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
可是一提起腰痛,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去網上隨便搜一搜,就很容易有這樣的印象。
確實,腰痛和腰椎間盤突出都比較常見。據研究,超過 50 歲的人 100% 出現腰椎間盤退變。同時,超過 50 歲的人也幾乎人人都腰痛過。
於是,很多人把腰痛和腰椎間盤突出劃上了等號。
黃澎
丁香醫生作者
康復科主任醫師
南京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
腰痛,未必是腰椎間盤突出
有研究證實,60 歲以上無症狀的腰椎間盤突出者達到 36%;而曾經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腰痛消失後如果再行 CT 檢查會發現椎間盤突出照樣存在。
所以,腰痛 ≠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確實常見,腰痛也常見,但是,腰椎間盤突出卻並不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事實上,腰痛患者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症診斷標準的比例只有 3%~8%。
大多數人腰痛的原因,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
錯誤姿勢是罪魁禍首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可能導致腰痛,比如搬運重物、端放水盆、彎腰洗碗等。
但很多人都沒有注意自己的姿勢——直著膝蓋、彎著腰。確實,這麼做重心上下移動距離最小,人體消耗能量也最小,比較省事。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只是這種姿勢基本上全靠腰背肌肉發力,容易造成腰骶部肌肉、韌帶損傷。
久而久之,腰背部相對薄弱的肌肉和韌帶就會造成損傷,出現疼痛。尤其是平日缺乏鍛鍊、很少進行重體力勞動的人,就更容易出現腰痛。
正確的姿勢是:
先將身體向重物儘量靠攏,雙腿下蹲降低重心,保持後背直立,同時收緊腰腹部;在搬移重物時,要注意使雙膝處於半屈曲狀態,使物體儘量接近身體,減輕腰背肌肉和韌帶負擔,減少損傷機會。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雖然這麼做整體比較費事,但是主要用力的是更為強大的下肢肌群,腰背肌負荷相對減少了,也就避免了損傷。
那劃重點了:腰痛的主要病理因素不在腰椎間盤,而在腰背肌肉和韌帶的損傷。
正因如此,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訓練加強肌肉和韌帶來解決腰痛。
3 個簡單動作,緩解腰痛
注意
所有動作開始前都先主動繃緊臀部肌肉,然後再做訓練動作;
做動作時不要憋氣,維持正常的呼吸,可以輕聲計數來保證呼吸的穩定。
動作一:撐地仰頭抬臂
這個動作很像「小燕飛」,但做起來更容易。
趴在地面上,用雙手支撐;用腰背部配合著緩慢抬高上身,保持 5 秒鐘後放鬆;每次 3 組、每組 15 個。
這裡還想多說一句,很多腰痛患者都會練習「小燕飛」,但稍不注意,姿勢就會出錯,不僅不護腰,反而容易傷腰。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如果能做到,甚至可以抬起一條腿以增大難度。
動作二:臀橋
躺在地面上,雙膝彎曲、併攏;雙手可置於身體兩側也可置於腹部;抬起臀部,頭部和肩部置於床面,整個人形成拱橋狀;每次 3 組、每組 15 個,在臀部抬離床面時維持 5 秒。
動作三:平板支撐
人體俯臥位,雙前臂支撐在身體前方;保持身體筆直,盡力保持最長支撐時間;每次 3 組,每組間隔 2~3 分鐘。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當雙臂已經開始發抖實在堅持不下去時,主動繃緊臀部肌肉,會有意外驚喜哦!
保持正確的坐姿也很重要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這樣: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主要就是五個要點:
雙腳踩住地面,保證膝關節呈 90°;大腿及臀部全部接觸座位,以保證均勻受力;軀幹直立,座椅腰部最好有符合腰椎生理前凸的支撐;頸部直立稍微後伸,保證頭部中立位,雙眼平視或俯視 15°;雙肩向後張開且放鬆,使雙臂自然下垂。
這樣的坐姿,對於頸椎和腰椎的健康,都有幫助。
那麼,一大早就攤在椅子上偷偷划水努力工作的你,還不趕緊坐正。
想要一把好腰,就得從日常習慣開始留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