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一些宮廷劇層出不窮,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一些宮廷劇,有很多以古代皇帝為原型的電視劇,其中有一部劇就是關於嘉靖帝的,這部劇可謂是將嘉靖皇帝很深刻的剖析在各位觀眾面前,就算不上朝,照樣將大明掌握在自己手上二十餘年。
講到嘉靖,大家可能會最先想起這麼個忠臣,可能很多人都是因為他而對嘉靖這個皇帝有了印象,這個人就是海瑞,在歷史上算得上是很有名的直言不諱的大臣了,但他又跟魏徵這樣的直臣不一樣,魏徵是大權在握,有實權在手的,而且也是個實幹家,他卻是另一種,他的諫言多次觸犯到了嘉靖,但為何嘉靖始終如一的包容著他呢?
首先,海瑞在當地是少有名氣的清官,清到什麼地步呢?一個月的來源就只有朝廷那一點點微薄的俸祿,家徒四壁用來形容他也毫不過分。耿直公正的性格使他不管是對皇帝還是朝中的大臣,都是直言不諱的說出對方的問題,長此以往自然就與朝中的其他同僚們關係不好。他對皇帝更加的苛刻,經常動不動就上奏說皇帝是個昏君,不思進取,但嘉靖卻對海瑞非常看重,任他怎麼罵自己,都不會動怒,反而將他視為一個榜樣,給朝中其他大臣作了一個很好的表率,而自己的寬宏大量正好也可以顯示自己的度量,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其次,嘉靖之所以一直如此放縱海瑞,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海瑞手中沒權,就算他再怎麼鬧,也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海瑞只是個書呆子,滿腹詩書禮儀,但讓他運用到實際的發展中卻起不了什麼大的作用。有一次嘉靖蓋了兩座宮殿,海瑞便抬著棺材前來進諫,嘉靖皇帝一氣之下下令將海瑞關進大牢,冷靜下來之後想了想,要是就這麼殺了他,自己反倒坐實了昏君的名頭,還是要利用他當旗杆的作用。
海瑞深得民心,他在民間的威望很高,但嘉靖不能輕易放了他,必進皇帝的威嚴是不可冒犯的。在當時,嘉靖雖然不上朝,但對於朝中的事還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朝中大臣結黨營私都是在暗地裡進行的,嘉靖算得上是個天才,他在位能夠穩定大局,但他的下任皇帝並不一定可以,海瑞是獨立派,不屬於任何一個黨派,所以他要下一任皇帝來放了他,以此來收買海瑞人心,取得威信。
張居正這個人我們都知道,是個極力推行改革的人,他擔任首輔的時候,用人的標準就是要有一技之長,要為國家做出實際貢獻的人,像海瑞這種只會動動嘴皮子的人,他是看不上的,他不是皇帝,不需要他的清官形象,所以在有人勸他任用海瑞的時候,遭到了他的拒絕。
而嘉靖需要這麼個人來平衡自己的朝廷,而且冒死進諫的海瑞,並不是每個朝代都有的,古往今來就此一個,而皇帝是數不勝數,能夠青史留名的人又有多少,所以留住海瑞還可以樹立自己高大的形象,畢竟海瑞還是特別有知名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