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別名蒿子稈,為一年生綠葉蔬菜,以幼嫩的莖葉為食用部分
茼蒿別名蒿子稈,菊科。茼蒿屬,為一年生綠葉蔬菜。茼蒿以幼嫩的莖葉為食用部分,有香味,莖直立、葉厚肉多,為羽狀裂葉,裂片呈倒披針形,葉緣鋸齒狀或有深、淺不等的缺刻,頭狀花序,單花舌狀,黃色或白色。種子為瘦果,有三個突起的翅肋,翅肋間有數個不明顯的縱肋,無冠毛,褐色,千粒重1.8~2克左右。
茼蒿性喜冷涼,但適應性較廣,在10~30℃範圍內均能生長,以17~20℃最為適宜的溫度。種子10℃時能發芽,以15~20℃最適宜。在較高的溫度和短日照條件下抽薹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溼潤的沙壤土為最適宜,pH以5.5~6.8為宜。
茼蒿有大葉苘蒿及細葉茼蒿兩種類型:大葉茼蒿或稱板葉茼蒿,葉片大而肥厚,葉緣缺刻淺,品質優,產量高。如臺灣省的大葉茼蒿。大葉茼蒿(板葉茼蒿)由臺灣省農友種苗公司特選而成。葉簇半直立,分枝力中等,食用株高約21釐米,開張度28釐米。
莖短、節密而粗,淡綠色,葉大而肥厚,湯匙形,長約18釐米,寬約10釐米,葉片稍皺縮,綠色有蠟粉。葉柄長1.4釐米,寬0.4釐米、淺綠色。喜冷涼,不耐高溫,較耐旱、澇,病蟲害少。細葉茼蒿又稱花葉茼蒿,葉片碎小,葉緣缺刻深,分枝多,適應性廣,但產量較低如陝西的花葉茼蒿。
花葉茼蒿,陝西省地方品種。葉色淡綠,為羽狀深裂,葉形狹長,葉肉較薄,分枝較多,耐寒力強。生長期短,香味濃,品質佳,產量高,屬小葉種。主要適宜在北方種植。茼蒿在北方春、夏、秋均能在露地栽培,冬季可進行保護地栽培,對周年供應及調劑蔬菜花樣品種有一定作用。
夏季栽培品質較差,產量較低。春季栽培一般在3~4月份播種。在較冷的地區早春可進行風障栽培。秋播在8~9月播種,在南方除炎熱夏季以外,秋冬春均可栽培。長江流域春播從2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從8月下旬到10月下旬,以9月下旬為最適播期,10月下旬播種的可在次年春季收穫。
廣州地區從當年的9月到翌年2月均可隨時播種,因播種期不同,生長期的長短也不相同。一般由播種到採收需30~70天左右。茼蒿栽培除少數地區進行育苗外,大多數地區均採用直播。
分為平畦撒播和條播,條播行距約10釐米,每公頃播量為22到30千克。在較冷的北方,用量比較多,如北京撒播每公頃用種量為60~70千克。播種後5~7天苗可出齊,苗高長到2~3片真葉時間苗並結合拔草,3~4片真葉時定苗,行株距4釐米見方。
生長期中不能缺水,保持土壤溼潤,春播苗出齊後要適當控制水分,以免猝倒病的發生。植株長到12釐米時開始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一般長到40天後開始採收。若採收嫩梢每次採收後要澆水和追肥。促進側枝再生,直收到開花為止。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