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丑》上映已經有些時日了,但是觀眾們都這部電影的熱度絲毫沒有減弱。這部影片的上映引起了現象級反應,本身人物的話題性加上主演們無可挑剔的演技,讓這部電影更添了觀賞性和影響力。《小丑》現已成為首部登頂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榮獲「金獅獎」,同時,也成為了最賣座的R級電影,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8,非常有希望衝擊下一屆的奧斯卡。
眾所周知,小丑是蝙蝠俠的頭號大敵,他的出現最開始也是來源於蝙蝠俠的漫畫。小丑初期被設定成一個綠色頭髮,白色皮膚,咧著嘴塗著紅色口紅,穿著紫色衣服的怪人。而作者的靈感,來源於小丑那張「大王」的撲克牌名片。年幼的布魯斯韋恩也出現在影片中,他的父母因為小丑所製造的騷亂而死去,按照DC宇宙的發展,布魯斯韋恩會成長為蝙蝠俠,與小丑在哥譚市鬥智鬥勇。
在電影裡,蝙蝠俠的父親託馬斯維恩一如既往的是個大善人,他做慈善公益,每天都在嘗試改變這座城市,但正如小丑所說,韋恩家族從來沒有在底層生活過,他從來不會站在窮人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不會去過問窮人的看法與死活,只用自己高冷無情的方式解決問題,繼而引發出小丑的出現。
漫畫裡的小丑瘋癲狂妄,他喜歡討論人性,喜歡絕對沒有制度的社會,被蝙蝠俠視為眼中釘。但因為蝙蝠俠的不殺人原則,屢屢饒他一命,導致小丑變本加厲。在DC電影宇宙中,幾乎所有地球上的反派惡棍都對小丑畏懼三分,這個人明明沒有超能力,一旦笑起來卻讓人害怕。
這部影片故事背景設置在1981年的美國哥譚市,哥譚市正經歷五十年裡最糟糕的時刻,垃圾堆積成山,全市鼠滿為患。在電影裡,小丑作為一個喜劇演員,卻從來沒人聽他說話。富人們為了財權明爭暗鬥,厭惡窮人貪得無厭;而窮人為了一塊麵包打得頭破血流,痛罵富人什麼都不做。貧民在影院外遊行示威,富人卻在院內看卓別林飾演的《摩登時代》開懷大笑。
影片中主人公小丑被殘酷的現實一步步被逼向自毀道路。他的廣告牌被奪,遭到欺辱;被同事陷害,又因為患有精神疾病,丟了工作以致難以謀生;由此而鬱結的怒火,終於在三個男子欺負一個女孩子時徹底爆發,反抗由此開始。
影片小丑經歷了3次重要打擊。第一次是事業,幻想自己的喜劇能被莫瑞欣賞,結果換來的是辛辣諷刺;第二次是家庭,最愛的卻縱容養父虐待自己;第三次是愛情,這次更悲催,完全是自己臆想出來的悲劇。
每次亞瑟回家都要走一段很長的臺階,他向上走的越來越吃力,直到他跳著舞走下來,也代表著亞瑟生活向上越來越難,崩潰的爆發,陰暗的「向下」卻成了他快樂的開始。這段階梯現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夾在布朗克斯區兩棟居民樓之間,影迷將它譽為「小丑階梯」。
在一個良性的社會裡,人們遵循共同的規則都可以追求自己的目的,無論出身、宗教、性取向或是殘疾,都能得到平等公正的對待。小丑生活的現實卻恰恰相反:垃圾車罷工,城市運轉失序,貧富極度懸殊,社會邊緣人被徹底拋棄。金字塔頂端的極少數人把社會的失序怪罪於底層人,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這是多麼滑稽的魔幻社會。由此觀之,每一次所謂的暴動,都是滿腔怒火的宣洩,是走頭無路後的殊死一搏,是一次義無反顧的赴死之旅,是一次魚死網破的自殺式毀滅。
「要是我橫死街頭,你們理都不會理,我每天路過你們,卻沒人注意,市長在電視上為他們哭,他們的命就更值錢?」小丑這段話就是這部影片的主旋律,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疏離。坐在公車上友善的逗孩子笑,卻被視作騷擾;真誠接受同事的禮物,卻被無情欺騙;有心對心理醫生訴說,卻根本無人傾聽。處在一座墮落的城市,小丑一再強調,跟這個世界隔著一堵牆。這也許就是拼盡全力,卻敵不過世界滿滿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