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9月7日電 (劉大煒 李晗雪)教師節前夕,由民進中央主辦的「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暨2020·中國教師發展論壇」於6日至7日在西安陝西師範大學舉行,主題為「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改革」。多位教育界人士就如何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展開交流探討。
貴州興義民族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呂國富表示,西部地區在資源配置均衡性、相關從業者對教師專業發展認知度、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能動性等方面與東部地區存在較大差異,這些是制約西部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局。
他建議,首先應優化東西部地區教育專業發展的資源配置;其次政策制定者要加強調研、按需施策,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相關認知水平;第三要將西部教師專業發展作為績效評價內容,提高西部教師群體自我認知、自我診斷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西部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造血功能。
伊犁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馬永全則分析了內地入疆特崗教師的社會融入問題。特崗教師即特設崗位教師,是中央實施的一項對中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的特殊政策,其目的是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始面向內地招收特崗教師。
馬永全講到,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質量需要國家通用語言水平較好的、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但調研中發現,由於收入、工作壓力等因素,內地入疆教師整體社會融入水平不高,留任意願也較低。
他表示,希望學校層面可以加強人文關懷,多關心入疆教師的生活,為他們提供保障,讓其心中有歸屬感;針對新教師制定專業培養計劃,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此外還要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入疆教師留得住。
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彬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師範教育的歷程後表示,以師範院校為主才能保證大規模師資隊伍的持續供應。中國師資隊伍的更新每年將近50萬人,如果脫離了師範院校,這支隊伍的持續更新會受重大影響。
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研究院教授劉善槐談到,中國近年來學齡人口呈現往大城市聚集且分布不均的特點,這種變動可能產生教育資源配置不均、教師資源管理困難等問題。為此,他建議要科學預測農村教育師資結構需求,構建差異化的教師資源保障機制,健全精準化農村教師供給保障機制,完善跨級跨區的教育資源調配機制,建立強弱聯動的教師資源共享機制。(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