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對?錯?

2021-03-04 木之鳥

男生到底應該成為什麼樣?我們世俗規定的陽剛是否正確?

最近關於男性青少年女性化這個問題被推上熱搜,事情的起因是教育部在1月28號,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404號(教育類410號)提案答覆的函,即《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回復函。

為什麼這個問題引起社會上這麼大的反響呢?肯定與男青少年女性化這個社會現狀密不可分,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穩定安寧的情況下,城市中的男性喪失了農耕時代力氣大於女性的優勢,城市不再需要以蠻力來建設,更多需要的是腦力為主的社會活動,而女性天生就具有細心、踏實的品質,所有女性的地位不斷在上升,無論是政治領域、經濟領域、還是文化領域,女性的地位已佔到舉足輕重的地位,女權團體也如雨春筍地出現。尤其是今天的中國,女權作為一種力量不斷地代替男性行使著各項權力。

由於這個話題的出現,各個新聞媒體和個人論壇上都激烈地談論著這個話題,有主流媒體的央視,也有非主流領域的個人,都在網上展開了激戰,互相口誅筆伐,恨不得唾之而後快。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些不同的觀點之間的異同點和矛盾點,在談論中發現尋找到答案。

首先我們看看作為權威主流媒體的央視新聞說了什麼。教育部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引發熱議。如何理解「陽剛之氣」?男性在風度、氣概、體魄等方面表現出陽剛之氣,是一種美,但陽剛之氣並不等於簡單的「行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養「男人」「女人」,更應注重培養人的擔當和責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讓身體和心智一併健康成長,才是最該被關注的。

央視新聞的這篇簡短的文章,雖然看起來把話說明白了,講的是不管是男性女性都必須擁有健康的心態,擁有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心,但是它真的說到點上了嗎?我看並沒有。它說的是男性的陽剛之氣不是行為上的男性陽剛,那我們可以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是不是說的是具有男性精神上的風度、氣概、體魄可以在現實的表現的時候可以女性陰柔一點呢?後面的那句關於性別與責任心之間的關係,和今天討論的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有什麼大的關係?不管是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和女性青少年男性化,還是其他各個類型的人格,每個人都必須有擔當和責任心,難道不對?後面這句話明顯是在轉移話題,轉移矛盾點。

當然,作為中國大陸主流的媒體是必須要儘可能地客觀公正,而現實卻是事情的現狀是不允許媒體客觀公正地去處理,它就算什麼都不說或者轉移話題都要去給出一件社會性事件一種評判,可見這篇央視新聞是採取了這種做法。所以,這篇央視新聞的文章是不足以去仔細閱讀,沒有實用價值,和稀泥。

 

接下來我們看看作為非主流媒體的香港報紙「鳳凰新聞」的態度。【對「陽剛氣質」的焦慮是一種變相歧視】教育部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 所謂的「陽剛氣質」的焦慮,本身就是對某種氣質的歧視。潛意識裡認為「娘」的、「母的」、「柔情的」不好,認為某個性別的人都要活出同一種樣子。如果認為性別平等,那教育部怎麼不擔心加強了體育鍛鍊,會把女生變得「太陽剛」呢?

只擔心男生不陽剛,卻不擔心女生變陽剛,這才是「陽剛論」背後的真問題,就是歧視女性氣質,認為男人像女人是低了一等的。

與其在外表和私人氣質上瞎折騰,不如多關心青少年的人品和心理健康,培養正直善良、誠實有擔當的人,遠比陽剛的皮囊更有意義。泰森倒是肌肉鼓鼓,他粗魯地強姦女性,還坐了幾年牢呢。

對「陽剛氣質」的焦慮,傳遞開來,只會限制青少年某些部分的表達,感性和感受被壓制,一不小心成為沒有人性的機器人,那還不如買個「陽剛」的真機器人回來,能幹活還不怕吃苦,多爺們啊!

好的教育,是培養人內心的陽光、意志的堅韌,而不是膚淺糾結所謂的陽剛和陰柔,現在的情況是,走心的事做不好,就只能走點形式,結果適得其反。教育理應接納多元的存在,而不是傳遞狹隘的觀念,行偏見和歧視之實而不自知。

先不說鳳凰網的態度如何,首先鳳凰網是具有明顯的態度,這也可能與鳳凰網並不是主流報紙的原因,所以可以在這篇文章中看出,鳳凰網對於「反對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是持反對態度的,也就是說,鳳凰網對於此次教育部的提案持的是反對意見。接下來,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鳳凰網的這篇文章中的觀點。

首先,鳳凰網開篇即點題的第一段,它的意思是我們現在對於「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擔心實則是一種歧視,世界上並沒有規定女性化就是錯誤的,如果按照此邏輯是不是說『女性男性化』也是一種錯誤呢?」。大致意思就是如此,先不管說這個觀點正確與否,可以知道的是,鳳凰網實在太壞了。搬出平等的大旗來壓制辯論時的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先聲奪人使暗箭,實不知,對於性別上天生所賜予的東西,它本身就不可能做到完全意義上的平等,因為天性是不可能做到平等,男女從出生時就在這個大的社會系統中生活,他就必須遵從社會自然中的文化規則。再說,這個「平等」這玩意也不是什麼普世性的東西,因為各個國家、民族、社會等等都具有不同的歷史傳統,所以平等是不能像鳳凰網這樣的亂用,如果說照鳳凰網的觀點,那請問,如果你鳳凰網的老公每天早起化妝、修眉、敷面膜、去美容院,你覺得正常?你的老公跑步時夾著襠跑步,你不覺得噁心?

當然我們反對多元化這樣的社會,但是作為一個社會的主流來講,男性得保持他與生俱來的品質,可以在主流的架構上搭建多元化的意識。

接下來,我們看看後面的自然段,它的意思是說,擔心男生不陽剛,而不擔心女生變陽剛,這本質就是歧視女性。這個鳳凰網真的是壞,剛剛舉起平等的刀子,現在又拉上了「女權」的大旗,詭計多端。鳳凰網要明白的是,在一個幾千年的男權社會裡,要提起平等,我們只能把女性的地位往上提升,況且,鳳凰網是不是不明白女性陽剛化並不是大規模的出現,而男性女性化卻是大規模的出現,我們當然要使二者儘量處於平衡的地位。

並且又拿泰森的強姦案說話,那泰森這樣的非常特殊的例子能代表大多數情況嗎?這明顯是胡扯,你怎麼不去舉萊昂納多、貝克漢姆那樣男性氣質十足的人呢?在最大多數的家庭當中,男性肯定得負責其剛強的人設,這是一個社會法則下的約束。況且鳳凰網用「強姦」這樣的字眼明顯是想引起女性心理的認同感,希望女性能在感性層面上認可它的觀點,壞透了!至於後面的話就是罵街了,像潑婦似的!

 

我們再來看看普通人的觀點,下面是我截取的一部分觀點:

這些話實在沒什麼思想上的思考,滿是罵娘的髒話,毫無營養,沒有哲學高度上的深度思考力,全是洩憤加洩糞,把所有的概念混亂起來,真是沐猴而冠。

 

其實男性青少年女性化這個問題,其實在古代西晉貴族南遷的時候就出現過,我們漢民族在社會安定的時候,男性就極其容易偏向妝容的精緻,這是我們民族自身的一個特點,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歷史所養成的習慣。

「男性女性化」這個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男生女性化如何治理,而在於審美多元化是否需要絕對自由和性別的平等到底需要達到怎樣的程度?

一類的觀點是贊成,贊成的理由也非常簡單,就是認為男性應該有男性與生俱來的陽剛、勇敢、力量感,這種觀點最為普遍,人數的贊成量也最大。另一類的觀點是反對,所持的理由是,審美具有多樣性,誰規定男性必須陽剛,女性必須柔軟?

這兩種觀點的矛盾點就在於,「審美」和「性別平等」這件事情是否需要人為地幹預,也就是這種人為的幹預的自由度在哪裡,是不是讓審美完全自由的發展才是向前進步的方向?行政的幹預是不是完全是錯誤的?適當的幹預是不是也是有助於我們這個社會向前進步?

我的觀點也很簡單,「平等自由」這件事是需要限度的,不能脫離歷史傳統而單談這些。適當給大樹修修枝是有利於大樹生長的,阻擋男性女性化當然需要。

 

①1917年,毛主席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體育之研究》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體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

相關焦點

  •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
    ▲  關 注 澳 網   圓 澳 洲 夢  ▲原載:留學雜誌前幾天,一則由常委提出的《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提案中認為,如今的青少年男生過於陰柔,身體羸弱,而氣質、性格上又偏向女性。文稱,如果這種現象不加以遏制,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發展。大家應該培養男生的陽剛之氣。幾天後,教育部回復了該提案,針對提案提出了改進體育教師教學方法。擴大體育教師團隊規模。加強健康教育。大力支持研究青少年的心理與精神教育等建議。在爸爸、媽媽們生活的年代,理想的男性形象應該是濃眉大眼,外向、勇敢的。
  •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引熱議,何為「陽剛之氣」?
    近日,教育部給《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的復函引發廣泛討論。 2020年5月,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在《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中稱,他通過觀察發現現在中國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他稱之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 斯澤夫認為,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培養「陽剛之氣」……網友為什麼吵翻了天?
    一個時期以來,他通過觀察發現現在中國的青少年男孩子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對於,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他稱之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他認為,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
    今天,教育部針對《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作出答覆,表示將從加強體育教師配備(適度改進體育教師教學方法
  • 教育部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
    教育部網站1月28日消息,教育部發布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404號(教育類410號)提案答覆的函,對《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
  •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網友吵翻了......
    針對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
  • 男性「 女性化」怎麼不行了?
    最近,教育部給《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的復函提到將加強體育教師配備和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的培養。起因是去年5月份,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在《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中稱: 現在中國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 「男性女性化」有什麼危害?
    · 這是第3757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3k+ ·· 賈銘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上周五(1月29號),一條名為「教育部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澄清誤會先替教育部澄清誤會:第一,這次被動熱搜,只是教育部對2020年5月份的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404號(教育類410號)提案的例行答覆,不是正式文件,不代表贊同或者反對提案內容;第二,教育部並非是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
  • 【每日一詞】熱議話題「青少年女性化」用英文怎麼說?
    近日,「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相關詞條衝上微博熱搜,引起熱議。該話題的起因首先是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1月28日,教育部函復該提案,並表示將從加強體育教師配備等方面研究解決問題。
  • 教育部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 2021.1.30 周六 農曆十二月十八
    點上方藍字查看最新疫情動態針對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日前,教育部官網發布的《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404號(教育類410號)提案答覆的函》(下稱《答覆》)表示,將從加強體育教師配備、加強學校體育制度頂層設計、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及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問題研究等方面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注重「陽剛之氣」培養!
  • 防止中國男孩女性化?網友熱議:別再逼男孩陽剛了!
    前幾天,教育部針對一個名為《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給予了復函。這份提案寫道:「我國的青少年男孩子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而這件事情,引起了軒然大波……鳳凰網1月29日,發起了題為「政協委員提出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你怎麼看?」的網絡調查。
  • 「防止男生女性化」被罵慘:培養陽剛之氣,也能算歧視嗎?
    沒錯,就是那個「教育部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霸屏熱搜一整天,收穫了7.1億閱讀量。本來嘛,一個跟教育有關的話題,上熱搜挺好的,起碼不再是明星出軌、生娃了,然而不美好的地方在於,上熱搜的原因,居然又是和男女對立有關,更慘的是,教育部還被罵了。
  • 北大教授:男性「女性化」是偽命題 或是一種庸俗化
    最近,關於一些青年男演員似乎有些女性化引發了爭議。一些自媒體人用「娘炮」「不男不女」等來稱呼一些年輕的演員,認為他們所表現的一種女性的氣質不是時代所需要的。對於他們提出了質疑,並認為這樣的狀況已經造成了青年一代的誤入歧途,以為女性化是主流,會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
  • 防止男孩女性化,培養「陽剛之氣」?網友熱議:別再逼他們了!
    前幾天,教育部針對一個名為《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給予了復函。這份提案寫道:「我國的青少年男孩子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提案中將這種現象稱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 ,並認為,如果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熱議背後:為何不同文化都執著於界定「男性氣概」?
    1月28日,針對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404
  • 「防止男生女性化」,內涵正確,提法還需斟酌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XIAOSHUANGYUE第316篇推文                           蕭霜月朋筆生輝浮 時 評「防止男生女性化」,內涵正確,提法還需斟酌 近日,教育部答覆「防止男生女性化」提案,引發社會熱議。
  • 「女性化」意味著什麼
    最近好多人在討論教育部關於提升男生陽剛之氣,預防男性女性化的提案。
  • 啤酒會使男性女性化?
    流言: 【請注意:男人啤酒喝多了會女性化】啤酒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已非新觀點,最新研究指出,植物雌激素會抑制男性睪丸分泌睪丸酮。簡單來講,植物雌激素可能使男性肌肉力量減弱、體毛減少、鬍鬚脫落、乳房和臀部發育等,這些變化將會使男人看上去越來越像女人。
  • 軍醫提醒:男性乳房女性化的預防和治療
    一、您見過男性乳房比女性乳房還要大的嗎?您了解有多少男性乳房已經女性化了嗎?    男性乳房肥大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常見病。有文獻報導,青春期男性乳房肥大發病率高達67%,50歲以上的男性發病率也高達57%。記得有一位老教授感慨道:近兩年看到的男性乳房女性化比我前五十年見到的總和還要多!    前幾天,筆者收到一封來自南非塞內加爾的明信片,來自一位靦腆的黑人青年,25歲,在中國讀書兩年。因為我們解決了困擾他十幾年的病痛,過上了正常男孩的生活,這位非洲友人十分感激,特意寫信表達感激之情。
  • 男性「女性化」無關教師性別,教育環境才是問題所在!
    「兩會」期間,針對當前社會存在的男性「女性化」問題,有政協委員認為,應當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增加男性教師。對於這一提議,雖說觸及到了男性不願意從事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工作這一社會現實,但很多網友卻表示了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