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夏,「非典」肆虐,正讀小學六年級的我,仰望著老師嚴肅而認真的面龐——現在依稀只記得檢查指甲、要洗手諸如此類的,其他倒也模糊成歷史的飛煙,隨風而去了。
2020年夏,16載春秋悄然逝去!16年了,金庸先生筆下的楊過和小龍女都重逢了,可福無雙至,可悲碰上「新冠」橫掃世界,正值我從兒時仰望踏上三尺講臺時,恰逢我執教六年級這一屆!
一切就像一場綿延的夢……
廣東的七月,熱情——熱到無情!依照著往年的慣例,七月初中小學生就該投身假期的懷抱了,最不濟七月中旬怎麼也能「空調沙發吃西瓜,遊戲購物喝奶茶」了。然而,這個七月尾學生仍和我等同僚共處一室,面戴口罩,變身「最熟悉的陌生人」……
「暑假好短!」「放假也沒地兒玩!」「我們好倒黴!」……孩子們埋怨,氣憤,頹喪,對他們而言,他們丟了最重要、最渴求的樂趣!
這無疑是一場浩劫!
如果是16年前,我應該也有如這群孩子們等同般的情緒,幸好是16年後,我可以陪他們共同度過,於人於己,這何嘗不是一段人生路上的異樣風光呢?
孩子們心靈單純,但十二三歲年華的確飄蕩著偏激和逆反。我需要他們靜下心來,我希望他們所見皆是美好,我必須讓他們明白——福禍相倚、辯證待之!《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的典故家喻戶曉,其中蘊藏的哲理更需要每一個人細細咀嚼,從而通情曉理,知當下所學皆是人生旅途中修身養性的底線與規則。
七月,依舊是流年中風不起、雲不動、葉不舞的七月;但惟獨這一年,孩子們不因失了暑假而不甘,反倒是印刻著這特殊歲月的盛夏中,在他們的心田裡,有一顆心懷良善、向陽而生的種子正悄然萌發,就像他們嬌豔的年齡般,終在一個又一個的七月裡,綻放出璀璨而絢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