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紮實 有效成果豐碩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東南大學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紮實 有效成果豐碩

2008-04-11

  東南大學把教師資源優化配置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切實發揮學術帶頭人引領教學改革與建設的主導作用,讓高水平科研成為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

  確保教授、副教授成為教學改革與建設的主體。陸祖宏、謝維、崔一平、田玉平等20餘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在從事高水平科研的同時堅持為本科生上課,開設了「學科概論課」、「研討課」、「綜合項目課」等新型課程,滲透學科前沿知識,激勵學生成才,讓學生得到高峰體驗,萌生出探索新知的熱情。在數十個國家級、省級教學改革項目,800多項校級教學研究、改革、建設項目中,一大批學科帶頭人領銜,近300名教授和300多名副教授為主體,組建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進行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網絡課程建設,進行研討課、雙語課、概論課等新課型的建設,大大提升了本科教學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如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建築學院院長王建國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土木學院院長李愛群教授牽頭承擔了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開放、交叉、融合――走向可持續發展時代的土建類綜合創新人才培養及其基地建設」。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負責人、外語學院院長、省教學名師李霄翔教授2000年以來承擔了國家級、省級教改項目4項,創新了分層次、個性化、自主式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確保前沿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高水平教師主體地位的確立,有力地促進了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教學內容。一批博士生導師、教授在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指導SRTP項目、指導學生學科競賽、指導學生大型綜合實驗等方面起到了示範性作用。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學校共有約200項科研成果進入課堂、教材和學生實驗,約300項科研成果進入學生課外科技創新項目,面向本科生開設學科前沿講座500多場,畢業設計(論文)結合科研和工程實際的達到80%以上。學生成為教學與科研互動的直接受益者。

  充分發揮學科建設平臺的教學科研互動功能。交通學院依託「交通規劃與管理」國家重點學科,創建了基於學科建設平臺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互動模式,提出了「一流教學+一流科研=一流專業」的理念,確立了本科教學工作在學科建設中的中心地位,以縱向基礎研究成果為教學內容和教材建設提供基礎支撐,以工程應用研究為本科生畢業設計和研究生深入實踐提供創新平臺,依託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學科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隊伍,組建了一支高水準的本科教學隊伍。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項目12項,市級以上項目50項,地方科技應用項目162項,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這些研究成果為交通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支撐,有的被作為一種新理念納入到教學計劃與課程大綱的制定、有的被作為教學內容的新拓展而開設為新的課程、有的作為交通工程實驗手段而被納入到教學實踐環節與創新基地的建設,形成了立體化、電子化的先進教材體系。在授課過程中,主講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科最前沿的理念、發展動態、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把學習方法和研究規範教給學生,拓寬其眼界與思路。基於學科建設平臺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互動模式,建成了交通工程品牌專業、交通規劃國家精品課程、交通工程學等6本國家規劃教材和交通工程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

  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的創新實踐功能。學校堅持將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以及教師科研項目向本科生開放,促進本科生及早接觸和參與高水平研究。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積極參與本科生實驗教學,不僅在實驗課題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基於前沿研究的素材,還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設備為本科生提供了優質的實驗實踐環境。一批本科生進入信號與信息處理實驗室,使用由科研項目經費購置的軟、硬體設備,他們不僅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事研究開發工作,並且和碩士生、博士生一起討論問題。「信號與信息處理」團隊教師均承擔了畢業設計、SRTP和優秀生導師等項工作,吳樂南教授指導的戴戈同學兩次獲得挑戰杯特等獎,其參賽項目的選題均來自於科研項目。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的「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本科生開放,吸收本科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指導本科生SRTP、畢業設計等課外研學和實踐環節,學生在此良好的科研訓練平臺上收益頗豐,先後發表論文40餘篇,被SCI、EI收錄21篇,取得專利10項。機械工程學院學科實驗室「微納機電系統實驗室」為3個學院的多門本科課程開設了8個提高性實驗項目,「智慧機器人實驗室」先後接受500多名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獲得一批國際國內學科競賽獎項。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承擔的一批國家「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防重點項目吸納本科生參與,為學生自主研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在一批高水平教師的熱心指導下產生了大批學生創新成果,該院院長宋愛國教授指導的「多自由度力覺輔助遠程康復訓練機器人」獲2007年「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一等獎。

(責任編輯 薛麗華)

相關焦點

  • 教育界人士共論教師資源優化配置
    中新網西安9月7日電 (劉大煒 李晗雪)教師節前夕,由民進中央主辦的「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暨2020·中國教師發展論壇」於6日至7日在西安陝西師範大學舉行,主題為「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改革」。多位教育界人士就如何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展開交流探討。
  • 東南大學2021年新年獻辭
    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我們謹代表學校黨政,向全校師生員工、退離休老同志和海內外校友,向所有關心、支持東南大學事業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也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一年。
  • 東南大學孫立濤研究成果刊登於Nature Materials
    東南大學孫立濤研究成果刊登於Nature Materials  日前,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孫立濤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種原位電子顯微學技術,並基於此在國際上首次觀察到10納米以下固態金屬銀顆粒在室溫下的類液態行為。
  •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項目案例
    通過參與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東大科技園有效推動一批國家級重大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協助籌建多個專業領域的工程技術中心和校企聯合中心,促進政產學研的有效融合。東大科技園將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推動創新資源集成,促進開放協同發展,努力建設成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重要基地、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的主要載體以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 南京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籤約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市長韓立明,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校長呂建,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校長張廣軍,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中國工程院院士、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出席。校地融合發展是南京建設創新名城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和國內外高校的積極參與下,校地創新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 考學成果豐碩 五人金榜題名
    考學成果豐碩 五人金榜題名——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為此,該支隊政治部邀請駐地名師來隊為學員授課,指定學歷高、成績好的大學生幹部逐個分析消防員學習情況,釐清優長和不足,幫助分析弱項原因癥結,制定個人複習計劃、重點攻關計劃,有效實現了弱項課目成績的精準提升。三是注重精神激勵。學習攀登的徵程無疑是辛苦的,精神壓力無疑也是很大的,越是臨近「高考」,該支隊越是重視對學員的精神激勵,激發學員強烈的考學鬥爭精神。
  • 為什麼說東南大學也是一流名校?你關注過嗎
    那麼位於江蘇的東南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是什麼專業的學校?特別是:為什麼說東南大學也是一流名校?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該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專任教師270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200餘人,佔教師總數的比例為80.3%,正、副高級職稱1900餘人,博士生指導教師934人,碩士生指導教師
  • 前沿| AI在5G中的運用……東南大學最新研究成果來了!
    東南大學尤肖虎、張川、談曉思、金石、鄔賀銓聯合署名的論文《AI for 5G: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aradigms》榜上有名。為了滿足未來10年移動網際網路的全新需求,5G適用面將更為廣泛,系統設計更為複雜。儘管,AI技術為解決5G系統的設計與優化,提供了超越傳統理念與性能的可能。
  • 教育部:增加中小學教師編制,優化農村地區教師資源配置
    教師結構性缺編是近年來制約教師隊伍發展的重要問題。據了解,去年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有關教師編制的建議,主要集中在增加中小學教師編制方面,包括增加中小學教師編制,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及寄宿制學校傾斜,以及統籌協調、動態調整中小學教師編制和跨省調劑編制等。對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赴江蘇、河南等地,調研當前中小學教職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 天津市靜海區全面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日前,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全面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推進靜海教育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央駐津新聞單位、市級新聞單位記者及靜海區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參加。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完善教育規劃,持續加大教育投入,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有力推動了全區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2013年,靜海首批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
  • 《項目決策》:資源優化配置與資源條件評價
    一、資源分類:可生資源與不可生資源、可枯竭資源和不可枯竭資源、物質資源與生態資源。  資源特點:有限性、分布不均衡性。  二、資源優化配置與合理性分析。  資源優化配置:合理利用有限資源,使其發揮最佳效益。
  • 四川儀隴縣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按照「統分並進、分層設計、銜接貫通、分步實施」的工作思路,編制儀隴縣「『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三大教育』實施意見」等綱領性改革方案,加強高位統籌,深度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按照「高(職)中進城、初中進鎮、小學相對集中、學前教育配套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科學論證、規範程序、先建後撤、平穩過渡」的基本原則,科學編制學校布局規劃,統籌配置城鄉教育資源,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學校校點布局調整
  • 東南大學紮實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東南大學深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出臺系列規章制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全面提高教師素質,著力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成立由學校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教師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教師隊伍的培養、考核等工作。
  • 從數據中臺到數智東南:懂行華為與東南大學的不解之緣
    同樣的困境也曾發生在東南大學的身上,作為國家「985工程」、「211工程」以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在教師團隊方面,東南大學目前有著一流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99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569人,正、副高級職稱教師2021人,而與之對應的全日制在校生有36277人。
  • 前沿| 東南大學近期科研成果掃描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澤、黃維,韓國釜山科技大學Rodney Ruoff教授,歐洲伊比利亞納米中心Lars Montelius總理事,東南大學孫正明、孫立濤、倪振華和南京大學王欣然等專家學者擔任會議指導委員。會議由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陶立教授和美國密西根大學梁曉甘教授分別擔任大會主席和大會程序主席。
  • 南京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籤約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
    ■與南京大學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依託共建協議■與東南大學籤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與重慶大學籤約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一室一中心」分別發布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龍虎網訊 12月8日上午,我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
  • 東南大學2012自主招生自薦信
    東南大學的各位領導、導師們:   您們好!   首先感謝你們能在百忙之中審閱我的自薦書。   我叫xxx,是來自山東淄博雪宮中學的一名高三的理科生,即將面臨高考,我希望通過貴校的自主招生來實現我在東南大學學習的夢想。
  • 東南大學特色學科介紹
    ,因應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國家戰略的實施,於2015年專門設立了「東南大學PPP法律研究中心」。目前,東南大學工程法學團隊圍繞「一所、一會、一中心」的三大平臺,緊扣國內外工程法研究前沿脈動,為國內工程領域的法治發展與實踐貢獻著自己的力量。2.隊伍結構工程法團隊共9人,職稱、學歷、學緣和年齡結構如下圖所示,其中,教師博士化率達到88.9%,博士生導師1人。
  • 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依託學校鋼鐵行業背景,利用「礦冶」領域優勢科研平臺>、國家科技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創新獎、冶金科技獎等重大獎項,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具備紮實基礎、創新思維和國際視野的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領域的高水平人才
  • 堅強智能電網具有促進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引導能源生產和消費布局...
    核電資源豐富,現有廠址可支撐裝機1.6億千瓦以上,遠期可滿足4億千瓦裝機需要;我國鈾資源較為豐富,未來通過加強鈾資源勘探開發、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利用海外資源等,核燃料供應基本可以滿足我國核電大規模發展的需要。我國風電技術可開發量超過10億千瓦,主要分布在「三北」(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東部和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