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1600年前漢字再證英人英語源於中國
杜鋼建
2019年9月1日,英格蘭《每日郵報》報導在伯克郡的村莊裡考古發現羅馬時期的馬賽克壁畫。距今1600年前的馬賽克壁畫非常精緻。與壁畫一起出土的有屬於大湘西古文字的石刻文字。小物品遺物羅恩魯恩上也有一個中國文字。在英國考古發現的1600年前的中國文字引發一些中國人的驚恐,有人試圖加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考古發現的石刻文字屬於簡體中文「吉姆在這裡」,因此認為該考古發現的文字屬於造假。其實,持此言論者沒有認真辨別考古發現的石刻文字。
參與挖掘工作的考古學家馬特·尼科爾告訴記者,馬賽克畫作全幅六米長,繪製的是人物肖像以及各種圖像。在全世界的同類馬賽克畫只有三幅。至於中國文字為什麼在考古發現中出現,英國考古學家沒有給予回答。
在我看來,在英國考古發現距今1600年前的中國文字,一點也不奇怪。在古希臘地區考古發現距今4000年前的邁錫尼文字都源於大湘西古文字。英國伯克郡考古發現的中國文字要比希臘地區考古發現的邁錫尼文字晚1400多年。英國伯克郡考古發現的中國文字屬於公元420年前該地區使用的中國文字。
從英國伯克郡考古發現的中國文字看,公元420年前英國人依然在使用中國文字。不過,當時英國人在使用中國文字時,已經開始使用阿拉米字母和拉丁字母來注音中國文字。英國伯克郡考古發現的兩塊石刻文字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左邊是阿拉米字母和拉丁字母,右邊是中國文字即大湘西古文字。從圖片來看,無論是左邊的阿拉米字母和拉丁字母,還是右邊的漢字文字和古文字符號,都源於大湘西古文字。
不列顛歷史的國王譜系表明,英國各個時期的族群均源於大湘西的地區。英國歷史上第一個歷史時期是特洛伊人佔領阿爾比恩島即不列顛島時期。特洛伊人是來自新疆伊犁河流域的伊犁人。該時期的不列顛國王譜系如下:特洛伊人——埃涅阿斯——阿斯卡尼厄斯——西爾維厄斯——布魯圖斯——羅科裡努斯、坎伯和奧爾巴克圖斯。特洛伊人即伊犁人在英國歷史上成為繼巨人族群以後開闢英國歷史的最重要族群。
英國歷史上第二個歷史時期是羅馬人到來以前時期。該時期秦人即威爾斯人在不列顛佔主導地位。羅馬人到來以前時期的不列顛國王譜系可以分為五王爭戰之前和五王爭戰之後兩個階段。五王爭戰之前不列顛國王譜系如下:格溫德琳女王——馬登——莫姆普裡修斯——埃布羅庫斯——格林希爾德——萊爾——胡迪布拉斯——布拉達——李爾——考狄麗亞女王——庫尼達基烏斯——裡瓦羅——格古斯提烏斯——西西里烏斯——雅各——虢撥達戈。
英國歷史上的五王爭戰以後,秦人和以哥特人為代表的昭武九姓族群等逐漸進入不列顛。五王爭戰時期的五王有秦王、阿爾巴尼亞王、羅王、康王、布王。五王爭戰以後不列顛的國王譜系如下:頓瓦羅——貝利烏斯——格吉特——吉瑟琳——瑪西婭——基納裡烏斯——達尼烏斯——莫威德烏斯——戈爾伯尼亞努斯——阿奇加羅——埃利杜魯斯——英格魯斯——佩雷杜魯斯——埃利杜魯斯——戈爾伯尼亞努斯之子——馬加奴斯——恩尼奧努斯——伊迪瓦羅——魯諾——基爾努斯——卡特努斯——米盧斯——波雷——凱琳——弗格尼烏斯——伊德都斯——安德拉吉烏斯——烏利亞努斯——伊利烏德——克萊達庫斯——克羅特努斯——格金提烏斯——莫裡阿努斯——布萊杜多——卡普——伊努斯——西西里烏斯——貝德加裡德——阿奇梅爾——埃爾多——雷東——雷德奇烏斯——薩穆伊爾——佩內希爾——皮爾——卡普爾——迪蓋埃魯斯——海利——盧德公元前55年。在凱撒到來之前,盧人等族群在不列顛發揮重要作用。
英國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時期是羅馬人到來時期。羅馬人主要族群包括有薩賓人即西伯人、迦勒底人即夜郎人、Luceres部落人即犬戎族人屬於埃特魯斯人即伊犁人等。古羅馬的這些族群的祖先均源於大湘西地區。羅馬人到來以後,羅馬的這些族群也不斷有人進入不列顛。羅馬人到來時期的不列顛國王譜系如下:凱斯維拉努斯——縢瓦提烏斯——辛白林——蓋德裡烏斯——阿維拉古斯——馬裡厄斯——蔻魯斯——盧修斯——謝維魯斯——巴西安努斯——卡勞修斯——阿斯科勒皮奧多圖斯——科爾——君士坦提烏斯——康士坦丁——奧克塔維厄斯——馬克西米恩烏斯——格蘭西努斯。
英國歷史上第四個歷史時期羅馬統治結束以後時期。該時期不列顛國王譜系如下:康士坦丁活動於公元420年前後——康士坦斯——沃蒂根——奧裡利厄斯——大龍頭尤瑟——亞瑟公元500——康士坦丁公元542年——科南努斯——沃蒂彼得烏斯——馬爾格——克瑞狄克——三王時期——卡德溫——皮安達——卡德瓦羅——卡德瓦拉德公元689年。英國歷史上第四個歷史時期即羅馬統治結束以後時期,盎格魯人即源於中國湖北安徽地區古英國人、薩克森人即源於大湘西地區的塞種人以及其他源於中國的族群大規模進入不列顛,逐漸成為英國歷史上的主導性族群。英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主要族群均源於大湘西地區。
從時代背景看,公元420年前後英國人處於羅馬統治剛結束時期。公元395年,提奧多西大帝去世,羅馬帝國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帝國。公元410年,阿拉裡克和匈人聯軍第三次包圍羅馬,羅馬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同年,駐守不列顛的羅馬軍團全部撤離,宣告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結束。公元420年左右是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結束不久時期。公元420年前,不列顛失去羅馬帝國的保護,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盎格魯人、薩克森人等不斷大規模入侵。由於這些新的外族人的入侵,不列顛大主教吉瑟林努斯到小不列顛阿摩立卡求援。阿摩立卡是秦人國家,不列顛大主教吉瑟林努斯也是秦人。於是阿摩立卡國王阿德羅努斯派弟弟康斯坦丁去不列顛出任國王。
以上是英國伯克郡考古發現的中國文字時代即公元420年前後的歷史背景。公元420年前後,應該是秦人即威爾斯人在不列顛族群中居主導作用的時期。
公元420年,也是在不列顛著名預言家即源於大湘西卡師族群的大巫師墨林出現之前。墨林經歷了不列顛國王康士坦斯、沃蒂根、奧裡利厄斯、尤瑟、亞瑟等幾任國王的統治歷史。不列顛國王亞瑟大約活動於公元500年前後。
2019年英國伯克郡考古發現的公元420年前石刻漢字:
上片石刻文字中右邊文字最後一行第一個字符單獨見甘桑石刻文QC078-32-31、甘桑石刻文QC039-06-05、甘桑石刻文QC013(2)-02-09、甘桑石刻文QC009-05-07等。
上片石刻文中右邊文字最後一行第一個字符和第二個字符結合形成的文字見甘桑石刻文QC078-35-40等。
上片石刻文字中右邊文字最後一行第二個字符單獨見甘桑石刻文QC120—02-02、甘桑石刻文LB01-11-13、甘桑石刻文QC078-36-68等。
上片石刻文字右邊文字最後一行第三個字符在古彝文中發音為shy。見甘桑石刻文QC071-02-03等。
下片石刻文字中第一個文字是吉字。見甲骨文和甘桑石刻文LB01-09-40等。
下片石刻文字中第二個文字是爻字。見甲骨文和甘桑石刻文QC036-06-17、甘桑石刻文PB01-08-06、甘桑石刻文PB01-03-04、甘桑石刻文PB03-13-03、甘桑石刻文LB02-30-06、甘桑石刻文LB01-21-13、甘桑石刻文LB01-07-03等。爻字在古代的字型也可以為兩個x排成左右形狀。在甘桑石刻文中有此字型,見甘桑石刻文QC036-06-07等。在水書文字中也有此字型。爻字的橫排字型在水書中讀音為can\gan,字義還是爻。
下片石刻文字中第一行第三個文字上部是日字,下部是近似「可以」的可字。此字屬於與天文曆法有關的文字。在古彝文中有此字。
下片石刻文字中第二行第一個字是廿字。見甘桑石刻文PB01-04-06、甘桑石刻文PB01-03-11等。此字單獨成立,與後面的土字距離遠,不屬於二字共體的文字。有人將二者解讀到一起,認為是二字共體的「在」字。此說法過於牽強,顯然是錯誤的。
下片石刻文字中第二行第二個字是土字。見甘桑石刻文LB01-13-08、甘桑石刻文MJ43(1)-05-06等。
下片石刻文字中第三行第一個文字的字型似簡體漢字「這」。其實在大湘西古文字中已經有此字。此字左邊為元字,右邊在元字長捺之上有一字不是「文章」的「文」字。該字模糊,不可識筆畫。
下片石刻文字中第三行第二個文字字型咋一看似簡體漢字「裡」,細看該文字缺少中間一豎。下部文字不是土,而是二。上部文字似四字。此字有待進一步考證。
有人認為下片石刻文字中第三行第一個文字和第二個文字加起來是「這裡」。此說法不符合該考古發現的文字原型。由此錯誤說法導致認為「這裡」的「這」字是1949以後文字簡化運動形成的簡體漢字,因而該石刻文字屬於今人偽造的。此種結論顯然屬於沒有對該石刻文字進行認真甄別而隨意得出的結論。
2019年9月1日,是該考古發現對公眾的開放日。
英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主要族群都源於大湘西地區。在英國不斷繼續考古發現,就會不斷找到與中國文化和文字相關的文物。英國考古學界於2016年在倫敦一座公元4世紀的古墓中發掘出遺骸。經過DNA的檢測和骨相的研究,專家認為其中有兩具屍骸是東亞人種,可能來源於中國。英國考古學界的偏見認為,長顱人是歐洲人,圓顱人是中國人。其實,英國歷史上的長顱人和圓顱人均來自中國。
英國1600年前石刻漢字再證英人英語源於中國。從英國伯克郡考古發現的中國文字看,公元420年前英國人依然在使用中國文字。當時英國的主導族群是秦人即威爾斯人。當時英國人在使用中國文字時,已經開始使用阿拉米字母和拉丁字母來注音中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