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刑訴領域證據亂想嚴重 公權作偽證無法追責

2021-01-07 搜狐網
重慶打黑驚曝「律師造假門」 (謝正軍/CFP/圖)

  證人如果做出與公訴方不一致的證詞,很可能被公權力方抓捕,甚至被科以偽證罪。這在中國的刑事訴訟領域不是稀罕事。

  新近影響頗大的一個案例是:北京大學學生陳偉被指控強姦前女友繆某。繆一度否認被強姦,結果被北京市海澱警方以涉嫌偽證傳喚。最終,繆某更改證詞,得以取保候審,法院判決陳偉強姦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4年。

  這一案例背後,是刑事訴訟領域證據種種混亂跡象:證人作證時隨意撒謊;證人受公權力方脅迫作偽證;辯方三番五次申請無一證人出庭;公安、檢察院提供非法證據、隱匿證據甚至作偽證得不到追究……

  「中國60%至70%的刑事案件中證據都有問題。」中國公安大學刑訴法教授周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這一狀況急需改變。據《法制日報》1月上旬報導,刑事訴訟法有望被納入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修法計劃,這將是該法自1996年大修後的再次重修。而確立證據規則,是司法界強烈的呼聲之一。

  認錯之後,才被「取保候審」

  「經過公安機關對我的教育和一晚上的反思……」

  在北大學生陳偉的律師劉偉眼裡,陳偉案是他辦理過的刑事案件中,證據最為蹊蹺的。

  受害人繆某某是否被強姦,自然是繆自己的陳述最為重要。事發後,繆某多次向公檢法機關寫情況說明,稱不是強姦。一審開庭時,劉偉出具了這些證據。然而二審前,繆某忽然被警方以涉嫌偽證罪傳喚。

  在南方周末記者獲取的一份筆錄中,繆某稱,「經過公安機關對我的教育和一晚上的反思」,她以前寫的不是強姦的情況說明錯了,不是她的真實意思表示。「認錯」之後,繆某隨即被取保候審。

  在北京律師周澤辦理的一起受賄案中,證人李慶成對檢方承認向被告人行賄10萬元,之後接受律師調查後翻證;檢察院調查後李又將證據翻過去;律師第二次調查後證據又翻過來。最後李慶成被警方以偽證罪拘捕,從此再也不翻證了。

  「中國現有的刑事司法制度下,公安、檢察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收集、裁剪證據,其權力幾乎不受制約。」周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偽證罪就是一個「裁剪證據」有力的法律武器。

  更為常見的是,在各種因素作用下,證人常常作出與公訴方一致的證據。

  2010年3月,南方周末記者調查河南省沁陽黑社會第一案。控方指控被告人張永永搶劫罪,遭「搶劫」者是沁陽市紀檢委幹部都平生。都向南方周末記者承認,這個證詞不是完全出於自願,是警方找了他三四個月,反覆做工作,他才答應的。

  在本報記者調查的河北省泊頭市趙英新案中,泊頭市廣電局廣告科科長趙英新被控貪汙,控方的主要證據包括兩項,一是廣告客戶和職工的證詞,證明趙英新截留了廣告款;二是一份廣電局的文件,證明趙截留的廣告款屬於公款。由於沒有相應文件的出臺記錄,控方採用了大量證人證言證明這份文件的真實性。

  然而趙英新的兩審三位律師發現,這些證據的真實性十分可疑。例如,一名廣告客戶曾向檢察院作證,他共交了6萬元廣告費給趙英新,趙都沒給發票。然而,該客戶事後又多次向趙英新稱,他從未和檢察官見過面,根本不知道有這份筆錄,後面籤名也不是他的。

  不僅如此,還有十多名證人承認,證言是檢察機關和廣電局的領導強行讓他們做出的。其中一名職工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她被帶到檢察院詢問了十多個小時,「檢察院稱如果不這麼說就拘傳我」,她非常恐懼,被迫在筆錄上簽了字。至今她認為這件事是她人生的汙點。

  證人不出庭,已成見慣不驚「潛規則」

  在河南一起強姦搶劫錯案中,有人呼籲追究警察的妨礙作證或偽證罪,卻找不到法律依據。

  與證人的恐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現行法律制度下,公權力一方並不會因為搜集證據、審查證據時偽造、隱匿證據,或者脅迫證人作偽證而被追責。

  北京律師牛炳宜辦理的姚偉強姦案中,公安機關認定的強姦犯血型為AB型,而姚偉服刑8年後在一次體檢中發現自己的血型是O型。這一重大發現雖然使姚偉沉冤得雪,當年陷害他的人卻無法追究責任。

  2010年9月份河南省一起被追究的強姦搶劫錯案中,商丘柘城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餘鵬飛隱匿DNA比對結果,造成嫌疑人張振風被判處死緩。事後餘鵬飛等7名責任人被查處。

  此案中,有人呼籲追究警察的妨礙作證或偽證罪,卻找不到法律依據。在刑法中,偽證罪的主體,包括證人、鑑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多為律師),公權力一方的偽證行為只能依據徇私枉法罪入罪。「但誰來啟動偵查程序?誰來起訴?公安、檢察院自己辦的案子自己舉證嗎?沒有規定,實際上是沒法操作的。」周欣說。

  近幾年來,公權力一方因隱匿證據、作偽證,而被追究刑責的官員極為罕見,而證人、律師被以偽證入罪的則隨處可見。「無論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都對公權力一方的偽證行為缺乏相應的制裁,客觀上在鼓勵、放任、縱容公權力方作偽證。而私人作出與控方不一致的證詞,容易遭到公權力方強有力的打擊,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周欣說。

  在強大的公權力籠罩下,證人不出庭,成為見慣不驚的潛規則。無論趙英新貪汙案,還是陳偉強姦案,關鍵證人無一出庭。

  陳偉強姦案中,受害人繆某某反覆翻證,陳的律師劉偉多次申請法庭傳喚繆出庭。「當庭一問有沒有強姦,真相就大白了,但法官只是通知她出庭,她不出庭,法官稱自己也沒辦法。」劉偉說。

  沒有經過當庭質證的證據不能成為定案證據,這不僅是法治國家的共識,也明確地寫入了中國的刑事訴訟法。「然而現實的刑事司法生態是,關鍵證人不出庭質證就能定人重罪,完全反法治精神。」周欣說。「即使法官也不支持證人出庭。」周欣說。隨著近幾年司法權力向行政權力靠攏,警察出庭、鑑定人出庭的現象越來越少。

  而證人不出庭,又給作偽證提供了巨大空間,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刑法室主任劉仁文說,「因為沒有法官的當庭審查,沒有心理負擔。」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證據規則應由法院設定?

  法院對公安、檢察院的搜集、審查證據行為缺乏制約。

  證據不可靠,關鍵證據遺漏,證人證詞千篇一律、像一個人在說話,作偽證,這些「證據亂象」普遍存在於冤假錯案中。劉仁文認為,其根源都在於中國刑事司法制度體系中證據規則的缺失。

  中國一直沒有一部刑事證據法。刑事訴訟法有關「證據」的章節只有11條規定,一些相關的規範散見於公安部、最高檢的刑事訴訟證據規則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中。「只有一些零散的規則,缺乏配套措施。」劉仁文稱。「積極部分規定得不夠,消極方面也規定得不夠。」劉仁文總結,積極部分包括證人的保護,證人出庭的交通、誤工補償,證人提出跟控方不一致的證詞後是否被追究偽證罪等制度設計。消極部分則是關於如何打擊作偽證的制度設計,比如出庭、宣誓、控辯雙方對證人的交叉詢問、刑事追責等等。

  周欣認為,現有制度框架下,無法建立一個以審判為中心來設定的證據規則。以審判為中心,就意味著證據規則由法庭主導。據她介紹,法治國家通常會在預審程序,排除掉法定的非法證據。比如非自願的口供,以非法手段搜集的證據。在正式的庭審中,法官會對合法證據進行審查。

  現行刑事司法制度的基石是公檢法為一個訴訟目的服務,公安的職責是查明證據,檢察院的職責是審查證據,法院是認定和運用證據。法院偏離了其客觀中立的立場,對公安、檢察院的搜集、審查證據行為缺乏制約。

  在新近召開的全國律協刑事專業委員會2010年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就指出,律師在法庭上提出被告人遭受刑訊逼供,供述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可能有幾千件,但沒有一起被認定刑訊逼供的。

  因此,「現實中的法官往往致力於如何對案件作出正確裁判,對訴訟中發現的偽證,僅僅是排除其證據效力,對偽證行為人常常只是批評教育一下了事,鮮少進行嚴厲制裁。」甘肅省定西市漳縣法院法官任玉林曾撰文指出。

  在趙英新貪汙案中,趙最終被判決無罪。然而法院並沒有對非法證據進行排除,更沒有認定某些證據是偽證。趙英新雖然沉冤得雪,但因法院的判決書「不給力」,明知有人作偽證陷害,也無法請求公安機關啟動偵查程序。

  2010年5月底,趙作海冤案緊急催生了兩個非法證據排除的規定(《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給刑事司法領域的證據規則建立帶來了曙光。

  今年年初,有消息稱,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望將刑事訴訟法的修訂納入立法計劃,預計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後啟動。參加專家會議的北京大學法學教授陳衛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法學家們正呼籲將「兩個非法證據規則」的兩個主要精神寫入新的刑訴法,一是對非法言詞證據,比如刑訊逼供得來的證據進行強制性排除。第二點對非法的實物證據採取折中態度,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第一個精神是從保護人權出發,第二個精神照顧到了中國的國情。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焦點

  • 張玉環案當年的審判人員是否該追責?法律對終身問責如何規定
    6.塗改、隱匿、偽造、偷換或者故意損毀證據材料,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作偽證,或者以威脅、利誘方式收集證據的。 丟失或者因過失損毀證據材料,造成嚴重後果的。7.篡改、偽造或者故意損毀庭審筆錄、合議庭評議記錄、審判委員會討論記錄的。8.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報告案情故意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的。
  • 想送老賴入刑追究刑事責任?收集這些證據很重要
    很多網友給我們留言時都會提到,「老賴不入刑,一切等於零。」可見大家對失信被執行人不履行還錢義務的深惡痛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翻譯過來就是,法院在執行中認為被執行人符合「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形的,可以移送公安機關進行刑事立案,即走公訴程序。
  • 《在劫難逃》——帶你了解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隨著劇情的無限反轉,小夥伴們的大腦也在飛速運轉,接下來讓小編帶領你們了解了解劇中出現的法律知識點——作偽證。作偽證的後果你了解嗎?01劇情發展 在畫廊兇殺案的劇情中,劉雨奇應杜朝陽之約,去西西弗斯畫廊談生意。生意談完,劉雨奇和特別助理剛剛離開畫廊,杜朝陽就遭到了反派趙彬彬的殺害。
  • 刑訴法修正案二審 律師涉嫌作偽證擬異地偵查
    專家建議追究律師刑責應設兩條底線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會副會長王敏遠認為,追究律師在辦案過程中的類似偽證罪的刑事責任應設置兩條底線:第一條是應當等他承辦的案件被告人終審認定有罪後追究。
  • 濱州3人作偽證被開「罰單」
    10月21日,範某某、任某某、於某某三人來到鄒平法院繳納因作偽證而被處以的罰款案件審理過程中,於某某未經審慎審核證據,將任某某編造的上述證明提交法庭,三人的偽造證據行為,妨礙了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擾亂了正常的訴訟秩序。為維護法律尊嚴,捍衛正常的訴訟秩序,鄒平法院依法決定對任某某罰款10000元,對範某某罰款5000元,對於某某罰款2 000元。
  • 考前記憶|最全的刑訴口訣匯總
    口訣:有異議、有影響、有必要六、證人出庭的例外1.身患重病或行動不便;2.遠離開庭地點且交通極為不便的;3.深處國外短期無法回國的;4.有其他客觀原因,確實無法出庭的。【注意】上述情形,可以通過視頻方式作證。
  • 投訴阜寧縣公安教育兩副局長涉嫌作偽證
    後到東風派出所,民警見傷勢嚴重,讓傷者到縣醫院檢查治療,檢查結果鼻部多處骨折,經公安機關鑑定構成輕傷害。傷者去醫院之間朱風麟、陳麗麗、李美美、陳某(朱一起來的),相互串供做偽證,說我的傷是撞的,不是打的。後李美美講受人指使這麼講的(有錄音)。   16 日打人者朱風麟姐姐朱乃娣(阜中教師)到醫院賠禮打招呼:一、證實弟弟朱風麟打人了。
  • 證人出庭被斥「作偽證」
    本報訊 (陳煒華)出庭作證,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是難得的經歷,可如果在作證過程中被對方斥為作偽證,就不是件讓人愉快的事情了。近日,楊浦區法院審結一起證人狀告他人侵犯名譽權案,依法駁回了原告金先生的訴請。去年10月,楊浦區法院審理一起涉及快遞業務的民事案件。為證明快遞業務流程,原告劉先生申請鄰居金先生出庭作證。
  • 從不起訴決定書看虛開發票罪證據不足不起訴的無罪辯點
    案號:撫州市東鄉區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書(東檢刑不訴〔2020〕z號)1.4.案號: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書(平檢二部刑不訴〔2020〕13號)2.4.不起訴理由:經本院審查並退回補充偵查,本院仍然認為馬某某領取發票的具體數量、金額及使用情況無法確定,是否達到刑事追訴標準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
  • 追責張玉環刑訊逼供人員,有可能無法實現了,刑法給兩點理由
    問題那麼,如果真的啟動對刑訊逼供案件的調查,也必須要按照刑事訴訟法程序合法進行,否則有可能又是一個新的冤案,那麼,追責的難度在哪裡呢如果要確定追責到某幾個具體的刑訊逼供的人員,難度主要體現在證據方面和追訴時效方面兩個內容。
  • 2020年起事故前嚴重安全違法行為將入刑!企業安全員地位...
    如果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繼續生產,則一定視為事故前嚴重違法行為,將入刑。但追責容易,卻無法挽回生命。無論追責再嚴厲,都無法免除已經發生的慘痛代價,總是不能承受生命之痛。無論相關責任人員受到多麼嚴厲的刑罰,對遇難人員及其家屬來說意義不大,因為他們的傷痛絕不會因責任人員被追究刑事責任而撫平。
  • 虛假訴訟、作偽證、毆打證人……南陽公布八起懲戒訴訟失信人典型...
    案例二 南陽某房地產開發公司濫用訴權提起虛假訴訟一案在蔣某訴南陽某房地產開發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中,南陽市臥龍區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申請保全查封了涉案12套房產,後涉案房產進入執行程序。該公司假借屈某傑等7人名義,提起7起虛假的執行異議之訴,對抗和拖延法院執行。
  • 刑訴法大修:「小憲法」,大亮點
    這位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回答道。「真的能確定?」女記者又讓翻譯問了一遍。陳光中笑道:「我真的能確定。」這一幕就發生在2012年全國政協會議開幕的前一天。作為唯一一位參與過兩次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法學家,包括美聯社、法新社在內的多家外媒都曾向陳光中提出過相同的問題。
  • 2+1法考新形式,搞定刑訴就看這六點!
    可近幾年,尤其是13-17年度的刑訴真題大家普遍的感覺是:「陷阱無處不在,細節決定成敗,一聽課都會,一翻書都懂,一做題就錯」。雖然刑事訴訟法試題答案爭議的很少,都是法條規定,但知識點特別瑣碎,相互之間非常容易混淆。考生在複習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張冠李戴」的尷尬僵局,容易引起記憶偏差和思維上的混亂。所以要求考生完全理解法條和精準記憶,不能含糊。
  • 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中幫助當事人作偽證,應該怎麼處理?
    其次,咱們再說一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法律依據2:《刑法》第三百零七條規定,【妨害作證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證人作偽證重則會被判刑!
    既然申請證人出庭作證,那麼肯定是對自己有利的證言,所以一些當事人為了製造出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證言,就會選擇一些跟自己存在特殊關係的人做證,甚至作偽證。作偽證會不會被查出來?很多人存在僥倖心理,覺得反正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雙方都不說漏嘴肯定不會被查出來的。這樣想就錯了。首先對於證人證言法官在開庭時是要進行嚴格審查詢問的。
  • 走出誤區,高效備考~這些刑訴學習誤區一定要注意!
    不管複習了多久,總會有同學抱怨「刑訴太令人頭禿了!」
  • 指使他人作偽證,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自楊某於2019年4月2日被黃山市公安局黃山分局刑事拘留後,被告人朱某夥同被告人項某(與楊某是朋友關係)找了楊某涉案的相關證人和受害人,通過打招呼、賄買等方式指使相關證人和受害人作偽證。觸犯法律雙雙入罪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朱某、項某以打招呼、賄買等方式指使案件相關證人、被害人作偽證的行為均構成妨害作證罪。
  • 法在身邊:「說假話,作偽證」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說假話,作偽證」是要負法律責任的!「說假話、作偽證是要負法律責任的!」這句話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但是具體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後果?想必許多人就難聞其詳了。近期澠池縣森林公安局辦理的這樣一起案件。讓我們用案件來告訴大家「說假話、作偽證」的嚴重後果吧。
  • 虛開發票罪案件證據不足不起訴13個無罪辯點
    案號:榆社縣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書(榆檢刑刑不訴[2019]4號)4.3.不起訴理由:經本院審查並兩次退回補充偵查,本院仍然認為山西省榆社縣公安局認定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虛開發票事實認定不明,法律因果關係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