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之匡武上將軍-王承斌

2020-12-23 孤羽夜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作者頭像「孤羽夜」,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值得一看的內容,請放心關注。

二十四位上將引子:民元三年,削藩議起,撤各省都督,於京建將軍府,並設諸將名號,或就所駐省份開府建牙,俾出則膺閫寄,入則總師屯,內外相重,呼吸一氣,永廢割裂之端。惜袁公早殤,名器遂濫。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以直系吳佩孚和皖系段祺瑞的兩隻部隊發生戰爭。

事件起因:以段祺瑞為代表的皖系和以馮國璋為代表的皖系,對於在國家統一的思想不同,而兩分都很堅持自己的想法,互不相讓,最後產生了這次直皖戰爭。

戰爭爆發時直皖分東西兩路戰線,以西路為主攻戰線。西路戰線,皖系總指揮為段祺瑞,而直系總指揮為吳佩孚。

14日夜,吳佩孚打算夜襲皖軍捉拿段祺瑞,不料還沒有實行,敵方就得到消息有所準備,所以這個計劃胎死腹中。隨後皖軍大舉進攻直系軍,而直系選擇避其鋒芒後撤,這一後撤更加鼓勵了皖軍將領。

皖軍選擇乘勝追擊,這裡以皖軍前敵總司令曲同豐為例,曲同豐在西線大規模進攻直系王承斌,王承斌因為經常的戰鬥,他想出一記,他一邊令一部人馬和曲同豐戰鬥,,一邊又命一部人馬在大清河支流南岸埋伏,就這樣只知道進攻的曲同豐不知道自己被埋伏,當曲同豐進入指定地點,王承斌躍馬揮刀衝鋒,下令兩部開始包抄皖系曲同豐部,斷其歸路,大獲全勝。

今天這期節目我們就來談一談這二十四上將中的匡武上將軍-王承斌。如果你是一個喜歡了解歷史的讀者,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也許你會有所收穫。

學習生涯

1874年,王承斌出生於遼寧興城市元臺子滿族鄉棗山村,年少時家中父母送其去上私塾,開始學習生涯,到二十九歲考入高等大學京師優等師範學堂學習更深奧的知識。

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學文不如學武,故王承斌也趕上時代的流行趨勢,選擇了棄文從武,三十一歲的他報考保定武備學堂被錄取,就這樣他成為保定北洋速成武備學堂二班步兵科的一員。

二年時間轉瞬即逝,王承斌也順利畢業,就跟現在的大學生一樣,畢業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繼續深造,一種是找工作。王承斌選擇了第一種,他又考入了軍官學堂速成科頭班(陸軍大學第二期),繼續學習。

到王承斌三十五歲的時候他的學習生涯終於結束了,那時候的學校還包分配工作,這不王承斌就被安排入了禁衛軍擔任哨長。

軍旅前期

在禁衛軍中沒幾年,他被派往東北長春,入了曹坤帶的第三鎮北洋軍,擔任軍中三等參謀,在那個時代時有戰爭發生,王承斌也在戰爭中立有軍功,被升職為官帶。

武昌起義爆發之後,王承斌反對共和、維護清廷的「宗社黨」,但是擋不住一個大時代的趨勢,中華民國的成立無法阻擋,正式成立,王承斌這時也只能跟著時代趨勢加入民國。

袁世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把官職名稱改革,王承斌原來就任的官帶也改成了團長,成為中央陸軍第三師第六旅第十一團團長,後立軍功成為步兵上校。

二次革命爆發,袁世凱命令第三師南下,王承斌隨第三師入湘,駐守嶽州,參與戰鬥,凡戰鬥必有機會,這次戰爭使得王承又一次軍銜改變,成為陸軍少將銜。

袁世凱稱帝時期,王承斌被封為一等輕車都尉,但是袁世凱稱帝算得上是逆了時代趨勢,所以有人順勢而攻打袁世凱,王承斌就屬於袁世凱的一方。

1916年1月,王承斌升職就任於第三師補充旅旅長,負責在四川招募新軍向西進攻,短短半個月左右的時間王承斌所率領部下就攻佔了兩座城池,因為有功被袁世凱特封王承斌為一等輕車都尉世職,與護國軍對抗。再之後護國軍進攻瀘州,戰事激烈,王承斌部受到重創。被授予勳五位。

袁世凱死後,王承斌所率領部隊又回到了原駐地保定,而他本人又被授予加陸軍中將銜。中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黎元洪上任之後,授予王承斌直隸第一混成旅旅長。

之後的時代大事就是張勳想要復闢,但是這種逆時代趨勢的事情出現一次也就算了,這第二次出現,王承斌就反對了,王承斌與曹錕、吳佩孚等聯名通電,宣布反對張勳復闢,並且出師討伐張勳,並擊潰張勳所率領的「辨子軍」。因為這件事情王承斌又被授予勳四位。

1918年,曹錕向南對抗護法軍,王承斌等三個旅被調往前線,由吳佩孚任總指揮。又因為功勞被授以勳三位,佔領衡陽後,王承斌所率領部隊因為水土不服開始生病,這樣導致他們不能再繼續打仗,故不再前進前線軍事行動陷於停頓。

同年6月,北京政府授予王承斌陸軍中將軍銜,在這個軍閥混戰的時代,王承斌和馮玉祥聯名發表致北京政府代理大總統馮國璋的電文,邀請他頒布全國一體停戰命令。隨後戰爭也停止下來,馮國璋的任期也到了,由安福國會按照操控的選舉也露出頭,使得徐世昌就任大總統一職。而這背後幕後黑手就是段祺瑞。

直皖戰爭

不滿段祺瑞的人就又開始起了戰爭的念頭,1920年7月9日直系在天津舉行討皖誓師大會,吳佩孚任討賊軍前敵總司令,王承斌任後路總指揮,12日討賊軍前敵總司令吳佩孚及旅長曹鍈、王承斌、閻相文、蕭耀南、彭壽莘等通電討段祺瑞。

隨後就是直皖戰爭爆發,發生開頭看到的事件。這次直皖戰爭以皖系失敗,退出歷史舞臺為結局。

而王承斌也因為開頭所說的功勞,被先後被授予勳二位,陸軍第二十三師師長,到授為將軍府「彥威將軍」名號。

直奉戰爭

王承斌等擁護黎元洪復職大總統一職,並親自到天津請黎元洪,黎元洪本來不想答應就任大總統一職,王承斌就在黎元洪門前長跪不起,11日黎元洪入京就職。1922年6月17日王承斌同奉軍代表孫烈臣等籤訂和約,終結了第一次直奉戰爭。

黎元洪就任大總統一職後,王承斌再一次升職成為直隸省省長,加陸軍上將銜和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

操控選舉

可是權利往往令人瘋狂,這不財政總長羅文幹有收受賄賂的情況被人告發,王承斌再這件案情中就說了一下自己的建議,他讓黎元洪逮捕與羅文幹案有關人犯,並譴責吳佩孚為王寵惠內閣保鏢。而就因為這個他又一次升官,成為陸軍上將。你們是不是感覺升官好簡單。

成為陸軍上將的他開始招兵買馬,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誰有勢力誰老大,這不他的勢力也開始越來越大,被人稱為直系軍閥「津派」。

王承斌的頭曹錕想要大總統一職,王承斌逼迫黎元洪退位又安排選舉,他令人賄賂投票人員,最中使得曹錕成為大總統。

因為這件事情他也被大總統曹錕獎賞,王承斌出任直隸督軍兼直隸省長,11月11日兼任直魯豫三省巡閱副使(巡閱使吳佩孚)兼直隸督軍,11月14日授將軍府「匡武上將軍」名號。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記的關注一下我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每天你來看讓你成為歷史小達。

還有記得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們看一看這篇文章喲!

相關焦點

  • 即將失控的北洋軍閥||賀建海
    言歸正傳,說說今天的主題,中華民國在袁世凱掌權後,由原來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了北洋軍閥,它最早孕育於李鴻章的淮軍,後來一般是指吳淞口以北地區的主要軍閥,它促成了袁世凱上位,使得北京政府名義上控制全國。
  • 北洋軍閥風雲一時,最後是如何謝幕的?哪三位是死於他人之手?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在全國各地崛起,掌權的都是軍閥。這幾個北洋軍閥控制了國家,他們割據稱雄,將大好河山一分為二。兩國均主張聯省自治,大軍閥勢力範圍內有幾個省,小軍閥也有一個省。就是這些風雲變幻的北洋軍閥控制了民國時期,同時也控制了別人的生死。
  • 歷史上的混成旅:是北洋時期的產物,隨著北洋軍閥的倒臺而消亡
    混成旅,是軍隊中的一種編制,最初,出現在民國時期,北洋軍閥中有所謂的「混成旅」,就是由若干個營或團的步兵、騎兵、炮兵、工兵,甚至輜重兵等組成。最早時,清朝陸軍學的是德國,日本陸軍則先學法國,此後在後學德國,民國時期,北洋軍閥對軍制改制時,就參考了日本陸軍的編制,以鎮(師)為基本作戰單位,鎮下面有兩個協,協下面有兩個標,標下面是營。1907年,清廷決定仿北洋6鎮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實際上即便到清庭滅亡前,全國也就編了14個鎮,以及18個混成協。
  • 歷史上的北洋軍閥是被誰打敗的?北洋軍閥是什麼意思?
    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從上可知,北洋軍閥主要就是出身「北洋新軍」的一批將領。袁世凱死後,其內部又主要分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
  •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了軍銜制度,17位將領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 、王誠漢、張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到目前為止,這17位上將已經有14位病逝,僅有3人健在。這三位上將在1955年的時候都是校官軍銜,他們都是誰呢?
  • 老照片:曾經烜赫一時北洋軍閥大佬們,結局卻少有善終
    袁世凱,北洋軍閥的締造者,近代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之一,運用高超的政治手腕,逼迫清朝皇室和平宣布退位,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正式大總統。段祺瑞,號稱「北洋之虎」,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軍閥首領,乃是袁世凱手下的急先鋒,民國時任總理,在袁世凱稱帝時,段祺瑞堅決反對,只是沒有直接起兵討伐。段祺瑞作為舊軍閥的代表,段祺瑞曾鎮壓北京學生運動,因此是孫中山先生發起的護法運動的主要討伐對象。然而作為中國人,在日本侵略期間,段祺瑞堅決拒絕到偽政權任職,保持了民族氣節,後來突發胃病去世,也算是北洋軍閥中少有的善終的。
  • 五虎上將之首是關羽,五子良將之首是張遼,十二虎臣之首是誰?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吳蜀魏三國各有聞名於世的名將組合: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則有十二虎臣,其中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之首是關羽無疑,五子良將之首曹操生前是于禁,不過襄樊之戰于禁投降之後張遼則是當之無愧的五子第一人,那麼江東十二虎臣之首是誰呢?
  • 三位上將調往人大啥意思?
    三位上將,從軍職,調任全國人大,分別負責監察和司法、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社會建設。6. 王家勝上將,男,今年65歲,長期在總裝備部服役,2014年出任第二炮兵部隊政委、黨委書記,2015年任火箭軍政治委員。7.
  • 善騎牆頭的上將,從省長被打成光杆,貧病交加死時僅剩一元錢
    在軍閥內戰時,一旦軍閥失勢就會宣布下野以保富貴,可是有一位官至上將的軍閥卻很倒黴,他下野之後變成了孤家寡人,在貧病交加中病逝,死的時候身上僅有一元法幣,不夠吃餐飽飯。
  • 兩次授銜的2位「五星上將」名單一覽
    在建國後的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時,當時共有57位將領授予開國上將軍銜。跟著當時的標準,元帥服裝擁有五顆星,大將服裝是四顆星,上將服裝是三顆星,中將服裝是兩顆星,而少將就是一顆星,這樣一來,就一眼就能分別出級別的大小。
  • 蔣介石授予八位一級上將,年齡最大的是誰,最小的又是誰
    當時將銜共分為五個等級,特級上將(相當於我黨的大元帥軍銜)整個國軍內部,只有蔣介石獲得此軍銜。一級上將(相當於我黨的元帥軍銜),二級上將,中將,少將。就在1935年,蔣介石給自己授予了特級上將軍銜,與此同時,還有八位高級將領授予了一級上將軍銜。在首次授銜的國軍將領中,能夠授予一級上將級別軍銜的將領,自然級別很高。
  • 推薦:北洋軍閥史推薦讀書目錄——必讀版
    小編語:北洋軍閥史是近現代史研究不可忽視的至為重要時期,在近代中國研究中,北京政府時期的歷史相對處於被輕視,甚至被忽略的狀態。
  • 1992年至今,中央軍委27位上將一覽表(附圖)
    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司令員,上將軍銜。上將軍銜。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共十八屆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國務委員、黨組成員,國防部部長。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空軍上將軍銜。
  • 南京軍區的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在授軍銜的時候,12個軍區的負責人們基本上都參加了授軍銜,最高的軍銜是上將軍銜,而上將數量最多的是南京軍區,一共出了3位開國上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南京軍區的3位開國上將都是誰?其次是南京軍區政委唐亮。
  • 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五位齊魯籍人士都是誰?
    後世稱躋身凌煙閣的二十四人為「凌煙閣二十四臣」,它代表了大唐帝國至高無尚的榮耀。其它入選二十四臣的還有:杜如晦、尉遲恭、李靖、蕭瑀、屈突通、候君集、虞世南 ,記8位!房玄齡排二十四功臣第五位。玄齡博覽經史,工書善文,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隋末大亂,李淵率兵入關,玄齡於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徵,參謀劃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每平定一地,別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謀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
  • 南海剛去了4位上將東海又來了5位 有何深意?
    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上將近日在浙江調研國防動員工作。他強調,海上方向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空間,必須把打贏新形勢下海上人民戰爭,作為重大現實課題認真研究探索。
  • 4位軍官警官晉升上將 習近平頒發命令狀並表示祝賀
    中央軍委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儀式18日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警銜的軍官警官頒發命令狀。 下午5時15分許,晉銜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宣讀了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的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命令。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主持晉銜儀式。
  • 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9人黃埔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畢業
    本著富國強軍的思想,建國後首次軍銜制度誕生了,此次授銜,共產生了55位上將,加上後來補授的2位,人民解放軍共有57位開國上將。董其武、陳明仁、陶峙嶽3位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們思想轉變之後,積極投身於祖國現代化建設,功勞頗豐。那麼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其中9人黃埔軍校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
  • 哈爾西是美國海軍僅有的四位上將之一?《決戰中途島》的大BUG
    所以,美軍最後決定不設元帥軍銜,在四星上將之上設特級上將軍銜。由美國國會批准,於1944年12月正式設立特級上將軍銜,並按照軍種分為陸軍特級上將(General of the Armies)、海軍特級上將(Fleet Admiral),當時空軍還不是獨立軍種,所以沒有空軍特級上將(General of the Air F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