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有了新身份!

2021-02-20 中國經濟網

據廣東海洋大學官微發布的消息,12月18日上午,袁隆平從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曹俊明手中接過鮮紅的聘書,正式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

聘任儀式上,曹俊明為袁隆平院士頒發證書並佩戴了廣東海洋大學校徽。

袁隆平在儀式上發言,他表示,很高興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他希望能與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專家共同努力,研究選育耐鹽鹼高產水稻,並將第三代雜交水稻儘快應用到生產上,為國家糧食生產作出更大的貢獻。

他說,利用雜交稻的雜種優勢培育耐鹽鹼高產水稻,前途光明。袁隆平表示,能跟廣東海洋大學的專家教授一道,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做一些工作,感覺很高興和滿意。

曹俊明在儀式上致辭表示,長期以來,袁隆平院士對廣東海洋大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等工作給予了悉心指導和熱情關懷。近一年多來,在袁隆平院士、馬國輝研究員等多名海水稻研究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廣東海洋大學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濱海農業學科建設尤其是耐鹽鹼水稻的科學研究方面邁出了新步伐。他期待,袁隆平院士團隊引領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相關學科和學術團隊,為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儀式上,袁隆平院士還為「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牌匾進行了題字。

又有好消息傳來

耐鹽鹼海水稻研究取得較大進展

鹽鹼地是指含有較多鹽分的土地,此種土地不利於植物的生長。我國鹽鹼地面積多達10多億畝,在耕地資源日益趨緊情況下,培育並推廣耐高鹽鹼度的海水稻意義重大。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

近日傳來好消息:

據中新網和新華社報導,一段時間以來,由袁隆平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海水稻研究團隊在山東、浙江等多個省份建立區域試驗種植基地,示範種植海水稻近兩萬畝。據介紹,今年各基地平均畝產達400多公斤。

其中,山東東營海水稻示範種植基地平均畝產600公斤,最高畝產達800公斤;浙江台州基地實現最高畝產670公斤……

袁隆平表示,鹽鹼地種水稻可進一步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中國有十幾億畝鹽鹼地,其中一億多畝可以種水稻,按照每畝300公斤收入,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

  

「海水稻真正的意義在於對鹽鹼地的治理。」從事農業機械研究和推廣工作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庚指出,中國一直在提倡發展高效農業,其根本在於土地治理。通過研發推廣海水稻等系列舉措,可新闢出規模化的可耕種土地,因而鹽鹼地將是中國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水稻」吃起來味道如何?「首先肯定的是不鹹,其次有很多品種的口感也很好。「海水稻」在綠色、營養等方面,還有許多獨特的優勢。專家們介紹,首先從品質上看,由於鹽鹼地中微量元素較高,「海水稻」礦物質含量比普通稻要高;其次是「海水稻」在條件惡劣的鹽鹼地生長,很少會患普通稻的病蟲害,基本不需要農藥。

  

「鹽鹼地也是財富。」寧夏自治區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許興經研究發現,適度改良的鹽鹼地,有利於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

  

「很多研究表明,適度鹽鹼等逆境條件,能促進植物的次生代謝物的積累。」許興說,在輕鹽鹼地上生產出的農產品均有著較高的品質及與眾不同的風味。

12月18日,袁隆平在論壇上發言。當日,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第四屆國際海水稻論壇在三亞開幕。新華社發(張麗芸攝)

袁隆平指出,我國海水稻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類型多樣的、豐富的土地資源利於開展各種條件下的海水稻種植研究。我國還具有雜交水稻的雜種優勢,通過改良選育運用在鹽鹼地水稻種植中也表現出較高產量。研究團隊還在探索運用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技術,提高海水稻對稻瘟病、百葉枯病等水稻主要病害的抗病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綜合自廣東海洋大學官微(ID:gdouxc )、中新網、新華社等

責任編輯:彭金美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

相關焦點

  • 袁隆平有了新身份,是在這所高校
    據廣東海洋大學官微發布的消息,12月18日上午,袁隆平從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曹俊明手中接過鮮紅的聘書,正式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聘任儀式上,曹俊明為袁隆平院士頒發證書並佩戴了廣東海洋大學校徽。袁隆平在儀式上發言,他表示,很高興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
  • 即將90歲的袁隆平有了新身份!每天依然堅持「坐班」
    他現在的身份是該中心研究員繼續指導雜交水稻的科研工作英文致辭引發關注點讚他卻自稱是「破碎英語」不久前,在長沙舉辦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袁隆平獻上了一段英文致辭。袁隆平:全球有1億6千萬公頃稻田,如果一半有8千萬公頃,按現在的情況每公頃增產2噸,可以增產1億6千萬噸稻穀,可以多養活5億人口。這是我的夢想。有一個國家叫賴比瑞亞,大米完全靠進口,國家不大,但是每年進口大米是2億美元。
  • 袁隆平又有新身份!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這幾所大學也有他身影
    在網際網路時代,袁隆平也成為了一名「網紅」。與別的網紅不一樣的是,袁老的粉絲不僅有13億中國人,更有世各地人民。他說:「退休對我而言是不存在的,退休之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 而最近,袁隆平又多了一個新身份。他被廣東海洋大學聘任為特聘院士,未來將與學校的專家教授一起努力,將第三代雜交水稻儘快應用到生產上。
  • 袁隆平說,我有一個新目標
    北京,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收到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包括他在內的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後很興奮。主席的回信中,袁隆平排「第一」,是重視也是鞭策。作為實打實的「90後」,袁隆平身體不如以往,但對以科技創新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願望,卻一如既往。他腦子裡的思維「小馬達」,仍在高速運轉。
  • 新晉「梗王」袁隆平是有一些英語在身上的!
    最近袁隆平接受了央視的專訪,這次專訪播出後在網絡上引起一大片熱議「袁隆平爺爺好可愛」「原來你是這樣的袁隆平」「袁隆平爺爺太有梗了」等言論層出不窮。袁隆平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發表了不帶博士生「辛苦得很」的態度,當記者問到「手下的精英們好管理嗎?」的時候袁隆平頭疼的表現更是讓人覺得可愛。
  • 新時代「神農」「米神」袁隆平的貢獻
    永遠不能忘記,五千年後我們見證了新神農的誕生,每個人都受到了他的恩澤。那就是「新神農」「米神」袁隆平。神農我們大多數人都從新聞課本上學習過有關袁隆平的事跡但是都是知到大概並不是很清楚他具體的貢獻,下面簡單總結下他實際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貢獻。
  • 被神化的袁隆平
    ,有位年輕水稻科研人員被袁隆平打壓,不但經費批不下來,甚至東躲西藏弄塊試驗田都搞不成。 原因很簡單,李小文的身份和他的穿著打扮有強烈的形象反差,在大眾傳播上,形象反差天然容易引發傳播。 袁隆平外形是典型勤勞能幹的南方農民,但他能飆英語、能拉小提琴,他身上這種農民與知識分子合一的混搭組合,不但極為罕見,而且對比度極為強烈,像他這樣的人,你很難找到第二個。
  • 農民給袁隆平送禮,袁隆平說:你們的禮物我收,但有一個小小要求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讓我國人民擺脫飢餓,獲得溫飽,最後進入了小康狀態。很多稻農都曾受到過袁隆平雜交水稻的「恩惠」,紛紛為其送來「厚禮」,可是袁隆平卻說:你們的禮物我收,但有一個小小要求:那就是按價付款,卻惹得農民有些不高興了。
  • 袁隆平回西南大學為首批袁隆平助學金獲得者頒獎
    本報重慶10月10日訊(記者 胡航宇 通訊員 鄭勁松 韓笑)今天,西南大學師生最引以為自豪的學長袁隆平回到母校,為該校袁隆平獎助學金首批獲得者頒獎。去年,西南大學舉辦紀念辦學110周年慶典之際,袁隆平捐贈20萬元人民幣設立西南大學袁隆平獎助學金,主要獎勵農業相關學科品學兼優的學生,鼓勵他們「深入基層,紮根農田,為我國的農業事業作出貢獻」。雖然已經87歲高齡,袁隆平還帶領團隊不斷向水稻研究新領域發起衝鋒。
  • 袁隆平大米亮相吳曉波頻道金物獎,用匠心品質賦能新國貨
    新國貨意味著品牌必須要有品質保證與核心技術。新一代的消費圈層願意為美好買單,消費更加趨於理性,這也就要求品牌在審美、技術和服務上有更為突出的表現。 作為新時代的後浪新國貨,袁隆平大米獨具品牌力、原創力、創新力和市場應變等硬核實力,這是國貨品牌自信的底氣,同時也是面向世界所表達的「新」態度。
  • "袁隆平叢書"之《稻可道》
    晚清當時全國十八個省,有十個省的督撫是湖南人。消滅太平天國的是湖南曾國藩領導的湘軍,從俄羅斯手裡奪回失去的土地,是湖南人左宗棠領導的湘軍。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湖南人的輝煌達到一個顛峰。第一代國家領導人中間,領導核心五大書記湖南佔了三個:毛澤東、劉少奇和任弼時,十大元帥中湖南有三個:彭德懷、賀龍和羅榮桓,十個大將中有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等6人。
  • 因為袁隆平,李渡高粱1955有了「孿生兄弟」!
    2017年11月,湯司令有幸拜訪了袁隆平院士,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不經意的「指點」,終於讓湯司令找到了答案,李渡高粱1955也終於有了「孿生兄弟」。2017年11月初,袁隆平院士參加十九大歸來,湯司令有緣第一個前去拜訪。
  • 袁隆平:中國完全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咱們就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水稻的心路歷程說起。1949年9月1日,袁隆平考入西南農學院農藝系。著名水稻研究專家管相恆教授是他的遺傳學任課老師。關於遺傳學的根本問題,曾有兩個不同的學派。在閱讀大量新的科技信息後,他決定把研究方向轉到水稻育種上。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和往常一樣來到田裡選種。突然,一株形態特優的稻株吸引了他的注意。這株水稻穗子大、顆粒飽滿,用這株稻子做種子,水稻畝產量可能達到上千斤!這個發現讓他激動不已。
  • 畫報情緣 | 90歲袁隆平不斷震驚世界的「秘訣」是什麼?
    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迄今為止,《人民畫報》對袁隆平所做的七篇專題報導中,他的身份從一名嶄露頭角的農業科技工作者,成為中國最為知名的科學家之一。1956年,為了響應國家「科學發展規劃」,之前還在學校代教俄語的袁隆平,帶著學生們開始了農學實驗。1964年,袁隆平開始從事雜交水稻研究,並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在這所大學開學典禮的致辭火了:我們該給孩子樹立什麼樣的...
    畢業生更是酸到不行……在這場開學典禮上,袁隆平院士發表了題為《做躬行實踐 厚積薄發的新時代青年》的講話,↓點擊視頻來看袁老致辭現場: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致辭全文↓↓↓做躬行實踐 厚積薄發的新時代青年袁隆平
  • 又有重大突破!袁隆平:達到預期,很滿意(雙語)
    22日,專家組公布了湖南衡南等地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專家測產結果:第三代雜交晚稻新組合表現優秀,畝產突破1046.3公斤。   對衡南縣雲集鎮示範的新組合G3-1S/親19進行機收測產,第1丘實收面積468.48平方米,實收毛谷882.8公斤;第2丘實收面積711.52平方米,實收毛谷1363.0公斤;按照標準含水量13.5%折算,分別折合畝產1034.4公斤、1058.3公斤,平均畝產1046.3公斤。   專家組認為:第三代雜交晚稻新組合表現優勢強,產量有重大突破。
  • 「袁隆平中華拓荒人」快手帳號消失,此前抖音同名帳號被封禁
    抖音平臺名為「袁隆平中華拓荒人」的帳號被註銷後,1月15日,新時報發現與其同名的快手平臺帳號也已悄然消失。對此原因,新時報聯繫快手平臺,一工作人員回復稱「有專員會對此事回應」。此前,新時報記者搜索快手平臺發現,該平臺也有認證信息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同樣名為「袁隆平中華拓荒人」的帳號。該帳號共發布了13個與袁隆平相關的視頻,有600餘萬粉絲,同時關注了6個帳號,其中一個帳號網名為「佳音」,粉絲量不足2000人。1月15日,新時報記者再次搜索發現,快手平臺上的「袁隆平中華拓荒人」帳號卻已悄然消失。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沒有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個話題,之所以會存在這麼大的爭議,我認為根本還是在於以下兩點:第一,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工程院的成立背景,所以單方面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便能同時成為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雙院士身份。
  • 孟德爾和袁隆平的百年接力
    從孟德爾到袁隆平,我們看到的是科學理論支撐技術創新、共同形成「第一生產力」的生動例證 提起歷史上的生物學家,人們往往首先想到達爾文。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論證了物種的演化,但並沒有解決如何遺傳和變異的問題,真正回答這一問題的是奧地利學者孟德爾。
  • 袁隆平指導的第五期超級雜交稻"超優千號"實現新突破
    袁隆平指導的第五期超級雜交稻"超優千號"實現新突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1 11:0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三亞5月11日電(記者 鄭瑋娜)連續幾天,「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頭頂烈日,來到三亞超級稻「超優千號」示範基地,查看超級水稻的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