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漢語破土而出
9月8日,漢語將納入埃及中小學的熱點在微博被刷爆,《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的籤署成為了中國漢語正式入駐埃及的中小學的標誌。
此事引發了網友們的無限感慨,終於「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借用歌曲《中國話》部分歌詞)。」
據了解,早在1958年埃及的「艾因夏姆斯大學」便開設了埃及的第一個中文系,而漢語就是從此刻開始在埃及紮根。
截止到目前,埃及已經建成的孔子學院有2所、孔子課堂3所。
不僅如此,更是有16所大學早已開設中文系或中文課程。
同時,在校註冊學生大約有3000左右,而在孔子學院進行學習的埃及學生已經達到了5萬人。
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漢語
漢語這一次破土而出,著實令人欣慰,儘管茫茫中埃及漢語的入駐看似偶然,但當我們深究後才發現其入駐以為必然。
自2009年起,俄羅斯就已將俄中文畢業考試納入為全俄統一開始,並於2018年將準備工作完成,2019年俄中學生已經可以參加全俄漢語的統考了。
愛爾蘭,在2017年便宣布了未來10年的外語教學戰略,規劃2020年起,愛爾蘭的高中生可以選修漢語。
2009年,德國波恩黑爾姆霍爾茨文理高級中學開設漢語課程。
2016年,英國宣布「中文優培項目」,支持英國學生進行漢語的學習。
。。。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如同竹子的漢語已然成林。
歐!這充滿魅力語言
喜歡刷短視頻的小夥伴一定都刷到過,來自世界各地老外的中文表演。
非洲、盧安達、柬埔寨、美國...
似乎都存在著會中文的老外,操著一口「河南老鄉」口音的小夥子,在手機另一端說道:「排骨鍋裡倒,醬油鍋裡倒」。
還有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定居的老美「曹操」,在視頻中向我們講述了自己拿到綠卡的辛酸史。
在「油管」上,以中國旅遊為題材,宣傳中國文化的博主,更是數不勝數,其視頻點擊量也都以數十萬起步。
語言的背後是文化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截止2018年,全世界已有154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超過548所孔子學院,中小學孔子學堂達到了1193所,註冊學員更是達210萬人。而2020年的今天,此數據無疑還會更多。
據2018年不完全統計,全球已經有超過16億人會使用漢語。
在漢語的背後,其實還包含了更為廣闊的文化輸出。
中國玄幻小說的興起,讓無數老外為之著迷(有傳聞說老外為了追小說,居然把毒都戒了);
中國美食的興起,火鍋、燒烤、麻婆豆腐、雞蛋灌餅、老乾媽、就連中國泡麵在國外都是「硬通貨」,你說跟誰講理去?
然後...
中國製造「世界工廠」就更不用舉例了,日本曾有一檔娛樂節目,讓日本居民將家中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全部搬出,結果顯然有些尷尬,這位居民就連最後的內衣也是中國製造的。
最後
漢語此次破土而出並非偶然,不是首次,亦不是最後,為中國夢之崛起,我們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