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條件的應聘教師最高可獲得獎勵220萬元!」上個月,浙江省紹興市陽明中學一則教師招聘公告引起了眾多關注。作為一所公辦學校,陽明中學利用「教師招聘權下放學校」等政策紅利,首次自主面向全省招聘優秀教育人才。
「學校擁有教師招聘權,對提高學校辦學水平、推進高中辦學的個性化和特色化發展的促進作用明顯。」陽明中學校長周新建說。
2015年下半年,紹興市所轄嵊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啟動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試點,2016年紹興在全省率先全面實施「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在實踐中,紹興以「縣管校聘」改革為契機,把教師錄用權、崗位設置權、崗位聘用權、績效考核權和職稱評聘權這五項權力下放給學校,擴大了學校選人用人的自主權,推動了學校內生發展,走出了一條「五權」下放激發學校內生動力的創新之路。
職稱評聘權是紹興市「五權」下放的重要一環。前年,紹興在浙江省內率先將中級職稱評審權全部下放到市直屬學校(單位)和各區(縣、市)。在實施過程中,紹興市教育部門強化監督,把好制度設計關、方案制定關、組織實施關,要求各學校結合學校實際,制定評價體系標準,推動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與崗位管理、競聘上崗、聘期考核和績效分配等人事改革的深度融合。
教師工作怎麼樣,所在學校同一學科組、同一年段的教師最有發言權。為此,紹興各試點學校以重師德、重業績、重能力的政策導向,充分發揮學校各學科評議組熟悉本學科教師評價標準的優勢,將平時考核結果較好融入職稱評審中,制定的評聘標準更符合中小學教師職業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
在2018年評聘改革試點工作中,市直的紹興市稽山中學有7名教師被重新聘任、2名教師高職低聘、4名教師晉升崗位、9名教師晉升等級。同時學校也加強了績效考核的力度,設立學期考核獎,並推行了考核負面清單制度。
「這樣的評聘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讓教師不再是幹好幹壞一個樣的職業,讓我們年輕教師感到身上的壓力大了許多。」稽山中學教師任佳倩說。
此外,紹興市中等職業學校則在教師發展性績效評價中融入「黨建+」的紅色元素,相繼出臺黨支部量化考核標準、黨員先鋒貢獻清單與之呼應,讓考核真實反映一個教師的努力和實力,並形成學先進、比貢獻的你追我趕的氛圍,提高了教師隊伍的凝聚力、戰鬥力。
據悉,在試點的基礎上,今年紹興所有的區、縣(市)將開展職稱評審權下放給學校的改革工作。
「借放權的東風,我們組建了一支戰鬥力特別強大的幹部隊伍。」紹興市所轄諸暨市浬浦中學校長胡偉霞說,「我們的中層設崗面向全校教職工公開競聘,重實力重情懷重幹勁,論資排輩、溜須拍馬成為過去式,一批年輕中層脫穎而出,他們的工作主動性強、熱情度高。」
因為教師隊伍、幹部隊伍的有力帶動,這所與蔡元培先生有關的百年老校立足於「翊志覺行,志行合一」的辦學理念,正在奮力開啟學校發展的新徵程。
「個別教師的故步自封、不求上進、教學能力差等被家長和社會詬病,但作為用人單位的學校卻缺乏有效的激勵管理機制。」紹興市教育局政治處處長舒越紅說。
破除這些難題的關鍵在擴大學校選人用人的自主權。因此,紹興教育積極探索將「縣管校聘」與義務教育段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相銜接,與職稱制度改革相銜接,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銜接,以建立更加符合教育特點和規律的選人用人新機制。
三年簡政放權、管放結合的實踐,紹興市已初步建立了教師良性流動機制,進一步擴大了學校選人用人自主權,激發了教師隊伍的活力,有力推進了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紹興教育部門在「放權」的同時,充分做好「規權」工作,加強底線管理,通過明察暗訪等形式,對學校整體工作是否「敢管善治」,校長、中層幹部及教師「是否在位在狀態」等情況進行檢查,將督查情況進行通報,促使教育系統形成「敢管善治」新局面。
從2016年開展「縣管校聘」試點工作至去年8月新學年開啟,紹興市36301名公辦中小學教師全員參與「縣管校聘」,其中1112名跨校聘用、4名待崗培訓、95名解聘後清出教師隊伍。
「五權」下放成功打破了教師的「鐵飯碗」,建立了教職工退出機制,並在教職工中形成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優勝劣汰的共識,使教師做工作從「要我做」漸漸趨向於「我要做」。群眾對教育滿意度得到提高,去年紹興市教育局和紹興市所轄6個區(縣、市)教體局在市級機關和區(縣、市)機關年終考核中實現了滿堂紅。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14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