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孫立濤研究成果刊登於Nature Materials

2021-01-08 中國教育在線

  東南大學孫立濤研究成果刊登於Nature Materials

  日前,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孫立濤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種原位電子顯微學技術,並基於此在國際上首次觀察到10納米以下固態金屬銀顆粒在室溫下的類液態行為。該項成果論文以「Liquid-like pseudoelasticity of sub-10-nm crystalline silver particles」為題在最新一期《Nature》期刊的姐妹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影響因子36.4)。該項成果以東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東南大學博士生孫俊,青年教師賀龍兵為共同第一作者,孫立濤教授為責任通訊作者。這一研究成果對如何維持下一代納米電子器件中的互連線和電極的穩定性,以及如何實現超小尺寸的納米加工工藝,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現代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革命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東南大學孫立濤教授研發的石墨烯口罩火速發往武漢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南京新聞 > 東南大學孫立濤教授研發的石墨烯口罩火速發往武漢
  • IF=33.4,東南大學原位光電器件獲重要進展!
    近日,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孫立濤教授團隊在原位光電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項成果以東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博士生董輝、青年教師徐峰為共同第一作者,孫立濤教授為責任通訊作者。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19-0526-7能源是滿足人類社會基本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因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全球對溫室效應的關注,太陽能的有效利用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首要選擇。
  • 前沿| 東南大學近期科研成果掃描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澤、黃維,韓國釜山科技大學Rodney Ruoff教授,歐洲伊比利亞納米中心Lars Montelius總理事,東南大學孫正明、孫立濤、倪振華和南京大學王欣然等專家學者擔任會議指導委員。會議由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陶立教授和美國密西根大學梁曉甘教授分別擔任大會主席和大會程序主席。
  • 南京大學研究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
    相關成果近期以「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lithium niobate nonlinear photonic crystal」為題,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doi: 10.1038/s41566-018-0240-2)上。
  • 星光| 東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院長孫立濤:借「原子...
    交匯點訊 在未來,顯示設備可以薄如紙張,隨意摺疊、揣進口袋;「製造」不需要物質之間的加工、組合,物質本身的原子可以遊動、生長成你需要的形態……日前,記者專訪國家傑青、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院長孫立濤,他在採訪中暢談這些並不遙遠的「夢幻技術」,也向記者「科普」國家擬設立的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這一新學科。
  • 上海交大張潔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張潔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顆粒體系中發現了剪切局域化(shear localization)和長程關聯的極化應力場之間的關係,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2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Connecting shear localization with the
  • 前沿| AI在5G中的運用……東南大學最新研究成果來了!
    (IEEEVR)近期發布了論文錄用結果,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魏海坤教授團隊關於虛擬實境中全向運動輸入問題的2篇研究成果被大會同時接收,並做口頭報告。向上滑動查看更多內容↑↑↑該研究工作由自動化學院模式識別學科組碩士一年級學生張天舒、黃步真共同完成,王雁剛副教授為通訊作者,東南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該研究成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東南大學至善學者獎勵計劃資助。
  • 臨沂大學高中鋒教授在Nature雜誌子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臨沂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化分析研究所高中鋒教授關於可視化傳感新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Manipulating the hydrophobicity of DNA as a universal strategy for visual biosensing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 東南大學與日本大阪大學籤署學院間合作協議
    近日,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和大阪大學基礎工學院籤署合作備忘錄以及學生交流協議。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在琛、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孫立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孫正明、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周建成出席了籤字儀式。
  • 校友黃志偉團隊研究成果第三次登上《Nature》
    校友黃志偉團隊研究成果第三次登上《Nature》從2014到2017年,3年時間,3個世界性難題相繼攻破,3次研究成果刊登於《nature》雜誌,這就是畢業於蘭州理工大學石油化工學院,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黃志偉團隊的傲人成績。黃志偉生於江蘇南通。
  • 年度巨獻:2017年Nature雜誌重磅級突破性研究成果
    【3】Nature:多吃西藍花或能幫助機體有效抵禦病原體感染doi:10.1038/nature21080最近,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發現,攝入十字花科植物,比如花椰菜、羽衣甘藍和西藍花能夠幫助機體免疫系統抵禦腸道病原體的入侵,
  • 東南大學9項成果入選教育部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
    日前,教育部網站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獲獎名單。
  • 21世紀以來,登上Nature雜誌封面的13篇中國論文
    全球首次高清晰解析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動態過程 2018年12月6日刊的《Nature》封面刊登的研究成果同樣來自中科院。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1691 這項研究由香港城市大學和浙江大學的科研團隊合作
  • 又一篇Nature!交大葉芳偉課題組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交大葉芳偉課題組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頭條新聞今天(北京時間12月19日)凌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在線發表了以「Localization and delocalization of light in photonic moire lattices」為題的研究成果
  • 材料人報告丨《Nature materials》SCI發文數據縱覽及經典文獻推薦
    本文通過對Nature materials的文章發文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一窺世界及中國材料科學研究的發展狀況。圖2是Nature materials收錄的學術文章按研究機構進行排名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前10名中,美國就佔了7家,日本2家,英國1家,而中國的研究機構沒有排進前十。然後,在數據中篩選出高被引論文的條目(共633篇)進行研究機構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科學院成為唯一一家排進前十的中國研究機構,不愧為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研究的國家隊。
  • Nature網站刊登黑人女性科學家文章:學術界種族問題一直存在,但...
    Namandjé Bumpus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抗愛滋病藥物的的體內代謝,和藥物加工酶對抗愛滋藥品療效的改善。Bumpus博士通過對人體內激酶對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的作用的研究,改善了對於愛滋病人的給藥途徑和方法,提高了藥物療效。Bumpus還創造性地提出了將替諾福韋用於HIV暴露前預防的方案。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無機砷毒性機制及其緩解策略研究...
    相關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9.038)。閱讀論文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HighlightsInorganic arsenic (iAs) poses a serious global health risk to the human population due to its toxic and carcinogenic nature.
  • 東南大學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紮實 有效成果豐碩
    東南大學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紮實 有效成果豐碩 2008-04-11   東南大學把教師資源優化配置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切實發揮學術帶頭人引領教學改革與建設的主導作用,讓高水平科研成為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
  • 東南大學「青椒」洪巖璧:「巖」於律己,做「有趣」的研究!
    在香港大學讀博期間,洪巖璧的目標逐漸明晰起來,那就是——「以學術為業」!2013年,不到30歲的洪巖璧博士畢業後來到東南大學,成為人文學院一名青年老師。在學術研究、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洪巖璧展現了其作為一名「青椒」的朝氣與創造力。通過在研究中尋找樂趣,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術撕掉了「枯燥」的標籤,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學術道路,那便是「做有趣的研究」。
  • Nature:同源精子會抱團前進
    具有親屬關係的動物會互助是常見現象,而《自然》雜誌網站20日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精子之間也存在這種行為,相同來源的精子會像火車車廂一樣彼此連在一起,從而加快向前遊進的速度。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如果將兩種實驗鼠的精子混合在一起,那麼相同來源的精子就會利用其頭部的鉤狀物互相連接起來,協力向前遊動,這樣一列「精子火車」的速度比單個精子要快約50%,四分之三相同來源的精子都會加入這樣的隊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