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教育,也比不過孩子自己的覺醒,凡事要從孩子角度出發

2020-10-06 小肖說育兒

前言: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沒有碰到這樣的狀況,那就是無論你怎麼跟孩子說,孩子都聽不進去,或者今天說了明天孩子就忘了,總是家長說百變,孩子卻仍舊和原來的方式一樣去做,從來沒有改變過,其實好的教育不一定是家長整天督促,而是讓孩子真正的覺醒,再好的教育也比不過孩子自己的覺醒,所以凡事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濤濤就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從小就非常調皮搗蛋,加上總是讓他放學之後趕緊去學習,讓他好好學習,還給他報了很多的補習班,可是報了很多補習班,卻每次考完試之後成績還是一團糟。

而爺爺卻說讓濤濤的媽媽不用太著急,因為孩子還沒有開竅,什麼叫做沒有開竅呢?是在北方有一種說辭,是說孩子如果開竅了之後,孩子的成績自然會提高,那什麼叫做開竅呢?開竅指的就是孩子自己覺醒,所謂的開竅就是孩子突然在某一天終於醒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知道家長的用心良苦便會去努力學習,所以開竅對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因此濤濤的媽媽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給濤濤報過額外的補習班,但是簡單的教育還是有的,畢竟即便孩子有點懶散,家長也應該懂得督促讓孩子去好好學習,慢慢的等到了濤濤上了五年級的時候,濤濤突然就開竅了,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孩子自己覺醒了。

這個時候濤濤開始努力學習也不貪玩,跟以前變得大不一樣,很多人都非常佩服濤濤媽媽的教育方式,其實濤濤媽媽也並沒有給孩子進行過多的教育,像以往那些過多的補習班,濤濤媽媽都給退掉了,濤濤平日裡光上課就已經可以將學習成績提高,這點真的非常難得,那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能夠開竅,又如何能夠讓自己的孩子自己覺醒呢?其實我們在教育方面也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去出發去,教育孩子幫助孩子覺醒。

第一:告訴孩子學習和他的關聯

當孩子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往往他都會覺得孩子自己的學習是應付老師應付家長的,這樣的孩子就會比較貪玩,但他知道學習重要性的時候,他就不會再去跟父母對著幹了,當他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他就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就知道父母的多數是為他好,就不會再總是和父母對著幹,告訴孩子學習和他的關聯,讓孩子更明白什麼叫做學習,也讓他知道學習的意義在哪裡,他就會更加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在學習上無需家長多費心就能夠學習的很好。

第二:告訴他成績不好的後果

有些孩子覺得學習不好沒有關係,反正日後的生活會有父母幫助他成長,反正日後的生活一樣無憂無慮,所以我們應該告訴他如果學習不好,那麼進入社會會很難找到工作,如果學習不好,那麼進入社會之後,恐怕連一個好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厭倦學習或總愛調皮搗蛋的時候,就應該告訴他家長不會為他的事情買單,也不會幫他承擔起所有的事情,在生活中的一些煩惱都要由他自己解決,讓孩子擺脫自己父母的依賴,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具有獨立性。

給家長的寄語: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積極學習時不用父母督促,為什麼你家的孩子督促百次千次,還仍舊和以往一樣貪玩,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的孩子沒有覺醒,而覺醒是需要父母的幫助的,小孩子的思想比較淺薄,父母要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更要告訴他,做錯事情之後要面臨的結果,讓孩子養成獨立的性格,他才能夠更容易的開竅,更容易覺醒,對在學業對待事情更加有自律能力。

相關焦點

  • 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內力覺醒
    那麼我告訴你,再有名的大學也不過只是個牌子而已,而不是保險箱,只有讓孩子的心理內力覺醒了,賦予她一生使不完用巨大力量,才是你送給她了一個最好的禮物……寫這篇博客源自於我最近和一位年輕媽媽的對話,這位媽媽來自四川的一個小城市,她無比愛她的女兒,她帶著12歲的女兒來北京向我學英語,在北京呆了半個月。
  • 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內力覺醒
    最好的教育是喚醒孩子的內力覺醒英語教育專家曲剛曾在博客中寫過一個故事: 他曾經接待過一個來自四川小城市的媽媽,她帶著自己12歲的女兒到北京來學英語,待了大半個月,期間他們有過很多次的交流。 曲剛說,這位母親幾乎都是在詢問她女兒情況,看得出她正在努力把對女兒全部的愛轉化成最好的教育。但隨著交流的深入,曲剛發現這位母親看似給孩子尋找最好的教育,卻對什麼是好的教育充滿迷茫。 她的女兒很優秀,在她那座小城市都是出了名的。但媽媽說,女兒的優秀完全來自於媽媽時刻的監督和努力。
  • 再好的教育,都不如孩子內心的覺醒
    這時就需要家長用同理心理解孩子,只有孩子內心自我的覺醒,才會走的更遠。 這時就需要家長用同理心理解孩子,適時鼓勵,引導孩子積極樂觀的坦然應對困難,只有孩子內心自我的覺醒,才會走的更遠。   敢講,還要講的好,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自我覺醒重要無比
    還沒結婚前,周圍有孩子的父母總會見縫插針地訴說孩子的點點滴滴,有幸福的,有頭疼的,有建議的,有純屬曬娃的,而我總會心裡一副和我有啥關係呢,只是附和的笑笑。心想以後我有孩子了一定不這麼做,一定做一個又開明又溫柔的媽媽,心裡對於別人的做法總有自己的想法去反駁,腦子就是只認為自己認為的。因為當你沒有時,你對於別人的任何說法總會沒法感同身受。
  • 解析《父母的覺醒》:親子教育的關鍵,是父母懂得「自我覺醒」
    作者莎法麗.薩巴瑞早年受到東方教育的影響,然後再結合西方的心理學,形成了這獨特的教育覺醒理論。破解了家庭親子關係破裂的難題,教給父母正確的養育之道。很多父母在教育過程中,總是將自己的覺得好的全力付出,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想法。在書中,作者說到想要接受孩子最本真的狀態,就需要放棄我們的強權&34;。
  • 孩子教育的本質是父母自身覺醒
    200多年前的法國思想家盧梭,他的代表作《愛彌兒》第一次提出了要發現兒童、尊重兒童的地位,要讓兒童:像兒童一樣地生活,讓兒童自由自在的發展,他的這種教育觀叫做自然主義教育,並且影響了全世界。仔細想想,父母們的慣常做法是,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又是表揚,又是獎勵,毫不吝嗇地傳達著自己對孩子的愛。可是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父母們的第一反應卻往往是批評,指責,制止,說教甚至責罵。
  • 《家庭的覺醒》:覺醒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庭的覺醒》從心理學的角度向我們深入分析了傳統教育對孩子存在的誤區,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如何不經意地便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阻礙甚至是破壞作用,最後,薩巴瑞博士通過讓我們了解自身的反應機制的運作,為我們新的教養技巧提出建設性指導方案。
  • 誠實面對孩子,不否認真相——《夏娃的覺醒》
    這些傷害很多是無意識的行為,成人本身也是受害者,只因缺乏覺醒,無法意識但自己在傷害孩子,還以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比如我們熟悉的「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因為可以免於自我鬥爭,不用再耗費精力來欺騙自己,潛意識裡那些被壓抑和否定的感受可以被看見,不用隱藏。治癒的路就在這,但願意走的人很少。《夏娃的覺醒》一書中,花了很多篇幅來描述成人不願深入挖掘自己的童年,這些不願探究自己童年,不肯面對自己真實感受的人分布在各個領域,包括醫療、心理諮詢、監獄、宗教教育、傳記作家等。
  • 曾國藩:百忙千忙,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李嘉誠曾說:「事業再好,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的失敗。」錢永遠也賺不完,而孩子的教育卻不能等。為人父母,必須要對孩子的人生負責。千忙百忙,別忘了抽出時間,教育好自己的孩子。1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魯迅先生說:「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
  • 《父母的覺醒》:如何養育孩子,與孩子一起收穫成長的幸福?
    直到看到《父母的覺醒》這本書,我才從內心深處放過了自己,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也深刻理解了,生命的美好和獨特在於帶著一種清醒的覺察眼光來看待自身以及最親愛的孩子,用尊重、支持、欣賞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和孩子,與孩子一道綻放生命的光彩。
  • 要教育好孩子,先教育好自己
    ,而正確答案是「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當孩子犯錯誤、有不理解的事物時,一味的批評和哄騙絕對不是好的辦法,我們需要把自己變成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真正想孩子所想,用他們的思維去分析問題,然後再引導教育。
  • 人生的成就取決於何時覺醒,錯過了自己又怎能錯過孩子?
    如果在14歲之前就想明白自己這輩子要幹什麼、能幹什麼,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說他已經擁有了最強大的安身立命之本;24歲差不多就是大學畢業之後,等進入社會之後再考慮這個問題確實太遲了,因為很多大學的生活基本已經確定了未來的工作方向。
  • 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與你共讀《父母的覺醒》
    這些狀態,不會讓父母生活輕鬆,更不能幫助孩子將來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作為父母,我們該怎樣與孩子相處?在教養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要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教育專家沙法麗·薩巴瑞,把早年受到東方正念思想的影響和西方心理學理念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覺醒的教育理念。
  • 教育的覺醒,孩子的幸福——啟明小學家長學校公益課堂
    其實,不是她不夠優秀,是我們沒有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到,是自己的失職和教育方式不夠好,沒有引導好她前進的路。所以,通過今天的學習,以後也要多與先生多溝通交流,一起尋求更適合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儘可能的不要用指責、批評、命令、貼標籤的暴力言行去否定孩子,而是要多用鼓勵、讚美、表揚、肯定的方式去引導和激發孩子的能量和天賦,像由內打開雞蛋一樣,讓她更有生命力,能擁有屬於她自己的幸福快樂人生!
  • 再多的管教,都比不過孩子內心的覺醒
    但也不是說因為學習好,工作好了我就開心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我總是對自己不滿足,總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這樣的人生似乎沒有頭。內心覺醒,才是教育的終極意義「The Self-Driven Kids」《自我驅動的孩子》一書中,有一句話我很認同:
  • 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好的交流是成功教育的基礎
    在家長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說明家長是懂教育的,在這個時候最怕的就是和孩子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傳達下去,往往是家長有心,但孩子未必能夠接受。不僅不能幫助到孩子,有的時候甚至會導致他們的誤會,認為家長在阻攔自己,從而產生親子矛盾。好父母影響孩子一生,天下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不聽話的孩子。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才能夠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 不激發孩子生命內力的覺醒,你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前些天,我們發布了曲剛老師的文章《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內力覺醒》,文章裡要各位家長學會喚醒孩子生命內力的覺醒,文章發布之後,後臺很多家長來詢問到底怎麼樣才能喚醒孩子的生命內力?現實中,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忽略的是協助孩子首先對要學習的東西進行足夠的覺察和感受,她讓孩子學習的東西全是她自己來完成覺察和感受的,全是她根據個人的生活感受和意願來選擇的,而到了孩子那,就剩下照命令執行了,幾乎沒有覺察和感受的成分。
  • 家教/讓孩子的內力覺醒
    隨著交流的深入,曲剛發現這位母親看似給孩子尋找最好的教育,卻對什麼是好的教育充滿迷茫。她的女兒很優秀,在她那座小城市都是出了名的。但媽媽說,女兒的優秀完全來自媽媽的監督和努力。她上小學這六年來,從未放鬆過對她的督促,稍一放鬆,孩子的成績就會下滑。
  • 孩子的起跑線是家長,而家長的起跑線是內心的覺醒和合理的規劃
    「靜待花開」,如果家長想好了要讓孩子順其自然,按照學校裡的學習進度按部就班,想要讓孩子擁有「完美的童年」,那當然可以盡情地「靜待花開」。既然已經決定了,就不要再「無比焦慮」!但是我們可以分析下,為什麼這類家長會慢慢地變得「無比焦慮」呢?
  • 孩子懂事是從感恩父母開始的,唯有靈魂覺醒,方才懂得學習的重要
    而我們很多人不僅僅是孩子包括很多成人也是如此,一輩子沿著天生的軌跡逆來順受走完了這一生,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如同動物在世間走了一趟而已。在他們的字典裡沒有規矩和法律的概念,做事不考慮後果,從小被父母教育的更加脫離了社會這個群體,而加強了個人自私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