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看過無數證人出庭、當庭詢問過證人的律師,我個人評價孫楊媽媽在庭審上的表現,其實應該算正常。雖然很多人吐槽說她不聽從法庭指揮強行加戲什麼的,但孫楊媽媽這個其實是大多數沒有法庭經驗、但又有強烈個人主見的人的通常反應。
國內的法庭審理,講究的是查明事實,法官主動糾問,面對沒有法庭經驗的素人,國內的法官一般都會有比較大的包容度,會容許證人按照自己的邏輯把話說完(當然實在太囉嗦,法官也會打斷啦)。
受過專業訓練的律師問對方證人問題時,多會選擇問封閉式問題,要對方證人回答回答是或者不是,這是為了逼迫對方證人不得不作出對律師代理方有利的答案,也是為了避免自己給對方證人提供了過度闡述的機會。就我本人而言,從入行第一天師父就教育過「在法庭上,永遠不要問自己不知道答案的問題」,今天我自己當了師父,也一樣這樣教育自己的徒弟。所以在詢問對方證人問題時,律師的問題設計就是「我知道你只能這麼回答,這麼回答對我的目的有利。」
但是,一般人被律師這麼問時會有很大的反彈,會覺得自己好像被利用了,所以證人總是想要擴展開去澄清,說「雖然是這樣,但是實際情況是什麼什麼…」國內的法官一般也會讓證人把話說完,因為國內的法官目的是要查明事實,律師不問,法官也會主動讓當事人或者證人說清楚。但是這個在國外庭審體系中是不適用的,國外法官是被動的,律師的角色非常重要,律師問什麼,證人就答什麼,律師和法官都有權阻止證人超出問題範圍過度表達。
當然證人一方的律師一般會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多給自己的證人機會充分闡述,這是個庭審戰術層面的問題。孫楊媽媽顯然非常不適應這種庭審方式,有非常強的被引導、被利用之感,所以才一再想要跳出律師和法庭指揮的框架多做闡述,這個行為初看確實讓人覺得不太尊重法庭,但是在我看來,這是很普遍的現象,相反,他媽媽這種澄清的努力,其實對於孫楊一方來說,是值得稱道的嘗試,畢竟每個法官的性格不同,萬一碰上了一個庭審尺度寬鬆的法官,她不就為自己爭取到了一次影響法庭的機會嗎?
當然,不管庭審中孫楊他媽媽的表現如何,總體看來這次庭審對孫楊來說就是一次大型翻車現場,看完庭審(9小時的錄像我拖著進度條看了差不多3小時的部分),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覺就是按照這個庭審,孫楊必敗無疑,沒有陰謀論,沒有西方亡我之心不死,換了我做法官,在最後陳述之前就已經形成了自由心證——孫楊確實有抗檢行為。
最後,雖然說孫楊媽媽的庭審沒什麼過失,但是她在事件前後的一系列騷操作,包括發的那些微博,都是非常失策不理性的表現,如果孫楊在禁賽之外再被疊加剝奪金牌的處罰,孫楊媽媽「功不可沒」。