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社會上流傳著一些讀書無用論的謬論,但是很多農村家庭還是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走出農村考上大學。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考上大學,就一定能獲得較多的財富,就能走出落後的鄉村。
大學不屬於義務教育,國家的經濟條件現在達不到這個標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培養一個大學生對一個農村家庭的負擔重不重。大學當然也有個好壞之分,像民辦的三本學校花費來說一般都比較大,同時像一些美術生,音樂生等藝術生每年的花費也不少,這個就不需要說了。咱們說一下公辦的非藝術生的大學生,花費大概是怎麼樣的。
據統計局給出的結果來看,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617元。當然這個數據只是一個參考數據,畢竟只是人均的,但不可否認它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那麼咱說說大學生的年均花費。正常情況下普通大學學生的學費為6000元左右一年,那麼生活費一般情況下一個月消費1500元左右足夠生活,大學生一年在校時長為9個月,那麼這樣算下來一年的大約花費為19500元。一個農村家庭按人均的14617算,如果三口人就是43851元,那麼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去家庭總收入的45%。當然這裡所有的數據都是以大概數字為例的,不可能算的特別精準。下面就分別選我國東部,西部,中部各一個省份為代表看一下:
先說東部,以浙江省為例:2018年浙江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302元,據一份數據統計,浙江高校學生每月花銷佔比最多的是在1200-1500元之間,每月花銷超過2000的也達到了26%。
再說中部,以河南省為例:2018年河南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719.18元,一份調查了河南省9所高校共3500名學生的問卷顯示河南省在校大學生每年的總支出平均為10580元,其中富裕的學生為人均15393元,一般學生人均為10598元,貧困生人均為8362元。
最後說西部,以甘肅省為例:2018年甘肅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804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甘肅省大學生人均年消費為8400元。
通過以上數據及其分析表明,雖然培養一個大學生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用不著砸鍋賣鐵,但負擔也是比較重點,在農村家庭支出比例中可以說佔很大一部分。
大家認為農村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負擔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