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法官沒有作出判決

2020-09-07 貴州長安網

近日,桐梓縣人民法院松坎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了一起親姐弟間的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該案的成功化解可謂曲折……

案 情


原告張某甲與被告張某乙系親姐弟關係,1983年土地承包到戶時,由原、被告父親張某丙為戶主向原天坪鄉金山村以家庭人口9人,承包了位於插臘元組責任田土約15畝。

1998年第二輪土地延包時,該戶土地承包戶主名字由張某丙,變更為了被告張某乙。2018年春,以被告張某乙為戶主延包的土地中有7畝多被徵用,徵地補償款30餘萬元,打入了被告張某乙帳戶上。


原告張某甲多次要求張某乙,分割土地補償款,但均被被告拒絕,其理由是要求分割的數額不對,且原告戶口已遷出,視為放棄自己的權利。

溝通無果,原告遂訴至桐梓法院,請求依法判決被告支付土地補償款。


化 解


在收到原告訴狀後,承辦法官了解到雙方系親姐弟關係,認為雙方糾紛的根源可能並不在土地補償款而是雙方固有的家庭矛盾。為妥善處理該案,承辦法官遂前往堯龍山鎮,組織雙方協商處理,但雙方意見分歧過大,情緒激烈,均要求開庭處理依法判決。


開庭當日,承辦法官並未直接開庭,而是再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原、被告八旬父親張某丙也到庭參加了訴訟。八十歲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子女對簿公堂,內心無限感慨,嘆息不已。


由於雙方提供的證據不完整,且有當事人未到庭部分事實還需補充證據,本案需要再次開庭。



次日,承辦法官再次前往堯龍山村委會核實當時土地承包詳情。


調查清楚事實後,承包法官內心已有了擬判意見並草擬好了判決書,計劃在下次開庭時,如果仍然調解不成功,即當庭宣判。


為切實化解雙方矛盾,緩和原、被告之間的姐弟感情,同時也讓張某丙安享晚年。近日,承辦法官又前往原、被告住所地組織雙方調解。承辦法官從情理法多角度,作雙方當事人工作,經過數小時的不懈努力,雙方當事人終於達成一致意見並當場兌現了補償款。原、被告的姐弟感情得到了緩和,原告也當即表示撤回起訴。




來源:桐梓法院

相關焦點

  • 法官判決過程中非理性因素的影響
    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法官應該摒棄個人的偏見,公正無私的認定事實,作出判決。即法官的案件審理過程是一個純粹理性的過程。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以瀘州二奶案為例,在認定遺囑是否有效力的時候,除了其他因素的影響外,公眾的情感和法官的個人情感共同作用於判決,法官最終認定,遺囑因違反公序良俗原則而無效。
  • 同窗好友沒有明算帳 法官「暖心」判決解決十年糾葛
    近日,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終審判決,法官一紙判決語重心長,可謂句句扎心:「『親兄弟,明算帳』,朋友情誼有時也需要象事業一樣予以經營。」本想合夥賺錢 結果打起了官司範某和陸某原本是關係很好的高中同學。2006年,這對鐵哥們兒合夥承建了某集團的土建、裝修工程和另一個輔助用房工程。
  • 該涉外離婚案件應如何說服法官判決離婚?
    由於該案的被告始終拒絕出庭應訴,致使如何說服法官判決離婚成為本律師的工作重點。我的當事人(女方)長期在美國工作和學習。5年前,女方經人介紹與男方相識並於次年3月在美國登記結婚。婚後雙方生育一女孩。由於婚前了解不夠,婚後才發現雙方對於婚姻家庭的認識存在巨大差異,為此雙方婚後矛盾不斷。女兒出生後,男方索性獨自回國與女方分居,甚至拒絕與女方聯繫,對於女兒更是不聞不問。
  • 法官在作出裁判文書的時候都會受哪些因素影響
    官司的輸贏誰掌握,辦案法官肯定起關鍵作用。那麼辦案法官在作出判決時的想法就直接決定了官司的輸贏。今天咱們就聊聊法官在作出裁判文書的時候都會想什麼?很多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時都會習慣性地問法官我提交的證據中不中,我的官司能贏不能?更有甚者一些當事人會託關係到承辦法官那裡打聽虛實。
  • 謾罵聲中,法官判決殺人案被告無罪!
    法官在審理中發現,案件的證據無法形成完整的證據鎖鏈,並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最終宣告陶某無罪,並當庭釋放。宣判當天,情緒激動的被害人家屬此起彼伏的辱罵聲不絕於耳。兩年後真兇再現,殺人者黎某浮出水面,經審理後被判處死刑。我們無法苛求被害人家屬在法院宣告被告人無罪的那一刻還保持冷靜,在一聲聲叫罵的背後,可以想見,法院作出一個無罪的判決頂著多大的壓力。
  • 法官偽造庭審筆錄 案件未開庭即判決
    東方網12月3日消息:開封一名法官,在審判一起債務糾紛時,指使書記員偽造庭審筆錄,在沒有開庭的情況下便作出判決。近日,開封市龍亭區法院判決該法官犯民事枉法裁判罪。薛某指使書記員偽造庭審筆錄,並違背事實和法律,判決開封市紡織器材廠償還工商銀行借款50萬元,河南第三紡織器材廠承擔連帶還款責任。判決書至今沒有送達被告方。
  • 陳凱歌侵犯名譽權案法官披露:案件缺席判決,致歉信審核未過
    陳凱歌侵犯名譽權案法官披露:案件缺席判決,致歉信審核未過 「法制日報」微信公號 2019-01-09 15:45
  • 張家慧案判決:海口中院多名法官接受請託致案件錯判
    二審中,包括海口中院副院長、時任海口中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在內的海口中院多名法官直接或間接接受張家慧請託,致法官「在壓力下作出維持原判的錯誤結果。」12月9日,新京報記者獲取本案的一審判決書,其中提到張家慧利用省高院副院長的職位影響,向承辦案件法院的領導、法官提出要求、施加壓力,讓法院判決迪納斯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張家慧丈夫劉遠生)勝訴。最後導致迪納斯公司在一起房地產項目中少繳納4600多萬元的增容費,給國家造成巨額經濟損失。2016年5月,為少繳或不繳納增容費,迪納斯公司向海口市秀英區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不滿判決侮辱誹謗法官 珠海發出首份拘留罰單
    央廣網珠海12月25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蘇倩雯 張夢穎 成琳)司法實踐中,因對案件裁判結果不滿,當事人謾罵、威脅、恐嚇、侮辱、誹謗法官等行為時有發生,致使法官權益保障和司法公平正義受到嚴峻挑戰。近日,香洲法院法官權益保障委員會再次對侵害法官權益的行為「亮劍」,發出首張拘留罰單。
  • 新巴爾虎右旗法院作出首例刑事案件禁止令判決
    近日,內蒙古新巴爾虎右旗人民法院對一起盜竊案件作出一審判決,判處被告人陳某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一千元,同時,判決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進入「網吧、酒吧、迪廳」等娛樂場所。這是新巴爾虎右旗人民法院自刑法修正案(八)實施之後首次適用禁止令的案件。  陳某出生於2002年,平日無所事事,長期出入網吧、酒吧等娛樂場所,日常生活費用難以滿足其巨大開銷,他遂產生盜竊之心。
  • 法院結合證據及推理作出判決
    並根據現有證據及推理作出判決,支持了原告"借了10000元"的訴訟請求。據辦案法官介紹,目前被告未上訴,並承諾本月之內履行還款協議。而蔣某堅稱根本沒有出具借條,所以也拿不出借條,雙方多次交涉後,彭某還是只償還了蔣某1000元。承辦法官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蔣某不認可彭某的說法,認為雖然對方未出具借條,但借出的1萬元是事實。兩人就此引發糾紛,當地鄉鎮及村幹部多次調解,均限於證據有限而沒有"擺平",最終訴至大英法院。
  • 【法官說法】在什麼情況下可判決解散公司
    【法官說法】在什麼情況下可判決解散公司 2020-12-30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起拒繳四年取暖費的供用熱力合同糾紛作出終審判決
    近日,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對一起因拒繳四年取暖費而被供熱公司起訴的供用熱力合同糾紛上訴一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人劉某某上訴,維持原判。劉某某與某供熱公司供用熱力合同糾紛一案,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法院經依法審理後作出一審民事判決,判決劉某某支付某供熱公司暖氣費12470.6元。宣判後,劉某某不服,提起上訴。
  • 被人追尾卻被判全責,面對判決躲藏數年,一朝被拘尋求法官調解
    此後肇事司機塗某就被起訴到了修水縣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作出了判決,除去已經支付和保險公司需要賠付的款項,被告塗某需要賠償羅來華為此這麼多年來他始終拒不執行法院判決。幾十萬的賠償款對於他的水平問題他還是有壓力的,他覺得覺得沒有翻身的可能,帶著家人馬上在當地消失,追尾事故讓羅來華和謝由春都留下了終身殘疾喪失了工作能力。而謝由春的妻子更是先天的智力殘疾,沒有了經濟來源一家人的生計都難以維持。法院雖然做出了判決,塗某卻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沒有露過一次面,更沒有支付過一分錢的賠償。
  • 法院作出判決:有效
    近日,徐州睢寧法院對該起訴訟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認定該份遺囑有效。案件回放:繼母不承認遺囑被告上法庭1999年,馮某某的父親老馮與其母親邢某離婚。此後,馮某某跟著母親邢某一起生活。2013年,老馮與孫某辦理結婚登記,婚後未生育子女。2014年,老馮被查出患有癌症,孫某一直在身邊照顧。
  • 男子不服離婚判決捅殺法官?法院:必將受到嚴懲
    【導讀】: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人民法院法官郝某被吳某某殺害一案鬧得沸沸揚揚,經審,犯罪嫌疑人吳某某因不服離婚判決,酒後持尖刀將郝某刺傷致死。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具體情況如何?跟華律小編一起來看看!
  • 情況判決背後的利益衡量與權力分工
    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日本、臺灣地區)情況判決的少量謹慎運用,甚至沒有這一判決形式(美國、德國等多數國家)相比,我國法院作出情況判決的比例是很高的。[②]在考慮作出情況判決時,法院需要進行利益衡量。當發現公益可能嚴重受損時,就不必形式化的堅守依法行政的要求撤銷行政行為,而是可以選擇維持該行為的效力,同時確認其違法,責令採取補救措施。
  • 美國女法官因責罵陪審團判決「錯誤」遭譴責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聯社3月11日消息,近日,美國富蘭克林縣法院的法官艾米·薩勒諾因責罵陪審團做出的判決,遭到公眾譴責。俄亥俄州最高法院就此認為,法官不應該幹預陪審團的評判。據悉,陪審員於2013年就毆打他人一案做出無罪判決,薩勒諾指責他們判決「錯誤」,隨後幾名陪審員就此事上訴法庭。俄亥俄州最高法院認為法官不應該因自己認為判決錯誤就責罵陪審員。
  • 損害結果的不確定性與判決的確定性
    作為一個具體事件,「李文」所述案例實際上給所有的法官提出了一個普遍性的問題:當法官面臨損害結果存在不確定性的侵權案件時,如何作出確定性的判決。  拋開路某的其他損害不計,僅就醫療費用而言,在法律允許的範圍,法官可以通過三種方式解決損害結果的確定性:其一,法官僅就現有損害結果作出判決,即以訴訟時已經發生的醫療費用作為損害結果,至於以後繼續發生的醫療費用,受害人可以通過不定期的訴訟,再向加害人追償。這種方式可以使判決依據的事實獲得最大的確定性,僅就判決範圍而言,也能獲得最可靠的公平性。
  • 當完被告當原告,法官公正的判決,我服!
    當完被告當原告,法官公正的判決,我服!2007年,吳某從李某手中賒購了一些楊樹苗,由於李某當時沒有讓其出具欠條,多年來錢款一直未能順利要回。李某想到近年來自己給吳某稻籽、幫他耙稻田地,沒少幫忙幹活,工錢一分沒得著不說,欠的樹苗款也沒要回,心有不甘。於是,李某合計著去吳某家拿一些黃豆,以抵頂其欠的樹苗錢。2019年10月,李某在吳某處購買了2220斤黃豆,並口頭承諾等自家玉米賣出後按時價給付吳某黃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