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訊,在北京短暫停留後,11日17時55分,當飛機緩緩降落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滯留在印度50多年終回祖國的中國老人王琪終於踏上了家鄉的土地,王琪老家四代人60多位親屬到機場接機。
王琪的侄子王永禮感慨:「今天我們全家四代人來到這裡,迎接親人從印度歸來,幾十年的願望終於在今天實現了。」按照安排,今天王琪和家人將在親屬的陪伴下前往老家乾縣薛錄鎮薛寨南村,為父母掃墓,同時看望在老家生活的親人。
王琪與大哥一見面就抱頭痛哭,親人久久相擁而泣。哥哥不住地安慰:「不要哭,回家鄉了……」在他與家人合影留念時,仍緊緊握著兩位兄弟的手。在這個舉家團圓的夜晚,這位飽受思鄉之苦的老人終於與親人團聚。晚6時10分,圍滿了記者和各方人士的貴賓廳突然一陣騷動。在侄子王英軍等親屬的簇擁下,滿頭華發的王琪踉蹌著走了進來。沒有經任何人介紹,王琪就和迎上來的哥哥王致遠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隨後是壓抑而感人的號啕大哭聲……
84歲的王致遠一邊撫摸著弟弟王琪的頭髮,一邊哭著喊道:「我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你了!」80歲的王琪此時就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弟弟,他緊緊地抓著哥哥的肩膀,抽啜著說不出話。
倆兄弟抱頭痛哭足足一分鐘後,王致遠這才鬆開弟弟,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給王琪介紹旁邊的另外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每介紹完一個,幾兄弟都會抱頭痛哭。
兄弟倆上一次見面是在1961年夏天,當時王琪在解放軍青海某部隊服役,之後兄弟倆便天各一方。所以這場等待了半個世紀的見面對於王琪和王致遠兩位八旬老人而言是多麼來之不易。
得知王琪已從印度啟程後,王琪的大哥、二哥激動得徹夜未眠,11日王琪的大哥一早上換了3套衣服,猶豫著不知道穿哪套去接弟弟。
到達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貴賓候機室內,84歲的王致遠老人很安靜地坐在一個角落裡等候弟弟王琪的歸來。由於航班延誤,一旁的親屬不時安慰老人再耐心等會。對於別人的勸慰,老人都會微笑著答覆說:沒事沒事,50多年都等過來了,不急這一時半會。
3天未眠,長途跋涉,回到老家鹹陽後,在臨時住宿的酒店內,王琪一股腦吃了七兩澆湯麵。據悉,王琪吃的正是乾縣特色小吃手擀澆湯麵,每碗一兩,沒有為了適應王琪老人專門改變材料,原汁原味,「可以看出來,老人吃得很香。」此外,老人回鄉第一餐還有乾縣肉拌菜、咖喱炒飯、乾縣油鍋盔以及陝西的鍋仔羊肉。離鄉54年來,王琪最想念的是「家鄉的手擀麵」,為了讓王琪能第一時間吃到熱騰騰的手擀麵,弟媳婦常貴琴一大早就起床揉面,為了保證面的口感,把揉好的面用塑膠袋裹住。
王琪的老家陝西省鹹陽市乾縣薛錄鎮薛宅南村早早的就掛起「歡迎王琪回家」的標語。為了迎接哥哥回家,王順把一直為哥哥王琪留著的小屋重新粉刷了一下。弟弟聽說印度很熱,怕哥哥一時不能適應家鄉的氣候,特地置辦了六斤重的棉花被。為了歡迎他回家,村裡也組織村民將街道打掃乾淨,並組織了腰鼓隊和秧歌隊排練表演。
昨日中午,記者接到一位老先生的電話,他說自己叫王祖國,今年80歲,是王琪當年所在部隊的排長。上午聽說王琪要回來了,想代表戰友們到機場接王琪。
下午兩點半,王祖國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機場接機大廳。據王祖國回憶,當年中印邊境環境非常艱苦,氣溫最低時低於-20℃,軍用水壺必須裝在大衣裡面,否則就會被凍破。
王祖國說,王琪失蹤後,全營曾組織戰士搜山尋找,前後尋找了一個星期但都未果。「當年王琪失蹤後戰士們把他的衣物等行李專門打成捆保留了好久。後來儘管戰友們都先後轉業復員了,但這些年大家都沒有忘記王琪,相互聯繫時都會打聽是否有王琪的消息。」
在王祖國印象裡,他是2012年知道王琪在印度的消息,剛開始他還有點不相信。直到後來有當年部隊的首長來陝西了解王琪的情況,他這才確信老戰友真的在印度。「從那時候起,每逢戰友聚會,大家都會打聽王琪啥時候能回來。」王祖國感慨地說。
王祖國說自己和戰友們最近一直很關注王琪回鄉一事。11日上午在外面聽到當天要回來的消息後,本來想再約幾個戰友一起來機場接老戰友的。但怕時間來不及,就先行在家人的陪同下趕到機場等候王琪,並給他帶了一本戰友們這些年小聚的畫冊作為見面禮。
下午6時許,當王琪在機場和親人們擁抱見面結束後,王祖國笑眯眯地走到王琪面前,問他還認識自己不。王琪愣了一下,旁邊有人提醒說這是你們當年的老排長。王琪突然一怔,然後緊緊地抱住了這位和他同齡的老人。
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 央視 《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