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團圓王琪老人連吃七碗家鄉手擀麵 老兵今日前往老家掃墓

2020-12-22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2月12日訊,在北京短暫停留後,11日17時55分,當飛機緩緩降落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滯留在印度50多年終回祖國的中國老人王琪終於踏上了家鄉的土地,王琪老家四代人60多位親屬到機場接機。

陝西省鹹陽市,滯留印度54年老兵王琪終於回到他的故鄉鹹陽,見到了他的哥哥。

每當想念弟弟時,哥哥王致遠就一遍遍翻閱這些印度來信。視覺中國 供圖

王琪的侄子王永禮感慨:「今天我們全家四代人來到這裡,迎接親人從印度歸來,幾十年的願望終於在今天實現了。」按照安排,今天王琪和家人將在親屬的陪伴下前往老家乾縣薛錄鎮薛寨南村,為父母掃墓,同時看望在老家生活的親人。

不用引見

兄弟相擁淚流滿面

王琪與大哥一見面就抱頭痛哭,親人久久相擁而泣。哥哥不住地安慰:「不要哭,回家鄉了……」在他與家人合影留念時,仍緊緊握著兩位兄弟的手。在這個舉家團圓的夜晚,這位飽受思鄉之苦的老人終於與親人團聚。晚6時10分,圍滿了記者和各方人士的貴賓廳突然一陣騷動。在侄子王英軍等親屬的簇擁下,滿頭華發的王琪踉蹌著走了進來。沒有經任何人介紹,王琪就和迎上來的哥哥王致遠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隨後是壓抑而感人的號啕大哭聲……

84歲的王致遠一邊撫摸著弟弟王琪的頭髮,一邊哭著喊道:「我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你了!」80歲的王琪此時就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弟弟,他緊緊地抓著哥哥的肩膀,抽啜著說不出話。

倆兄弟抱頭痛哭足足一分鐘後,王致遠這才鬆開弟弟,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給王琪介紹旁邊的另外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每介紹完一個,幾兄弟都會抱頭痛哭。

為接弟弟

大哥連換三套衣服

兄弟倆上一次見面是在1961年夏天,當時王琪在解放軍青海某部隊服役,之後兄弟倆便天各一方。所以這場等待了半個世紀的見面對於王琪和王致遠兩位八旬老人而言是多麼來之不易。

得知王琪已從印度啟程後,王琪的大哥、二哥激動得徹夜未眠,11日王琪的大哥一早上換了3套衣服,猶豫著不知道穿哪套去接弟弟。

到達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貴賓候機室內,84歲的王致遠老人很安靜地坐在一個角落裡等候弟弟王琪的歸來。由於航班延誤,一旁的親屬不時安慰老人再耐心等會。對於別人的勸慰,老人都會微笑著答覆說:沒事沒事,50多年都等過來了,不急這一時半會。

胃口大開

連吃七碗手擀澆湯麵

3天未眠,長途跋涉,回到老家鹹陽後,在臨時住宿的酒店內,王琪一股腦吃了七兩澆湯麵。據悉,王琪吃的正是乾縣特色小吃手擀澆湯麵,每碗一兩,沒有為了適應王琪老人專門改變材料,原汁原味,「可以看出來,老人吃得很香。」此外,老人回鄉第一餐還有乾縣肉拌菜、咖喱炒飯、乾縣油鍋盔以及陝西的鍋仔羊肉。離鄉54年來,王琪最想念的是「家鄉的手擀麵」,為了讓王琪能第一時間吃到熱騰騰的手擀麵,弟媳婦常貴琴一大早就起床揉面,為了保證面的口感,把揉好的面用塑膠袋裹住。

王琪的老家陝西省鹹陽市乾縣薛錄鎮薛宅南村早早的就掛起「歡迎王琪回家」的標語。為了迎接哥哥回家,王順把一直為哥哥王琪留著的小屋重新粉刷了一下。弟弟聽說印度很熱,怕哥哥一時不能適應家鄉的氣候,特地置辦了六斤重的棉花被。為了歡迎他回家,村裡也組織村民將街道打掃乾淨,並組織了腰鼓隊和秧歌隊排練表演。

戰友接機

老排長帶來聚會畫冊

昨日中午,記者接到一位老先生的電話,他說自己叫王祖國,今年80歲,是王琪當年所在部隊的排長。上午聽說王琪要回來了,想代表戰友們到機場接王琪。

下午兩點半,王祖國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機場接機大廳。據王祖國回憶,當年中印邊境環境非常艱苦,氣溫最低時低於-20℃,軍用水壺必須裝在大衣裡面,否則就會被凍破。

王祖國說,王琪失蹤後,全營曾組織戰士搜山尋找,前後尋找了一個星期但都未果。「當年王琪失蹤後戰士們把他的衣物等行李專門打成捆保留了好久。後來儘管戰友們都先後轉業復員了,但這些年大家都沒有忘記王琪,相互聯繫時都會打聽是否有王琪的消息。」

在王祖國印象裡,他是2012年知道王琪在印度的消息,剛開始他還有點不相信。直到後來有當年部隊的首長來陝西了解王琪的情況,他這才確信老戰友真的在印度。「從那時候起,每逢戰友聚會,大家都會打聽王琪啥時候能回來。」王祖國感慨地說。

王祖國說自己和戰友們最近一直很關注王琪回鄉一事。11日上午在外面聽到當天要回來的消息後,本來想再約幾個戰友一起來機場接老戰友的。但怕時間來不及,就先行在家人的陪同下趕到機場等候王琪,並給他帶了一本戰友們這些年小聚的畫冊作為見面禮。

下午6時許,當王琪在機場和親人們擁抱見面結束後,王祖國笑眯眯地走到王琪面前,問他還認識自己不。王琪愣了一下,旁邊有人提醒說這是你們當年的老排長。王琪突然一怔,然後緊緊地抱住了這位和他同齡的老人。

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 央視 《華商報》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滯留印度老兵王琪54年後歸國連吃7碗家鄉面
    2月11日,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王琪老人與前來迎接他的親屬相見。新華社在北京短暫停留後,11日17時55分,當飛機緩緩降落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滯留在印度50多年終回祖國的老人王琪終於踏上了家鄉的土地,王琪老家四代人60多位親屬到機場接機。王琪的侄子王永禮感慨:「今天我們全家四代人來到這裡,迎接親人從印度歸來,幾十年的願望終於在今天實現了。」
  • 中國老兵在印度滯留54年,娶妻生子,晚年回到家鄉連吃七碗麵條
    2017年2月11日中午,一架從印度起飛的飛機在首都國際機場緩緩降落,一名滿頭白髮的老人顫巍巍地走下了飛機,望著早已經過滄桑巨變的祖國大地,闊別家鄉52年的老兵王琪落下了激動的淚水,王琪老人等這一刻等了54年。
  • 滯留印度54年的中國老兵,因為迷路誤入印度,被迫在印度娶妻生子
    人世雖然漂泊, 或隨遇而安,或顛沛流離,但人在暮年,總是會想起那一方家鄉的水土。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彎家鄉的明月,即使千萬般變故,也會無意之間牽動思家之愁。有一位滯留印度54年的中國老兵,因迷路誤入印度,被迫在外娶妻生子,他在外流落這54年間又有著怎樣的酸甜苦辣呢?
  • 跨越海峽29年的等待 江西籍99歲赴臺老兵陳竹生回鄉團圓(圖)
    29年之久的家鄉親人。海峽這頭期盼已久的親人們也難掩激動,紛紛上前擁抱老人。? 李韻涵 攝   中新網南昌10月23日電(李韻涵 姜濤 王劍)「歡迎您回到家鄉!」23日晚,一架來自臺灣的飛機緩緩降落南昌昌北機場,99歲赴臺老兵陳竹生終於見到了闊別29年之久的家鄉親人。海峽這頭期盼已久的親人們也難掩激動,紛紛上前擁抱老人。
  • 臺灣老兵去世前 把河南老家地址刻在孫子的護身符上
    2017年10月14日,下午5時,在河南省許昌市尚集鎮東大街關帝廟邊的一處墓地裡,迎來了兩位來自臺灣的掃墓人:「爺爺,我們是替父親來看您老人家了,這個地址是他生前刻在孫子的金牌上的,幾十年的心願啊,終於了卻了……」10月13日上午11時40分,當從臺灣桃園機場起飛的BR710航班在新鄭國際機場準點降落之後
  • 70年前遠徵老兵回故鄉 想見當年老戰友(組圖)
    70年前遠徵的老兵回來了  川籍遠徵軍劉召回昨踏上故鄉的土地,今天將回到嶽池老家與親人團圓  「我做夢都沒想過能回四川……」「我好激動……」  這是川籍遠徵軍老兵劉召回老人昨日踏上故土時不斷重複的話語。
  • 滯留印度老兵回國 王琪回憶被印度人灌酒逼供:什麼都沒說
    據紅星新聞2月12日報導,滯留印度54年的老兵王琪回國。經過一晚的休息,王琪精神好了許多,紅星新聞急著趁此機會對其進行了採訪。王琪回憶了在印度監獄中的生活和成婚經過。他提到印軍曾猛灌他酒逼供,希望他喝醉了能吐露什麼情報。但王琪表示,他喝醉了倒頭就睡,什麼都沒有說。
  • 中國老兵被困印度54年,被各種逼問,回國第一句話:我什麼都沒說
    王琪隸屬於我國解放軍測繪兵,1963年因為迷路被印度警方抓獲,後來更是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而且在這之後,這位老兵的生活就更加悲慘了。中國和印度有過一場短暫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時間並不長,到了1962年的12月份就已經結束了,不過也正是因為發生過這場戰爭的原因,印度方面對於意外迷路的王琪才會百般警惕,甚至直接將其定性為間諜。作為一名工兵,這位老兵當時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修路修橋,所以對於周邊的環境是較為熟悉的。
  • 老兵王琪的五十年歸途:84歲大哥摸摸他的頭說「你回來了」
    再過一個月,陝西乾縣薛宅村的土地上,將被果樹的花朵鋪滿,粉紅的,白的,是王琪記憶裡已被淡忘的模樣。  2017年元宵節前一天,他和兒子一家從印度中央邦蒂羅迪村出發,到新德裡乘機飛往目的地鹹陽——這是他滯留印度54年後首次回國。  1962年,高中畢業後參軍的王琪跟隨蘭州軍區第55師從青海駐地前往印度,參加中印邊境的戰鬥。
  • 我用西紅柿汁做手擀麵,不加水,不加鹽,細嫩勁道,老公連吃兩碗
    一進家門,老公就嚷嚷著要我給他做一碗扯麵吃吃,說自己現在吃一碗扯麵才感到踏實。老公說他一個星期時間,在安徽六安硬是沒吃過一口面,天天吃的是白花花的米飯,想吃麵都快到了想瘋的地步。看著老公著急的樣子,我連忙起身去廚房給老公做了起來。我知道他愛吃麵,平時在家裡,每天要吃一頓面,否則他就有點不舒服。所以,這次出門,我已經打算在他回家的時候,給他準備一份驚喜,讓他能第一時間吃到家鄉的麵條。
  • 遂寧籍臺灣老兵女兒找到親人回鄉團年
    2019年2月1日,距農曆春節還有3天,從臺灣遠道而來的劉玉鳳拖著兩個重重的行李箱,如約回到了位於四川遂寧的白馬鎮父親的老家,與故鄉的親人一起過年。而與她約定的,正是她歷經50年才見面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劉進付。
  • 手擀麵筋道好吃有訣竅,記住這兩點,擀好的麵條放一天都不沾
    在我老家有句老話「上車餃子,下車面」,言外之意就是不管你來自何方,到了我們這裡,都要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意思是拴住你的腿,兒女要常回家看看;親戚要多走動走動;朋友要常來常往;生意夥伴關係更進一層。麵條種類繁多,吃法也各有千秋,而我最懷念的還是媽媽的手擀麵,濃濃的麵湯包裹著根根筋道的麵條,好吃的幾乎連舌頭都吞掉,這更印證了一句話,越傳統的往往越是經典的。
  • 一碗手擀麵的故事
    單憑那些整齊劃一的門頭,諸如:「宮廷手擀王」、「三秦第一碗」、「關中手擀一絕」、「楊凌一根蘸」、「祖傳旗花面」、「農家臊子麵 」、「李大媽油潑麵」……無不彰顯出既新異、搶眼又極富挑戰性,令路人和食客眼讒嘴饞、垂涎三尺。短短幾年時間,一傳十,十傳百,引得八方賓客紛沓而至,一觀究竟,一品真假。
  • 職工藝苑丨難忘母親手擀麵
    農曆正月初七,傳統的「人七日」,根據習俗得吃麵條。中午下班後剛回到家,兒子便嚷著想吃刀削麵。我連忙返出門溜達著去超市買削麵刀。路上,我努力回想著記憶裡親人們做刀削麵的樣子。在幾個大超市的廚具專櫃轉悠了好長時間,結果無功而返。不是超市不賣,而是沒有適合左撇子用的削麵刀。回家後,看到我兩手空空的樣子,兒子問道:「爸爸,咋沒買上削麵刀呢?」
  • 臺灣裡長一諾千金,替離世老兵尋找親人,赴臺老兵終回故土
    他把臺灣老兵的骨灰盒帶回大陸,以實現老兵回家鄉的最後願望。有人說,劉是現實世界中的靈魂船夫,他在祖國大陸和臺灣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劉祖籍臺灣屏東縣高樹。他來了,在平靜中努力工作,最後在這裡定居下來。李相赫是一個有許多老兵的特殊地方。20世紀40年代末,他們隨國民黨軍隊來到這裡。
  • 手擀麵吃出了高級拌麵的味道,味道好吃,做法簡單快速
    手擀麵吃出了高級拌麵的味道,味道好吃,做法簡單快速泡麵的發明是來自於日本一個賣面的師傅,如今全球多少人得感謝他,因為泡麵拯救了他們,既節省了吃飯時間,又承載著各種心酸和奮鬥的記憶。我小時候最早接觸的方便麵就是老北京方便麵,覺得可好吃了,偷偷摸摸的吃,然後光明正大的流鼻血。那時候覺得家裡整天吃麵條看見都想吐了,媽媽為了讓我好好吃飯,麵條鍋裡也煮上半袋方便麵,讓我兩種摻著吃。現在想想能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麵條,簡直比端著泡麵盒子幸福多了。因為吃泡麵的日子太辛苦自己了,如果有條件一定要給自己下碗面,主食帶來心底的安全感是其他食物不能代替的。
  • 居家分享簡單版本的手擀麵,做一次吃一周,筋道營養,孩子特喜歡
    而今天要分享的這款手擀麵,它跟傳統意義的手擀麵略有不同。因為筆者找到了一種可以做一次吃一周的手擀麵製作方法,如果做的多的話,吃一個月都沒什麼問題。如果你對手擀麵也非常喜歡的話,不妨來看看它是如何烹飪的吧。
  • 四川97歲抗戰老兵與家人團聚:回家了,真好!
    傷愈後編入第十軍一九〇師五六九團炮連,隨部隊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等。這幾年,周祿生老人有個急切的心願,他想在有生之年再回湖南省張家界老家看看,和親人們團聚,「40年前,我回過老家一次,後來慢慢就與家鄉親人失去聯繫,自己剩下日子已經不多,我想家鄉的親人,希望能聯繫上見一見。」
  • 美味蛋炒手擀麵的做法
    家裡人一直喜歡我自製的手擀麵,面有筋道,面香濃。其實很想做拉麵,但因為做拉面前提要有一個大廚房…且不怕搞衛生~所以只能做手擀麵。這道蛋炒手擀麵面是孩子親點的,去外面吃她都喜歡點蛋炒麵,今天滿足一下她吧~自己做既美味又營養,既安全又衛生~By love鈴用料手擀麵 180g雞蛋 2個包菜 120g油(炒包菜
  • 自製全麥手擀麵的做法
    周末在家休息,想吃麵條了,那不如自己來做手擀麵吧!我的手擀麵用的是全麥高筋粉做的,普通的高筋粉也是一樣的做法,減脂的小夥伴可以和我一樣選用全麥高筋粉!下面我們就開始吧!食材:全麥高筋粉 清水 雞蛋 鹽(如下圖)步驟1全麥高筋粉倒入空碗中,打入一個雞蛋,適量鹽,少許清水,攪拌均勻步驟2少量多次地加入清水攪拌步驟3攪拌至無粉狀,用手揉成團步驟4麵團拿出來繼續揉面步驟5揉成光滑的麵團,醒面20分鐘步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