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海洋大學官微發布的消息,12月18日上午,袁隆平從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曹俊明手中接過鮮紅的聘書,正式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
聘任儀式上,曹俊明為袁隆平院士頒發證書並佩戴了廣東海洋大學校徽。
袁隆平在儀式上發言,他表示,很高興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他希望能與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專家共同努力,研究選育耐鹽鹼高產水稻,並將第三代雜交水稻儘快應用到生產上,為國家糧食生產作出更大的貢獻。
他說,利用雜交稻的雜種優勢培育耐鹽鹼高產水稻,前途光明。袁隆平表示,能跟廣東海洋大學的專家教授一道,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做一些工作,感覺很高興和滿意。
曹俊明在儀式上致辭表示,長期以來,袁隆平院士對廣東海洋大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等工作給予了悉心指導和熱情關懷。近一年多來,在袁隆平院士、馬國輝研究員等多名海水稻研究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廣東海洋大學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濱海農業學科建設尤其是耐鹽鹼水稻的科學研究方面邁出了新步伐。他期待,袁隆平院士團隊引領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相關學科和學術團隊,為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儀式上,袁隆平院士還為「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牌匾進行了題字。
又有好消息傳來
耐鹽鹼海水稻研究取得較大進展
鹽鹼地是指含有較多鹽分的土地,此種土地不利於植物的生長。我國鹽鹼地面積多達10多億畝,在耕地資源日益趨緊情況下,培育並推廣耐高鹽鹼度的海水稻意義重大。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
近日傳來好消息:
據中新網和新華社報導,一段時間以來,由袁隆平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海水稻研究團隊在山東、浙江等多個省份建立區域試驗種植基地,示範種植海水稻近兩萬畝。據介紹,今年各基地平均畝產達400多公斤。
其中,山東東營海水稻示範種植基地平均畝產600公斤,最高畝產達800公斤;浙江台州基地實現最高畝產670公斤……
袁隆平表示,鹽鹼地種水稻可進一步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中國有十幾億畝鹽鹼地,其中一億多畝可以種水稻,按照每畝300公斤收入,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
「海水稻真正的意義在於對鹽鹼地的治理。」從事農業機械研究和推廣工作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庚指出,中國一直在提倡發展高效農業,其根本在於土地治理。通過研發推廣海水稻等系列舉措,可新闢出規模化的可耕種土地,因而鹽鹼地將是中國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水稻」吃起來味道如何?「首先肯定的是不鹹,其次有很多品種的口感也很好。「海水稻」在綠色、營養等方面,還有許多獨特的優勢。專家們介紹,首先從品質上看,由於鹽鹼地中微量元素較高,「海水稻」礦物質含量比普通稻要高;其次是「海水稻」在條件惡劣的鹽鹼地生長,很少會患普通稻的病蟲害,基本不需要農藥。
「鹽鹼地也是財富。」寧夏自治區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許興經研究發現,適度改良的鹽鹼地,有利於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
「很多研究表明,適度鹽鹼等逆境條件,能促進植物的次生代謝物的積累。」許興說,在輕鹽鹼地上生產出的農產品均有著較高的品質及與眾不同的風味。
12月18日,袁隆平在論壇上發言。當日,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第四屆國際海水稻論壇在三亞開幕。新華社發(張麗芸攝)
袁隆平指出,我國海水稻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類型多樣的、豐富的土地資源利於開展各種條件下的海水稻種植研究。我國還具有雜交水稻的雜種優勢,通過改良選育運用在鹽鹼地水稻種植中也表現出較高產量。研究團隊還在探索運用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技術,提高海水稻對稻瘟病、百葉枯病等水稻主要病害的抗病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綜合自廣東海洋大學官微(ID:gdouxc )、中新網、新華社等
責任編輯:彭金美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