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 注 澳 網 圓 澳 洲 夢 ▲
原載:留學雜誌
前幾天,一則由常委提出的《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登上了各大媒體平臺的熱搜。提案中認為,如今的青少年男生過於陰柔,身體羸弱,而氣質、性格上又偏向女性。文稱,如果這種現象不加以遏制,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發展。大家應該培養男生的陽剛之氣。幾天後,教育部回復了該提案,針對提案提出了改進體育教師教學方法。擴大體育教師團隊規模。加強健康教育。大力支持研究青少年的心理與精神教育等建議。在爸爸、媽媽們生活的年代,理想的男性形象應該是濃眉大眼,外向、勇敢的。如今,精於修飾的「小鮮肉」在年輕人中流行。
在父母所處的年代,男性的力量在現實中更加重要,男性也必須扮演家庭乃至社會的頂梁柱角色。
進入到新時代,男性也可以通過多樣的形式來完成自我實現。對男性的要求也不那麼刻板了。
原來,男性形象必須充滿力量感。今天,男性也可以是柔弱的,或者文氣的。
在另一方面,當大眾的消費水平達到一定層次時,會要求生活更加穩定。而大眾的審美同樣也會發生改變。在安穩的社會環境下,外向、勇敢的男性形象很可能不被人認可。但能夠給人安穩感,生活品味高的男性則很可能受到年輕一代的青睞。
2020年3月,在泉州酒店的坍塌事故中,一名男子被消防員救出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討論。在視頻中,該男子被救出後以女性的口吻向消防員表達了感謝。當時,部分網友嘲笑該男子的表達過於女性化。甚至還有網友譏諷其行為「不男不女」。但在該名男子被救出時,他已經被困了69個小時。在自己獲救前,他還把前一次營救的機會讓給了一名柔弱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