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就在你手上!三位鋰電池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平均年齡81歲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從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到電動車和風能、太陽能等大型儲能裝置,如今鋰離子電池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源」,從而使無化石燃料社會成為可能。

小電池大作用,這個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發明終於獲得諾貝爾獎的認可。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

特寫

鋰電池誕生記

鋰離子電池主要由陰極、陽極、電解液、隔膜、外電路等部分組成,依靠鋰離子在陰陽極之間的移動產生電流。電池陰陽極材料的選擇對於能效和安全性至關重要。目前最普遍的可充電鋰離子電池,使用鈷酸鋰材料為陰極,碳材料為陽極,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可靠等優點。

惠廷厄姆

首個電池

但是易爆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催生了對新能源儲能的需求,也推動了電池研發,為未來鋰離子電池打下基礎。當時正致力於超導體研發的惠廷厄姆創新地使用二硫化鈦作為陰極材料存儲鋰離子,以金屬鋰作為部分陽極材料,製成了首個新型電池。但由於金屬鋰化學特性過於活潑,這種電池具有易爆炸的潛在危險。

古迪納夫

陰極材料

鈷酸鋰

這時,正如其名的意譯「足夠好」(Goodenough)一樣,古迪納夫貢獻了「足夠好」的新靈感。這位創造了諾獎獲得者高齡新紀錄的老人曾作為航空氣象兵參加二戰,戰後又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在1980年發現,用鈷酸鋰作為陰極材料,比之前的二硫化鈦更適合存儲鋰離子。目前,97歲的古迪納夫仍在致力於電池研發。

吉野彰

碳材料

為陽極

在遠隔重洋的日本,吉野彰研發的陽極材料和古迪納夫的陰極材料形成「天作之合」。吉野彰發現,石油焦炭可作為更好的陽極,但因找不到合適的陰極材料而苦惱。直到他讀到古迪納夫的論文,才興奮地說「他的發現給了我所需要的一切」。至此,以鈷酸鋰為陰極,以碳材料為陽極的鋰離子電池誕生了。1991年,兩人合作發明的鋰離子電池正式上市銷售,它輕巧耐用、安全可靠,在性能下降前可充放電數百次。據新華社

延展

化學諾獎成果

惠及你我生活

諾貝爾化學獎雖然看上去「高大上」,但其研究成果並不「高冷」。百餘年來,不少諾獎成果已經惠及你我生活。

每到夜晚,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就會點亮城市。霓虹燈是靠充入玻璃管內的低壓惰性氣體,在高壓電場下冷陰極輝光放電而發光。1904年,拉姆賽因發現6種惰性氣體,並確定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我們都熟悉,心臟、大腦、骨骼……這些都可以通過核磁共振成像觀察到細節,從而可以幫助醫生做出診斷。恩斯特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巨大貢獻,獲得了199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DNA(脫氧核糖核酸)早已是個熱詞,它可組成遺傳指令,記錄包括人類在內所有動物最神秘的「密碼」。三位科學家因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如今,基因治療、基因育種已經在許多領域得到應用。

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保羅·克拉茲、馬裡奧·莫林和舍伍德·羅蘭,表彰他們在平流層臭氧化學研究領域做出的貢獻,特別是提出了平流層臭氧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問題。他們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國對臭氧層的關注,促使國際上對保護臭氧層問題及時採取了一致的行動。減少氟排放成為共識。如今我們生活中使用的冰箱很多就已經是無氟冰箱。本報記者 張航

花絮

「足夠好」先生

97歲高齡終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獲獎的三位科學家均已70歲以上。約翰·B·古迪納夫的英文姓氏足夠好記,「Goodenough」翻譯成中文就是「足夠好」。此次獲獎對於他來說則是剛剛好。現任教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的古迪納夫已97歲,打破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最大年齡紀錄。三人中年齡最小的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譽研究員吉野彰今年也已71歲。

古迪納夫被公認為「鋰電池之父」。正是他所領導的創新使鋰電池邁向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的商業化過程,同時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的革命。

吉野彰在發布會的電話連線中說,「好奇心是驅使我開展研究的動力」,氣候變化是當今非常嚴峻的挑戰,鋰離子電池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很大幫助。

(原標題:化學諾獎成果就在你手上

年逾古稀三老人分享鋰電池發展的殊榮)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張航

流程編輯:丁也

相關焦點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
  • 美國三名科學家獲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
    本周初,三位美國科學家憑藉發現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英國和比利時的兩位科學家憑藉創建能夠解釋大爆炸後物質如何形成的理論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將於10日揭曉,和平獎得主將於11日宣布。
  • 三位科學家因分子機器分享2016諾貝爾化學獎(附歷屆化學獎得主)
    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指出,這三位科學家發展了世界上最小的機器,它可以是一臺微型起重機、人工肌肉和袖珍電動機。這三位科學家對分子的可控運動進行了優化,當增加能量時,分子能執行任務。分子機器的誕生要追溯到1983年,讓 - 皮埃爾·索維奇踏出了第一步。他成功地將兩個環狀分子連接成鏈,形成索烴。通常而言,分子由強共價鍵連接,在共價鍵中原子會共享電子。
  • 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高齡化現象
    3位獲獎者的年齡分別為72、74和65歲,遠遠高於歷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諾貝爾獎6大獎項(物理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自設立至2016年共誕生885位獲獎者,其平均年齡為59歲,其中化學獎175位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58歲。但是在進入21世紀後,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高齡科學家獲獎的現象頻繁出現,我們試圖探究這種特殊現象產生的原因。
  • 諾貝爾化學獎背後的故事 鋰電池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4、對於鋰電池產業,從目前來看,機構投資者還是保持相對謹慎樂觀的態度。【新聞背景】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給了鋰電池。北京時間10月9日傍晚,2019年度諾貝爾獎第三項大獎化學獎揭曉——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B.Goodenough)教授、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Whittingham)教授、吉野彰教授獲此殊榮。鋰離子電池有多重要?小到你現在用來看這篇新聞的手機,大到電腦、相機、無人機,甚至電動汽車,它們背後都靠鋰離子電池在支撐。
  • 2019諾貝爾化學獎:熱門人選是誰?97歲鋰電池之父有望摘下桂冠
    2019諾貝爾化學獎:熱門人選是誰?97歲「鋰電池之父」有望摘下光榮桂冠2019年化學科學的最高榮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時45分揭曉。去年由美國科學家阿諾德、史密斯及英國科學家溫特三人共獲殊榮,諾貝爾獎委員會讚譽這三人「駕馭演化的力量來造福人類」,從製造生質燃料、對抗自體免疫疾病到治療癌症,都做出巨大貢獻。而今年會是誰摘下化學獎桂冠?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是什麼來頭?
    已經「119歲」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一部記錄了在化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的編年史。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截至2019年,共有183人獲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居裡夫人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她和家人們堪稱諾獎史上「最強家族」。居裡夫婦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30多年後,居裡夫人的長女伊雷娜和丈夫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也共同獲得了化學獎。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已經「119歲」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一部記錄了在化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的編年史。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截至2019年,共有183人獲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  在眾多獲獎者中,有兩位「跨界高手」,分別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國科學家居裡夫人和半個多世紀前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 O2Micro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r. Goodenough的鋰電池之緣
    當地時間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 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教授三位科學家因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而一起獲得2019諾貝爾化學獎。
  • 美德三名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埃裡克·白茲格斯特凡·W·赫爾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10月8日消息,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為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以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 化學史上的今天 | 10月15日——華人科學家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他是第一位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人科學家。但作為著名的科學家,他在華人世界了他的口碑很一般。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97歲獲獎者「棒約翰」火了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聯合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惠廷漢姆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發工作。古迪納夫是至今為止最年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日本科學家再次入選
    整理 | 常春藤 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獲獎者為鋰電池領域的三位學者: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惠廷漢姆和日本學者吉野彰。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83位獲獎者:截至2019年,共有183位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其中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憑藉基因測序技術兩次獲得這項殊榮。  97歲和35歲:最年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97歲獲獎的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在2019年獲獎,也刷新了諾獎100多年歷史上的一個紀錄,成為獲獎時年齡最大的人。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CRISPR系統的一個好處在於,你可以提供不止一種引導分子,意味著你可以指導系統剪切不止一個位點。CRISPR系統能夠確定它要剪切的DNA序列,但脫靶編輯仍然時有發生,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像在科學上經常發生的那樣,CRISPR/Cas9發現純屬偶然。
  • 3位科學家因引力波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它的發現是物理學界裡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引力波是一種時空漣漪,如同石頭被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黑洞、中子星等天體在碰撞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引力波。100年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廣義相對論的其他預言如光線的彎曲、水星近日點進動以及引力紅移效應都已獲證實,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學家的「視線」之外。
  • 2015諾貝爾化學獎,您看懂了嗎?(圖)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了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克和擁有美國、土耳其國籍的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以表彰他們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  您看懂了嗎?基因修復。
  • 化學諾獎花落鋰離子電池:3位美英日科學家獲獎,一位97歲
    值得一提的是,古迪納夫也是目前為止獲得諾貝爾獎時年齡最大的科學家。在此之前,這個記錄由96歲高齡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保持。斯坦利⋅威廷漢(M.180人1901年至2018年,共有181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其中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唯一一位獲得過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人,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這也意味著,實際上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數是180人。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2016年:法國科學家讓-彼埃爾·索瓦、美國科學家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和荷蘭科學家伯納德·費林加因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而獲得201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2015年: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奇和土耳其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因在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上的貢獻而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