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考古發現1600年前文物,寫有中國文字,中國古人去過英國?

2020-12-11 華夏文物

人類歷史指的是人類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古人類化石的發現,人類的歷史也越來越久遠。在十九世紀中葉之前,人們都以為,人類的歷史不過只有幾千年而已,隨著856年,德國某一處洞穴中發現了古人類化石開始,人類的歷史就被向前推進了5萬年至10萬年。幾百年來,人們不斷地發現史前人類的化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地又有了眾多的發現。2000年,非洲肯亞發現了距今600萬年的原初人,也被稱為千禧人,因此,人類有了600萬年的記錄。

既然人類的歷史這麼久遠,那是不是幾百萬年前,地球上各地的人類,就已經開始了交流呢?十五世紀開始,西方各國開始了海上爭霸之路,而各個國家的航海家也紛紛開始探索新世界,在此之前,人們是否已經開始了探索世界之旅呢?這種種的疑慮,市場困擾著我們。縱觀人類的歷史,許多國家的考古學家都曾有過震驚世界的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總是令人興奮的,而要說在英國1600多年前的文物上,發現了中國文字,想必很多人都不太相信,難不成我國古人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已經到達了英國?

英國考古發現1600年前文物

2019年9月1日,英國《每日郵報》記載,在伯克郡的一個村莊中,考古學家挖掘到了一幅非常罕見的羅馬馬賽克畫。這幅馬賽克畫已經有1600年的歷史了,事實上兩年前它就已經被發現了,但當時考古技術並不成熟,所以專家沒有對其進行挖掘。英國的考古隊員稱,這幅畫非常的精緻,在全世界範圍內,這樣的馬賽克畫僅僅只有三幅。但令人奇怪的是,與壁畫一同出土的一些小物件上,發現了疑似中國文字遺蹟羅恩符文,令不少人都覺得驚奇。

歷史上中國人與西方的交流

我們都知道,中國早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絲綢之路,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與世界有了溝通。1600年前,中國還處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而那時候的英國,也只是羅馬帝國的大不列顛省,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史書中記載,東漢時期,我國曾主動想要與羅馬帝國有所交流,只不過因為種種意外,始終沒有西行。這就表示了,漢朝時期,中國並未和羅馬帝國建立起實際的聯繫,拿英國發現的中國文物,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並不是考古學家第一次在英國發現中國的物件,2016年,倫敦一座公元4世紀的古墓中,考古學家出土了兩具古老的遺骸。經過DNA的檢測和骨相的研究,專家認為,這兩具屍骸並非歐洲人,而是東亞人種,有專家聲稱,這兩具骸骨可能來源於中國,很有可能是羅馬人的奴隸。英國頻頻發現的中國人的痕跡,中國古人在1600多年前已經到達過英國的猜測,也從未停止。

專家:確實已經去過英國

對於這些猜測,我國的專家也給出了解釋:中國古人確實已經去過英國。漢朝開通了絲綢之路後,中國商人為了利益,不遠萬裡遠赴羅馬帝國,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清朝的時候,我國實行了嚴密的閉關鎖國政策,然在此之前,中國人比清朝時期的更加開放。明朝的時候,我國就已經有了世界地圖,而當時也有不少商人為了利潤東渡墨西哥。由此可見,英國發現的中國文字,並不奇怪,因為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了探險之路。

相關焦點

  • 英國出土1600年前的文物,卻發現寫有中國文字,到底怎麼回事?
    外國有很多的新興國家,都沒有這樣悠久的文明史,所以他們一旦有考古發現,都能夠引起整個國家的欣喜,媒體也會對此大肆報導。畢竟有一個可以研究的歷史,對於他們來說還是非常難得的。 英國發現1600年前古畫
  • 英國發現1600年前遺址,考古發現簡體漢字文物,上書:吉姆在這裡
    而考古,便成了人們撩開她神秘面紗,一探究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現代人們是如何進行考古?考古又為人們帶來了什麼?英國對1600年前的遺址進行考古又為何會在其中發現帶有中國簡體字的文物呢?考古學界夜以繼日,為了一個發現風吹雨打,每天拿著小刷子細細掃去文物表面塵土,精心保護,細心修復。目的是為了給世人展現更好更完整的文物本體。但在英國,卻發生了這樣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考古「烏龍」。
  • 英國突現1600年前遺址,考古發現「簡體漢字」,難道是中國人穿越
    因此,考古是一個很複雜的工作,也是一個很具有顛覆性的工作,不時會出現一些讓人不能理解的內容。在英國的考古中,也出現過一些怪異的現象,例如,英國發掘了一千六百年前的古羅馬遺址,並且還出土了很有價值的壁畫,但是,在發掘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怪異。因為文物之中居然有現代漢字。這一發現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杜鋼建再證:英國1600年前漢字證明英人英語源於中國
    距今1600年前的馬賽克壁畫非常精緻。與壁畫一起出土的有屬於大湘西古文字的石刻文字。小物品遺物羅恩魯恩上也有一個中國文字。在英國考古發現的1600年前的中國文字引發一些中國人的驚恐,有人試圖加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考古發現的石刻文字屬於簡體中文「吉姆在這裡」,因此認為該考古發現的文字屬於造假。其實,持此言論者沒有認真辨別考古發現的石刻文字。
  • 英國出土1600年前的遺址,有一石塊刻了簡體漢字:吉姆在這裡?
    前言提到文物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可能印象最多的就是出自中國的文物。其實英國也是有出土過文物的,英國也和中國一樣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分別是羅馬時期,中古時期,資本原始積累,專制王權英國,文藝復興再到工業革命,殖民擴張,世界大戰,然後就是戰後時期。
  • 英國出土1600年前的羅馬壁畫,上面刻有5個簡體漢字,怎麼回事?
    水晶頭骨、敦煌壁畫、復活節石像,那些驚世駭俗的考古發現,不斷刷新著世人的認知。2019年9月,英國西伯克郡博克斯福德的一個小村莊中,出土了一幅古老的壁畫,震驚世界。一方面,這幅壁畫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考古價值。另一方面,這幅埋藏英國地下上千年的壁畫,竟赫然鐫刻著5個漢字,甚至還是簡體中文。據了解,早在1870年,當地的農夫在工作時就曾發現過這個壁畫。
  •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有人說它是西周時期的「路由器」,而且這麼多「天線」應該是2.4G和5G雙頻的,信號肯定好,在沒有考古新發現之前也只能靠各種腦洞大開的調侃了。 3:中外都出土過「手機殼」
  • 英國出土古羅馬時期珍貴文物 驚現5個簡體漢字
    中新網9月9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近日,英國一村莊挖出一幅珍貴的古羅馬馬賽克壁畫,挖掘該出土文物中意外發現了一塊刻有簡體漢字「吉姆在這裡」的石塊,引發考古界的猜測和熱議。據報導,近日,在英國西伯克郡的一個小村莊,挖掘出一幅相當珍貴的古羅馬馬賽克作品,該同類型作品目前世界上僅有3件,因此考古學家將其譽為50年來英國最令人興奮的發現之一。然而,挖掘出土的千年文物中,卻發現疑似寫著簡體中文「吉姆在這裡」的石塊,引發引發考古界關注。
  • 1600年前的古羅馬壁畫上,被發現隱藏著漢字,這是怎麼回事?
    中國的漢字在中華大地上也是流傳了幾千年,其他國家的文字中也隱約有漢字的影子。但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外國的考古遺址中會出現中國文字。當考古人員將古瑪雅文明的文字公諸於世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猜測他們的文字起源於哪裡,因為那是一種看起來與很多地方的語言都相似的語言,甚至還有漢語的影子,因此也有說法認為瑪雅文明和中華文明存在著某種聯繫。
  • 英國博物館5件傳世文物,2件是從我國搶來的,還有1件文物非常汙
    但是,刻在他上面的文字卻很珍貴,他是兩千多年前古埃及國王登基時的詔書,由三種文字組成,其中還包括失傳已久的象形文字。這塊石碑對於研究古埃及文字有重要的作用,就和殷墟甲骨對我國的意義一樣。除此之外,這個文物還是記載了古埃及法老登基。
  • 考古隊員在海底撈出4艘沉船,英國卻要求歸還,船裡是圓明園文物
    ——馬洛利我們都對考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數人在提到考古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出的還是考古學家用盡辦法打開一座座陵墓或者走近古代的建築中進行觀察研究,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水下考古,這也是現在的一種新型考古方式,不僅僅局限於對地上文物的挖掘,而是走到了水中,去尋找漫漫歷史長河中沉下的船隻,
  • 1600年前古羅馬珍品出土 疑刻簡體漢字引驚嘆(圖)
    中新網9月9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近日,英國一村莊挖出一幅珍貴的古羅馬時期壁畫,而隨之出土的文物中還有一塊刻有簡體漢字「吉姆在這裡」的石塊,引發考古界的猜測和熱議。近日,在英國西伯克郡的一個小村莊,挖掘出一幅相當珍貴的古羅馬馬賽克作品。
  • 英國的高等爵士、中國的盜墓賊,斯坦因如何盜掠上千件中國文物?
    如今坐落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裡面藏品有八百多萬件,如果一個人花一分鐘去看一件藏品,也至少需要15年時間才能看完。但是由於空間限制,博物館內僅僅展出了5萬多件藏品,很多文物都藏在博物館的密室中。其中就有一個密室名叫「斯坦因密室」,這個密室裡的藏品全都是斯坦因從中國運走的文物。
  • 英國主動歸還25年前流失的中國文物
    1840年,英國強盜憑藉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的中國的大門。從此以後,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而英國強盜在中國土地上肆意橫行,搶奪文物,焚毀圓明園,其犯下的歷史罪行罄竹難書。時過境遷,現在的中國逐漸強大起來,而追回當年流失的文物,才能找回真正的尊嚴。
  • 我國在東海發現4艘英國沉船,全是圓明園文物,英國:請還給我們
    其實「南海一號」的成功打撈並不是僅僅說它值多少錢,這些價值多少的文物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南海一號的順利出水標誌著中國在世界上首創打撈古沉船獲得成功。關於打撈古代沉船,大家可能了解得不多,其實打撈沉船並不是我們自己主動去嘗試的,而是被「逼」出來的。這個逼迫我們的人是一位英國的名叫邁克·哈徹探險家,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打撈沉船,靠變賣打撈上來的文物發家致富。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回歸祖國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近期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此次68件中國流失文物順利回歸,為我國政府持之以恆25年不間斷的走私文物跨國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
  • 【陝西文物探探探】古人傳遞書信是如何保密的?來看看2000年前的...
    清代四川一農民最早發現封泥 曾經被錯當成「印範子」那麼,現代人又是如何知道古人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對傳遞的文書信息進行保密的呢?博物館展陳文字中介紹,清代道光二年(1822年),四川一位農民在田間挖掘山藥時,發現一個坑窖,從中起出不少比銅錢略大的扁泥塊,這些泥塊上都有隆起的文字。農夫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逐一揀出帶回家中。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其實,不單單是中國的文物被英國掠奪,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埃及,目前大英博物館中的藏品中,真正屬於英國歷史的佔比不足10%,而最多的則是中國和埃及的文物,細數大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我們就會發現,其中中國文物就佔了3件,而真正屬於英國的只有1件鎮館之寶——埃及木乃伊大英博物館62號-
  • 考古隊打撈出4艘英國沉船,裡面文物全來自圓明園,英國要求歸還
    一直到2003年,中國成功打撈出「南海1號」宋代沉船,上面的一些珍貴文物隨之浮出水面,這一壯舉標誌著我國在世界上首創打撈古代沉船成功。在這艘沉船上,專家發現了價值超過3000億元的珍貴文物,但是這還不是最令人開心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打開了文物發掘的新途徑,意味著我國文物研究工作又將前進一大步。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探秘尼雅考古
    探險隊本想在尼雅河綠洲休整一下,可來到這裡的第一天,他們就有了驚人的發現。這天,斯坦因的駝夫哈桑阿洪在巴扎閒逛時,發現一名當地農民從沙漠中帶回的兩塊木牘上寫著奇怪的文字。當他把這兩塊木牘拿給斯坦因看時,斯坦因驚訝地發現,上面所寫的文字是一種早已經失傳的死文字——佉盧文。 佉盧文是一種用來拼寫古代印度西北方言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