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人士反思「應試教育」推進素質教育實踐創新

2020-12-17 中國網財經

  新華網武漢12月5日電(俞儉 劉文斌 範夢悅)「在社會整體『唯分數論』的功利主義影響下,學校只強調知識傳授、分數增長、升學率提高,學生在分數指揮棒指導下盲目地複製知識、考試學習。這樣的狀態使得應試教育醜化了教育,泯滅了生命的靈性。」5日在湖北大學舉行的「湖北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創新」研討會上,湖北教育界人士反思應試教育的同時,對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政策規劃、理論和實踐創新進行研討交流。

  教育界人士認為,以分數這種單一標準來評價學生,容易扼殺學生的生命天性,使「優生」片面發展,「差生」畸形發展。教育亟待改變,教育者肩負著重要職責。教師應成為學生生命潛能的開發者,教學要能引發學生的笑聲、讚美聲和驚訝聲。教師不僅要注重智力的作用,更要加大情感的投入;不僅要育人,更要自育。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李經天談到,每一名教師與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都應該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悟,而不是將書中的知識照搬複製。要鼓勵孩子養成獨立思考、自主能動、批判創新的品質,自由而充分的發展。

  教育界人士表示,信息化傳媒手段深刻影響著培養對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一要做到堅守,二要創新。資訊時代的教育從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模式、課程設計、資源開發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應從信息化思維的角度探究資訊時代的素質教育內涵。

  教育界人士呼籲,素質教育研究應關注當下素質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協調發展不夠的問題,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研討會由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主辦,湖北大學教育學院承辦。

相關焦點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第六條規定:「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義務教育法》第三條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依照這些法規,學校不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違法。
  • 原來應試教育又這麼多弊端?快點推進素質教育!但老師心累啊
    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有諸多弊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提出了素質教育,可以說,素質教育就是相對於應試教育提出來的教育觀。應試教育,以考試為目而產生的諸多弊端依舊存在。今天在這裡就聊一聊應試教育的弊端,而素質教育又是如何來應對這些弊端的。希望大家能夠對素質教育有更多了解,加快推行。應試教育的弊端:弊端1、把考試作為主要、甚至唯一的評價標準。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九五」新名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應試教育」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死記硬背和機械重複訓練為方法,妨礙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作為唯一標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 南京一中事件的反思: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究竟誰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有輿論認為,這是「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的低頭」;也有人認為,在高考指揮棒前,任何脫離應試成績談素質教育的行為,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在中國,素質教育概念雖然已經提出了很多年,卻依然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按照我國《教育法》的規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在中國的「應試教育」面前,考試成績關係每個學生能否成為優秀學生,能否升學,能否上名牌大學,可以說考試成績幾乎可能就決定了你一生的命運。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關係嗎
    按此定義,我們那一代接受應試教育過來的學生,這些能力大部分都有。隨著一些教育專家們對應試教育的聲討聲越來越多,教育部門開始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哪個學校哪個家長不執行素質教育的,變成了社會的反面教材。而與素質教育配套出現的就是對學生的綜合測評。
  • 素質教育不如應試教育?素質教育該如何搞?
    可惜家長有點急功近利,拿北清率來衡量素質教育。南京各校公布了高考戰報後,家長們把各校的成績放在一起比較,發現二流學校二十九400分以上達68人,比南京一中多出兩倍多,兩所學校的高分的差距竟如此大。於是追求清華北大名校的家長們就責難南京一中搞素質教育。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在爭什麼?
    衡水中學辦分校風波引發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還未停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的《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又成為網紅文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再添一把火。  在批評應試教育是政治正確的當下,一個教育局長卻大談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雖然他的觀點馬上就引發了批判,但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他說了實話,支持這位真性情的教育局長。
  • 應試教育仍是最適合當前中國的教育模式
    最核心的討論點還是教育變味兒,應試教育壓抑學生創新思維,素質能力。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截至今日已經走過了四十二個年頭。期間也經歷了無數的改革。雖然應試教育的方式經常被人詬病,但在現今情況下,這依然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發展的教育模式。首先在於,應試教育的發展,是推動經濟進步的有效力量。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文 | 灰鴿叔叔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博雅小學堂新聞導師「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根本不是拳擊場上互相PK的關係,它們應該是一體的:素質需要通過應試來起到評價和選拔作用,應試需要不斷拓展和調整以滿足社會對素質的需求。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2020-10-23 08:05:03 參與互動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 一場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較量:寒門子弟陪不起
    家長不滿的理由是:南京一中大搞素質教育,輕視高考。說到底,這是一場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PK。雖然沒怎麼實施,但是素質教育的「美好願景」,卻早已被一些人描繪得無比美好。很多專家批評、學者反對應試教育,連很多家長也跟著起鬨:「應試教育真的太害人了!」「只有推行素質教育才能拯救孩子。」我只想說一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工薪家庭還支持素質教育,那就是真的蠢!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左還是右?
    前段時間一些憤怒的家長在南京一中大門前舉牌抗議,認為一中教學強度不足,過於強調素質教育導致孩子應試能力不足。中考入學成績631分的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居然不如中考入學成績只有589分的南京二十九中,確實值得深思。 隨後,南京一中校長出面道歉,對即將升入高二年級的學生正式開始假期補課。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究竟誰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近日,南京一中事件讓在中國延續了多年的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成為爭論焦點。有輿論認為,這是「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的低頭」;也有人認為,在高考指揮棒前,任何脫離應試成績談素質教育的行為,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真的是水火不容的對頭?
    尤其是在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 中國式現代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博弈
    現代教育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有弊端,所以提出了素質教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到99年正式提出素質教育的內涵,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四大要義是面向全體、促進全面發展、促進個性的主動發展和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相對於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不以分數作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評價和衡量標準,不再以比較難的知識點為主要教學內容,要給學生教綜合性的生活化的實踐性的內容。可以看到,學校在努力,教育在努力,開設了很多課程,形式也很多樣。
  • 高考是最大的「應試」教育!為啥還要提倡素質教育?矛盾嗎?
    這樣的學生,即使分數都達到學霸水平,對我們的教育而言,是成功,還是失敗?所以,過分重視成績,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很明顯弊大於利。不利於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個性發展和主動精神的培養等。也正因為過分的應試教育帶來了以上弊端,所以我們的教育提出了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