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了淤泥深處,撿到了一顆星星。——《殘次品》
歷史二字,讀在口中有千斤般沉重。它承載了無數日出日落,見證歷代王朝興盛衰敗,承載勞動人民智慧的同時,也承載著戰爭炮火的洗禮。
歷史與人類而言似大漠走來的舞娘,帶著戈壁的風塵與塞外的英姿,一身紅衣颯爽,而那面紗下是掩不住的嫵媚,美目盼兮山聚眉峰,引人注意的同時又帶著幾分神秘。總想讓人拂了面紗,對她面貌一探究竟。
而考古,便成了人們撩開她神秘面紗,一探究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現代人們是如何進行考古?考古又為人們帶來了什麼?英國對1600年前的遺址進行考古又為何會在其中發現帶有中國簡體字的文物呢?
一、 考古作用大
考古,是指在當代對古代人們生活的遺蹟及遺址、文獻等進行考察和搜集整理的工作。史書上記載的歷史大都受到當時掌權者的影響,掌權者盡力美化自己,使正史上記載的歷史真假參半,真真假假人們不好分辨。
而考古,則是最直觀的可以佐證歷史真實性,供人們研究歷史的最直接史料和證據。
像歷史上有名的在西安臨潼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瀏陽河旁發現的馬王堆,發掘自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的三星堆等,其中出土的數量巨大,價值極高的文物,這些發現有利於考古學家重建和復原中國的歷史。
包括歷史書上的許多知識來源也都與文物有關。通過相關人士的解釋還原,我們的面前仿佛又浮現出千百年前的歷史朝暮,耳邊仿佛又想起那呦呦鹿鳴。
我國是如今僅存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寶藏,為此考古工作一直在進行著,目的是有朝一日可以將最完整最真實的歷史重現在世人面前,為我國為世界文物等作出貢獻。
同時,考古工作在世界範圍內進行著。考古學界夜以繼日,為了一個發現風吹雨打,每天拿著小刷子細細掃去文物表面塵土,精心保護,細心修復。目的是為了給世人展現更好更完整的文物本體。但在英國,卻發生了這樣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考古「烏龍」。
二、遺址出土
2019年,大批考古學家齊聚英國西伯克郡博克斯福德的一個小村莊,共同研究為何在距今距今1600年前的英國遺址裡會出現寫有中國簡體文字的陶片。
事件起源於2019年在英國西伯克郡克斯福德西郊,有人在那裡的小村莊發現一副被掩蓋在厚重泥土下的巨幅不知年代的壁畫,及時打電話通知考古隊來進行發掘。
考古隊到達現場後立即現場進行保護並開展搶救性發掘,防止因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過長而對壁畫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圍觀群眾對這幅壁畫眾說紛紜,他們都在猜測它屬於那個年代,會不會又出土出國寶級文物。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這幅壁畫愈加清晰的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一幅羅馬的巨幅鑲嵌壁畫,該壁畫全長達6米,帶有明顯的羅馬藝術風格,距今已經有1600年的歷史。該壁畫歷經1600年的風雨滄桑,依然完整的保存在土壤中,實屬令人驚奇。
該壁畫上的內容清晰地呈現了眾神之王宙斯之孫通過戰比賽勝利,最終成功贏取公主希波達彌亞的美好故事。
該故事中的競賽精神曾度被認為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起源。此外,專家還在該壁畫中發現了貝勒羅豐騎著天馬帕加索斯戰敗奇美拉的故事,還有許多傳統羅馬故事被記載在這六米的巨幅壁畫上,穿過1600年的歷史,來與世人相見。
該壁畫具有極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引得一眾考古專家爭相研究。想從中了解到更多關於羅馬的故事和歷史。其實這並不是這幅壁畫第一次「重見天日」,曾經的施工中曾數次發現這幅壁畫,但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直至2019年,它才被陸陸續續清理拼接完成。
三、「驚人」發現引注意
就在考古學家對它進行持續得發掘搜集保護的時候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只見在屬於古羅馬的遺蹟上,赫然有一塊陶片上被人刻上了簡體中文「吉姆在這裡」的字樣。
「吉姆」這個名字聽起來十分像一個外國人,但他又怎麼會寫一手簡體中文?而且古羅馬距中國8000多公裡,在1600年前交通並不發達,如果「吉姆」是中國人,他是怎麼在交通不發達的1600年前跨越大洋彼岸,跋山涉水到羅馬並留下這個陶片呢?
再者說簡體中文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產物,怎麼可能穿越時空到達1600年前的古羅馬呢?可帶有簡體中文的陶片就放在那裡,就和那副巨幅羅馬壁畫放在那裡。這一發現引起考古學界的廣泛討論,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學者猜測那並不是中文,是羅馬字,只是因為筆畫相似便被人誤認為是簡體中文,而且陶片上面有些字作為簡體中文來講他的筆畫並不完整,只是人們在腦內填補完成的結果罷了。還有人認為這是某些無聊的人的惡作劇,故意阻礙考古工作的進行。
但這些猜測後來又都被推翻了,有人覺得如果只是巧合,這些古羅馬字符又為何會那麼湊巧可以拼湊成一句話?而且如果是古羅馬文字為什麼無法用古羅馬字去解讀,而用簡體中文就可以認出來?
並且經過專業機構鑑定,這個刻有簡體中文的陶片與出土的古羅馬壁畫同屬於一個年代,它們確實是跨越了1600年的風霜跟世人見面的,並不是現在產物。有人懷疑是有人偷了發掘現場的文物拿去刻了字再放回去。先不說這種行為觸犯了法律,光是考古現場的安保工作就不可能讓閒人進去取了東西刻字再放回去。
關於這個陶片的來源至今沒有定論,直至今日對它的討論仍沒有停止。這個陶片就如歷史那位舞娘,帶著神秘的面紗跨越千山萬水與人們相見,人們始終無法窺見它面紗下的真面目,但它令人嚮往,也讓人擁有繼續探索下去的勇氣。
結語
考古就是在淤泥中捧出星星,這些星星閃爍著歷史的光輝,為人們指明探索的方向,照亮人們前行的路。
這些來自淤泥的星星存在了千年,依然耀眼且奪目,千百年前人們驚嘆於他的精美,千百年後人們驚嘆於他的藝術。
考古作為一個探索性發掘性的工作,人們靠考古出土的文物去證實歷史的可信度,所以考古的真實性和嚴謹性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存在爭議的東西不妄下定論,讓其繼續存有爭論,待日後科技發達再讓其見真知。
我們做事也是一樣,一件事情如果存在爭議,我們不應該單靠主觀想法對其妄下定論,要多聽聽外界不同的聲音,待日後時機成熟該事自由定論。面對重要的事情時我們也應該秉持著嚴謹的態度,一絲不苟,認真對待自己做的每一件事。
參考文獻:《殘次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