七顆類地行星的恆星系統,編號為「Trappist-1」,這絕對是近幾年最有意義的天文發現之一。因為據美宇航局表示,這個恆星系統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從天文學上來看,這樣的距離簡直像在地球家門口,而且這顆恆星擁有的七顆類地行星都有可能存在液態水,這也就是說它們都有可能是有生命的星球。更突出的是有三顆位於恆星的宜居帶上,那麼其上是很有可能有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的。
  • 夜空中最亮的10顆恆星是什麼?
    在每一顆恆星形成的過程中,氫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恆星的命運完全取決於所含氫的質量。一顆僅佔太陽質量8%的恆星仍能在其核心點燃核聚變,將氫聚變為氦,能量最終轉移到表面並釋放到宇宙中。這些低質量的恆星由於它們的溫度很低,所以呈現出暗淡的紅色,並且能夠緩慢地燃燒燃料,壽命最長可達萬億年,可以說與天同齊。
  • 20顆太陽的近鄰恆星,你知道最近的是哪一顆嗎?其距離又有多遠?
    你問你的朋友這樣一個問題:「離我們最近的是哪一顆恆星?」然後你就可以看他們冥思苦想地球有哪些鄰近的恆星。或許是天狼星?是那顆叫α什麼的恆星嗎?是參宿四嗎?答案無疑是太陽,一個距離地球約1.5億千米的巨大的等離子球體。準確來說,這個問題應該是:離太陽最近的是哪一顆恆星?
  • 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但和這顆恆星相比就是一粒塵埃大小
    特別是太陽,對於地球來說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如果說地球是一個桌球,那麼太陽就是一座能夠放下130萬個桌球的大房子。太陽和地球比較黑點是地球太陽雖然在地球面前非常的大,但是在茫茫的宇宙當中只是一顆普通的再也普通的恆星,而且是一顆黃矮星,恆星中的小個子。
  • 已觀測到的恆星有數千萬顆,但行星只有數千顆,為何都說行星更多?來...
    對於已觀測到的恆星有數千萬顆,但行星只有數千顆,為何都說行星更多呢之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人類觀測宇宙,的確是恆星的數量多於行星數量之現象,但說宇宙中行星的數量會比恆星的數量更多,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
  •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應該算恆星中的大個子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應該算恆星中的大個子,晴朗的夜晚仰視星空,在空氣和光汙染不強的中央我們能看到很多的星體,其中絕大局部都是恆星,在我們所能目擊的這些恆星中,絕大局部質量都比太陽更大,由於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發出的光不夠強,外表溫度不夠高,所以我們是很難目擊到的。
  • 大質量恆星在宇宙中很多,太陽只是一顆小質量恆星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牛津大學物理系的研究員費邊施耐德說:「當我們意識到箭魚座30區域形成了比預期更多的大質量恆星時,我們感到很驚訝。作為VFTS(利用甚大天文望遠鏡陣列進行的天文調查研究)的一部分,該研究小組使用了ESO(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觀察了箭魚座30區域的近1000顆大質量恆星,這是一個巨大的恆星「苗圃」,也被稱為蜘蛛星雲。
  • 已知最大的恆星是哪顆?到底有多大?何為最大?
    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的恆星是UY Scuti(盾牌座UY),這是一個超巨星,半徑大約是太陽的1700倍。在使地球的主導恆星相形見絀方面,它並不孤單。1860年,在波恩天文臺的德國天文學家首次對UY Scuti進行了分類,命名為BD - 125055。在第二次探測中,天文學家意識到它在740天內變得越來越明亮和暗淡,因此天文學家將它歸類為可變恆星。這顆恆星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距離地球大約9500光年遠。
  • 銀河系有數千億顆恆星,那有多少顆行星呢?又有多少個文明呢?
    因為在我們的眼中,太陽就已經足夠大的,太陽自己就佔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而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以及各種其他的天體加在一起只佔太陽系物質總量的0.14%。太陽這麼大,可是太陽這樣的恆星在銀河系之中有上千億顆,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540㎞/s,是太陽的270倍,天體為何自轉?
    近日,中國天文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這顆恆星離我們30000光年(別驚訝不太遠,人類最多1億年能到)。其自轉速度高達540千米/秒,而太陽的僅為2千米/秒,因此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是太陽的270倍!
  • 太陽在銀河系中的地位如何,屬於比較大的恆星嗎?
    比太陽小的有很多,比太陽大的也有很多,太陽在質量上處於中等梯隊。這裡有一個誤區,就是我們夜晚能肉眼看到的星星,如果你去查詢它們的質量和體積,你會發現幾乎都比太陽大,就會讓你誤以為銀河系中的恆星中,太陽算小的。
  • 有關近期宇宙中的恆星,也包括太陽的10個意想不到的有趣事實
    1、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每顆恆星都比太陽更大,更明亮。 在大約比6級更亮的5,000顆恆星中(一般說,肉眼視力1.5的人,可見到的最暗的星近似於6級),只有少數非常微弱的恆星,它大小和亮度與我們的太陽大致相同,其餘恆星更大且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