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老賴」,真的會導致孩子無法被高校錄取嗎?
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甚至於對我來說是「聳人聽聞」,然而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比如2018年,浙江一位考生考上了北京某知名高校,卻被校方通知無法錄取,原因是發現該考生父親饒某存在失信行為,也就是所謂的「老賴」。再比如
安徽六安的黃先生,他的女兒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某知名高校,同樣因為他的失信問題,孩子被學校拒收。其實不僅僅是高校,現在很多公立的中小學也開始實行相關的政策,拒絕「老賴」子女就讀。
在我看來,萬分不妥,為何,且聽我娓娓道來!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管是欠銀行的還是欠個人的,那必須要還,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這是債務人的義務。但是,我們要區分兩種情況。第一種,真「老賴」,就是刻意隱匿、轉移資產,有錢故意不還,對於這種人,如何處理我覺得都不為過,正是他們敗壞了社會風氣。第二種,假「老賴」,因為創業失敗或者替人擔保等等原因,而被強制執行,打上「老賴」標籤,這些人確實是無力償還,並不是有錢故意不還。對於上述兩種情況,我們不能一棒子全部打翻,對於那些有著良好還款意願的假「老賴」,應該給他們一條生路,讓他們儘快翻身,也好儘快還錢。同理,假「老賴」的子女,不準就讀高校或者一些中小學,是不是一棒子打翻了一群人?
在我國古代,父輩或者家族某個人犯錯,有「株連」的做法。在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子女代父母受過,還玩這套封建社會的做法,是不是文明的倒退?
受教育權,是我國公民與生俱來的權利,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剝奪。假使某個孩子考上了一所知名高校,因為父母是「老賴」,而無法順利就讀,最終被拒之門外,那麼該孩子要何去何從,是就此止步於高中學歷還是選擇復讀?十年的寒窗苦讀,僅僅因為父輩是「老賴」,就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天理何在!
目前,國家除了明文規定老賴的子女不能就讀高級私立學校(因為學費比較貴)之外,對於公立學校並無明文規定,也就是說,現在一些學校拒絕「老賴」的子女入學,僅僅屬於擅自規定而已。這種規定,確實能促使一部分真「老賴」儘快還款,但是對於那部分假「老賴」咋辦?
在這一條,先不講老賴不老賴的問題,為人父母者,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真「老賴」也許因為這條規定很快就把錢還上了,但是假「老賴」,不讓子女入學我覺得比要了他們的命還難受,如果碰到一些極端的人士,後果可想而知,是一個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說了這麼多,肯定還是有人會反駁,說「老賴」的品行不端,子女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對於這種理論,我不置可否!也有人說,「老賴」還有錢給子女交學費,為什麼不還錢?說這種話的意思,無疑於就是要逼死「老賴」,乾脆連生活費也一起扣了!那麼,對於學校拒絕「老賴」子女就讀,您是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