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媽媽的道歉告訴我們:這樣的媽媽才是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

2020-12-24 蝦米爸爸的育兒經

孫楊有個好媽媽。

孫楊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他的媽媽會幫他繫鞋帶;

在遊泳隊訓練期間,他的媽媽會每天定時給孫楊送湯;

每次出國比賽,他的媽媽跟隨孫楊一起去;

孫媽媽吧兒子的事情全部一手包辦,甚至連孫楊的微博都是媽媽在管理;

孫楊賺的錢,全部都交給媽媽保管。

很多人都會羨慕孫楊有個好媽媽,很多人也都會說那是別人家的媽媽。

孫楊媽媽曾是這樣女排主力隊員,杭州師範大學體育系的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卻在兒子面前迷失了自己,全身心的鋪在兒子身上。孫楊媽媽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孫楊,唯獨沒有給自己。

直到我看到張小桃的這本《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媽媽成長法則》我才明白,作為媽媽不能迷失了自己,你在溫暖孩子之前,你得讓自己先發光。

本書作者張小桃,畢業於清華大學,在成為媽媽之後,也經歷了狀態失控的焦灼階段,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踐行用自己的成長照亮孩子成長,獨創了「感性決策,理性行動」的女性成長理念和體系,幫助無數媽媽解決了困擾她們的工作和生活的難題。

這本書中,作者用豐富的案例,同時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給出了媽媽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實用指南,分析了如何在快樂發展自我,活出美好的同時,給孩子更好的養育。

孫楊媽媽為了孩子,她放棄了大學教授應該做的事,全職做起了孫楊的經紀人,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我們一口一個是為了孩子好,為了讓他們穿得好,生活得好,工作的好,這無形的、有形的愛無疑是給孩子們戴上了一個看不見的枷鎖。

我們場所育兒育己,我們既要照顧好家庭,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要學會平衡內心需求和現實生活的衝突。

一個好媽媽不能把孩子當成人生唯一目標,既要照顧好生活的同時又不能耽誤了工作。

一個好媽媽至少應該有兩個目標,一個是養育目標,另一個是職業目標。

1

很多新手媽媽都是在孩子出生後迷失自己,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切,將養育目標當成了畢生努力的目標。

這個時候她們:

自己的外在形象不再是最重要的事,孩子能吃好穿好就行。

老公也不是最在乎的人,只要有孩子在,老公排不上號。

生活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孩子進行,犧牲掉了事業、愛好。

其實每個媽媽都應該擁有豐盛的人生,她們們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不僅僅是個媽媽,更是個孩她爸的老婆,也是一個真真實實的我,我們要認清自己的養育目標,畢竟我們與孩子是註定要分離的。

如何確認自己的養育目標,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三個問題:

1.我希望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子?

2.要成長為這個樣子,孩子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3.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具備這樣的能力?

經常把這三個問題拿出來問問自己的內心,看看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是否偏離了初心,是否用力過猛,只有堅持不斷地修正自己的養育目標,在育兒的道路上媽媽們才能一身輕鬆。

2

每個媽媽都應為自己而活,尋找到自己的養育目標的同時也要兼顧職業目標。

孫楊的媽媽就是已經迷失了自己,她錯誤的把孫楊當成了自己餘生的全部目標。

結果她的佔有欲培養出的是一個不懂事的大男孩。

如何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呢?

作者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

向你心中投三顆石子,用投石問路的辦法找到你的職業目標。

我認識一個媽媽,公立幼兒園的老師,在生了孩子之後便全職在家帶娃,她很清楚地一點就是,孩子不是他生活的全部,在養育孩子的同事,孩子積極的拓展自己的副業 ,讓自己不脫離社會太久。

現實總是不會讓那些心懷夢想的人失望,她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入大V店既分享了好的兒童繪本又帶動周邊的媽媽們一起學習了親子閱讀。

後來她的業務也不進線如此,還做起了教育相關的微商,做起了社交電商等等。

這得益於她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的職業目標是什麼,即便不能去公司上班,自己也要補局限於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當媽媽找到自己的目標,不放棄自己的發展與孩子一起成長,才能成為孩子最更好的榜樣。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越是勇於追求自我、成就自我的媽媽,自然越能夠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我媽媽是孩子的一束光,希望天下的媽媽們讀了《你是孩子的光》後,能活出想要的美好,照亮孩子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培養高情商孩子媽媽這樣做
    在《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金伯莉·布雷恩,提出了關於「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兒童教育方法,同時她是註冊家庭與兒童心理治療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情感引導有以下幾點好處:1 幫助孩子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舉個例子,樊登在他的讀書會就分享了他和他兒子的案例,他的兒子嘟嘟在二歲的時候,每次一到喝牛奶的時間就大哭,我要喝牛奶,我要喝牛奶,直到媽媽把牛奶衝好送到他手裡,才停止哭。有一天到喝牛奶的時間,兒子還是哭。
  • 媽媽活成一束光,終會成就子女人生的燦爛千陽
    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媽媽就是他們的全世界。心理學家雷納·施皮茨:如果一個嬰幼兒沒有感受到這種無條件的愛,即使物質上並不匱乏,也會因為受到冷落而失去生命的活力。媽媽就像一束陽光,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媽媽就是一曲古箏,優美的旋律縈繞於心;媽媽就是一杯熱茶,溫暖的感覺暖人心窩。如果你有一個孩子,請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 媽媽,你必須給我道歉——父母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他已經哭了一個多鐘頭了,雖然嗚咽聲越來越小,但是他還是在不斷重複:「媽媽,你必須跟我道歉……」事情起因很簡單。3歲的侄子吃飯一定要看iPad,可這天午飯他非要把iPad放到眼前才肯吃飯。一想到會養成習慣,影響視力發育,嫂子哪肯答應,堅持iPad只能放到桌上遠遠看。侄子開始爭搶,嫂子則直接動了手。這下可不得了,侄子發了狠,用手去抓他媽媽。無奈力氣太小,每每落得下風。
  • 父母做錯事,應該給孩子道歉嗎?看德國媽媽怎麼說
    曾有這樣一則新聞:在遊樂場玩耍時,一名女孩從一位一歲男孩身上踩了過去,護子心切的男孩母親情緒激動,屢屢要求女孩道歉,並有激烈的肢體動作。一旁的女孩母親則護著女孩,沒有讓她道歉,解釋「孩子小不懂事」。而這個涉事女孩,自始至終,都是一副無所謂的姿態,甚至在對方家長批評她時,她還不忘推別的小朋友一把。
  • 如何看待孫楊媽媽在聽證會上的表現?
    作為一個看過無數證人出庭、當庭詢問過證人的律師,我個人評價孫楊媽媽在庭審上的表現,其實應該算正常。雖然很多人吐槽說她不聽從法庭指揮強行加戲什麼的,但孫楊媽媽這個其實是大多數沒有法庭經驗、但又有強烈個人主見的人的通常反應。
  • 「都是我害了兒子」孫楊媽媽終於自責了,可一切都太晚了
    我們都知道孫楊是我國一位很著名的遊泳運動員,這幾年他先後為國家贏得了很多的榮譽,自己也獲得了數不勝數的獎項。可是正當他的遊泳事業如日中天時意外發生了,去年爆發的孫楊抗檢事件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如今結果終於公布了,孫楊被禁賽八年。
  • 三觀正的媽媽,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縱觀歷史,無數名人志士的身後無不站著一位睿智明理的媽媽。媽媽的三觀有多正,決定了孩子能飛多遠。01媽媽什麼品行,孩子什麼德行在幼兒園組織的一次活動中,顧佳兒子子言的同學楠楠突發癲癇,抽搐在地,嚇得在場的家長和孩子驚慌失措、心有餘悸。
  • 願做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
    「經常和頑皮吵鬧的孩子在一起,心裡不煩嗎?」有人這樣問中衛市第三幼兒園副園長李翠華。李翠華回答:「母愛的柔軟和教師的責任,讓我對這份工作多了一份寬容和理解。」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1998年,從寧夏幼兒師範學校畢業的李翠華成為中衛市幼兒園的一名教師。22年來,從帶班老師做起,到班主任、教研組長、副園長,李翠華積累了豐富的幼兒教學經驗,「學前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慢下來。」2016年,李翠華從中衛市幼兒園調至中衛市三幼擔任副園長。三幼是一所新園,從教師選聘、幼兒招生,到物品採購、環境營造,李翠華事無巨細。
  • 《你是孩子的光》|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教養,是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回歸現實生活,我想這樣的橋段你也並不陌生,每一個當媽的人,都可能有過這樣一段,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苟延殘喘的經歷。作為新時代的媽媽,你很可能從孩子還沒有出生開始,就開始學習育兒知識,買了大量的親子教育書籍,聽了很多專家的養育講座。我們都認為親子教育的對象是孩子,參加各種學習都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其實方向錯了!
  • 媽媽三觀正,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電視劇《知否知否》中的林小娘是盛府的妾室,育有一兒一女。心腸歹毒的她沒有教孩子們好好做人,卻灌輸了一堆烏七八糟的害人之術。作惡多端的她,機關算盡一場空,結局十分悽慘。她曾誤導孩子:「世上只有財富、地位最靠得住,讀書什麼的都不重要。」
  • 媽媽:「誰能一次也不吼孩子?」事後正確道歉,還能幫娃提高情商
    傅首爾曾經在一個綜藝節目中說過這樣一段話:「你說一個小孩他能幹什麼,的確他幹不了什麼,但他能讓你什麼都幹不了。」這句話說出了無數媽媽的心聲。小的時候,我們在媽媽「不溫柔」態度中長大,於是告訴自己不能成為媽媽的樣子,一定要用百分之百溫柔對孩子。
  • 「你打媽媽是不對的,你要道歉!」家長,可別這樣說了
    媽媽嚴肅起來,把可樂一把放到床上:「哭吧,就在這裡哭!啥時候哭完了,不想哭了,就告訴我!」可樂嚇一跳,隨即哭得更傷心。但一段時間後,不哭了。「媽媽,我哭完了,不哭了。」孩子打人,一定要管,要讓他知道這樣不對,並且告訴他以後不能這麼做。但是記住:這些,都要在安撫了孩子的情緒之後再做。如果孩子還在情緒裡,就逼著他們道歉,只會起到反作用。
  • 《三十而已》:媽媽三觀正,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電視劇《知否知否》中的林小娘是盛府的妾室,育有一兒一女。心腸歹毒的她沒有教孩子們好好做人,卻灌輸了一堆烏七八糟的害人之術。作惡多端的她,機關算盡一場空,結局十分悽慘。她曾誤導孩子:「世上只有財富、地位最靠得住,讀書什麼的都不重要。」
  • 媽媽具備三大能力,才能活成一束光,把孩子成長的路照亮
    01 孩子最需要的是媽媽給予的安全感《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指出:在孩子3歲前,母親要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模式,就要做到經常和孩子進行有感情的交流和互動,如果生活出了問題,要儘量避免將負面情緒滲透到親子關係中。
  • 「你別哭,告訴媽媽你哪裡難受」:孩子生病,我們也許該這樣看待
    都說嫁人是女人第二次投胎,要我說,生孩子才是,因為這個生命即將佔據你生命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而事情的關鍵在於——你樂此不疲。這期間我最鬧心的不是孩子打針帶來的疼痛,而是他心理承受的壓力,因為從小到大他都沒有哭得那樣撕心裂肺過,當天夜裡他因恐懼驚醒,同樣極力掙扎,那樣子讓我想起溺水的孩子......可是我,做媽媽的我,除了抱著他,竟然無法替他一星半點,那種無力感迅速讓本已感冒的我無力招架,太想讓一切都是一個夢,醒了孩子就都好了!
  • 一位媽媽的十條家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自信又可愛,共勉
    一位日本媽媽的十條家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又自信又善良,可以借鑑一下!!!3不願意告訴爸爸的事情,可以只告訴媽媽;不願意告訴媽媽的事情,可以只告訴爸爸。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和媽媽都是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人,內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獨自忍受。
  • 這位媽媽,孩子不能這樣慣著
    聽他們說,是給小男孩做皮試,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做皮試是檢驗是否對某種藥物過敏,可小男孩不配合,護士也沒什麼辦法,小男孩的媽媽當時就站在旁邊,也不上去幫忙,看護士搞了一會,還是不行,她就有點不耐煩了,可她並沒有責怪孩子不懂事,卻在埋怨護士一點用都沒有,連個孩子都搞不動,沒想到她會這樣
  • 「媽媽對不起!我錯了!」孩子道歉後,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於是,我問她,當孩子道歉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只是抱頭痛哭心疼娃嗎?她似乎才反應過來,反問不然呢?字裡行間都是疑惑。我笑說,每次樂樂道完歉後,我第一反應都是問他錯哪兒了。隨後,就會要求他把做錯的事複述一遍,磕磕巴巴沒關係,但一定要重複整件事,然後再問他媽媽為什麼不高興,回答完這個問題後,樂樂才算過關了。
  • 女兒在幼兒園被欺負,媽媽只顧道歉,爸爸的做法才解氣
    導讀:女兒在幼兒園被欺負,媽媽只顧道歉,爸爸的做法才解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兒在幼兒園被欺負,媽媽只顧道歉,爸爸的做法才解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則有深度的教育小故事:父母是照亮孩子的一束光
    今天小編帶來的是教育小故事,小編相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我一直覺得不管經歷過什麼事,心中都要有一束光,這束光可以照亮自己,在你迷茫時,照亮你的前行之路。在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心裡一直覺得我的媽媽就是我心中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