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四大女詩人,李治、薛濤、劉採春、魚玄機。在那個傳奇輩出的年代,四位才女都有著自己或悲或喜,獨特而充滿魅力的人生故事。
詩是唐朝最流行的文學形式,稍通文字的人便能夠寫詩,即使是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地位低下幾乎不接受教育的女性。而且相對來說,唐朝女性的地位其實是比較高的,因為皇室有少數民族的血統,整個朝代也變得更加包容開放,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一些女性的自我意識也得到了覺醒,可以盡情的展現自己的魅力而不用擔心世人的眼光。
受以上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唐朝290年間湧現出了200多位女詩人,其中最著名也最令後人著迷的,就是上述四位。
而其中魚玄機的故事,或許是最為悲慘,也最為動人的。
魚玄機本名魚幼薇,幼年在溫庭筠的介紹下委身李憶為妾,後來被李憶拋棄,十幾歲的年紀獨行千裡尋親,路上入道,成為女道士,號魚玄機。尋親不成,暫居於長安,恰逢李憶到長安,魚玄機對他痴心不改,多有往來。沒過幾年,因為妒忌而杖殺李憶的侍婢,被判處了死刑。其後的生平就不再見記載,或許被溫庭筠救出改名易姓地活著,或許27歲的紅顏才女就死於牢獄之中。
在她見諸《全唐詩》的50多首詩作中,大多數都是與當時的風流名士唱和之作,畢竟是女道士,還工於文學,自然少不了風流雅士的青睞。然而有一首詩作別具一格,不是為了任何人而寫,而是藉助敗落的牡丹,抒發自己心中從未對別人說起過的情懷。
賣殘牡丹唐代:魚玄機臨風興嘆落花頻,芳意潛消又一春。應為價高人不問,卻緣香甚蝶難親。紅英只稱生宮裡,翠葉那堪染路塵。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孫方恨買無因。
暮春風是落花風,本來搖曳在春天中展顏獻媚的萬紫千紅碰到暮春的涼風,就會無力的委落塵土。這樣的場景激起了詩人的嘆息,本身作為女子對花這樣美好而脆弱的事物就會多一分心思,不由在風中感嘆落花匆匆,芳顏不復。曾經美好的花朵和馨香全都一去不復返,又是一個春天過去了。而人生,又有幾個春天可以過去呢?
第二句轉入正題,開始探尋國色天香的牡丹為何賣不出去,以至於飄搖零落。關於這首詩的題目,賣殘牡丹指的其實是賣剩下的牡丹,而不是描述一個動作,有人在賣已經凋零的牡丹。詩人在這裡分析到,應該是牡丹的價格太高,所以無人問津,又因為牡丹花香逼人,蝴蝶被花香的銳氣逼退,使得牡丹只能孤零零地度過百花爭豔的春天。
第三句則是對牡丹花進一步的解讀,突出一個高貴。像牡丹這樣的花只適合生長在富貴雍容的深宮之中,這脆弱美豔的紅花綠葉哪裡能夠忍受日常路邊的塵土呼嘯呢?
最後一句很有意思,從對花的分析轉到了對買花人的嘲諷。等到牡丹花真正移栽到上林苑的時候,這些人才會遺憾沒有途徑再買到當時的牡丹花了。這句很明顯是在說買花的人不識貨,只懂得依靠某種花的背景來辨別優劣,卻不懂得真正的去欣賞花的姿色和芳香。
而恰恰是這最後一句,才暴露了詩人寫這首詩的真正意圖。
前文已經介紹了魚玄機的身世,她負有才名,自視甚高,但是卻被自己心愛的人拋棄。一個驕傲的女子卻要經歷這樣的不堪,心中自然會有幾許不平之氣,想著這些臭男人,根本不知道本姑娘有多麼好,我真心實意的愛你,你卻還要無情的拋棄我,可真是太過分了。
我們能夠看出,詩人的處境其實和詩人筆下牡丹花的處境是相似的,魚玄機在這首詩中做到了人花合一,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也就是花兒想要表達的情感,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看似是一首詠物詩,卻在暗地裡傳達自己的心境。
從這首詩中我們也能看到這個時代的悲劇之一,魚玄機有才氣,然而情感受挫之後,她這一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成為道士,和風流文人唱和,最後甚至因為嫉妒殺了婢女,基本上一生中都為情所困,而她在這首詩中又自詡孤傲,不願意為了自己不欣賞的人低下身子,一直在等待著自己「出人頭地」的一天。
而她所謂的出人頭地,不過是移栽上林苑而已,還是依仗著別人的出頭。人活在一個時代裡邊,終究還是逃不出時代的牢籠,魚玄機雖然有才,卻被一個情字毀了一生,正如那個時代絕大部分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