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銀行卡為犯罪錢款披上了「隱形衣」

2020-12-20 騰訊網

他們明知是犯罪所得,卻仍使用本人銀行卡轉移犯罪錢款,造成多名被害人損失巨大。日前,嘉定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被告人葉某、胡某、李某、黃某提起公訴。

圖片來源:東方IC

五花八門的欺詐手段

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該案被害人的被騙經歷可謂花樣繁多,不法分子套路滿滿,就等著目標人群往坑裡跳。

套路一:投資分紅

有人推薦王先生投資「彩雲直播」分紅項目。該項目只要最低投資2000元,每天就能獲得投資金額9.8%的分紅。同時該項目還具有「造血」功能,只要多推薦新人投資平臺,就可獲得10%的拉人提成。王先生不斷向身邊的親朋好友推薦投資該平臺。最終,王先生除了剛開始拿到過分紅,其他錢都打了水漂。

套路二:索要回扣

不法分子通過公司官網聯繫客服,聲稱要購買蔣先生公司的產品,但是對方希望能開高合同金額並返現。雙方達成意向後,蔣先生的銀行簡訊提示已收到10餘萬元,故其向對方提供的帳號轉帳6萬元。後來,蔣先生去銀行查帳時發現並沒有收到對方轉帳,這才發現可能收到了「虛假簡訊」。

套路三:刷單返現

不法分子通過網際網路通訊軟體發布廣告,打著「輕鬆兼職」的旗號,吸引想找兼職的目標人群,陸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在派單專員的培訓下,陸女士第一次購買低價商品後,迅速收到返還的本金和佣金。之後,不法分子不斷提高刷單金額,並聲稱一次任務包含多個訂單,需要所有訂單都完成才能返款。當陸女士意識到自己被騙時,騙子已經拉黑她並消失不見。

貪圖蠅頭小利的「卡農」

雖然這起案件被害人的被騙經歷不同,但是詐騙所得錢款均通過犯罪嫌疑人的銀行卡走帳。

2020年3月起,犯罪嫌疑人葉某夥同胡某、李某、黃某,為非法牟利,在明知轉入銀行卡內資金系他人犯罪所得的情況下,仍提供多張銀行卡供上遊犯罪集團使用,並聽從他人指使,將巨額資金在不同銀行帳戶之間頻繁劃轉,以此抽成非法獲利。截至案發前,通過4名犯罪嫌疑人提供的銀行卡劃轉資金2000餘萬元。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該起案件的被害人眾多、涉案金額巨大,胡某等人的行為觸碰到法律底線。「上家告訴我是幫賭博網站收帳,並與我約定,每一萬元走帳我就能提成40元,其中上家收5元,我收15元,具體走帳的銀行卡卡主收20元。」胡某到案後交代。

犯罪嫌疑人黃某說:「我也知道這個錢不合法,但是因為當時沒有工作沒有錢,葉某又一直在慫恿我,說這個活來錢快又輕鬆,於是頭腦一熱就跟著他一起做。」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沒有隻需提供銀行卡就可以賺錢的好事,和黃某一樣的「卡農」們,終究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該案承辦檢察官認為:「本案符合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以轉移的方式掩飾、隱瞞,雖然嫌疑人辯稱其僅僅知道轉移的財產系賭博網站的資金,但其辯解不影響犯罪事實的成立,系主觀明知的概括性故意。」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明知轉入個人銀行帳戶的錢款系犯罪所得,但他們卻聽從不法分子指使,成為其行騙的幕後幫兇。也許這些人是真的需要錢,也或許只是因為他們的無知和貪婪。想要賺錢這件事情原本無可厚非,但是葉某等人的行為卻觸犯了法律底線,等待他們的將是牢獄之災。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 通訊員 黃迪

相關焦點

  • 兩團夥在ATM機上盜取銀行卡信息 製作偽卡盜刷涉嫌錢款
    正義網上海3月12日電(通訊員 童畫)2017年4月,上海市嘉定區多位市民的銀行卡遭到盜刷,金額幾千到幾萬不等,奇怪的是,他們的銀行卡都是隨身攜帶,且並無遺失,只不過不久前他們都用被盜刷的銀行卡在ATM上取過款。  通過偵查手段,警方很快鎖定兩名犯罪嫌疑人楊某、韓某。
  • 為他人提供詐騙所需銀行卡構成詐騙罪共同犯罪
    【裁判摘要】被告人明知他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為他人提供詐騙所需銀行卡及轉帳所需POS機,通過在POS機刷卡等方式為詐騙犯罪分子轉移贓款,應當以詐騙罪共同犯罪論處。被告人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尚未用於詐騙犯罪活動,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追究刑事責任。
  • 為賺零花錢竟幫犯罪分子倒賣銀行卡,同學你已經構成犯罪!
    為賺零花錢竟幫犯罪分子倒賣銀行卡,同學你已經構成犯罪!被告人鄒某平遂聯繫賴某偉(未成年,未滿刑事責任年齡)幫其辦理銀行卡,以每套銀行卡200元的價格向某中學生購買共計16套銀行卡,後將收購來的銀行卡交給陳某,由陳某賣至龍巖,被告人鄒某平從中獲利1600元。
  • 買賣銀行卡,5人涉嫌犯罪被刑拘
    買賣銀行卡,5人涉嫌犯罪被刑拘 2020-12-16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年內無法使用名下手機卡、銀行卡,微信支付寶不能轉帳……
    他們將面臨5年內不能開立銀行卡、使用微信支付寶支付轉帳的懲戒措施,只要是自己名下的手機卡、銀行卡,同樣無法正常使用。18歲的小趙直到被警方控制,仍認為出售自己的銀行卡根本不是犯罪。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轉賣出的銀行卡早已落入了電詐犯罪分子的手中,一天的涉案資金流水高達80餘萬元。「我們掌握了很多這樣的違法手機號和銀行帳戶。」警方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些手機號被用來撥打電話實施詐騙,銀行卡則成了轉帳的通道。
  • 上海長寧:警惕販賣銀行卡、有償提供收款碼的新型犯罪
    正義網上海12月15日電(記者林中明 通訊員錢宇文)近日上海市長寧區檢察院對刑法增設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一年多來辦理的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案件分析發現,此類犯罪活動罪案件大幅增加,且主要集中於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 三人用「嗅探器」盜刷錢款被判刑
    大半夜,在本人未操作的情況下,手機信號忽然從4G降為2G,緊接著收到不同軟體的驗證碼信息,之後,信用卡、支付寶或者微信錢包帳戶內的錢款就被轉走了……這就是曾經讓人膽戰心驚的「嗅探技術」。記者9月18日從北京大興區人民檢察院獲悉,三名利用嗅探技術盜刷他人錢款的被告人被公訴,法院以信用卡詐騙罪、盜竊罪判處三人4年6個月到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涉嫌犯罪!販賣自己的手機卡和銀行卡,南寧數十人被抓了
    為了蠅頭小利,南寧多名市民向他人出售自己名下銀行卡和手機卡,每張卡獲利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孰不知,這些卡被不法分子用於電信網絡詐騙,其中有的涉案金額高達200多萬元。連日來,南寧警方開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斷卡」行動,斬斷銀行卡、手機卡開辦販賣產業鏈,在8天時間裡,一共抓獲48名嫌疑人,敦促投案自首16人,其中39人已被刑事拘留,共繳獲涉案手機卡17張,銀行卡18張。
  • 幫助涉嫌受賄的人收取、保管錢款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所謂共犯是指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從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是否構成共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是否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在受賄犯罪中,判斷是否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很重要的一點是是否有犯罪的通謀,也就是兩人之間是否有事前商量的行為,事後有實施的行為。如受賄人的近親屬與受賄人商議,由受賄人為他人謀取利益,由近親屬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很明顯是共同的受賄行為。
  • 銀行卡犯罪形勢愈發嚴峻 你的安全銀行卡在哪
    ●案例分析  銀行卡犯罪大多出自「內鬼」  記者從深圳市公安局經偵局了解到,銀行卡罪犯大多來自消費場所的「內鬼」,他們人數眾多,有預謀、有組織的從事信用卡犯罪,利用工作便利,竊錄客戶的帳號和密碼,然後在外地盜刷。
  • 拿銀行卡去換錢 到頭來因小失大 瑞安警方打擊隨意買賣銀行卡帳戶等不法行為
    溫州網訊 「中間商」掙差價,收購者牟暴利,一張普通的銀行卡竟被炒到上千元。近日,瑞安警方重拳出擊,嚴打隨意買賣銀行卡帳戶、幫助網絡信息犯罪等不法行為。截至目前,共打擊涉嫌買賣銀行卡帳戶的犯罪嫌疑人60多名。今年7月,瑞安警方接到有關線索,對一個涉嫌詐騙錢款流轉的銀行帳戶進行核查。經查,該銀行卡在6月初交易異常,涉嫌8起網絡刷單詐騙案件,涉案金額高達20多萬元。
  • ...後丟棄銀行卡未取出卡內他人所匯款項是詐騙既遂、未遂、中止?
    首先,不應將其認定為犯罪既遂。簡訊詐騙犯罪有別於傳統詐騙犯罪,被告人是利用手機群發詐騙簡訊並通過銀行卡來實現對財物的佔有,完成整個詐騙過程。行為人實現對被害人財物的非法佔有必須通過控制銀行卡才能實現。也就是說,被害人對財物的失控並不等同於行為人能夠立即掌控、佔有該財物。銀行對財物的暫時保管為行為人實際佔有財物設置了必要的障礙,行為人必須持合法、有效的憑證(銀行卡、存摺等)才能實現對財物的非法佔有。如果行為人因失去銀行卡這一控制工具而無法實際佔有被害人錢款,則其將無法完成整個詐騙犯罪,就不應將其定為犯罪既遂。
  • 大學教授研製「隱形衣」 儀器無法檢測肉眼可見
    實際上,在現實世界裡,也有一群追逐隱形的科學家,他們試圖研製出最完美的隱形器件,無論是美國科學家還是國內研製的隱形衣,都與人們想像中的相去甚遠。它們有的根本就不是衣服的形態,有的只能做到微波段隱形,或者僅僅是拿出了一個概念和噱頭。  頻頻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隱形鬥篷」,如今也有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 為了少繳稅購買他人銀行卡,95萬元剛存進去就消失了
    2018年8月底,崔某帶著於某來到北京見到丁某,在丁某的指揮下,於某以自己的名義辦理了銀行卡,並將名下的銀行卡及U盾交給了丁某保管。隨後,丁某通過網絡,將於某的銀行卡以1000元的價格出售給了有使用需求的楊某。楊某稱,自己經營著三家公司,為了少繳稅,便想到購買一張陌生人的銀行卡。
  • 【案例分析】詐騙犯罪中被告人已實際給付被害人的錢款是否應當在...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被告人李某某為達到犯罪目的而在作案過程中實際給付被害人的錢款是否應當在犯罪數額中予以扣除?一種觀點認為詐騙犯罪數額是指行為人通過詐騙行為實際獲得的數額。本案中因紅包及轉帳均系電子支付的財物,被害人的實際損失是38634.49元(42200.43元-3565.94元),即被告人李某某實際給付被害人的錢款應當在犯罪數額中予以扣除。案件評析
  • 利用收款碼等為境外賭博提供資金結算犯罪團夥被端
    近日,新鄉縣警方經過深度研判,偵破一起為跨境賭博提供資金服務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涉案資金1.2億元,斬斷了為跨境賭博犯罪提供資金服務的鏈條。2020年8月份,新鄉縣公安局在工作發現,有人利用支付寶收款碼、銀行卡為境外賭博網站代收款
  • 把錢轉進自己銀行卡也不安全
    【原標題】電詐「新套路」,轉自己銀行卡也不安全涉嫌洗黑錢、網上傳輸逮捕令照片、要求把所有錢款轉入指定的安全帳戶等,這些已經是眾所周知的電信詐騙老套路。不過,當「警察」不是要求你將錢款轉入指定的安全帳戶,而是將所有的錢款集中轉入到自己的其中一張銀行卡上,是否安全呢?記者近日在採訪中獲悉,電信詐騙「套路」出現了升級版——同樣還是假警察,但不再要求轉到「安全帳戶」,而是讓所謂「嫌疑人」轉到自己不常用的銀行帳戶上,通過木馬病毒在後臺獲取受害人帳戶密碼,套取錢財。
  • 因利用信息網絡打「擦邊球」幫助犯罪,陽西兩人被拘
    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等違法犯罪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加劇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高發。為嚴厲打擊整治涉「兩卡」違法犯罪活動,剷除「黑灰色產業」鏈條,陽江市陽西縣公安局迅速動員,抽調精幹警力組成工作專班,加強專門打擊力量。以前,一些打著「擦邊球」的人為境內外的犯罪團夥提供信息網絡幫助,以為自己幹的是一條沒有被法律覆蓋的「黑灰色產業」,但其實刑法早已對這些行為進行了規定。
  • 手機卡、銀行卡這樣使用已經涉嫌犯罪!
    這其中又以農村地區、在校大學生和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為主,因為這些人最缺錢,幾百塊錢對他們已經是不小的誘惑了。於是有些人就瞄準了這個群體,專門到他們手中收購手機卡、銀行卡,做起了二道販子。他們單純地認為:我只是將自己的東西賣給別人,又沒有偷扒搶劫,別人用來幹什麼就不幹我的事了。
  • 一大學生為賺錢將銀行卡出售給犯罪分子 被林州警方追究刑事責任
    學生花銷大,被捲入套路貸的事件已屢見不鮮,貸款還需還款,甚至背負高額利息,一些大學生開始另闢蹊徑「賺錢」,既不用還款也不用吃苦,動動手辦張銀行卡就能賣出幾百塊錢2020年7月份左右,大學生小宋跟朋友聊天時無意得知把銀行卡賣給他人使用可以賺錢,於是小宋跟朋友要來了收卡人的聯繫方式。對方稱一張銀行卡可以給500元,使用期限一個月,一個月後可自行註銷。想到自己手中恰巧有兩張銀行卡閒置,一個月便可賺取1000月生活費,「太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